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觉香》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觉香》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1-22 23:1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觉香》经典读后感有感

  《觉香》是一本由卓玛著作,华中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19-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觉香》读后感(一):在上,也在身边

  翻开书入眼便是照片,或温暖明亮清亮跳跃,有在山峦之上也有在湖边小亭,香总是随身而伴,和合与万物之间。 和有天地之大,老师的香之和是一种大,并非只有香料之间的搭配制作香气和合,更有香性与香性,香与场,香与茶,香与人与万物的和。老师总能将香品塑造丰满,赋予精神灵魂,或许这就是对“和”字的理解所致。丰富嗅觉之美,让人悅鼻养情;完善使用之美,提高生活品质,养身养性;传承了文人之美,空灵而雄浑的香承载包容了其他艺术与万物,使人明心见性,明性见德。 书本开合间满是感动,这不仅是生活的艺术,更是生命的艺术。

  《觉香》读后感(二):香有约

  《香 有 约》 为峨眉山的香宴作 未曾相约,在香的氤氲里,与从前的自己相遇。 只是少许的期待,踏上的那片峰峦,在青烟的袅袅中,与然而来的白云面对。发现,心里曾经荒无人烟,已然定格成山顶那最忧伤场面。 香未燃,人已醉。 春风已来。你呢? 是否已在路上,那怕归期遥遥? 曾经的那份执念,悄然语。哽咽着,眼前这多彩的霓虹,多像我们无言的善念安静绚丽。念在风里,念在云间。我燃起的袅袅香烟以及觉后的回忆,只为等待你来打开。 你若来,不问早晚,我侍香以待!! 今夜无月,心中却明。寂寥的空中,香气未尽,且让我随心,游走于这四溢的流光里,信马由缰。让念随于草长莺飞,让念栖于草长莺飞。 愿我的期许琉璃剔透,不惹尘埃。来日不多,即便无诺,亦可相逢。愿我的有生之年,与你一起,不辜负,且行且惜! 2019年5月6日凌晨于北京

  《觉香》读后感(三):灵魂,生命和传承

  香修是关乎灵魂,关乎生命,关乎传承的,这是我看这本书时的第一感受。《觉香》一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从香意至生活,分别从节日节气四季用香三个方面结合各时各地的文化传统适宜的熏香种类同时也将作者情感心迹美妙记录了下来。书中文字充满文化的厚重感,又富有温情。与单纯分类记录各个季节节气和节日传统适用香不同的是,《觉香》一书具备极大实用性。每一小节后面都会贴心地附上具体的香料制作方法,材料步骤清晰明了简单实际,能够感受到作者卓玛的真实诚意。书的下部是从香学至香道,物质是香,精神是道,以香之物展现人之品格。“至和香修”以礼敬静善和寂这“六则”来培养学生的香者精神,以和为贵,养身养心。确实,人生坎坷几乎无法避免,向外寻求慰藉,往往徒劳无功,而向内打破,通过香修坚定自己的内质正气,心静则自然道显。香修,不仅能够带来身体感官上的愉悦,更能带来心灵平静,灵魂的安稳,进而使身心健康地和合统一。同时,熏香长久以来在生活中融合与传承,自然也积累了且不断增加着自身的文化厚度。所以我说,香修,关乎灵魂,关乎生命,关乎传承。

  《觉香》读后感(四):《觉香》之浅谈

  其实,我也不是个懂香的人。在潜意识里,我对香就只有两个评断:好闻;不好闻。 清明时节阴雨菲菲。任窗外大雨纷飞,且室内捧茗拜读。《觉香》陪我度过了略显无聊的假期,初入卓玛老师的香道世界感触颇深。叹其美妙绝伦,悔之涉猎太晚。 《觉香:会思考气味》,这是书的全名。犹记电影香水》中巴尔蒂尼第一次闻到精致的时,他的眼前浮现了与爱人旖旎时光;古有“闻香识人”,今幽幽一帘书卷香,却道故人相与访;“空山新后,天气晚来秋”,你又是否感受到了丝丝凉意。香,会思考的气味。 卓玛老师著书‘一刀两断’,一为上部——香意至生活;二为下部——香学至香道。采取一分为二方式,上下共计一十二章。一章述用香,二章述情致,三章述香席,此为上部。四章论教化之间(礼、敬、静、善、和、寂),五章论方寸之间(席之修养),六章论和合之间,章论动静之间,八章论呼吸之间,九章论香臭之间,十章述卓玛芳谱,十一述卓玛香语,此为下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读《觉香》,是否也可以如此呢?我自闻香怡然自得,且香闻我亦然。 万物皆有香,闻香有先后。 你是否对香有种难以言说的情愫?又是否别样执拗?亦或无法割舍的回忆?此书适合初学者,亦契合修道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掘香“金”百两,挖绝世“美人”。或与我一道探之,岂不乐哉?

