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读后感精选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是一本由清/纳兰性德著 / 桑妮编著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8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读后感(一):当时只道是寻常——外婆与花
所有好的作品,总是能引起共鸣或沉思。纳兰的作品之所以能被大众口口传诵,“人生若只如初见”之所以会泛滥成灾,除了词句的婉转优美、朗朗上口,句中饱含的种种情绪能被读者共情或许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一点,当代歌手田馥甄的伤情歌曲倒是颇肖纳兰词,到头来感动的都是自己。
虽则纳兰佳作甚多,我最钟爱的还是这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曾今所有的美好现在只能追忆,如今品来珍贵甜蜜的点滴当时以为不过是天长地久中平凡的一刻,个中怀恋与遗憾真教人胸中憋闷,恨不得狠命锤打几下方能舒缓。
拿起眼前这本《纳兰词》一页页翻阅下来,书中的水彩花卉插画不禁让人想起那片隐藏在记忆深处的小花圃,还有那时尚未显出老态的外公外婆。
于我而言,儿时的记忆便是那当时的“寻常“。小时候与姐姐、姨妈家的表姐表妹一同寄居在外婆家,小山村里所有的人事景物现在想来依然格外清晰。若是谈到故乡,我的故乡便是那里了。
外公是小学教师,语文数学都教,还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外婆负责种地种田,料理家务。外公不上课的时候会帮着做一些农活,砍柴翻地什么的。相对于村里的其他家庭,外婆家的经济条件算比较可以的,有彩色电视机,有电话,还有村里唯一一台洗衣机,那是我爸妈和姨妈家一起凑钱买的,担心到了冬天外婆应付不了这么多孩子的脏衣服,但是外婆很少用到它,都是用手洗的。
外婆特别会种花,外婆家的瓦屋檐前种着两排木芙蓉,屋前特意拓了一长块地,种了月季花,后来这块地里又陆续舔了春兰、夏兰、牵牛花、喇叭花、红色的鸡冠花、黄色的菊花和指甲花。我们几个孩子每年都会进山去采兰花,遇到大棵的看着诱人的兰花植株便会拿随身的小型锄头挖了来,移植到小花圃中。春兰白嫩饱满,夏兰紫红香郁。一个外观淡雅,一个清香扑鼻,各有各的长处。长的最茂盛的是月季,因为月季很容易扦插,所以外婆又把几枝月季花枝剪下插入檐下石缝中,竟也长的葱葱郁郁,一年四季都开着红艳艳的花儿。外婆也不特意施肥,只偶尔会撒点鸡粪或草木灰,这些植物却长的特备好,每年到了时节就会次第开放,争奇斗艳。大抵是这些花儿太美太香,经常会有过路人进来问外婆讨要花种子。外婆每年都会留一些花种子,倒像是特意为他们准备的。
有一年去畈区补习老师家做客,途中发现一种藤状开红色五角星形状花朵的植物,回来说与外婆听,外婆很是惦念,奈何一直没再找到机会去讨要种子,一搁就是十多年,再未提起过了。(想到此处,特意去百度查阅了一下,原来当年偶遇的那些五角星植物学名茑萝松,多么美的名字呀!)
