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会议的读后感大全
《七个会议》是一本由[日]池井户润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正如小说最后 “是虚假的繁荣还是真实的清贫”,不管哪一条路,肯定都有开向未来的门~
书中的那个人物,都有着各自的背景经历,也有着自己的目标~有的人在前进的路上,在利益面前忘了自己的初心,有的人会选择坚守自己地底线~这些多少都是职场的缩影,身在职场中的我们或多或少在看过之后都会有感慨~引用老罗的一句话“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七个会议》读后感(二):任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社畜”
实物图想到这个题目,忍不住乐了。
编完《七个会议》其实有一段时间了,之后赶上八九月的印厂印教材的高峰期,直到最近才印出来入库。
我回头准备认真写一个推文。现在就借着点不想看稿的劲,记录一点儿当时编稿的感受。
池井户润我之前是不知道的,大概只是听过《半泽直树》的名声,但讲了什么我并不知道。拿到书稿的时候,我大概翻了一遍,倒是有点喜欢上了他的这种写法。
首先,我想声明一点,池井户润的书就是冲着普通人阅读去的,图的是一种阅读上的快乐和共鸣。当然谈不上多深的文学段位,并不是严肃文学,所以,预期读者就是放松时间随手想拿起书来看的人。
这本书谈到的就是“社畜”的生活,任你是底层小职员,还是中层得力员工,或者位高权重者,都逃不脱职场的风浪险恶,这也是现实。即便是书中谈到的接手了家庭企业的逸郎,也需要面对极其艰难的市场生存。
具体故事,我敢说,真的蛮好看的,池井户润是写职场生活的高手,每个人的窘境和痛苦,刻画得极其细致。
当然读起来也很顺溜,我的朋友在等飞机的时候,差不多就看完了。
实物图这本书也被翻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电影我是看过的,在上海电影节期间看的。怎么说呢?还行,基本故事力度达到了,但因为要压缩剧情,很多支线被砍掉之后,就显得有些单薄。
小说在这一点上要好很多。通过不同的卷到这个事情里的人的故事推进,整个故事核心的问题慢慢浮现了出来,在这其中,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争夺。
特别是结局,换到国内,也许不得不来一个Happy Ending,但池井户润,嗯,写下了最真实的结局,挺好的~
大概这些吧,喜欢的话可以买来看看了!
木南,2019.11.12,中午
在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中,我一直不太相信个体所谓人性的力量对于一个整体所带来的影响比重,正如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中所说:“组成一个群体的个人不同于孤立的个人。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而当遭遇到一些意外,比如利益受损,比如生死存亡时,这个整体所做出的最终抉择和手段,才更能显示其内部整体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如果这个利益共同体是一家企业,那么这种价值观就称之为“企业文化”。
和行业小说之王阿瑟·黑利那种更专业,更富有史诗感,更纪实性,更硬派的行业小说不同,池井户润的职场小说更注重在大环境下一个个个体面临变故、意外所需要抉择和做出的反应。应该说,阿瑟·黑利在讲述大集体如何去影响一个个个体,池井户润则在讲述一个个个体如果反过来影响一个整体。
《七个会议》就是这样一部职场小说,和作者另外一部作品《半泽直树》所区别的是,后者以一位主角为经度,做了一次职场通关修炼升级打怪。前者则以一桩事件为纬度,来讲述围绕此次危机,整个公司各个阶层各个员工所作出的应对。七个会议,就想是七次团体内价值观和是非观交集和碰撞。是貌似彻底败亡的风险及早引爆定时炸弹,还是近乎饮鸩止渴地错上加错,隐瞒不报,这关乎一家企业,也关乎企业中的所有人。
小说围绕售后部门在调查中,意外发现自身企业所生产的椅子螺丝强度不足为核心,讲述东京建电是如何面对危机。会讲故事的人总知道如何调动读者好奇心,并且让读者看得欲罢不能,本书作者显然是个中高手。小说以八个短篇为结构,并没有用传统的叙事方法,从发现问题、调查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见逻辑来讲述,而是从对八角这种吊儿郎当的角色描述,然后又讲述他如何通过企业内部申诉成功调职内部红人第一课课长坂户这样一件略显惊讶的事情开始,正因为铺垫得当,不禁让读者产生了疑惑,就如同说书人评书埋扣一般,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结果到了第二章,笔锋一转,另起一头开始讲述螺丝工厂的故事。
