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飞车党》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飞车党》观后感100字

2020-02-07 22:2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飞车党》观后感100字

  《飞车党》是一部由Laslo Benedek执导,马龙·白兰度 / 玛丽·墨菲 / Robert Keith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飞车党》精选点评

  ●作为摩托公路片”的始祖片子节奏稍微慢了一点,不过考虑年代原因,可以谅解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兰度真是帅到不行啊=。

  ●了解了一下BRMC的出处,看了一下经典样式的皮夹克。白兰度在这片里怎么看上去胖乎乎的。

  ●全球暴走族电影的开山祖师作品,只能用【帅的天昏地暗】来形容青年时代的Marlon Brando;和《A Streetcar Named Desire》里哭的家暴渣婊男截然不同,这部片里的少侠外冷内热孤傲不逊,潇洒如风,只用行动表示爱憎,一种类似中年杨过气质演技行云流水

  ●To be one of the wilds is my life-long dream.

  ●motorcycle jacket & boots

  ●可能只有前十分钟算是outlaw biker电影,其余情节大都可以在西部片里找到对应(小镇、群马、酒吧和势单力孤的警察),少数情节甚至可放到noir语境研究。这种方向上的不确定对电影造成了伤害,但对白爷倒是好事一件,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个Johnny像孩子般伏在机车上强忍委屈奇妙场景了。

  ●故事台词什么的现在看有点二,不过马龙白兰度穿着BRMC机车皮衣秒杀一切!!!

  ●不明白,是我太老了?

  ●还有比马龙更有魅力的人么?我辈楷模

  ●- what do you rebel for? - what'd you got?

  《飞车党》观后感(一):时代剪影

  狂野的一个。

  旁白叙事,这种涉及戏的叛逆公路片,加旁白可以接受

  机车党肆虐的年代,时代的产物。想起以前乡下,摩托车普及时期,也有这样的一群青少年狂飙叫嚣终日,汽车普及,这些摩托车党不复存在

  口琴。第一次(?)见美国电影里有人玩口琴玩得这么溜,好像《黄金双镖客》也是口琴。

  女主漂亮的,符合那种贤妻良母想象。哈哈。

  飞仔自然不喜欢警察的,所以当听说女主的爸爸就是他讨厌的警察,马龙·白兰度郁闷不已,接下来跟人打架就很合情合理

  其实剧情一般,也没有很好地深入内心,也就对当时一种社会现象(飞车党)的展示而已。

  不过白兰度开摩托车还是很右倾的,比刘德华还酷。

  20190925《柳堡的故事》。广东卫视看看

  《飞车党》观后感(二):Dark Beach一书里关于The Wild One的摘选

  quot;Did you ever see The Wild One?” She held out her palm. “Give me five, and ooze it on out.” I did, not slapping but rubbing our palms together real slow, the way they do in The Wild One. Gloria squealed happily. It's more fun that way and it gave me a chance to really feel her hand. It only occurs to me now that that was what she was really doing. I'm so slow sometimes.

  quot;A Brando fan too, I see. ‘What are you rebelling against?’” Quoting the movie at me.

  quot;What have you got?’” I answered.

  “All right!” she said. ‘Skin me, pops. And this time…’”

  quot;Ooze it on out,’” I said. We laughed and we did it again, touching palms and sliding away slowly. When you’ve got your own thing, something nobody knows about but you, the only thing better than that is finding someone else who can appreciate how cool it all is." (Chapter six)

  《飞车党》观后感(三):说个题外话儿

  所有的家长都会认为自己的女儿是读过书,得过奖,上过学校光荣榜。

  但是呢,处在年轻段的女孩,却憧憬自己是怎么样的呢?

  涂过脂,抹过粉,还和浪子接过吻。

  浪子符合所有女孩青春时期的这个所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浪子的精神自由和冒险,浪子的朋友孤独忧伤。浪子的未来是冒险和远方。

  他们就希望有一个不羁的,有一个自由的人,然后带领自己,破除这些陈规,打破自己生活沉闷

  这是他们对于浪漫的所有憧憬。

  所以,我认为,浪子是每个女人青春时期都慢不过的一个坎。

  可是我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的,这就是青春啊。

  青春的爱情就是义无反顾,不顾一切的。

  在杭州坐公交车的时候发现,无论哪个班次的人们,哪怕是学

  生,脸上的纹理都会有一种向下的走势。眉眼耷拉,嘴角往下。这也

  许是生活浸透了的苦难。再也看不见纯情张狂的脸。

  也许过几年之后,我有了我的庭。丈夫的啤酒肚日渐大,我更

  加发福。小孩子在家吵吵闹闹。伴随着中年危机感和生活压力。我的

  日子又是如何度过。

  马龙白兰度完全符合目前我极度渴望的自由的所有情感。

  提醒自己永远都不要忘记,我名字叫做Martell .

