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斯德哥尔摩》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斯德哥尔摩》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6 03:34: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斯德哥尔摩》观后感精选10篇

  《斯德哥尔摩》是一部由罗伯特·布德里奥执导,伊桑·霍克 / 劳米·拉佩斯 / 马克·斯特朗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斯德哥尔摩》观后感(一):编剧,请点题

  说老实话,电影拍的还是不错,挺浪漫。不过,干什么要叫斯德哥尔摩呢? 女主角在多年前就听说过这个从不杀人反而救人的抢劫犯(男主角),然后对其产生兴趣,在这种设定背景下,斯德哥尔摩从何而来? 另,斯德哥尔摩是指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截自百度百科),但女主自始至终真的认为自己的安全是受到他人掌控的吗?

  《斯德哥尔摩》观后感(二):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形成需要4个条件:

  1.人质生命受到威胁

  2.人质处于某种绝望之中

  3.人质与外界隔绝,只能接受绑匪的信息

  4.得到绑匪的恩惠

  谈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有人曾经做过比喻:魔鬼来到人间,把人抓进了地狱,让他饱受折磨,但给他一点基本的生理保障,偶尔还能过上一点“好日子”,他便会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到了天堂,那个抓他来的恶魔仿佛变成了天使。

  纯手打。

  《斯德哥尔摩》观后感(三):极端环境扭曲心理——《斯德哥尔摩》

  极端环境扭曲心理——《斯德哥尔摩》

  今天介绍美国电影《斯德哥尔摩》。

  片名Stockholm (2018),别名盗亦有路(港)。

  提到“斯德哥尔摩”,大家第一反映应该就是瑞典首都和第一大城市。当然还有斯德哥尔摩电影节和斯德哥尔摩场地音乐节,这些都是和“斯德哥尔摩”密不可分的标志性事物,但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

  这个心理疾病的得名和发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抢劫案密不可分。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 Erik Olsson和Clark Olofsson企图抢劫斯德哥尔摩市最大的银行,抢劫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作为人质。

  劫匪与警察对峙了130小时后放弃投降。可是蹊跷的是事件发生几个月后,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表示出对劫匪的同情,甚至拒绝出庭指控劫匪,还为劫匪筹措法律辩护资金。

  有趣的是,四名人质表示不恨劫匪,反而对营救他们的警察保持敌意,甚至其中一名女职员爱上劫匪Olo f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这个蹊跷的事情引起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兴趣,他们开展研究后发现,这种心理现象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心理反应。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也就将其称之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本片还原了这起银行劫案中的人们心理变化过程,让观众们进一步了解这个大名鼎鼎的心理反应的“成名之路”。

  抢劫银行的两个劫匪或许并不是心理战大师,只是碰巧同时满足了这四点要求,于是四名人质便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对劫匪产生了令人无法理解的感情。

  对于个体来说,受害者遇到施害者时,因实力悬殊,生命权完全被对方掌控。

  受害者的一举一动完全被施害者,时间久了,保障生存的最基本事物都会被认为是施害者的施舍。而受害者则会慢慢对施害者感恩戴德,甚至觉得施害者时宽容怜悯的大善人,逐渐转变为维护施害者,觉得只有施害者安全才有自己的安全。

  受害者无助地屈服于暴虐时,也就是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时候。

  对于极端个体来说,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证明了人是可以被驯养的。

  如果将视角放大,对于一个群体、一个阶层,同样适用,个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就上升为权术。

  如果再将视角变化一下,不同种族之间的驯养似乎也可以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来描述,驯服野马、猎鹰等过程似乎都以摧毁猎物心理为最终目标。

  想了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人不妨看看本片。影片拍摄了1973年银行劫案的发展过程,重点就是人物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

  人质们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恐惧、害怕、同情、帮助四个过程。

  他们一开始对突如其来的银行劫案感到恐惧,意外突然发生在自己身上,大家都很惊慌失措;随后他们看到了劫匪的凶悍,身处毫无安全感的环境之中,内心十分害怕;紧接着在劫匪展露真性情后,人质们觉得劫匪并不是那么穷凶极恶,劫匪甚至为人质争取生存舞姿,甚至还有交朋友的可能,人质内心开始慢慢同情劫匪;在劫匪有意无意的小恩小惠下,人质们开始自发地帮助劫匪,比如帮助逃跑、对抗警察等。