  《觉香》读后感(五):我们在不同的路上行走,最终的目的终点却是一样的。

  多数感官信息需要通过丘脑才能进入大脑,然而对于气味而言,嗅觉息则首先经过大脑中的嗅觉记忆处理区域,换言之,我们在意识到自己所闻是什么气味之前,大脑就已经在调动搜索这种味道所带来的记忆了。

  正如电影《香水》中巴尔蒂尼第一次嗅到精致香水时,他的眼前浮现了与爱人的旖旎笑容;关于小时候的记忆虽已然模糊,但只要一闻到香火味,就会瞬间回到过年时寺庙人头攒动粽叶香会带来端午节的回忆;桂花香则令人想到每一年的开学时节。

  透过香气,被忽略的记忆被印刻下,隐藏在大脑深处,直到有一天再度被气味唤醒。

  「味道是一个久违的地方,你回不回去,神韵都早已清晰在目。你闻与不闻,那些风物的味道,都在心间,历久弥香。」

  卓玛老师这本书让我对一向敬而远之的香有了生活化的认识。香并不遥远,在我们的童年中其实就一直有用香的习惯存在。反而是越长大,和香离得越远。

  香可以大致分为五个类别宗教祭祀用香、生活香、食用香、文人香、养身香,事实上中华大地上是有一个非常饱满的用香系统的。我们点的蚊香,竟然都可以算作生活用香。

  在书中我看到了她的思考,如何在每一样具象技法里去继承体验,并让香深入到生活中去。理论层面她也在探索自己民族的精神,我们要继承什么?怎么继承?从香怎么继承?也谈了很多香的“道”,这条道通往哪里,怎么去。

  中国人虽不言道,但一直都在不同的道路上行走。我们在不同的路上行走,最终的目的和终点却是一样的。

  《觉香》读后感(六):天地间,入心

  卓玛老师的《觉香》,构建起了人与香之间一种古老而又亲切联系,原来人与香从未分离,原来人与万物合而为一,原来心与香是那么接近。 在老师笔下,那虚无缥缈无形无住无止的香竟也丰满起来,如同红尘中漫步而来的有缘人,时、境、因缘的和合,交织成心中那抹最清丽的山水画卷。它美,美在光阴流转中。生活若有香意,无时无境不可用香,它伴随着春之烂漫、夏之浓郁、秋之丰硕、冬之沉稳,走过四季、缘结殊胜,目光所及之处,皆为美好,动静呼吸之间,畅享芬芳。和合四时之趣,皆在一缕香烟的接引中,历久弥香,若有若无间,尽是有回味审美。 香养身心,老师的用香智慧不仅在于气味讨喜鼻端、仪轨令人心念澄澈,更有落到实处益处。和合诸香之性,应四时变化而用,顺应自然规律实践,善用万物;和合思想主张格物致知,将万物的风骨、文人的意境表呈,融合在香中,赋予万物新的生命力呈现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感受身边细微的美好;心安住,香自纷呈,用心去体验,清晰明了地照见自己,在一炉香中管理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一颗安宁包容的心,去对待周边万物,去感知心与心、心与万物的距离,在寻常当中,又超乎寻常。借香而修,亦观己身,身体和心灵,都在践行的路上。 传统雅事必然不是独立出来的学科,香也同样融合了文化与哲思。在《觉香》中,可以看见儒家的礼、佛的禅、道家的气,儒释道思想和谐统一地在纸间跃动,知来处、明去处,先人的智慧结晶指引着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好书不应当只读一遍,每次翻开,都会是一个新的当下。

  《觉香》读后感(七):觉香: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第一次见到卓玛,即是在世博园的某处空间静谧林间,那正是她静心和香之所。或许是当时过于正式——仪式感太强,强到现在想忘记都有点难,几乎还记得当时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所以我对香道有了一些距离,因为我自己向来喜欢自由,而那一次,确实让我产生拘谨之感,惶恐紧张也从此生根发芽:倘若香道如此,那这辈子肯定与我无缘。