  《飞车党》观后感(四):不羁侧影

  文/鬼脚七

  1951年,马龙•白兰度出演影史经典《欲望号街车》,虽然没有最终拿到影帝小金人,但是仍然足以让他成为好莱坞巨星。2年之后,白兰度凭借曼凯维奇指导的《凯撒大帝》再次获得奥斯卡提名,1954年,《码头风云》终于让他登顶影帝。在这份履历表中,同样在1953年的这部《飞车党》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然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当我们打开网页搜索白兰度的图片的时候,引入眼帘的第一页当中必然会有那张白兰度穿着金属链夹克、歪戴着帽子,斜倚在摩托车边的经典照片。这张广为传播的照片的出处,反而正是“名不见经传”的《飞车党》。

  影片只有79分钟,而故事也十足地简单:飞车党Johnny率领他的车队来到小镇,本来只是驻足而已,Johnny却因为警长的女儿Kathie而逗留下来。然而这帮年轻人在镇里的作为最终引来居民的敌视,而Johnny自然成了矛头所向。虽然在Kathie和警长的担保下证明了清白,可是他也只能选择骑上机车,继续上路。

  我相信,每一个选择观看《飞车党》的人,不外乎出于两个原因,要么是因为白兰度,要么是因为摩托车。这两者恰好构建起影片的最基本特质:飘荡无依,却又充满表达欲的男性气质。战后的一代人所经历的叛逆期已经被解析了太多次,他们听闻着英雄的传说长大,自己却无法也获得同样的社会认同。摩托车、酒精、滥交和毒品成为他们反抗传统和拒绝平庸最顺手的武器。《飞车党》一开头,白兰度引领众人骑着机车轰鸣而过,青春的躁动表露无遗,而全片70分钟,这种属于那个独特年代和独特年龄的火药味无处不在。白兰度为了一个偷来的奖杯而大打出手,事实上,这帮奔驰在路上看似对世界漠不关心的浪子们最在乎的,正是这么一个简单但是金光灿烂的奖杯,他们最想要得到的,无非也就是哪怕仅仅眼前这个小镇居民对自己的认可。这种渴望被尊重的需求化为野心,化为暴力,化为爱情,在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年身上不断被激发着,甚至这种“无因的反叛”也被无数次地在银幕上被重塑成不同的姿态,从马小军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大岛渚镜头下的青春残酷物语,不羁的东西永远在激荡。过于膨胀的十多二十岁被抻长到我们要用所有回忆去担负的长度,而青春的结局,要么是远行,要么是死亡。白兰度最后骑着摩托车消失在小镇尽头,离开并不仅仅是因为被误解和偏见,而是因为倔强,青春必须一次次地在路上,即便身后有让他沉醉的爱情。小镇只是一个羁绊,所有奔驰的人是不能回头的,他们只能游移在社会的边缘而无法融入——事实上,他们也拒绝融入。这种自我边缘化却又渴望得到某种形式认同的心理状态毫无疑问正是那一代年青人生存状态的最根本矛盾,或者也有可能,是他们的最大悲剧。

  这群浪子的最佳形象代言人,除了早逝的詹姆斯•迪恩,好莱坞很难有人能出白兰度之右,而如果再进一步算上白兰度的久远影响和广泛知名度,则“浪子”两个字当仁不让的拥有者就是白兰度无疑了。当回看《飞车党》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记忆中那个经典形象却显得如此简单甚至算得上粗糙,骑一辆凯旋机车、一副不满意的怒容、嗡嗡的鼻音、颧骨上带一道伤痕,仅此而已。可是仅此而已的白兰度却更是难以超越,且看看《DETOUR》杂志封面上莱昂纳多全副机车装模仿白兰度的照片吧,装备分毫不差,可是一张稚嫩脸庞的迪卡普里奥难以描绘出白兰度自负又莽撞的草莽之气。毫无疑问,《飞车党》是不可重复的,其最大的原因,正是因为白兰度是不可重复的,片中的Johnny热忱于梦想,却又沉湎于爱情,一丝丝的情感变化难以捉摸又若隐若现。在郊外的一场戏,Kathie一语道出了真相“我现在不怕你了,是你害怕我”,年轻的浪子什么也不怕,却在爱情面前惊慌失措,一时无语。白兰度此刻带着稚气却又有惊惶一闪而过的眼神,当今男星谁又敢轻言超越?