  其实想破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不难,只要不怕死就行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何况是纸老虎犯罪分子呢。

  想要不患病的死去,还是患病后的活着,这似乎成了问题。

  极端环境扭曲心理,

  毕竟好死不如赖活。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斯德哥尔摩》观后感(四):如果这都不算爱(影评,Stockholm)

  抱歉,本来想写《我们》,构思、草稿(从“双关语”与“圣经角度”解析)都弄好了,结果上豆瓣一看,与某些影迷的观点不谋而合,算了算了,不好玩,换部冷门写一写。

  美国电影《斯德哥尔摩》

  作品类型:喜剧

  主要演员:Ethan Hawke、Noomi Rapace、Mark Strong

  故事概述:讲述Lars试图通过打劫银行逼警方释放被囚的要犯Gunnar Sorensson,结果在对峙过程中,Lars对人质产生了莫名的“感情”,事件走向扑朔迷离...

  上映时间:2019年6月20日将在美国上映

  作品获奖一览

  写在前面。推荐此片,理由有三。

  1,只要是Ethan Hawke出演的影片,哥们照单全收,欣赏。再配上Noomi Rapace、Mark Strong,这种阵容,精英。

  2,剧情有意思,荒诞与真实相结合,看得不腻。

  3,复古画面+经典歌曲,喜剧+犯罪,轻轻松松看片、痴痴呆呆憨笑。

  进入点评。

  1,标题,双关语

  “斯德哥尔摩”,既点出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又明示“斯德哥尔摩症"(即: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

  2,人物,入木三分

  Ethan Hawke与Noomi Rapace的对手戏,看得过瘾,尤其是后半段”Bianca演绎哑剧“(装死),用面部表情传递内心纠结/彷徨,这种演技,巅峰了。

  3,剧情,搞笑且真实

  故事简述:

  实际上就是三部曲。

  a,Lars实施银行劫案,他的目的很简单,以人质为谈判筹码,逼迫警方释放Gunnar

  /1,一切按部就班(劫匪守住银行试图通过谈判获得出逃工具与金钱;反之,警方希望利用谈判救出人质、拿下匪徒),Gunnar被释放,见到了Lars,与3人质(2女1男)一同困在银行里

  /2,在与人质的交流中,Lars渐渐地(目测生性如此)产生了恻隐之心,”绑架人质“事件演变成了”互诉衷肠“联谊

  c,最后的出逃。警方利用瓦斯攻击逼迫”装死“的Bianca复活,这一刻,警长终于搞清了状况(原来这是人质与劫匪演的一出戏),随即Mattsson顺水推舟,玩了一把“欲擒故纵”,将Lars及Gunnar一举拿下...

  关注要点:

  a,Lars是个极富“情感”的罪犯。

  聚焦两个桥段

  ①他与人质Bianca合谋、欺骗警察,试图让后者顺利”出逃“

  ②片尾,与人质相拥而泣

  ,Bianca是个刚毅/有情有义的女人。

  看几个场景

  ①面对劫匪,按下警铃

  ②与首相通话,正言厉色,驳斥其谬论

  ③最后与Lars面对面,倾心吐意

  c,“斯德哥尔摩症"演示

  ①Lars(最初称自己Kaj Hansson)从劫案开始到事件末了,自己内心对于人质态度的一个转变过程

  ②人质尤其是Bianca,对于Lars情感上的转变,在后者设计“让其中弹假死、顺势被警方救出”之后(虽然计划出了意外,失败了),B对L完全放下了戒心(圈粉了)

  说实话,笔者看到两人激吻的镜头,一度幻想两人会走在一起,然后赏给女主的那个挫男人一顶“绿帽子”(幸好剧情没有这么恶搞),O(∩_∩)O哈哈~

  终

  编剧★★★☆☆(真实题材改编,加入了不少幽默、喜剧的元素)

