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乡名片,方城烩面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家乡名片,方城烩面

2019-11-21 03:00:06 作者:青眼有加特约作者 来源:青眼有加 阅读:载入中…

家乡名片,方城烩面

  文/王刘琦    图/网络

◐立冬之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讲究冬藏。人类没有冬眠之说,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习俗食谱上多选择可以驱寒、热量较高食物,为的是补肾、健胃、强腰膝。此时,以面食为主的老家,糊汤面、粉浆面、米糁面、烩面等面食粉墨登场,为的是那口黏黏糊糊,暖暖和和的热汤面,补了嘴、暖了胃,更养了身。极具小城特色的烩面,更是寻常百姓家冬季的最佳选择。家乡烩面讲究汤鲜而浓郁、面薄而筋道,既是手艺材料的硬实,也是一方水土、一种情怀诠释。汤是羊骨羊肉熬炖而,色白味厚,飘香四溢,单就家乡人常说“喝烩面”,而不用“吃烩面”,就可以看出对汤的要求。面是盐水和面,经过揉面、醒面,擀成椭圆面饼,抹上香油码入托盘,用之时,香油滋润下的面饼更加光泽柔韧,也才能做出软而筋、口感极好的烩面。

  记得上学时,若囊中还不羞涩,冬季晚自习放学回家途中,是一定要到沿途的烩面馆喝上一碗,有时钱少,来上一碗素烩面(不放一点点羊肉的),那也是一个过瘾

老板报完烩面数量(烩面一般是按两计算,一个片一两),随手抓把蒜,找一坐处,剥蒜静等。只听见灶处“啪啪”几声,那是烩面师傅通过拉、扯、抖、摔面饼所发出的动静,在熟练动作中面饼变长变薄,上下翻飞,迅速变成带状,动作一气呵成,极具观赏性。而后从片中间一撕,便优雅丢入沸腾大锅内,片刻,又从另一大锅内舀出一瓢熬制的鲜美羊汤,浇弱沸腾,待再次沸腾,一把青菜便抛洒进去。然后摆上海碗,抄起味精快速撒入碗内,从沸腾的锅中打出一勺热汤,浇在碗内,便立刻左手漏勺,右手小瓢,三下五去二,捞出烩面片,倒入碗中,随手一勺臊子、一把蒜苗芫荽,点入香油,同时一声吆喝:“谁的烩面好了”。食者便赶紧丢下未剥完的蒜,快步到灶前,不管多烫,吹着呵着就端到座前,香味瞬时就打开味觉。此刻是一定要端起桌上的羊油辣椒,剜出一疙瘩,放入碗中,用筷子搅拌几下,油块很快融化,视觉中映出的是一碗白白汤、青青菜、红红油的诱人画面。味觉视觉双重冲击下,便是条件反射垂涎欲滴,这也正是烩面的标配。若要再论一下搭配,那就是焦酥油黄的火烧白白胖胖大蒜,这两样几乎都是烩面食客不二选择,不知道算不算是“适合的才是对的”这句话最好评价

  家乡烩面并不是本地原生特产,而是引入后改良过的,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全国名吃。

现在“方城烩面”四字招牌在很多地方都是显山露水、“耀武扬威”挂着,这么张扬,显示了方城烩面在舌尖中国一席之地。往往有同学朋友到方城,便电话问哪家好吃,我的回答就是一句,只要是烩面馆,只要里面有人吃,只管进去品尝,保证不后悔,因为就是那个味,改也改不了变也变不了,地地道道的方城烩面味道!方城烩面已是一张名片,在家乡的人常吃常请烩面,在外地的家乡人常思常念烩面。方城烩面已不仅仅是一种口味,还是对家乡的一种情感!*作者︱王刘琦: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教师微信公众号「青眼有」专栏作者。点击蓝字,感受王刘琦老师往期精彩美文

  终于,儿子收到了市一中录取通知书

  冬至饺子,最爱吃的还是妈妈包的羊肉萝卜

  方城烩面,是对家乡的一种情感

  评论区见

  关注是一种鼓励 | 分享传递友谊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