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什么样的人值得被喜欢?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什么样的人值得被喜欢?

2019-10-25 22:15:19 作者:有趣青年 来源:有趣青年 阅读:载入中…

什么样的人值得被喜欢?

  有些人靠打破瓶颈,来提升自我,有些人靠打破瓶颈,来推动世界——1 癌症的另一种说法,叫“不治之症”。在我们的认知里,癌症是不可治愈的,是能让人瞬间崩塌的,是“生命太过脆弱”的有力证明。但在5岁的Emily被诊断白血病时,她的父母没有放弃一遍一遍的化疗,一遍一遍的期许最后所带来的结果,是体内的癌细胞依旧没有被完全杀死,组织器官出现损伤。生命送给Emily的,是否只有黑暗? 有人让她看到光明——  2012年4月,Emily接受了CAR-T免疫细胞疗法。2012年6月,六一儿童节这天,Emily成功战胜了白血病。CAR-T细胞疗法,由Carl June教授带领团队开创,通过唤醒人体强大武器——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Carl说:能给别人的生活带来美好希望,这是我的幸运。能让人类终有一天不再“谈癌色变”,这也是我们的幸运。2  世界上最小的组成元素是什么?这是一个困扰了人类两千多年的问题它困扰了擅长在苹果树思考问题的牛顿;困扰了喜欢吐着舌头搞怪的爱因斯坦;也困扰了那个坐在轮椅上却能用思想遨游宇宙的霍金。 直到他说出了秘密—— 爱因斯坦有一个没做完的梦:梦里,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现实科幻交织的十一维宇宙中,而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粒子,是一种细小的弦。什么是弦?Brian Greene在《宇宙的琴弦》中,生动地阐明了“弦理论”的概念——想象宇宙间有无数的琴弦振动产生音符共鸣,谱写出一曲宏大的生命交响乐他将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通俗,他让普罗大众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真正做到了“让科学流行起来”。 3  中国高能物理,从来不曾容易过。8090年代,他们面临着经费紧张工业落后经验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其后,他们的项目也在众多反对声中起起落落。那时候的中国高能物理,还只算得上是世界高能物理学界的“毛头小子”,距迈入世界前列,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直到他的出现——  广东大亚湾实验,让王贻芳团队获得了被称为科学界“第一巨奖”的基础理学突破奖。这意味着什么?正如王贻芳所指出的那样:“实验前中国是在追赶外国人,实验时是与外国人并行,现在是超越国人。”王贻芳团队带着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突破层层重围,一举迈进了世界前列。  4 说起人工智能大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很多电影片段:陪人类聊天的机器人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机器人、共情力十足的机器人。然而电影只是电影。前人智能智力水平,尚且停留在只会图像识别统计分析、机器学习阶段。备受局限的AI,始终等待一个突破口。 直到他的到来——  当一辆装着“天机芯”的自行车在清华东区操场上自行撒欢时,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可能是最接近独立思考的自动行驶自行车。芯片人工智能系统的大脑,而施路平及其团队开发出来的“天机芯”,做到了人脑思维电脑思维的完美融合。这枚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不仅解决了学术界的一大难题,更是实现了“中国队”在人工智能领域上的巨大飞跃。—————— Carl June、Brian Greene、王贻芳以及施路平,都是在各自领域中打破瓶颈,推动了世界进程的人。 打破瓶颈,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探索与创新。 今年,这四位科学家与揭开地心秘密的Jennifer Jackson,研发出粒子机器人的Ho以及《自然杂志总编辑Mag Skipper一起,共同受邀参加由腾讯举办全球科学大会WE大会。 腾讯科学WE大会致力于把世界上最令人惊喜的科学突破聚集在一起,希望让中国用户看见不远的未来,并通过技术改善人类生活,解决社会难题。 今年10月21日,腾讯更是发起了“腾讯科学周”活动,科学周不仅有腾讯科学WE大会这样的科学盛会,还推出了医学ME大会、科学探索奖颁奖礼等两场全新的活动。 医学ME大会由腾讯携旗下腾讯医典共同举办。大会邀请了全球顶尖的医学科学家,聚焦癌症、抑郁症艾滋病等最受关注疾病话题展现前沿的医学突破,带领观众一同探索生命的奥秘。 而科学探索奖则由马化腾携手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以及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等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旨在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之中。 从连续举办七年的腾讯科学WE大会,到这次“腾讯科学周”的升级,腾讯的种种措施,最终指向一个目的——科技向善。 今年5月5日凌晨,马化腾发了条朋友圈:“科技向善,我们新的愿景使命。”一句话,13个字,最终成了一道惊雷,在科技圈的高空炸响。何为“科技向善”? 一家企业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当腾讯不断加码在基础科学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投入:成立了为“通用人工智能”铺路的机器人实验室RoboticsX ,亦或是打造出会协助医生“救命的AI”腾讯觅影、携手两院院士权威医学专家打造医疗科普平台“腾讯医典”.....腾讯的这些做法,让科技向善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落地到“人”。 有人提出:比起科技的高速发展人文精神的提升是否过于迟缓? 那么将企业理念聚焦到“人”的腾讯,将“科技向善”作为愿景的腾讯,确是走了一条经得起时间推敲的路。 今年11月2-4日,腾讯科学周,等你来参与广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