  可是,在卓玛的《觉香》一书出版、我翻看之后,又心生困惑,与那一次的“正式”相比,作品又太充满人世间的“乐趣”。我所理解的这份乐趣,正是我念念不忘的传统的光芒、既远又近的过去所承载的记忆,而《觉香》,香在节气中,香在四季里,香在传统的节日中,也香在我们平常的生活里,有故土本身经久不散气息,也有翻阅旧事似曾相似惊喜,它从不遥远,确切地说,它源自遥远,但贴近现实近在咫尺,“香”一直飘散在我们的身旁,在我们常常忽略的视野里、细节里。

  同时,《觉香》之香,在自然里,在草木之间,在田野之上,有熟悉的情与景、食与欲、事与物,有熟悉的合香之所、花香之境。但这一切,来得自然,来得真实,也来得如山涧清泉石上流般的清爽幽静,仿佛能倾听万物的心,与自己的心一起,交融于袅袅清音、缕缕光线

  而那一缕香,也在香席的这方寸之间,在卓玛的十二式里,氤氲着“礼、敬、静、善、和、寂”,氤氲着自由行香的静喜与静美,有素有雅,有友有情,有香有道,一席,已知足;一席,已闻香,或花间,或林间,不应有憾。

  在《觉香》里,我们也可去知晓行香的器、具、物,知晓礼、仪,知晓鉴香之法,以及香料的类别、香性的构成,当然,不能少了作者独创的“芳谱”与“香语”。可是,所有的这些,包括我未提及的元素,都是《觉香》中的组成部分,你可以选择性阅读,一如我们选择面对生活,如此,最轻松,最惬意,如香之缕缕,即使轻盈、无法用手捕捉,也一边香袭来、一边香向上,无人能阻挡

  作者笔下的“香”,有生活场景的平常,也有专业知识严谨,所以,我们可以遵循自己的心,自由取之,不受束缚——这才是人间清欢,也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行自己喜欢的香,看自己喜欢的书。

  《觉香》读后感(八):活在香里的卓玛

  活在香里的卓玛 读《觉香》有感 初识卓玛,是在一柱香里。 某日晨,因琐事与妻生气。妻不语,只是从香盒里取出一柱香,点燃,置于香案。随即,香气袅袅,满室清幽。刹那间,我精神为之一爽,烦恼顿消,仿佛忽间大脑被清泉洗涤了一般。刚才的粗语却似昨夜的梦呓。我疑惑的问道这是什么香?妻言,佛教护持的慧力积香。我又问,谁做的?妻言:卓玛老师。 就这样,卓玛老师走进了我的记忆。 再见卓玛是半年后的初夏,妻的《茶有约》茶馆开了卓玛老师的《觉香》课程。我远远地坐在教室的边落,仔细揣摩着传说中的香仙子,在香席的方寸之间,卓玛用她创立的行香十二式,诠释着对万物生息的理解。 一炉香,一缕烟,不言,不语,在静黙中洞察梵烟缥缈,摄受入鼻的香气,清新或馥郁,雅致醇厚……潜心中,幻化出一幅幅幽静深远画面,香气如烟,烟形似画,真是:站在此景中,恍如画中人!! 我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既见时间万物 ,我用一次呼吸的轻重,既见自然生息。既见一切,云胡不喜? 这是年前我翻开卓玛刚出版的《觉香》一书中飘逸而出的文字,这是怎样的发现与感悟?那穿透纸背的文字,活着走过来,牵引着你不自觉地走进时间,与过往的自己对话,这文字就像风中飘落的花瓣,在生命轮回的转身间感动着观者的心灵。 难道,她是空山后的一湖水月吗?难道,她是香严童子座前的一朵白莲吗? 活着本没有那么复杂,只需简单的做生命的观察者遇见,既见,照见,见,只是见,见便喜欢。活在简单的知足之中。 就这么简单的看着?就这么单纯的观着?就这么纯粹的遇见?自在欢喜,简单的知足。这那里是简单的遇,见,观。这分明是穿透喧嚣的尘埃,褪去铅华卸下一切的包装,把层层包裹的心剥开,用十分的纯净与花开花落对视。 就这样,书中的文字鲜活了起来,一切变得那样的空灵。我起座,推开小院的窗,看朗月升起,银辉铺地,这样的景致,似乎缺少点什么,转身至香案前,燃一柱檀香,看香烟袅袅,渐渐地,便撑开了一室旷远幽兰境界,于是,便有了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闻香,泪光婆娑的双眸感应着曾经的心痛。默视着香柱正寸寸短去,那句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心景却悄然而生。 就这样,我静静的坐着,看夜色里风起时飘过的影,听春色中那些悄然开放的花的呢喃,感受着自然中万物相依相存的牵手,而卓玛的笔下却是另外的一番风情: 有来则有去,来与去,便构成了人生。让流经只是流经,心不跟随,便是安好。不执取,便会安乐。原来在卓玛的眼里,世间人与万物的和合,即使心与自然的感应啊! 于是这才懂得了那些红尘中的苦辣酸甜,早已被她揉进了香里,燃成了缕缕青烟,那些曾经盛开的花儿的记忆,又在另一个世界里悄然绽放着,那些我们熟悉的四季的味道,因她的纤手因缘和合,又重新来过! 一器,一物,一呼吸, 一心,一念,一娑婆 这个活在香里的女子,用一柱香的传奇,唤醒着曾经的芬芳,让我们用心触摸着落下的时间,观四季的花开果熟,感悟着人生的欢喜与无常。于是,时光有了味道,阳光有了味道,连如风而去的影也有了让你思量的味道!!我想,卓玛的花开香溢的人生岁月,也是这氤氲缭绕的香气和合而成的吧! 我穿越《梨花季》的《光》影,在《村庄》旧识的田野边,捡一朵飘落的《五月玫瑰》,听取《夏蝉》声声的吟唱,《秋林》深处,那座《雨中亭子》 孤寂已久! 香者素心,香者本然。 心有香寂,净土不远! 你来,我侍香以待! 今夜,即便无香,满室已然花开!! 2019年4月18日凌晨于北京老茶铺子