  导演★★★☆☆(自编自导,看得出导演的野心,整体水准中上)

  演员★★★★★(演技拉满)

  剧情★★★☆☆(借用片头的一句话,既荒谬又真实)

  视效★★★★★(复古画面,年代感、历史感兼备)

  音效★★★★☆(不夸张、不劲爆,一个字“稳”)

  推荐度★★★★☆(有看头的片子,必须推荐)

  《斯德哥尔摩》观后感(五):那一晚,人质和劫匪干了个爽

  现在,你是一名银行柜员。

  你穿颜色寡淡的职业套装,戴像啤酒瓶底一样的厚眼镜片,一头金发,有儿有女,恰好中产。

  你的丈夫不擅烹饪,他可以去百货商店为自己挑选领带,却不懂得如何在厨房收拾一条鱼。你只有前一晚将土豆煮好,把鲱鱼的骨头处理掉,下班后取一汤匙面粉放在盘子上,再撒一些盐和胡椒。

  这一天,如果不出意外,你的生活应该就像我所说的这样按部就班。可是意外发生了。

  有劫匪过来抢银行,朝着天花板开了无数枪,所有人抱头鼠窜。你蹲在柜子下面拉响了警报,却被他逮个正着,他绑了你当人质,还说要打爆你的脸。

  我想请问,你会爱上他吗?

©️[斯德哥尔摩]是伊桑·霍克和劳米·拉佩斯主演的喜剧犯罪片,讲述人质在被劫持的过程中,对劫匪产生感情,不仅拒绝配合警方,还帮劫匪脱罪

  有个叫比安卡·林德的女人会。

  她是电影[斯德哥尔摩]里的银行柜员,爱上了伊桑·霍克扮演的劫匪,在长达130个小时的“人质生涯”里,她和他接吻、做■、喘息,像两条饥渴的鱼。

©️[斯德哥尔摩]上演了一场人质爱上劫匪的荒唐戏码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影片开场打出了一行字幕:BASED ON AN ABSURD BUT TRUE SRTORY。 ——基于荒唐但真实的事件改编。

01

  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及最大城市,由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组成,被称作“北方威尼斯”。

  这里四季分明,每到12月底的冬至,白天只有6小时。而到了6月底的夏至,白天会超过18个小时。

  1973年,就是这样一个夏天,一位戴墨镜、穿皮衣、头顶假发的男人走进了一家信贷银行,二话没说,端起机关枪就冲着天花板扫射。 人们惊慌失措、抱头鼠窜,他却笑了两声,说,“The party has just begun(派对才刚刚开始)!”

©️[斯德哥尔摩]开场抢银行的情节,基本还原了1973年那场绑架事件的开端

  这个男人叫简-艾瑞克·奥尔森(Jan-Erik Olsson),32岁,来自瑞典南部的埃克比,有抢劫前科。

  他劫持了三名银行职员作人质,并以此相要挟,向警方提出了三个条件:1,释放他正在服刑的狱友欧洛夫森,并把他带到银行大楼里来;2,提供300万克朗没有标记的现金;3,一辆跑路车。

©️简-艾瑞克·奥尔森和狱友欧洛夫森都是仪表堂堂的抢劫犯

  条件和[斯德哥尔摩]里的有些出入,但影响不大。

©️[斯德哥尔摩],劫匪向银行行长提条件时,不忘关心人质

  和影片一样的是,警方答应了奥尔森的全部条件。

  但奥尔森坚持要带着人质一起坐车,以此确保自己能安全离开。不仅如此,连人质都似乎被洗脑了一般,在和瑞典总统的连线中大喊,“我再强调一遍,我想和劫匪一起坐车离开!”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连瑞典总统都震惊不已,警方也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斯德哥尔摩],女人质和总统连线通话

  于是,劫匪在大楼内挟持人质,警方在大楼外严阵以待,双方开始了一场长达130小时的拉锯战。

©️银行大楼金库内的人质们©️银行大楼外严阵以待的狙击手

  这是瑞典有史以来面临的第一场人质危机。

  不少电视媒体都以直播的形式报道了这起事件,涌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斯德哥尔摩]里也提到,“有热心市民为结束这场危机提出了很多建议,截至目前,当局已经接到了超过200个电话。”

  其中还有一位记者,连线了被挟持的人质之一,问道,“和罪犯呆在一起是什么感觉?” 这位女人质不假思索地回答,“还不错。”

  记者又问,“但是你信任他们吗?”