八篇短章,作者巧妙的使用不同人的视角展开故事,整个企业危机宛如深埋在小说背后的碎片拼图,作者又每次都不给人观其全貌的机会,读者则只能紧紧跟着作者脚步一窥真相。到了最后,甚至连“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条线索?”,“甜甜圈和整件事有什么关系?”(好像真的没啥关系,呃!)都成了支撑我读下去的理由之一(当然,如果不是有人提前告诉我这八篇其实讲的是同一个事件,我看好前三章之后一度以为自己在看什么没头没尾故作深沉的劣质短篇故事集,所以强调一下,这真的是同一个故事)。
到了后半段,被称为“公司里的政治家”的佐野在售后部门的一次调查中,意外发现公司生产的椅子螺丝存在问题,作为一位优秀的政治渔夫,在此期间一定嗅到了绝地反击的机会。当尘封在真相之上的黑幕逐渐被打开,才发现,小说开头那次小小的投诉背后竟然牵扯到整个公司如此多的人,如此多的人只是想要隐匿一个真相。这段作者描写的非常激情,本来看似铁板一块的团队,不断地在佐野的调查下分崩离析,土崩瓦解,直到真相大白。
通读整部小说,情节悬念迭生,人性刻画入木三分,作者利用叙述方式来营造悬念,神乎其技。当然,哪怕到最后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关于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而更像是一场失意政客逆袭翻盘的经典案例,如果身处异地,是否同样结局,真的不得而知。
所谓利益共同体,只要有利可图,自然免不了分赃不均,间隙产生隔阂,隔阂产生内耗,而身为职场里的一员,是选择同流合污,还是选择坚守原则,这大概才是初入职场所需要扪心自问的第一个问题吧。
《七个会议》读后感(四):【推迷会鉴书团】你选择“虚饰的繁荣”,还是“真实的清贫”?
作为《半泽直树》的作者,池井户润从出道作《果つる底なき》(中文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开始,他的选材一直在金融和企业方面,这一部《七个会议》也不例外。这可说是一部以大型综合电器公司索尼克的子公司东京建电为舞台,由8个连作短篇构成的讲述揭露企业内部隐瞒产品质量问题丑闻的长篇小说。日本2012年11月出版后,立即在次年改编成了4集的日剧,并在2019年改编成电影公映。
从文字构成上来说,我为什么会说这一部小说类似于短篇连作集呢?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小说的八个章节,每一章的主人公都有所变动,且单一一章故事也包含完整的起承转合,并做到了在围绕主人公展开故事的同时顺便把他的出生家庭和成长历程全都告知读者,让读者了解这名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同时通过加深对人物背景的描写,加强对人物的共情感。这种写作手法一般是用在短篇小说里面的,作用就是极快地使读者掌握事件发展,迅速融入故事,在有限的字数下完整表达剧情。
同时,这八个章节又都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共同关聚焦于产品质量丑闻的主事件,并且在后四章是有着明显的时间先后关系的。这是由于在后四章,故事的进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紧抓不放的程度,在这样的条件情况之下,作者仍能介绍每一章主角的身世而做到不突兀就非常值得称赞。很多作者在剧情紧张的时候就会顺势而为,一鼓作气直达高潮,但本作非但利用每一章单独完成了故事高潮,而且进一步利用章和章之间的连接,一直到小说的最后剧情都始终处于上升趋势,直到最末如烟花绽放后光华万丈且留有余韵。
短篇连作的特点在前五章体现得更为突出,当然,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第三章滨本优衣在东京建电公司内部设立甜甜圈自助贩卖网点的故事和整本小说的主事件关联度不大。这一点在电影版中就做出了很大的改动,一方面让甜甜圈成了最后揭露社长和造假的科技公司有联系的证据,另一方面加大了优衣的作用,让他和原岛课长一起深入敌营采集螺丝。这样的改动让在小说中处于剧情边缘的优衣直接上升到了准女主的地位,也使甜甜圈奋斗记不至于太过流离于主线之外。当然,小说版中这一章更多的是写优衣自身的变化,以及表达职员到底希望待在一个什么样的公司。虽然和主线关系不大,但也是作者为了表达重要的观点而特意完成的。
再说到整本小说的主剧情——隐瞒产品质量问题丑闻,在书中就是和书名一样,通过了“七个会议”来慢慢揭露真相。这七个会议我稍微总结了一下:
第一场会议是营业部例会,这次会议上原岛万二和坂户宣彦形成了鲜明对比,并引出了八角民夫这个关键人物,也让后文中读者对坂户的调职产生了很大的疑惑,由此作者设下了第一个悬疑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导致营业一课课长换人?
