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点滴》观后感摘抄
《心灵点滴》是一部由汤姆·沙迪亚克执导,罗宾·威廉姆斯 / 丹尼尔·伦敦 / 莫妮卡·波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电影有毒,这套世界观也有毒,尴尬癌发作。学医只有两种人?对待病人只有两种极端?与其这样说,还不如说非要对立起来才能有戏剧冲突去推进剧情。
●Inspiring是我评价一部好电影的重要标准!(罗宾·威廉斯,简直是治愈系专业户。)
●“先生,死有何不对?我们为何如此恐惧?为何不能以人性及尊严高雅地甚至幽默地来看待死亡?死亡不是敌人,我们为什么害怕它?如果我们要对抗疾病,那我们应该对抗其中最可怕的一种疾病: 冷漠!” —— 悼念罗宾·威廉姆斯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真人真事改编。Robin Williams真的很适合演这样的心灵导师。我希望所有学医的人都能看看这部影片,因为你们不是医病,而是先医心后医人。何为医心?倾听为最重。何为医人?给予病人快乐和希望。大爱里面滴Pablo Neruda的那首诗Love Sonnet XVII。几首插曲也
●人们,一部分人的本性中带有一丝关怀。他,曾有自杀倾向。在精神病院中,帮助他人让他忘记困扰,体会到从未感受过的快乐,励志行医救人。在医学院这个条条框框的教育机构里,特立独行,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关心,爱每一位患者。在挑战规则的斗争里,他的准则,杀死了他的爱人。在动摇和迷惘中,他再次起航
●虽然是真人真事,但被拍得过于理想主义反而让人无法相信了。励志片的套路就是首先要给主角设置一个障碍,一般普通人难以突破的障碍,然后在主角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得以跨越。如果一般人都随随便便都能做到还励志个屁啊。这部片子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障碍,主角轻轻松松获得成功,励志的太不给力了。
●1死亡就是退房,脱掉这身臭皮囊,朝向快乐的猎场。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眼,发觉自己没有了呼吸。成为了不起的腐朽的人,蛆的大餐。
《心灵点滴》观后感(一):真正的医生是帮助人们心灵的
看后,有很多触动!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我们要做的 不仅仅是医治病人身体上的疾病 更重要的是心灵!像影片中说 增进生活品质!或许很多病症 现在医学还无法治愈 但作为病人 最想得到的是心灵上的快乐 如果药物无法减轻他们的痛苦 请用我们善良 仁慈 幽默的心灵去温暖他们吧!
《心灵点滴》观后感(二):excessive happiness
这样有着内在热情以至于“excessive happiness”的人实在太可爱了,一把火点燃周围的爱心,医治病,有时赢有时输,而医治一个人,那可以一定赢,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多棒! 1:40后的申诉发言太精彩了,而且竟然是个真实的故事,不知道现在,离这部剧开拍20之后,医院维护得如何?
《心灵点滴》观后感(三):想起了“飞越疯人院”
这部片子是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的,片头让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飞越疯人院”。
看完全片之后,我除了感受到了主人公的乐观和勇敢之外,还是不得不感慨社会确实是进步了(至少从片子中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主人公在这部片子中至少拥有了自己选择离开疯人院的权利,而不需要像越狱似的的“飞跃”疯人院。否则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故事了。
《心灵点滴》观后感(四):关于人性解放
从名字就大致知道这是个讲医德医心的故事,
但是故事一开始就以独特的叙述开始
用一个精神病人自己的体验来增强电影的说服力
只有体会过“病人”,才能真正做好“医生”
电影中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只有人类才会互相残杀!
对于主角帕克仍然相信人性的那段处理的有些仓促!
其他地方都是说的过去的。
《心灵点滴》观后感(五):这样的医生来一打绝不嫌多
不管在哪个领域,特立独行的人都是饱受争议,举步维艰。他们的内心要有多坚定,才能经得住世人不理解还继续坚持。挑战世俗的都是勇士,也是这些勇士才让社会有了进步。好在这位勇士不仅有真材实料,还有幽默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时刻还有自己的辩论演讲能力。
蝴蝶那一段不切实际,女主的遇难,悲伤处理很淡,但是一个浪漫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