后来,大家陆续离开了那曾充满欢声笑语的瓦屋,外公外婆在外几经流离,花圃自然也荒废了。前两年外公去世时,我从学校赶回那久违的山村奔丧,破败的瓦屋又有了人声人影,却是嘈杂不堪。外婆一人孤零零地坐在外公的棺木旁,失魂落魄,老的不成样子。人成各,今非昨。而今是物也非、人也非了。一瞥那杂草丛生的花圃,只剩一枝被砍了半截的月季还在,再也不见往日花团锦簇的喜庆模样。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读后感(二):拼尽一生仍未能见最后一面
话说,那一年为了爱他,沈宛不问结果地勇敢跟随他回到北京的明珠府。蕙质若她,一早即深知嫁给他只是个梦。
果不其然,当他提出和她完婚时,他的父母宗亲极力反对。幸而有纳兰的铁心决绝,才没有辜负她这一片爱人的痴心。
这一次,为了爱人,在他们身上上演了许多如同俗套的电视剧情节一样的戏码,狗血、争执、哭泣、咒骂……所幸,顶着巨大的压力他们胜了这一仗。不过这胜也是微胜,他们不能以夫妻为名,她只可做藏起来的妾。
在德胜门大街上的一处小院子里,他们过起的是没有名分的同居生活。而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在争斗之间遍体鳞伤,常常他们坐在彼此的对面,可以听到对方体内暗涌着的伤。
为了争取到这一点底线的爱情,纳兰做出的让步是暂不归隐竹林,而是继续为朝廷做事,做那些他始终心怀抵触的事。
所以,他的不快乐随着他们在一起之后越来越甚。每天上朝,他犹如行尸走肉,下朝后还要劳心到府邸给父母跪安,照顾妻儿。
是的,那时他还有续弦的妻官氏,虽无爱却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最后,他才能紧出一些时间来奢侈地跟她相会。
许多时刻,她就像是偷来的妾,不可“明目张胆”地存在,不可晾在日光之下。
然而,光有爱是抵不过普通岁月里的油盐酱醋的,他们在这折磨人的爱里日渐憔悴。
女子多敏感,亦多善良,她不忍心看着深爱的人为爱憔悴神伤。于是,在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之后,她提出了要暂别京城,回江南老家一段时日。
她又何尝真想离开?如果可以,她愿意一生一世都与他做伴。然而,她不想因为爱的私心让他与父母裂痕深重,让他变得郁郁寡欢。她希望他能笑颜逐开,每天快乐。
所以,她必须决绝地离开,一如她决绝地到来一样。
纳兰当然不舍她离开,然而她太寂寞了,在无形的压力下她日渐憔悴消瘦,心锁烟愁的样子让他心疼,这不是他想要的,他知道这也不是她想要的。于是,不如放手。
然而,她万万没料到的是,她这一走,他们之间竟成了永别。
春草渐稀,春光渐瘦里,什么都可以沾湿了她的双眼。原来,永别是这么轻易,让人细思极恐。
那应是她回江南不久。他突发寒疾,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三十一岁。
据说,那一天正好是卢氏离去的八年忌日。
命运真是爱跟她开玩笑,她拼尽一生为了他,跟随于他,然而到最后她也未能再见上他一面。她本想着再过段时日,或者她去,或者他来,他们欢聚一下。因为,她已怀了他的骨肉。
然而,一切的一切,没有然后。
在他长眠的梦里,他与他心爱的卢氏相遇,而将无尽的悲伤及蚀骨的思念全部留给了她。
当年秋季,她生下了遗腹子富森。然而因她是汉人妾,断然不能凭子而贵,只有小小孩儿被带回到了明珠府。
后来的岁月里,她幽居在江南一处深深的庭院里,再不与人往来。她誓守着她与他的信约,一路念着他的《梦江南》,度过一山又一山、一水又一水的寂寞悲凉。
而他的那一阕“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最可诉说他和她的故事。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读后感(三):拼尽一生仍未能见最后一面
话说,那一年为了爱他,沈宛不问结果地勇敢跟随他回到北京的明珠府。蕙质若她,一早即深知嫁给他只是个梦。
果不其然,当他提出和她完婚时,他的父母宗亲极力反对。幸而有纳兰的铁心决绝,才没有辜负她这一片爱人的痴心。
这一次,为了爱人,在他们身上上演了许多如同俗套的电视剧情节一样的戏码,狗血、争执、哭泣、咒骂……所幸,顶着巨大的压力他们胜了这一仗。不过这胜也是微胜,他们不能以夫妻为名,她只可做藏起来的妾。