第二场会议是环境会议,这一场会议的最终作用仅仅是完成了优衣的甜甜圈计划,主线关联度不大。
第三场会议是财务核算会议,作者通过这场会议一是让新田熊介这个财务课课长代理透露了相关产品质量问题的线索,同时也给了对优衣的遭遇感到愤怒的读者一个交代。
第四场会议是客服室参加的联络会议,通过这次会议由客服室室长佐野健一郎揭晓了前面作者一直没有完全揭露的产品质量问题,让读者了解到了为什么坂户会被调职。同时,作者又把悬念换到了东京建电内部到底有多少人企图掩盖事件真相。甚至在最后,佐野被由社长开始就希望隐瞒真相的事实打击到了,相信读者也是如此。
第五第六两场会议是索尼克召开的御前会议,这两场会议前后对比之强烈,总公司对待事件的态度都是非常戏剧性的看点,把一些企业从上到下,不是为了顾客,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工作的真相通过两场御前会议全面展示给了读者。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把作者想说的都表达清楚了,但作者在这里还是埋下了最后一个悬念:到底是谁的决定导致了这整起事件的开始——螺丝强度造假?
第七场会议是调查委员会对坂户的询问会议,通过这最终会议,揭露了最后一个真相,给了读者一个明朗的结局。小说版的结局和电影版的结局中最大的不同,是电影版中借八角之口,把日本公司员工对于公司忠心耿耿甚至不问是非黑白的原因,归结于武士道精神,但我觉得电影版这里偷换了概念。小说中是要批判企业不顾顾客,只为自己利益这种错误,而电影版不仅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反而把各路自私的人物的动机转化成了武士道精神,这是对小说版理解的大偏差。
书中东京建电隐瞒产品质量造假问题和现实中三菱汽车的油耗不正当操作几乎一模一样,三菱汽车打算在日产的伞下进行重建,而员工们每个人今后要走的道路——是虚饰的繁荣,还是真实的清贫?这就如书中八角一样,是每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内心有应该要选择的。
最后还要说一个题外话,关于书中p135对于潜水同好会的注释。书中写是“由一群支持某个艺人或运动队伍的人组成的团队”这个解释真的对吗?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个说明是百度百科上的说法,我只能说度娘真心靠不住。日语中同好会特别是在学校内不就是爱好者俱乐部的意思吗?目的是为了交流互相之间的经验和心得。学校里无法成立社团的小众运动等就只能成立同好会,同好会不能参加比赛,而社团可以。书中的潜水同好会,就是大学时期成立的潜水爱好者协会。在这么好的一本书中出现这样的注释错误真的不应该。
《七个会议》读后感(五):职场扎心实录:想要出人头地没那么简单
这本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池井户润简直是个宝藏作家,上一本《下町火箭》带给我的触动还没消散,这本《七个会议》就又让我看得欲罢不能了。
《下町火箭》写梦想和商战,《七个会议》写职场和上班族,主题有些相同,但池井户润却能写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如果说看完《下町火箭》之后能让人热血沸腾,浑身充满干劲。那《七个会议》就相当于给人兜头浇了一瓢冷水,好让我们冷静下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上班族生活,到底由谁主宰?或者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我们拼死拼活地工作,到底是在为谁而努力?
这个问题或许有些沉重,但请放轻松,这本书并不丧,我写下这篇书评也并非是为了贩卖焦虑,再说不是所有的职场环境都如小说里写的那样残酷。
归根究底,《七个会议》只是当下上班族职场生活的一个缩影,或许不够典型,但有所体验的人一定会觉得过于真实。
01.
