《空海与断舍离》经典读后感10篇
《空海与断舍离》是一本由【日】山下英子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一):当断则断
“衣服不穿超过三年,可以打包送给他人 如果一直搁置它会产生怨气,影响你的运气。”
最近在消费上已经慢慢的做到了断舍离。“你留存的记忆越多,就意味着未来可以伤害你的越多。你留存的记忆越细致,越容易铸造出一个思维的牢笼,困于其中,越陷越深。”这才发现,自己只是做了最浅的表面学习,精神上依旧没有做到断舍离,记得心灵篇有把三种不扔东西的人归为三类:一是逃避现实型、二是执着过去型、三是担忧未来型。
对号入座,自己全占了。从现在开始应该要学的是扔掉那些不好的记忆,把自己从思维的牢笼里解救出来。不再执着过去,也不再为未来而担忧,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把握当下才是关键吧。
这本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就是让你收拾屋子,扔掉不需要的东西,心灵也一样的,需要净化,而不是堆满了垃圾,压着还不舍得丢,感同身受,每次在丢无用东西,垃圾的时候,觉得很舒坦,看到家中乱乱糟糟的时候,有想要收拾的冲动。
空间层面的整理从而升华到心灵的整理,让人心在杂乱的世界里通过整理得到洗涤最终豁然开朗。作者提到为什么人总是难以舍弃?因为是把事物以未来时序展开想象,却错乱安插到当下生活。而断舍离表达的是"现在“出发的时间轴,从物品角度序写,只留下"当下"需要的物品,通过舍弃达到一干二净。如果你想要在小小的整理房间的举动感悟人生之道,这本书就可以推荐给你,因为它还提到了我很感兴趣的部分即断舍离改变“气”“运”,因为当你内心一干二净无杂物时,正能量磁场自然会影向生活。所以明天我要收拾房间,给自己来一个“断舍离”。
所谓“极简主义生活”,就是要求我们尽量排除一切没必要存在的东西,舍弃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包括身边的物品,做事的流程、沟通的环节等等,从而迅速找到应该去珍视的东西,让自己彻底实现“不为外物所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时间会变得更充裕,精力更加充沛,内心更加安宁,身体更加健康,最终真正感受到久违的幸福。
继山下英子十来年前写出《断舍离》之后,断舍离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迅速风靡全世界,在互联网上尤为流行。最近,断舍离系列又迎来了续篇《家事断舍离》和《空海断舍离》。(值得注意的是,《空海断舍离》并不是山下英子一人完成的作品,而是和永田良一合著的。)
如果说《家事断舍离》还是如何实地践行断舍离的一本操作手册,可以按部就班地照做。那么《空海断舍离》更偏向于是一本心灵的指引,既阐述了山下英子本人如何开始进行断舍离的心路历程,又引起读者的一些思考,了解断舍离的深层含义,即——断舍离绝对不是简单地扔掉东西,而是正确面对物品、面对自己内心的执念。
老实说,打开这本书之前,我是有很大疑虑的。对佛学毫无了解,真的看得懂吗?
