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历史的拐点》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历史的拐点》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9-11-28 23: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历史的拐点》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历史拐点》是一部由余乐 / 张晓敏执导,王志飞 / 鲍鹏山 / 李山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拐点》观后感(一):属于重要历史时期百姓普及片吧

  第一集才7分钟就出来个作家有不详的预感。。。。纪录片里一般出来个什么作家啊学者啊这种不专业的人说话基本就没法看了。。。景监就被上海开放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太监了。。。“他是一个宦官这么一类的角色吧”。。。李山教授比较逗。。中国的历史纪录片为什么老是要用奶酪这个词?。。商鞅变法的部分强势修正了若干年前那部被吹上天的大秦帝国裂变。。。商鞅变法的局限性讲的很清楚绝对不是裂变里吹的那么伟大

  6集汉胸之战好像也没什么可说的。。片子牛逼哄哄的叫历史的拐点。。。其实也就是讲述知道事情。。属于重要历史时期的百姓普及片吧没有什么深入东西

  4级澶渊之盟。。公园十二世纪初说晚了一个世纪这样的错误。。。。。怂朝戴花饮酒怂朝的事情越看越怂史上最怂的朝代

  《历史的拐点》观后感(二):大时代大人物

  商鞅变法,法家强秦,一统中国

  汉匈之战,中原铁骑大战漠北

  澶渊之盟,百年和平文化兴盛

  七下西洋海洋时代,历史代价

  甲午海战屈辱历史,变法革新

  历史类纪录片,只是叙述,一些观看时候做的笔记分享记录

  1,商鞅变法

  商鞅,魏国人,法家治国,战争机器,秦国崛起

  2,汉匈之战

  高祖白登之围,和亲换和平,文帝景帝继续延续,文景之治韬光养晦积累财力

  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

  卫青龙城之战,

  霍去病,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三大战役收复失地,后穷兵黩武,民不聊生

  司马迁完成《史记》

  3,澶渊之盟

  寇准,宋真宗,萧太后,宋辽一纸合约换来120年和平,文化艺术发展达到顶峰,30万银,国家收入1.53%,边境確场,60%回流

  金,南宋,赵构1146年,绍兴和议,

  4,下西洋

  明永乐皇帝朱棣,宣扬国威,郑和下西洋是政治行为,不是经济行为,朱棣远航,迁都,国库空虚

  海禁政策现实使然,

  刘大夏,夏元吉,坚守自己,违背历史

  大航海时代来临,世界分水岭

  隆庆开海,

  错过大航海时代就要付出代价

  《历史的拐点》观后感(三):豆瓣非得让我写140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历史的拐点》观后感(四):褒与贬

  优点:还原历史场景水准

  复制的历史画面精美,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所模拟的历史人物只用眼神表情姿态表意,而非语言,这是非常值得肯定方式。它不会因为人物一开口,被一副京腔强托着穿越时空,也不会因为一副别的什么腔让人觉得滑稽(央视某纪录片曾经出现过河南腔)。

  缺点:文痞叽呱谈军人

  某老师你好有材,你最了解李广的内心,他那一刀就是因为大将军没让他获得最后封候的机会,所以才要自我了断。你肯定认为“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候”,可李广就是笨得没法,连个封候也捞不上。一个得赏辄分其麾下,士卒不尽食自己不尝食的人,难道不是把这种封候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下属吗???

  将军李广不计较赏赐封候的那些名利,但并不意味着他不看重自己作为军人的荣誉,他敢于以小迎强,敢于自曝杀降之丑,敢于剁霸陵尉,这些跟封候半毛钱关系没有,但却关乎一个军人的尊严

  将军李广,当然不会有皇亲国戚们的天然优势,却会因为自己善战而树大召风,皇帝说李广数奇,我看是匈奴人对他防范有加。汉军中好死不如赖活并且拥有各种唬人头衔的将军一大把,李广没有这些, 李广只是一个纯正的军人,他有纯正军人的一身自然也不会瞧得起屑小鼠辈选择死对一个壮志未酬的人来说是个悲剧,但对一个军人来说,却未必不是完美句号,至少千年之后有一人认为他树立的是一座最伟大军人的丰碑,并且同他两千多年前的荣誉一样,这个荣誉超越种族

  回头再来说说中华文痞创世纪的故事:伟大的华夏民族常年被人打得鸡飞狗跳,并不是因为缺少精通谋算的人,恐怕还是缺少具有纯正军人气质的人。但回头一想,这种说法在文痞面前一钱不值。要知道当今的中国历史是文痞们创造的:不是我的,嘿嘿,老子偏要写成我的,反正蛮夷们不拿历史当回事,历史上你再牛皮,也不敌我千年后一支笔,还是我中华文痞创造的历史更灿烂更伟大。所谓军人,不过是一群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罢了。

  《历史的拐点》观后感(五):赞!纯历史专题片的拐点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央视近些年的所有历史题材专题片我全都一集不落的看过。

  作为一个影视从业者,我对这些历史专题片也都颇有挑剔。同样是央视出品的那些传统文化题材的精品专题片比如玄奘之路、问道武当、问道楼观等等,明显比纯历史题材的专题片水平高了一大截。

  但是这部历史的拐点,我只看到前几集就急不可耐的给他下结论了:出乎意料的好,一扫以往毛病

  首先说内容:这是一部普及版的历史专题片,讲的内容对于有一定历史底子的观众是耳熟能详甚至是烂熟于心的,但不能因为他是普及版就贬低它的价值。想深入的探讨历史可以去看百家讲坛,而花费这么大的制作拍摄一部历史专题片显然是为了更多的观众,甚至是未来的观众。像科普一样,普及类的作品重不在深度,而在于引起多数人的兴趣。从这点来说,几位专家讲的非常好,关键是一个“透”字,局部的历史,围绕中心事件人物组织有限发言篇幅,几位专家用生动的语言切中要害。可以说这次专家团的阵容组合史无前例合理、闪耀,而且集体发挥出色。这背后的编剧制片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其次是摄影导演。我之所以说对以往同类型的片子不满意说白了就是一个字——太“白”!大部分历史对于观众本就是书本上的、抽象的。而场面再现,对于我们这样影视产业水平很落后现状来说,很难表现出历史的雄浑深沉,如果没有精妙的导演思想与摄影构思,最后出来的结果往往就是一帮横店群演格斗厮打+一帮跑组五线演员镜头前扭捏作态。可这次不一样了,摄影和导演终于找到了最明智创作思路诗意化的电影语言!于是我们看到:诗意化的蒙太奇替代拙劣戏剧化外部动作,诗意化的摄影灯光替代了直白影像。诗意带来了历史的韵味,以往那种寡淡无味庸俗粗陋廉价酒味没了,那些传统文化题材片中如饮甘醇如沐春风感觉来了。作为导演,我想本片导演可谓是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机遇。如上所叙,本片意不在深度,也不在细节,这为导演创作卸掉了很大的包袱束缚。而导演找到的这种“新”创作风格带来的成片效果实际上已经为纯历史类专题片树立了了新标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