在德胜门大街上的一处小院子里,他们过起的是没有名分的同居生活。而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在争斗之间遍体鳞伤,常常他们坐在彼此的对面,可以听到对方体内暗涌着的伤。
快乐,总是有代价的;欢颜更是如此。
为了争取到这一点底线的爱情,纳兰做出的让步是暂不归隐竹林,而是继续为朝廷做事,做那些他始终心怀抵触的事。
所以,他的不快乐随着他们在一起之后越来越甚。每天上朝,他犹如行尸走肉,下朝后还要劳心到府邸给父母跪安,照顾妻儿。
是的,那时他还有续弦的妻官氏,虽无爱却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最后,他才能紧出一些时间来奢侈地跟她相会。
许多时刻,她就像是偷来的妾,不可“明目张胆”地存在,不可晾在日光之下。
然而,光有爱是抵不过普通岁月里的油盐酱醋的,他们在这折磨人的爱里日渐憔悴。
女子多敏感,亦多善良,她不忍心看着深爱的人为爱憔悴神伤。于是,在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之后,她提出了要暂别京城,回江南老家一段时日。
她又何尝真想离开?如果可以,她愿意一生一世都与他做伴。然而,她不想因为爱的私心让他与父母裂痕深重,让他变得郁郁寡欢。她希望他能笑颜逐开,每天快乐。
所以,她必须决绝地离开,一如她决绝地到来一样。
纳兰当然不舍她离开,然而她太寂寞了,在无形的压力下她日渐憔悴消瘦,心锁烟愁的样子让他心疼,这不是他想要的,他知道这也不是她想要的。于是,不如放手。
就这样,她带着满满的哀愁匆忙回到了江南。
然而,她万万没料到的是,她这一走,他们之间竟成了永别。
春草渐稀,春光渐瘦里,什么都可以沾湿了她的双眼。原来,永别是这么轻易,让人细思极恐。
那应是她回江南不久。他突发寒疾,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三十一岁。
据说,那一天正好是卢氏离去的八年忌日。
命运真是爱跟她开玩笑,她拼尽一生为了他,跟随于他,然而到最后她也未能再见上他一面。她本想着再过段时日,或者她去,或者他来,他们欢聚一下。因为,她已怀了他的骨肉。
然而,一切的一切,没有然后。
在他长眠的梦里,他与他心爱的卢氏相遇,而将无尽的悲伤及蚀骨的思念全部留给了她。
当年秋季,她生下了遗腹子富森。然而因她是汉人妾,断然不能凭子而贵,只有小小孩儿被带回到了明珠府。
从此,她真正孑然一身。
后来的岁月里,她幽居在江南一处深深的庭院里,再不与人往来。她誓守着她与他的信约,一路念着他的《梦江南》,度过一山又一山、一水又一水的寂寞悲凉。
自古深情难相守,说的即是他们这般!
而他的那一阕“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最可诉说他和她的故事。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读后感(四):拼尽一生仍未能见最后一面
话说,那一年为了爱他,沈宛不问结果地勇敢跟随他回到北京的明珠府。蕙质若她,一早即深知嫁给他只是个梦。
果不其然,当他提出和她完婚时,他的父母宗亲极力反对。幸而有纳兰的铁心决绝,才没有辜负她这一片爱人的痴心。
这一次,为了爱人,在他们身上上演了许多如同俗套的电视剧情节一样的戏码,狗血、争执、哭泣、咒骂……所幸,顶着巨大的压力他们胜了这一仗。不过这胜也是微胜,他们不能以夫妻为名,她只可做藏起来的妾。
在德胜门大街上的一处小院子里,他们过起的是没有名分的同居生活。而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在争斗之间遍体鳞伤,常常他们坐在彼此的对面,可以听到对方体内暗涌着的伤。
快乐,总是有代价的;欢颜更是如此。
为了争取到这一点底线的爱情,纳兰做出的让步是暂不归隐竹林,而是继续为朝廷做事,做那些他始终心怀抵触的事。
所以,他的不快乐随着他们在一起之后越来越甚。每天上朝,他犹如行尸走肉,下朝后还要劳心到府邸给父母跪安,照顾妻儿。
是的,那时他还有续弦的妻官氏,虽无爱却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最后,他才能紧出一些时间来奢侈地跟她相会。
许多时刻,她就像是偷来的妾,不可“明目张胆”地存在,不可晾在日光之下。