书名中的空海,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则是非常陌生。也许看过电影《妖猫传》的小伙伴还对片中奇怪的日本和尚有一些印象。空海本身就汉学底蕴深厚,作为遣唐使团的成员之一,漂洋过海来到繁花似锦的大唐,拜惠果为师,两年后惠果大师圆寂,空海带着大量佛经以及中国诗作回到日本,在高野山创立了真言密宗。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传奇般的人物,亦人亦神,无论建筑还是医学无所不能。
他才华横溢,著作等身,我等凡夫俗子想读懂还真的是困难重重,本书介绍了空海的生平故事,并且摘取了空海理论中的吉光片羽, 从简单易懂的语音和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其中断舍离的道理。这样,即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了何为断舍离,也能从中一窥空海大师的思想。也许大师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总之,本书从简单的对物品的断舍离,升华到禅意的生活方式,升华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对自己的心灵,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重新审视,放下执念,对私欲断舍离。只有手中空无一物,才能接纳万物。只有对空间进行大扫除,才能最心怡,最美好的事物置于生活的中心。只有对身心进行断舍离,才能将最重要的事,放诸于核心。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即使读不懂,即使不同意他的观点,也没关心。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相信就一定有所收获。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三):《空海与断舍离》:断舍离的精髓不在扔扔扔,而在“物我关系”
断舍离的鼻祖山下英子,最开始坚定断舍离的想法,是因为一次禅房体验。只有榻榻米和纸拉门的朴素房间,点燃了她内心对事物,对空间,对生活的新理解,也让她找到了将断舍离做到极致的最佳范本。而她这次体验的所在地,正是在高野山,弘法大师空海修行的地方。
这本《空海与断舍离》,讲述的便是空海对作者山下英子的启迪,以及她提出的断舍离和空海思想的关系。
相比其他系列的断舍离,这本书的笔墨更侧重于深层面的理念和思想。而这些略显抽象的内容,我认为,其实才是断舍离的精髓所在。
空海的一生
空海是谁?如果看过《妖猫传》,一定会对里面的空海和尚印象深刻。
对,这里的空海,就是唐朝时来到中国的日本遣唐使,后来被密宗大师慧果收为徒弟的空海。
空海出生在郡守家庭,有个担任皇室教师的厉害舅舅。18岁那年,空海就已经成为了大学寮的学生。不出意外的话,空海毕业后就能走上顺顺当当的仕途之路。
不过,一心追求真理的空海却发现,做官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并为此顶住极大的压力,遁入佛门,去寻求自己真正渴望的道路。
断舍离,就是戒掉贪欲,回归内心的真我
不贪,就不会总是想着把东西占为己有,不贪,就容易割舍掉心中的欲念,使自己从泛滥横流的物欲中抽身而出。
在第四住心中,空海也提出,事物的本质实际并不存在,人与万物只是在保持一种假象。这和断舍离对事物的认识不谋而合。
断舍离强调的,不是把东西扔掉,而是通过重新审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将不必要的物品舍弃掉。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放下物品,不是因为它们重要,珍贵,和我们有割舍不断的情感,而是因为我们的内心空虚而混沌。
渴望拥有,厌恶失去,想要将所有喜欢的东西都收入囊中,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想要用物品来填补。
而内心总是烦杂,情绪总是剪不断理还乱,也和房间总是杂乱不堪,断舍离虎头蛇尾,无法进行到底,呈现出了一定的映射关系。
得到后我们的满足,让这件物品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奢望得到更多的东西,转身追逐其它新事物,也让我们感觉生活疲惫不堪。
只有摆脱对物品的执念,用心挑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对之负责到底,才能让生活恢复原本的轻松、美好和自在。
值得一提的“俯瞰力”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理解,就是看问题不能只局限在片面和当下,而是应该将其放到一个更大的时空维度,从而使自己能够立体、全面、客观地看问题。
“俯瞰”这个词,也被山下英子认为是断舍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在执行断舍离的时候,如果能够采用“俯瞰”的视角,从时间轴和空间轴多个维度看问题,也许就不会再纠结于:这件东西还有没有用?这件东西到底该不该丢?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四):断离舍这门课
最近阅读了一本关于如何学习收纳的图书,文字非常简单,图片非常漂亮,边看边实践,光是厨房就清理出一堆闲置的物品,有点惭愧有点后怕,原来挂在嘴边的断离舍,可以把日子过得更上好,难怪朋友说,断离舍是治愈系,还有朋友说,自己的断离舍就是一个字,扔。
