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不睡?
@文|李贯峰
睡不好,除了会让人情绪低落,负能量爆棚,更会真实地损害身体健康。为什么当代年轻人连体检报告都不敢看?想想自己整天几点才睡觉,心里能没点数吗?
那么,你是为什么睡不着呢?
焦虑得睡不着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青年人作息不规律,在面对工作和情感压力时,经常出现情绪沮丧、焦虑等心理症状,这时他们往往会把“亚健康”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对此,我通过身边人、朋友介绍、网络搜索等方式,对一些有相似问题的人做了一些调查,并整理出了几个典型案例:
26岁的甘女士(化名)是影视行业从业者,她认为自己目前正深受精神亚健康的困扰。容易疲乏无力、睡眠紊乱,非常缺乏安全感,情绪波动起伏较大。
“直接原因肯定是现在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导致的,同时,我在大学毕业后,始终没有找到适当的人生目标,一直很迷茫,这也加重了我的焦虑感。”
为了调整状态,甘女士曾做过许多努力,比如尝试多做运动,培养滑板、拳击等业余爱好。但她感觉这些活动的效果非常短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现在的快感制造机器太多了,精神上的焦虑需要快感释放,但我更需要一种长久的应对机制,无数快感的堆积不能根治我的焦虑源头。时间长了,我反而认为减少快感的摄入来制造长远的健康状态是更合理的。”
她的看法与美国心理学家乔丹·皮特森(Jordan Peterson)的观点颇为一致。皮特森曾说:很多人喜欢把快乐当作人生目标,但这其实是一种天真的想法。
因为快乐的信念终究是短暂的,生活充满变故,我们会面对亲人的离去、工作中的得失和感情上的失落,你会发现,单纯的快乐是越来越难以企及的目标,这些因素会对快乐造成威胁,但同时也增加了生活的厚度。
第二个案例来自我的朋友:24岁的医学专业研究生燕子(化名)。虽然她也认定自己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但这种状态主要是身体原因引起的。由于学习和工作,她需要长期久坐,缺乏活动,因此经常腰酸背痛,睡眠质量较差,白天无法集中注意力。为此,她专门参加了拳击课程来释放压力,几次下来,确实感觉放松了许多。
“对于和我年纪相似的人来说,尽管‘亚健康’比较普遍,但在生理上可能并不明显,毕竟年轻嘛。相对来说,我们精神上的‘亚健康’更多。”
在她看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今天的年轻人面对着更大的挑战和责任;另一方面,独生子女一代成长起来,在处理社会关系和责任担当方面,还需要更多历练。
她说:“我们这一代可能更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偶尔就会忽略作为群体中一分子的某种意识。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和周遭的关系,这时候,逃避或者钻牛角尖的话,精神压力就很容易变大。”
调整自己的心态
与前两位被访者相比,26岁的互联网从业者梁宝(化名)似乎在症状上更具代表性。梁宝时常感觉自己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比如常失眠、神经衰弱、容易疲倦等。
这种状态让他在非工作时间很少与人交流,也经常拒绝朋友们邀约的活动和聚会。“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精神压力,与我的情绪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由于处在目前行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他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为了调整自己的状态,他开始逐步降低自己对工作的要求,不再像过去那样钻牛角尖,“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他还换了一家不需要每日打卡、工作时间比较弹性的公司。“节奏放松下来之后,心情好多了,整个人的状态也慢慢恢复了起来。”
可以看出,年轻人的精神亚健康状态,其主要表现是两种平衡状态被打破:一是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平衡;二是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由这两种不平衡引发的焦虑,是造成年轻人不良精神状态的主要诱因。
精神亚健康最常见的焦虑情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常所说的“负面情绪”,另一种是临床意义上的“焦虑症”。
大多数人所面对的焦虑情绪,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形成的负面情绪,它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过去的痛苦或失望经历的反复回忆;二是对当下和未来生活状态的担忧。
同时,生理状态与精神状态往往互为因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作息紊乱、睡眠不足,都可能影响我们心理与生理的正常运作。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在《恐惧与战栗》一书中提道:与其他情绪相比,“焦虑”一般是“无对象的”。也就是说,我们一般对某一事物的威胁感到恐惧,但在焦虑时,明知自己面对威胁,却不清楚威胁自己的对象是什么。
这种混沌的无对象症候,或许正是当下年轻人在精神亚健康中面对的核心问题。不过严格来说,焦虑或许并不是没有对象,而是它的对象来自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情感生活共同给予我们的复杂情境,一时间无法确定它的具体来源罢了。
对大多数承受亚健康心理压力的青年人来说,自己内心建立起的带有强烈紧张感的“防御系统”,无疑也加重了赋予自身精神的重压。这种被动的对立心理,往往会导致心理上的紧张、消极等情绪产生。
外界压力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亚健康心理的重要来源。美国心理学家乔丹·皮特森曾提道:对个体而言,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世界,或许是解决压力和焦虑的有效手段。
正如前文案例所言,多数自认为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的年轻人,实际上也是身体和心理自我调节不良,以及生活方式不恰当的恶性循环。采取适当的方式消解情绪,如运动锻炼、培养兴趣、制定作息规划等方式,就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把世界看作充满危险、处处需要防御的丛林,抑或在生活过程中奉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指南,往往是没有明确目标和强烈自我意识的。
换言之,当自我脱离消极防御系统的束缚之后,我们才会获得积极的精神引导。
失眠的时候你都会做什么?
留言区见❤️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责编:tamako
审校:百宝、刘晓
终审:愉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