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今天是周六,比平时晚起半个小时。七点钟的闹钟还未响,我虚醒实困地起了床,简单披了一件衣服便径直来到儿子的卧室,催促孩子赶紧起床。
九点钟要上英语兴趣班,时间还比较长,三个小时的课程十二点才下课。我们照例需要先完成一部分作业。
孩子洗漱的时间我煮了一碗面,面盛上桌,儿子坐下吃,而我看着。
我问:“这个周末作业蛮多啊?”儿子没有抬头,鼻腔中出气,一口面下去,叹道:“当然啦!”“那你赶紧吃,不要磨磨蹭蹭的”我习惯性的叮嘱道。他突然对着我苦笑:“爸爸,我感觉双休日还不如去上学呢,事情还少点。”
我没有再接话,只是感觉十分的无奈,以及“抱歉”。
周五晚上有一节两小时的Popping课程,周六上午是三个小时的英语兴趣班,下午两个小时的Breaking课程,周日下午有一节一个半小时的跆拳道,以前还上过一段时间的绘画,终于没能坚持得下来,是我的原因。
以前,我们孩童时,总在田间地头玩耍,伙伴都是一条村的(城市里的孩子如何玩耍我不是太清楚)。现在孩子的伙伴都是各种兴趣班里的,一个个都是“熟悉的陌生人”。所以他们天生能与陌生人交流,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对上一眼就能交谈起来。我们那个时候看见陌生人不是害羞躲着就是猜忌排挤。所以倒也罢了,谈不上哪种状态更为健康或和谐。
我所无奈及抱歉的是—— 我们的教育。
不得不承认个人的能力有限,辅导效果不佳。也许,也不得不承认孩子的智慧也不高,学习效果也不佳。毕竟总有些家长是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管理得服服帖帖,也有些孩子天生优秀,尤其是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所以我们总会有些怨气,尽撒在孩子身上,使他们不知所措甚至恐惧,冷静下来就会责怪自己,自惭形秽。
我们清楚个体都是有差异的,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始终没有将这种差异真正地考虑进去呢?一名小学生,真的需要会解带有各种陷阱的题目吗?需要背诵名言名句古诗古文吗?讲话都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呢就需要写出一片优美的散文吗?我读过一些优秀小学生的作文,毫不夸张的说,一片虚情假意!那丰富的情感和及时的感叹让我浑身不自在。但他们是优秀。
小学生由于其身体在茁壮地生长,而其智力尚处于幼稚阶段,我们学校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有所针对性?
这些东西如果在这六年的小学生活种不断重复、推进,我想所有的孩子都会是一个个灵气逼人的天使,他们眼神中总是会闪着光,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对未来充满希望。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小学阶段不就包括了这些内容吗?真的吗?极少的体育课程,过于复杂的文化课业,形同虚设的自然科学,勉为其难的音乐图画课……所有一切童年该有的美好越来越被不堪负担的学业所占据。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一所好的大学,然后,家长突然撒手不管,老师不再“负责任”……他们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解脱感,只剩下这个孩子对未来的迷茫和无所适从。大学生堕落的人太多了,我们只是对此不再有控制权而已。
中学阶段,身体和智力都开始发育,数理化开始学习,人文历史开始思考,他们早就渴望这些东西,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贴过标签,他们自信满满。
大学阶段,身体健壮思想成熟,高阶课程尽管安排,学得下来的继续去读研究生,甚至可以一路学下去直到在感兴趣的领域学有所成;学不下来的找个专业方向学习实用技能,亦可安生立命。
想通过教育实现分流可以,能否尽量放在后面?人生匆匆数十载,为什么不能给我们的孩子灿烂呢?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请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吧。
以上感言或许过于小题大做,是不是受到了什么打击恼羞成怒了?也许吧。那天老师直接在班级群里点名,说我们家孩子学习态度不堪,问我应该怎么办?我初为人父,不知道怎么办,只能想想自己的求学之路可否有所借鉴。
我一路回想,好像还从来没有不想过周末的时候。不错,学习生涯是留有一些遗憾,但这种遗憾确实真的痛彻心扉吗?也不见得。所谓的没有更努力,也就是一种幻想而已,毕竟如需要努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如果谁因为学生时代没有努力而后悔不已,现在却依然浑浑噩噩,那么也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所以,如果真要我回答应该怎么办,也只能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按时送到学校,陪着写完最后一道题目。
在此,我到并非是想对老师有任何责怪。相反我还是需要感谢老师的直接,至少说明他在关心我们,否则大可不管不顾。要怪就怪这畸形的教育体系。愈演愈烈的“剧场效应”,让大家在一场所谓公平的应试教育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殊不知,应试教育所提供的公平,只不过是在不断自我牺牲的前提下获得的一种权衡。与其说壮烈,不如说是惨烈!
树要成材,它只需汲取天地之养分,动物要活下去,它也只需要奔跑或飞翔万一他们要成精,那也是日月精华使之成精。唯独人,明明是万物之灵,却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
胡言乱语,两千多个字成一文。所谓何?不得而知……
夜深,我给孩子热了一杯牛奶,他躺在床上傻呵呵的睡去。我关了灯走出他的房间,思考着以上种种。
当孩子有一天长大,而我们已然老去,他睡的房间不再有他的身影。那个三心二意东摸摸西看看而后写一个题目,一个两位数的加减法一个粗心又错了,一篇稚嫩的作文,明知会被鄙视依然会抓耳挠腮来问你的傻孩子,这种怀念会有多么强的治愈力量?如果此时突然出现一张凶神恶煞的脸,破坏了这美好的回忆,又不知道是谁的悲哀了。
闵东
防失联,荐公号:
▼古今中外 家长里短 是非成败 爱恨情仇
尽在悦读者时间,长按识别下图,品味人间百态!
▲ 有料的
日有闲暇,品味 读者文摘杂志 ()——
长按识别下图,免费订阅!你好,我的读者朋友们!
你若喜欢,为读者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