想着该如何更详细的了解断离舍的时候,身边正好有了山下英子和永田良一合著的《空海与断离舍》这本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山下英子”的断离舍理念,可她的《断离舍》《家事断离舍》等系列书籍,已经广受欢迎,今年66岁的她,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日本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事事皆学问,处处皆文章,日本人的认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杂物整理这么细微的事情,都能做出一个庞大的市场。
“将美好之物置于中心”,“杂乱不堪的生活,只会让人散漫无度,立行扫除之举吧!”这是作者引用空海的大行满(指密教中在灵山修满1000日得到的称号。),作者试图通过文字,表达“断离舍”与日本古代高僧空海大师所创的真言思想的相似之处,对于我这样初接触断离舍理念的读者来说,学问太过高深,性灵,修灵太过玄妙,我是宁愿只抓取这一刻对我有用的要点便足矣,毕竟山下英子女士已经践行了几十年,她总结的经验,我做不到全盘接收,这不正是“断离舍”的一种吗?虽然在接触断离舍的学说的时候,我经常提醒自己,家事断离舍,负面情绪断离舍,负面人际关系断离舍,这些我都在努力中,可是千万别叫我把家里的图书也来个断离舍啊,我可做不到,我们全家人都喜欢看书,只恨时间不够。然而话又说回来,对于《空海与断离舍》这本书的内容,我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来分享,活学活用了。
网上的资料先补充断离舍的概念。“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著”。关于“离”,我的理解更加佛系,人事的执著,该脱离的也尽快脱离,因为人生苦短又无常,不值得执著,放手和回头,都是岸。正如书中说言,“若因家庭暴力等原因而伴随生命危险,当然尽快做个了断为好。”“有一种妻子的情况更加严重,她们默默地忍受着丈夫家庭暴力,拒绝养家,无所事事,吃软饭等种种劣迹”,似乎有人误以为“断离舍”就是“扔东西”,其实它的本质是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这也可以应用到审视与他人的关系(人际关系)上,许多人通过断离舍成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结果是分道扬镳还是-重归于好。)
打算分享《空海与断离舍》,我犹豫了好几天,等于主动把一块石头压到自己的身上,一会儿想到自己的家事杂物并没有很好的断离舍,一会儿又觉得可能我的分享很差劲,但是当这一刻把自己的所想分享出去,所有的焦虑都消失了,这不就是一次很好的断离舍体验么!
只有自己强大,方能正确的践行断离舍,山下英子的学说,只不过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路始终还是靠自己走的。
《空海与断舍离》读后感(五):断舍离更空灵
《空海断舍离》。这本书一开始给我很多迷惑,我不知“空海”二字何解。不得已去百度了一番。原来“空海”是一位僧人。(这里差点给打成了“圣人”)
断舍离脱胎于日本冲瑜伽,而冲瑜伽来源于印度佛教。空海是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真言宗传承于中国佛教。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同根同源。空海思想与断舍离有同一的理论思想。
空海与断舍离评价人数不足【日】山下英子 / 2019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空海其人,俗名佐伯真鱼,灌顶名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曾于公元804年到中过长安学习密教,传承金刚界与胎藏界二部纯密。曾被授予八代祖。
读这本书,要从两个点切入——断,和空。
断,是来自断舍离的建言;空,是来自空海生活方式的建言。
其实书中是以空海思想结合断舍离的理念来给我们做出的总结和教化。
个人比较喜欢书中对于人类的欲望与烦恼的解释。断舍离是为了拯救物质泛滥的现代社会,为世人带来丰盈的心灵,而非丰富的物质。但其实无论佛祖还是空海都从未谈及“舍弃欲望”或者“斩断烦恼”。反而是要我们客观的认识到这些运动的表象,观察它,接受它。自然而然的积累善行,让我们的心境得到升华。唯有打开心结,才是真正的断舍离,犹如空海般的通透,畅快。
断舍离是整理,又不是整理。
现在的我们面对生活琐事,还有心灵上的羁绊都感觉痛苦万分,甚至不堪其扰。那么断舍离的概念就可以带给我们新的思想和方法,带我们走出迷沼。其实它并不是单纯的舍弃,而是要我们去思考,去感受。通过整理和舍弃去感受断舍离才能达到更深的境界。
书中后半部分大量的介绍了空海其人。通过空海的感性和理性,去搭建空海式的断舍离。
将美好之物置于中心。
所见、所闻、所触,
将造就我们自身。
将心仪之物、美好之物,
置于生活的中心吧!
杂乱不堪的生活,
只会让人散漫无度。
立行扫除之举吧!
——《性灵集》
本书通过讲述空海大师一生的修行经历,将“断舍离”的精髓与空海大师生活方式进行类比,从流传千年的禅意哲学里找到“断舍离”能契合大众生活的思想根基。
希望我们都能通过断舍离去改变自己的思考维度,去更新自己的思维和状态。在现代社会中,完成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