然而,光有爱是抵不过普通岁月里的油盐酱醋的,他们在这折磨人的爱里日渐憔悴。
女子多敏感,亦多善良,她不忍心看着深爱的人为爱憔悴神伤。于是,在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之后,她提出了要暂别京城,回江南老家一段时日。
她又何尝真想离开?如果可以,她愿意一生一世都与他做伴。然而,她不想因为爱的私心让他与父母裂痕深重,让他变得郁郁寡欢。她希望他能笑颜逐开,每天快乐。
所以,她必须决绝地离开,一如她决绝地到来一样。
纳兰当然不舍她离开,然而她太寂寞了,在无形的压力下她日渐憔悴消瘦,心锁烟愁的样子让他心疼,这不是他想要的,他知道这也不是她想要的。于是,不如放手。
就这样,她带着满满的哀愁匆忙回到了江南。
然而,她万万没料到的是,她这一走,他们之间竟成了永别。
春草渐稀,春光渐瘦里,什么都可以沾湿了她的双眼。原来,永别是这么轻易,让人细思极恐。
那应是她回江南不久。他突发寒疾,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三十一岁。
据说,那一天正好是卢氏离去的八年忌日。
命运真是爱跟她开玩笑,她拼尽一生为了他,跟随于他,然而到最后她也未能再见上他一面。她本想着再过段时日,或者她去,或者他来,他们欢聚一下。因为,她已怀了他的骨肉。
然而,一切的一切,没有然后。
在他长眠的梦里,他与他心爱的卢氏相遇,而将无尽的悲伤及蚀骨的思念全部留给了她。
当年秋季,她生下了遗腹子富森。然而因她是汉人妾,断然不能凭子而贵,只有小小孩儿被带回到了明珠府。
从此,她真正孑然一身。
后来的岁月里,她幽居在江南一处深深的庭院里,再不与人往来。她誓守着她与他的信约,一路念着他的《梦江南》,度过一山又一山、一水又一水的寂寞悲凉。
自古深情难相守,说的即是他们这般!
而他的那一阕“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最可诉说他和她的故事。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读后感(五):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恨有缘无分中
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纳兰,是郁郁寡欢的。
他虽效力于金戈铁马的军营,出入波诡云谲的官场,然他内心始终落寞不沾任何半点世俗之气。
他曾有词如此: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每每读到这阙词,我都觉他站在秋风萧瑟里满心寂寞,那迎面的万里黄沙里有他数不尽的落寞。
曾经他有青梅竹马的绝色表妹,黑发如丝缎、眼眸似水,他一直以为她会成为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所以他一直等,谁知过几年后她却被选入宫中,做了皇上的爱妃。
他的寂寞,应是从那时就生出的。
如同一个绚美如蝶的梦,他的初恋梦碎蝶落,空留爱意恨满。
就这样,在他娶了卢氏为妻后,也没能完全将表妹忘记。直到表妹郁郁而终,他才幡然醒悟,原来深爱竟也可催人死。所幸,心伤之余他亦恍悟“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于是,他逐渐感知到妻子卢氏的体贴温柔,亦知她也是“吹花嚼蕊弄冰弦、赌书消得泼茶香”的聪慧人。他不愿再辜负一人,便与她琴瑟相和“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
只是谁知,好景不长,他们夫妻只恩爱了三年,卢氏就因难产而亡。曾那么难以忘却表妹才转而爱恋上的人,却不能长相厮守,该是一种多么痛的体味。于是,在最深的疼痛中,他赋词一首来述其间滋味: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渡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
哀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于中好》
因思念她,他又是一宵未眠,偏生新一天又不是艳阳高照,是那凄风冷雨的葬花阴霾。让人怎不生厌倦之气?
