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漫游读后感精选10篇
《白日漫游》是一本由远子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日漫游》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成为更好的人
这是第一次拜读远子的作品,阅读之前也看到了其他读者的评价,就好像那句话“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学上那些品鉴我不太懂,只关心“用户体验”,白日漫游字里行间读起来是有趣的,别的不论,就这一点也是值得。而且有很多细节也是有同感,“那些有房有车的人一天到晚在你眼前晃来晃去,我也不知道他们哪儿来那么多钱”
《白日漫游》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关于北京
参与活动获得的书,作者不太熟悉,在网上搜了一下,有关的消息并不比书上的多;翻开来看,是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的故事,但作者并没有过多写怎样被生活击倒的过程,仿佛一开始就被打趴在地上。书中开始写我不适应社会的蝇营狗苟,但辞职后也没有去寻找真实的自我,反而被生活所迫得过且过。另本来是给三颗星的,后来想了一下,扣一颗给封面,抱歉。
很早就在豆瓣阅读关注作者,所以书里大约有五六篇在之前读过。这些旧作都有重新打磨。根据印象,其中变化最大的应属《同盟》了。三年前读到男女对话那段时当真笑了好久,感觉是作者文字特色的集中体现了。也正是那篇让我几乎一次不落地拜读了后续作品。这次的新修版沉重了不少,或许是为了与其他篇目的现实主题保持一致吧。而旧版更契合《夜晚属于恋人》的基调。
《白日漫游》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一场自己与自己的相遇
对于这本书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北漂对于我来说是个看起来特别熟悉实际又陌生至极的单词。没有经历过的那种苦闷和痛苦但又能感受到那种生而为人的纠结,更像病中的自己的那种无力感。
整本书就像是主人公的独白,读起来十分轻松,又让人回想起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遇到的人,吃过的饭,走过的路,还有那个回不去的自己。
《白日漫游》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北漂的无力感
整本书都是对北漂生活的感触,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聚集成的无力感,作为北京土著的我也会感同身受。其中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只能通过否定他人的生活才能为自己找到活下去的勇气"。虽然有些极端,但我想或多或少人都会有这种想法,哪怕只是一瞬间。
整部作品读下来不是个愉快的过程,像是自己伤疤被公示被放大一般。生活本就不只有快乐,所以活在痛苦中的人应该更能体会书中“我”的情绪与状态。
《白日漫游》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白日漫游》读后感
这是豆瓣鉴书团中的书目中读的最快的一本,10小时就看完啦!也许是和作者年龄差不多的原因,有非常多的情绪共鸣。
上篇以我为主,下篇以他为主,窃以为上篇结尾的《诀别》最佳。
作者怕是对女人有什么误解,作者怕是也对金融民工有什么误解,怕是对跟踪偷窥有什么执着。除此之外,别的想法大都可以认同。我不认为本书充满了消极悲观,我深深地认同痛苦是灵感的来源,而痛苦是目前我们这一代人的常态。
《白日漫游》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白日漫游》读后感
北漂青年的故事,有悲伤,有抑郁,故事简单了一些,作者的文字功底还不错,总体过于悲伤,看过心情低落。不是很喜欢。
编辑一篇应该是真情流露,写出了编辑内心的真实感受。逆子一篇还不错,从长辈处继承的遗产是影响力巨大的。
《白日漫游》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可能是还太过年轻,欣赏不了书中满满的丧气,接受不了书中悲观的厌世情绪。
我手持孔雀羽毛钻进地铁,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皮影小人,却失去了会唱歌的古老命运,也不知如何把自己安顿在小之中。
你看这座城市像不像一座图书馆,每幢楼都是一本书,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脚注。
看小说的时候总是会想到自己以前的一句瞎逼逼,“世界无声地伤害我,我只能回击以噪音。”
但现在的我,已经连噪音都不想发出。毕竟发出任何声音都是一种信息的传播,但我已经没有任何想要表达了。
回到作品,《白日漫游》的可读性比起《夜晚是属于恋人的》高了一些。作者确实也将我带入了一种沉重类似抑郁的情绪,但手法有些刻意明显。
“何况他们的书房已经塞满了全世界的经典作品,根本无暇活在当下。他们没有意识到虚无是一种间接的恶。”
这一段说得很棒,让我不由得以为作者是在自黑。
《白日漫游》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空想
薄薄一本
有哪些有价值抑或有用的东西是值得去坦白的呢?有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发生在所有人身上,或只发生在我们身上;如果发生在所有人身上,便无新奇之处。但如果只发生在我们身上,便不被人理解。但以上 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否表白 在书写中诚实地面对自己 不被打扰 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