  《觉香》读后感(九):这本有“香”味的书,赐予你宁静的优雅

  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向来被誉为传统雅生活的典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茶文化的兴盛,这四雅生活蔚然成风,对于点茶、插花、挂画到都还有一些了解,然而对于焚香,却是知识匮乏的很。印象中的香多数是年节时候焚烧的那种,再后来便是沉香,身边的朋友们都以拥有为荣,甚而有煮水饮用的,隐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倒是因为高昂的价格记住了它的一些特性。直到后来认识了卓玛老师,才对香有了新的认识。

  结识卓玛老师也是一种缘分,那还是在2013年,在朋友处饮茶,聊起来香,她说新认识了一位老师,能将手边的各种花草树木变为好闻的香,我听后不以为然。她又说有机会可以认识一下,恰在那时正组织自媒体的稿件内容,想多增加一些别样的内容,且香与茶是可以结合推广的,就在这样的机缘下,开启了我对香的新认识。

  再后来跟卓玛老师说起友人那句话,她笑说哪有那么神奇,所谓的花草树木是传统的中药材而已,这也说明了大家对于香特别是传统和香的误解。第一次见卓玛老师行香是在2014年2月,我俩组团去成都三圣宫的一次活动,春寒料峭,腊梅花正香,卓玛老师于台上布置得宜,将现场的腊梅花也加入香料,因时即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对和香最真实的一次认知。

  其后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领略到她组方的香带来的愉悦。多年来,卓玛老师一直致力于传统和香的推广和传播,创办了觉香舍,更创建了【至和香修】香学体系,学员遍及全国。近来新书付梓,有幸得一册,读后颇有感触。此书初稿我应该是最早得见的,也曾就书中的某些章节做了探讨。

  关于香,很多人总觉得高不可攀,只因香不及插花、挂画那般易于理解,香因不可捉摸的特性,需要调动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嗅觉,它还是一种多元文化的综合,包含中医及儒释道的文化内涵、传统的审美情趣在里面。

  除了外在的可视形态,在内涵的修习上,卓玛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香席为诠释,将构图、色彩、器具、仪轨完美融合,从可视的美学,上升为内在的美育。今天科技的发达,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知识与工作即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审美与创意是不会被取代的,美学教育作为一种探究世界的方式,在传统文化的回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香便是这样的一种香品,事香者尝尽百草,用尽千香,下可广博,上可独赏,且因被赋予的文化意象,在美的传播性上,有着其独特性,这从今天各种空间的用香场景来说,便可窥一斑了。

  《觉香:会思考的气味》凝聚了卓玛老师多年来的事香经验和教学心得,将传统与现代生活有效调和,开启新的用香场景,让每一个喜爱香,有志于从事香文化传播的人都能接触到最真实的香文化知识。这一灵动飘逸的物质,在满足嗅觉需求的同时,还能改善情绪,增进健康。和香因馨香气味能给人们带来喜悦,随着传统文化氛围越来越浓,香文化的熏陶越来越被重视,而香的美学,则是一种人们心灵共通语言,必将成为享受高品质生活的最佳典范,也希望每一个阅读此书的朋友,能从中体会到香文化的魅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