此刻,失了爱人,失了一生的红颜知己,他见不到幸福的可能。
而时年,他也不过二十三岁,却感觉自己如同一个沧桑老人,没有了爱的能力。
若不是遇见她,他或许这一世就孤独终老在无爱里。
对他来说,她是难得的慧心人。只是天意弄人,他们好不容易于千万人之中相遇,却因为满汉不通婚的卑劣世俗而被迫分开。要知道,在爱意情伤里,他还能遇见一个知心爱人是多难的一件事。
他是善感的、多愁的,亦是有才情的,于是他在爱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唯用一阕阕词来表达自己的怨尤。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梦江南》
据说,这阕词是他站在沈宛走后的小院里所作的,他痴痴地望着那篱笆角落里的寒梅,寒雪纷飞里,他看到的全是她影影绰绰的样子。冷风吹过,惊却一场美梦,梦碎,他只觉一阵阵心灰意冷,如同飞雪飘花。
爱情里最怕的是有缘无分,那是蚀骨之痛,令人难以喘息。更何况,还发生在以爱为生的纳兰身上,这痛又加重几万倍。
《《纳兰词:一尺华丽,三寸忧伤》》读后感(六):她真的很想念你,像秋叶落得悄无声息
在她之前,他有“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的只能相会在梦里的初恋表妹。
亦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的偷走他深沉之爱的发妻卢氏。
只是,情若付诸于人,谁还管他曾经几何。
于是,她如飞花逐月一般跟随了他。恨的是,自古多情伤离别,比翼连枝是个美好的愿望。
她和他,终因世俗没有圆满。
“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没了爱的生,全都是苍白,他们终没抵过“过慧易折,情深不寿”的劫,从此,天上人间恨无穷。
宿命里的注定邂逅
如同宿命,他们相识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五月的风,轻柔而美好,他们俩在顾贞观的引见下有了第一次的相见,喝了第一次的茶。时值傍晚时分,夕阳之美令人心生愉悦。这儿是她的故乡浙江乌程(今湖州),他们一行几个人坐在画船上,看着轻轻抚琴的她,他不禁忆起了最爱的妻卢氏。
万般滋味,瞬时就涌上了心头。
一抬头间,他望见了她的黑黑的眸,仿似前世今生恍然隔世,从此与她相见恨晚。
多情似他,还提笔为此写下了此刻的心绪:
两鬓飘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便决计、疏狂休悔。
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拼沉醉。 曾经,好友顾贞观告诉他,有一江南名妓沈宛,对他纳兰性德十分仰慕,并常常将他的词谱成曲来传唱。初听时,他讶然不已,自己的词被传唱确实不少,而被名妓在青楼画舫间传唱,他还是第一次听到。
于是,他在未见她时就对她有了深刻的印象。
再后来,为了驱遣他的寂寥烦恼,好友顾贞观常常伴他饮酒作诗词,偶尔不自觉得提及沈宛,说她的大方、清秀、才学。久而久之里,他对她有了更深的探究,想着某一日一定要去拜访她。
或许,这就是他们之间早定的缘分吧。
不久之后,他有了跟随康熙巡行江南的机会。作为御前侍卫随从,他与康熙一行浩浩荡荡地抵达了他梦寐以求的江南。
这一次刻意为之的邂逅,将他一颗爱她的心深种。于此时的他而言,温柔如水又有才情的她是一剂良药。仕途的不如意,理想的磨灭,爱妻的早早逝去,以及与父亲明珠、帝王康熙间的隔阂摩擦,都让他心灰意冷。
幸运的是,她出现了,让他心生一丝欢愉。
那些时日里,他们缠绵分不开,整日依偎相伴在画舫里,或喝酒填词,或你侬我侬,如同一朵并蹄莲,他们成了一对璧人儿。对于爱,他们两个人都忘情投入且刻骨。
他自风流,然能入心的女子未有几人,一旦入心了,他必定交付真情;她虽为名妓,身边不乏风流倜傥者,然而从未遇到一个真正为自己付出真情的男子。
就这样,他们爱意深刻。
可是,再刻骨的相爱在世俗里也显得渺小无光。他们一个是汉人,一个是满人,这个不争的事实注定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尾。
再是相爱又如何?再是几世修来的缘分又如何?
到了康熙南巡结束的时间,他们不得不分开。他,再是一个堂堂七尺男儿,也无力与世俗相争。 他没有任何办法将她带回京城与之相伴。
他深知满汉之分的无情残酷之界,以他尊贵的纳兰血统,和一个汉人女子相爱已然越轨,若是将她接到京城纳为妾,绝然是不可能的。尽管有无数个时刻,他想放弃一切荣华富贵,做一个隐世的人,然而这太过理想,现实的残酷使他无法挣脱。
给不了幸福的话,唯有放手。
于是,他们在一个夜凉如水的时刻,执手泪别,说有缘再相聚。
之后,他们一个在京城相思入骨,写下那么多深情爱恋的诗词: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一个在江南望穿秋水,踏遍高楼,日日等待归人回来。
世间爱恋最苦的当属他们这般,分明爱却不能得。
唯叹:这世间情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