  女人质答,“至少比警察更值得信任。”

  瑞典人民再次被刷新了认知,他们惊愕地发现,这几名人质居然不肯跟警察合作,反而站在劫匪那边。

©️[斯德哥尔摩],女人质与记者通话

  最终,警方选择朝银行大楼的通风口释放催泪弹,逼劫匪就范,效果极佳。

  可人质却闷闷不乐,还在得救后对警方表现出明显的敌意。更出人意料的是,在走出银行大楼时,人质居然提出让劫匪先走,以免警察卸磨杀驴。

©️走出银行大楼的奥尔森(前排中间)和戴着防毒面具的警察们

  这也就罢了,案子结束后,一名女人质竟不管不顾地爱上了劫匪奥尔森,并跑到监狱里与他私定终身,还四处筹钱,请律师过来帮他开脱罪责。另外一名女人质则一直在同两个劫匪交朋友。

©️在这起绑架劫持案件中,奥尔森一共挟持了4名人质,他们分别是Gunnel Birgitta Lundbald(左上)、Kristin Enmark(右上)、Elisabeth Oldgren(左下)和唯一一名男人质Sven Safstrom(右下)

  这便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起源。

  也称“人质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受害人对施暴者产生好感,甚至反过来帮助施暴者的心理。

02

  影史上的很多作品都有类似的情节设定,最早可追溯到1946年的[美女与野兽]。

  女主贝儿的父亲因偷摘了城堡里的玫瑰,被一只野兽囚禁。得知消息的贝儿赶到城堡,勇敢地向野兽要求,用自己替换父亲,作为人质。

©️1946年的[美女与野兽]

  就这样,贝儿开始了和野兽的同居生活,并渐渐发现,野兽丑陋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温柔善良的心。

  他虽然囚禁着贝儿,却愿意遣人为她梳妆打扮。在得知贝儿是个热爱阅读的女孩子以后,他大方推开书房的门,为她展示自己书架上直达天花板的藏书,还说这些都可以借给贝儿看。

  天长日久,好吃好喝,贝儿渐渐敞开心扉,开始对野兽产生了好感,并最终发现自己爱上了野兽。

  艾玛·沃森在2017年翻拍过这个故事,上映之后因这种“斯德哥尔摩”的设定颇受争议。但艾玛·沃森在采访时否认,说贝儿的思想是独立的,与野兽只是观点上的碰撞,不属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2017年的[美女与野兽]

  这么说其实也不大准确。 杰弗逊大学“精神和行为医学”主治医生杨景端博士,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分析出了让人质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4个前提条件:

  1,人质切实受到了绑匪的威胁;

  在[美女与野兽]中,贝儿遭野兽囚禁,且这只野兽有着凶狠的外表,这些对贝儿来说都是威胁。

©️[美女与野兽]

  包括前文说的[斯德哥尔摩],劫匪先是将银行柜员绑了起来,之后又恶狠狠地说“别耍花招,不然我打爆你的脸”,还在电话里怒吼总统:“我很暴力!”

  这些威胁之语使得银行柜员一步步濒临崩溃,哭着对绑匪说:“拜托不要,求求你,我有孩子。”

©️[斯德哥尔摩]

  2,人质能感到绑匪的善意和其略施小惠的举动;

  70年代,定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词的精神病学家弗兰克·欧什博格(Frank Ochberg)认为:

患有“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受害者除了被恐吓、饱受精神创伤、被低幼化,往往不可以说话、不可以进食、不能动,甚至连上厕所都要申请。

  这种情况下,如果绑匪给人质投喂食物和水,或允许他们上厕所,人质会心怀感激。且这些行为与绑匪的身份反差越大,人质的感激之情会越强烈。 这种感情是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基础。