原来这就是职场
借用小说里的一句话,若是有所期待,它就会辜负你。这里的它指的是职场。如果你对职场生活抱有过高的希望,结果只会失望。
东京建电在外人看来是一家非常风光的公司,内部的员工却对它充满了失望,为什么呢?原因很多。
一纸任职通知下达,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就是上班族。没有什么人是公司必不可缺的。一旦辞了职,就有别人出来顶替你的工作。所谓组织,也就是如此而已。为了营业额,道德也被视作毫无价值。不管什么都以提升业绩为目标。那些人工作并非为了顾客,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居然越爬越高,而一直为顾客着想、正经工作的自己,却在竞争中落败,被调到分公司痛苦地熬着。这就是东京建电内部的职场环境,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它有多残酷。可即便这样,员工也不敢轻易辞职,一旦离职很快就会有人来接替他的位置,而新工作却没那么好找。
于是东京建电里的上班族,只能拼命迎合公司“利益至上”的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在公司里仕途亨通,代价是出卖自己的灵魂。
《下町火箭》里面说,这世界上有两种规则,一种是道德,一种是法律。我们人类之所以不会轻易杀人,并非因为法律禁止,而是被道德所支配,知道不能做那种事。可是公司就不一样了。公司不需要道德。公司只要遵守法律,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受到惩罚。就算弄死竞争对手也可以。
东京建电就是这样一家不道德但合法的公司,为了提高业绩,高层不断给员工施压,而员工为了保住工作,为了获得晋升机会,只能不择手段地完成业绩。
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旦完成了今年的任务,明年将会有更高的要求,越是努力,就会感觉自己的脖子被绞得越紧。
在这种高压政策之下,东京建电内部开始崩溃。
02.
出卖灵魂的人
崩溃开始于一次检举。
八角控告上司坂户有职权骚扰的行为,坂户因此被调职,成了公司的一个边缘人物。
看似很正常的处置结果,但在东京建电的员工看来,却很不正常。
因为八角是个吊儿郎当的老油条,在东京建电工作多年,但由于工作不上心,老是迟到早退,因此这么些年一直是个小小的系长,没有出头之日。
而上司坂户却是公司的业务精英,非常受高层赏识,仕途原本一片光明。
因此众人都想不通,为什么公司会因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八角而舍弃坂户呢?
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一纸任职通知下达,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就是上班族。
与坂户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佐野,佐野被称为“公司里的政治家”,平时惯会谄媚上司,苛待部下,他的两幅面孔让他在公司顺风顺水,仕途一片大好。
但即便佐野擅长左右逢源,可也依旧没逃过做替罪羊的结局,被上司抛弃,也在公司坐了冷板凳。
被当做弃子的佐野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于是费尽心机也要再爬上高位。在一次意外中,佐野发现了公司制造的椅子存在质量问题,佐野很快就嗅到了机会,打算借此翻盘,扳倒上司。
深入调查之后,结果却让佐野难以承受,在质量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公司的一件惊天丑闻,为了提高营业额,故意采用不合格的螺丝来制作椅子,而这些椅子已经被用在了火车和飞机之上,驶向全球各地……
这批不合格的螺丝正是由坂户签下的订单,坂户被调职也是因为这次丑闻,所谓的职权骚扰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这样的结果让佐野始料未及,权衡之后,佐野决定向公司高层举报,可事情的发展再次出乎他的预料,在得知这场丑闻之后,公司没有及时弥补错误,而是选择了瞒天过海。
为了公司的利益,东京建电的高层们决定出卖自己的灵魂。
03.
世间安得双全法
小说里写了一句话,判断标准会因金钱和道德的处置而变化。当把金钱看得重于道德的时候,人往往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像是东京建电的高层们。
以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大可以满腔正义地指责这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但要是我们身处在他们的位置,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事实上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假设,没有身临其境,谁都不知道自己会怎么选。不过唯一明确的是,错误就是错误,错了就该承担。
所以到最后,东京建电的丑闻还是被公诸于众了,公司也因此背负骂名,看起来错误有了被改正的机会。
但错误真的被改正了么?并没有。承担错误的是坂户,但错的难道只有坂户吗? 看过小说我们就会明白,坂户也只不过是公司利益的牺牲品罢了,他敢铤而走险,也是在公司高层的授意之下。
坂户受到了惩罚,但问题并没有终结,因为罔顾道德的公司还在,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利益至上”的原则还在,在这样的公司里,还会出现无数个坂户,还会出现无数个为了公司而出卖灵魂的人。
这才是问题所在。
但小说尝试着给出了一种答案。东京建电并没有因为丑闻而一蹶不振,而是又另起炉灶开设了一家新公司,换汤不换药。
员工们都想被调往新公司,但八角却选择留在了东京建电收拾烂摊子,出卖灵魂的人有很多,但八角却没有做其中的一个,赚钱重要,但灵魂也不是说丢就能丢
职场是座迷宫,身处其中的上班族都是困境中的人,坚守灵魂还是追求利益是很多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幸好,大多数时候选择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选择了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