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不接受差评”
没想到他冷冷地发来两个字:
您忙。
人与人相处,不攻击是基本礼仪。
生活中,我很怕那些自称“真诚”的人。
“我这个人就是直性子。”
“我说话不好听,但心是好的。”
“你这么不爱说话,也太无趣了吧,你老公跟你在一起很闷吧?”
举着这块金牌,就可以肆意行凶。
他们大多自卑又自负,需要通过贬低、打压别人,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你写的东西有人看吗?”
贸然给人定性。
从某件衣服不好看到“品位差”,从看某个视频到“幼稚”,从尝试新的事情有风险到“你不行”……
不仅否定了你做的事,连你整个人都全盘否定了。
是它往往来自身边最亲近、对我们最“真心实意”的人。
“吃吃吃,就知道吃,都胖成猪了还吃!”
“你这么穷,我还是跟了你。”
朋友KK和妻子三年前大吵过一次。
前几天一起吃饭时提起,KK说:
“那次吵架,什么难听话都说尽了。
但最伤我的,是那句‘我忍你很久了’。
那句话,直接把我和我们的过往,给否定了。
我真的那么差劲吗?她和我在一起很勉强吗?
直到现在,偶尔想起,心里还是像被扎了一下。”
但有些话,正因为看似无意,才更像发自真心,因此格外伤人。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谨言慎行的人,总能做到“口下留人”。
直到闲聊时,我爸说起一件“小事”。
我爸不让,因为放纵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我气急败坏,冲我爸喊:“不要你管!”
“不要你管”,短短四个字,让我爸愣了好一会儿。
因为它最终伤害的,往往是最爱我们的人。
怼人发挥得最好的一次。
所有人都是出于“正当防卫”的回击,那是谁在发起攻击呢?
答案恐怕也是“所有人”。
在出口伤人这件事上,没有人是无辜的。
“怼”字,拆开来看,是对着别人的心,狠狠一刀扎下去。
点个“在看”,从今天开始,适当地收起“武器”。
怼人,不用发挥得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