  如[美女与野兽],野兽不仅把书借给贝儿看,还和她一起喝汤、跳舞、散步,甚至打雪仗。

  [斯德哥尔摩]中,人质恰逢生理期,劫匪不仅帮她向警察索要卫生棉,还为她穿上防弹衣,甚至把仅有的食物也分了一半给她,可以说是呵护备至。

©️[斯德哥尔摩]

  3,人质通常得不到外界的信息;

  美国联邦调查局认为,产生斯德哥尔摩的重要条件,是人质与外界观点隔离,只有绑匪的单一看法。 [美女与野兽]和[斯德哥尔摩]皆不必赘述,前者囚于城堡,后者困在金库,均接收不到外界讯息。

  4,让人质感到无路可逃。

  极端环境下,人质一旦确信,自己的生命掌握在劫匪手中,而要在劫匪手中逃脱,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人质的无助感就会骤增,并产生一种对此环境下的主导者——劫匪的认同。

  [美女与野兽]中,贝儿试图逃跑,可周遭皆是狼群,举步维艰,幸得野兽搭救,才免于成为盘中餐。

  [斯德哥尔摩]里,人质关心的不是自己能否逃脱,而是自己能否和劫匪一起逃脱。这种不恰当的期冀使得前路困难重重,在两次计划失败后,她陷入绝望。

©️[斯德哥尔默]

  这种病征一旦产生,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对营救者的不信任。 仍然以[美女与野兽]为例,贝儿对着手拿火把、声称要惩治野兽的村民们大吼:他不是野兽! 至于[斯德哥尔摩],我前文有写,记者问人质“你信任他们吗”,人质答“比警察更值得信任”。 或许正是因为这桩发生在70年代的人质危机,使得这一时期涌出大量的“斯德哥尔摩电影”,比如[傻瓜大闹科学城]、[秃鹰72小时]、[热天午后]。 [傻瓜大闹科学城]由伍迪·艾伦自编自导自演,讲一个食品店老板意外遭到冷冻,并于200年后醒来,成为警察的头号通缉犯,不得已开始逃亡。 过程中,他乔装成机器人,潜入了女主家中,并绑架了女主,但二人却在日后相处中逐渐相爱。

©️[傻瓜大闹科学城]

  [热天午后]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的是美国历史上一桩发生在盛夏的银行抢劫案。 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劫匪先是对人质进行恐吓,要求他们服从命令,又发誓一定会保证人质的安全,还对他们有尿急和幽闭恐惧症表达了人文关怀。 果然,8小时后,抢劫案被实况转播,每个人都像拍电影一样开心,还有人出现了斯德哥尔摩征。

©️[热天午后]

  80年代以后,则以[捆着我,绑着我]、[水牛城66]、[标心者]和[战略高手]在这方面最为典型。 前两者剧情非常类似,皆有个刚刚从某个牢笼中出来的男主,然后绑架了女主,并要求对方做自己的女友。结果在被绑架的日子里,感情分子慢慢发酵,女主竟真的对男主动了真心。

©️上图是[捆着我,绑着我],下图是[水牛城66]

  [战略高手]则是一个江洋大盗因一次失手落下30年牢狱之灾,后决定越狱的故事。 乔治·克鲁尼扮演的大盗心有不甘,发誓绝不屈从命运,刚巧碰上一个眼光不佳、屡次栽在坏男人手里的女警探。于是他挟持了她,踏上了亡命之途。 谁知逃亡途中,两人对彼此产生了好感。被迫分离后,女主发誓,一定要亲手将爱人捉拿归案。

©️[战略高手]

  李安的[卧虎藏龙]也存在明显的斯德哥尔摩情结。 罗小虎把玉娇龙绑架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在这种绝境之下,离了罗小虎,玉娇龙便无法存活。这就非常符合我前文说的4个前提条件中的1、3、4。 之后,两人在山洞里相会,罗小虎握着玉娇龙的脚,为她挑马蚤。这时,玉娇龙说,“把梳子还我。”罗小虎却说,“没有人可以命令我。”气急败坏的玉娇龙拿了小弩箭就往罗小虎胸口戳。 而罗小虎居然没有还手,也没有闪躲。

©️[卧虎藏龙]

  如此种种,皆是再明显不过的示好行为,亦是玉娇龙此后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基石。

03

  电影[斯德哥尔摩]开场对此症进行了粗略解释:

  但犯罪心理学专家Nils Bejerot认为,这种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比如集中营里的囚犯、战俘,都有可能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且男女皆有,只不过女性的比例较男性偏高。 但是,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种情结呢?