  话说回来,《飞车党》在1953年上映却只奖未得并不是重点,它并不是一部足够好到能得奖的片子,重点在于,片中马龙白兰度俯仰生姿颠倒众生,好莱坞一众前后男演员黯然失色。马龙白兰度的俊美和桀骜也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白兰度从影数十年,在影迷心目中经典无数,而现实中令人扼腕的故事也正验证着这个好莱坞浪子并非虚名。从无名小卒到影坛巨星,再到票房毒药,以至火鸟重生,身后留下了6个自杀的情妇、25个子女、1100万英镑的债务。白兰度身上圣洁与邪恶难分难解,却也让人无法自拔,《飞车党》不是白兰度最精彩的影片,却略带讽刺性地成为最有象征意义的。在银幕上一颦一笑正邪反复的,正是那个有很痛恨有人爱的时代叛逆,也正是影史上那个狂傲不羁的白兰度。

  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但是当跨越半个世纪再看白兰度,他的无论扮酷耍帅仍然让人沉醉其中。当影片最后Johnny卸下倔强,独自返回爱人身边,留下一个饱满的微笑,我们仍然为之动容。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浪子,但是当Johnny绝尘而去,我们知道他再去不会回头,荣辱无关,他们只要机器轰鸣,就会永远上路。

  原载《看电影》2013年6月下

  《飞车党》观后感(五):无因的反叛

  最近,我很郑重的告诉我的朋友,请她为我的表妹介绍一个男孩认识。

  因为我认为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已经工作了居然还没有交过男朋友是一件非常反常的事情。

  尽管我的亲戚们都认为我是多管闲事,说,她还小!要出了事怎么办?

  最让我震惊的是女孩自己的反应,她虽然一见到我就对我吐苦水,说自己在家里多么压抑和不自由,但是当我建议她应该有更多的社交生活,学习和异性交往的时候,她居然很老成,很理智的说,我不想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今天看到网络上一个所谓恨嫁与工作的春联,我不由得一阵辛酸。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中国的年轻人,经过了那么多风雨的洗礼,要求还只是那两个,永远是那两个--

  一碗饭,一个家。

  足矣!

  我们的国民是世界上最老实的,我们中国人要求的也只是这两个作为人的基本需求--生存和繁衍,可是就这么两个连普通的动物都能够满足的基本的需求,却始终困扰着我们两千余年,每一次的反抗都是为了一口饭,其次就是家,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每一次国的崩溃就是家的崩溃,即便连杜甫都是这样的感叹。对于中国人来讲,家成了泡影,就意味着社会出了问题。但凡能使民众安居成家就是天下太平。

  我始终不知道究竟是冷漠的民众造就了专制的制度还是相反,就象那个女孩子,她原本可以完全自己独立的生活,可是她害怕外面的世界盛过自己的家庭,虽然我很清楚的知道她的父母是十足的吝啬鬼,不给她留下一分钱的零用,简直恨不得把她卖了,完全是以一种投资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而这个女孩也是逆来顺受惯了。她父母嫌她还小不过是想把她买个好价钱的借口,她的姐姐很年轻的时候就和一个老板同居了,只要每次带来钱和礼物,他们是根本不管的。

  最近的百家讲坛又在鼓吹读经救国了。

  有人居然在统治了两千年的虚伪腐败的儒学和残暴独裁 法家理论中汲取了所谓的现实意义。

  我看不出来在今天的民主时代,那些侍奉主子的文化有什么可以借鉴的,那些宣扬不平等和专制独裁的理论有什么道德上的意义,成天的什么汉武康熙,武则天,慈禧,吕后的,那些残忍暴虐的封建主子怎么就让电视台的人喜欢,就象西塞罗说的--有什么东西这样值钱,或者有什么利益值得这样去追求,以至于为此牺牲自己的荣誉?

  究竟是安的什么心!

  鲁迅说,汉族人的老调子是很吸引人的,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唱下去,每当亡了国或者思想混乱就总有人拿出那些老调子来重新唱,宣称又发现了其中的好处,还可以在什么湖上手捧论语享受身心自由的乐趣哩!

  这些人十足的可恶!

  他们不过是奉着主子的意思想把懵懂稚嫩的年轻人又塞进思想和肉体的双重牢狱之中接着做奴才。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至少在单纯的家庭中都缺乏一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个有思想有行动能力的人,一个真正的抽去了社会元素的自然的个人的反叛。即便萌芽了也会外面社会的冰冷和父母一个早早成家的阴谋扼死在摇篮里,尤其是早年的农村。而政治上历来的反叛无非是为了一口食物,只要有一口吃的就没有反抗。而西方的反叛则是一种年轻的自然的含有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的反叛,其中性的比例占了很大的成分,西方的年轻人视与父母断裂为自然和正常的现象,而不象我们某些父母拼命的要把孩子栓在自己的身边,以金钱或者照顾第三代为诱饵。从而无法确立一种真正的独立人格。对于女孩子,更是害怕受到所谓坏人的引诱走上所谓歧途。尤其是那种老式的父母绝口在孩子上学期间不提男女之事,而到了女儿28了,忽然把一个男人塞给她说结婚吧。我一直就不觉得那些个杜丽娘和崔莺莺有什么艺术魅力,倒更喜欢聊斋和传奇小说里那些不太正经的女人,她们身上散发着一点真实的人的气息,而那些深闺大院的小姐简直是给她们一个猪八戒都认为是美男子。其实常常是越怕事越有事,有些东西只能在教授了基本的常识以后自己去实践,假如采用因噎废食的手段倒真容易出事。

  当然我们中国的大部分人还是除了家族之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很多乖女过着单纯的生活,最要命的是父母,尤其是母亲灌输了许多不要吃亏上当的话,生怕惹事。要不就干脆自做主张的介绍一个给她。这种完全剥夺了选择的人生状态依然是大部分的女人的常态。一生都在家庭与母亲的阴影下。

  外面 的世界是有坏人坏事,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受到伤害就放弃了自主的权利,交由别人去处理。别人又能怎样!难道能够因为害怕就放弃了体验人生的多彩滋味把自己变成一个老气横秋只知道将来嫁人过日子的生养机器/这样就不是火坑了?

  中国真的少有真正的反抗,少有反抗中有魅力的偶像,那些个所谓文艺青年的反抗的主角都令人难以产生好感更别提吸引力了,简直就是些个颓废的瘪三。谁愿意去效法一个看上去除了丑陋就是猥琐的人呢?

  最近写了几篇关于马龙白兰度的影评居然无人问津,而且发现除了教父和巴黎最后的探戈之外他的电影看的人很少,其实他优秀的作品都集中在50年代,他是战后一个化时代的偶像,和迪恩一样。在那几年美国著名的的几部描写年轻人反叛的电影里,主角都是英俊的男人漂亮的女人,他们的年轻叛逆使反叛这个题材散发着耀眼的青春的光芒。特别是白兰度,他早期的健壮阳刚的形象是性符号,是美国清教徒解放了的性欲的男性代表,女的是梦露。

  《飞车党》是一部原本平庸的片子,假如没有白兰度就是一堆垃圾。是白兰度充满男性魅力的形象使本片成为了一个时代青年反叛的宣言,他那潇洒帅气的装扮--告诉你现在那些男演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帅,都是学都学不象的家伙。

  把坏人演成又丑又坏人人痛恨不是本事,谁都会,把一个坏人--演的让人同情甚至崇拜,这是本事,这个本事就属于白兰度,他以后的效法者走的都是这个路子,可是却永远也达不到他的水准,因为白兰度虽然是个十足的浪子,但是他也是著名的人权活动家,蔑视权威和主流价值,他把这种两面性溶入了他的角色中,而且他说自己外表硬朗内心温柔,这个我是相信的,不是看他的电影而是看他的私人访谈,很幽默和温和的一个人。所以他扮演的本片中的摩托车手,虽然看私很酷很野,但是内心脆弱,还有善良的一面。

  谈到接吻戏,不知道其他观众是怎么看的,我就认为西方爱情电影里的吻戏很好看,东方的,特别是我们中国的演员演起来实在是不怎么样,太假象啃猪蹄。

  白兰度在本片中的一场接吻戏很有意思,一把将女主角揽入怀中,当他放手,女孩仿佛还沉浸在梦幻之中,我建议,无论是中国的男演员还是男孩子都该学习。

  说到所谓的坏男人,我们中国可是从来不缺乏,那是真坏,什么没搞成对象把女的照片公开了,可白兰度也就是和太多女人发生过关系而已,并且他从来不提及那些尚在的女人的真实名字,不谈自己的婚姻与子女,而且很绅士的独自承担了浪荡的恶名,其实那些女人多半是自己送上门的。

  我真纳闷,怎么这样一部好电影居然看的人这么少,难道都去看那些时髦的烂片子去了,还70块一张票,七毛我都不要。

  我说了,以后致力于推介那些被遗忘的好电影,有一个人想去看也没有白浪费我的电话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