  端宏斌的《从进化心理学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及SM》认为,这是女性的一种生存策略。

原始社会中的女人,如果缺乏男人的帮助,是极难生存下去的。那些不幸被充当奴隶的女性,最佳的选择就是热爱自己的主人,并为之生儿育女。即,将价值观彻底转换,也就是所谓的自我洗脑。

  林奕含也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写道,房思琪被老师性侵后,想出的唯一解决之道是,“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如同菲律宾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至今仍保留的“嫁给强■犯”的法律,目的就是为了中和创伤。 同理,在被挟持为人质时,跟劫匪保持良好的关系,或许就是为了克服这件事带来的恐惧感和无力感,并从中获得些许掌控感,进而保住性命。 2017年,一项研究调查了在斯德哥尔摩强■急诊中心就诊的女性,结果显示,有70%的人在事发时处在因巨大恐惧而产生的短暂无意识的僵直状态。

这些女性并非逆来顺受,而是身体对威胁做出了正常的生理反应,以帮助她们捱过痛苦的时刻,但也会降低反抗的可能性。©️在瑞典人质危机案中,有位女人质被解救出来后,问自己的心理医生,“我是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我不恨他们?”而直到今天,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没能被《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收录,医学界也并不承认它是一种疾病

  除此之外,在我看来,“体制化”也是一个原因。 如同[肖申克的救赎]里那句台词,“监狱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开始你憎恶它,后来慢慢习惯它,再后来,就变得离不开它了。” 电影里有一个人,“每小时过25分才去上厕所,如果我不那么做,那么我会再忍一小时。有一天我发现上厕所不需要报备了,反而我尿不出来了。”

©️[肖申克的救赎]

  也就是为什么人质在被解救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欢欣雀跃,反而闷闷不乐,甚至恐惧和崩溃。因为他们已经被驯服了,习惯了那段没有自由的生活。 我换一种更好理解的说法,这就好像是一份工作,做久了,思维就会渐渐固化,惰性也开始变大,形成一种自以为的舒适圈,变得很难适应新工作、新环境,并最终丧失跳槽能力。 这不是比喻,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的表现之一。 非要用一段话概括的话,大概就像陈奕迅那首歌: 应该也不止一次幻想怎么逃亡/却未戒掉妥协的欲望/也许早已恋上/共绑匪苦海慈航/是盲目地伟大成狂/还是受害受用犯贱犯到被虐成狂/能为你忍受/然后当享受/那又何妨…… -

  作者/六姨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参考资料:

  [1] Dwayne Fuselier, Placing the Stockholm Syndrome in Perspective,1999

  [2] Graham DL, Rawlings EI, Hacker R.A scale for identifying "Stockholm syndrome" reactions in young dating women: factor structur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1995

  [3] M. Namnyak, N. Tufton, Stockholm syndrome: psychiatric diagnosis or urban myth?,2007

  [4]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真的存在吗,大象公会,2019.08.07

  [5] Why most rape victims never acknowledge what happened?-Christine Ro,2018.11.06

  [6] 从进化心理学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及SM,端宏斌,2011

  [7] Stockholm swooning: 22 films where women fall in love with theirkidnappers,John Semley、Zack Handlen、Steven Hyden、Vadim Rizov、Sean O’Neal、Phil Dyess-Nugent、David Sims、Marcus Gilmer、Tasha Robinson,2011.11.14

  [8] 10 Movies That Give Us Hope For Stockholm Syndrome Romances,ZIMBIO

  [9] The 15 Best Movies About Stockholm Syndrome,Patryk Kosenda,2017.06.20

  [10] Movies with Stockholm Syndrome theme-IMDb,adilah47,2014.06.10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