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导演看巴黎》经典影评1000字
《六大导演看巴黎》是一部由克洛德·夏布洛尔 / Jean Douchet / 让-吕克·戈执导,Jean-Pierre Andréani / 斯特凡·奥德朗 / Nadine Ballot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6位导演1965眼中的巴黎》/短片集/鼎丰D5
●看了其中侯麦的那部,作为豆瓣上标注的第700部电影,遇见最爱的侯麦,不知是偶然还是注定。而且是60年代的巴黎……凯旋门,是三年前人生第一次来巴黎所居住的地方,这座城市没有变,自己却已经变了不少。整整在这里待了两年了…发生了好多事情…好感慨。不知道之后会不会还继续在这里,或许,或许……
●实验性的小品,成本所限下做出来的东西也饶有趣味。个人最佳是Gare du Nord,从头至尾的长镜头,日常生活里的琐碎和荒谬,工地的噪音让我恨不得逃出放映厅。戈达尔的故事在哪里看到过,少了惊喜。
●侯麦那一段相当赞啊。。。
●新浪潮六导演的短篇合集。像约好了似的都运用了红色做为主色。戈达尔短篇中女主角边撒谎边脱衣以求不同男友的原谅。夏布洛尔短篇中男孩为避开父母的每天争吵,带上耳塞。失聪的状态,电影从有声跨入无声。侯麦却是最佳,一次误以为的意外,从生活的常规中脱离又重新回归原点,心理变化的表现完成度极高
●早期的侯麦醉心于巴黎地理志,每个街口每家店铺都带着深情。他那部和《北站》都不错。
《六大导演看巴黎》影评(一):1965-2008,40年的景色
先看的巴黎,我爱你,才看的这部片子,很难说出感受,如同介绍上写的,看完的感觉象没有结束,留下的只是很莫名的悲伤,或者说是一种带着笑容的悲伤,很喜欢第一个故事,尤其开头,整部影片剪辑的非常干净,镜头没有多余,40年的景色,在看巴黎,我爱你的时候,好像没有多大变化,只是节奏快了,很迷人的城市,本身就是一部活动的电影。
《六大导演看巴黎》影评(二):一部想看到没看到的电影
反叛、反建制、掉儿锒铛
40多年过去
惟利是图,生存至上
没有五月风暴
就没有六。四
有了六。四
还有了奥运
巴黎,应该是一个可以永远给艺术家以创作灵感的城市。最近,从《巴黎,我爱你》开始,贝托鲁奇的《戏梦巴黎》,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巴黎》再到这一部公演于1965年的“法国新浪潮”电影,穿越40多年的时光,巴黎却似乎仍旧是当年的摸样。
时光轮转,一切仿佛都已经变了,一切却原来都不曾改变。我们当年困惑的,现在依然困惑;我们当年所忧伤的,现在依然忧伤;我们当年所追寻的,现在依然追寻……
恍惚中,我们不过是用尽一生的时间在重复着别人的故事。
《六大导演看巴黎》影评(四):五光十色
这是悠久历史、浪漫老都市里五光十色的全纪录——
a.欺骗往往就从被骗者虚荣的需要开始。
.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极其平凡的;生活抱怨其实也是平凡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诱惑会不时地、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我们的平凡生活中。
c.男人与女人在一起不仅仅只有性。
d.重复的平常生活常被一些意外——或许是好事,或许是坏事——所打破。
e.欺骗别人就是自欺与受欺的开始。
f.戴上耳塞可以隔绝我们对烦躁世界的听觉感知,但掩饰不掉令人烦躁的事件发生。
《六大导演看巴黎》影评(五):生活无关巴黎
法国菜和中国菜一样在世界四大菜系中以它们的美味,健康并制作工艺复杂脱颖而出,懂得吃的人们是比较懂得生活的吧...
人说法国人浪漫的紧,不过生活,哪里不一样呢,看着他们所有的早餐动作都是在面包上涂黄油,仿佛看到了永恒的豆浆泡油条
片子打的是巴黎的旗号,但是没有所谓艺术殿堂,文化名城,浪漫之都的渲染,除了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故事是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的,生活嘛 哪里都是 有奇怪的邂逅,有抱怨,有冲突,有误会,有逃避,也有死亡...所谓大师,就是比别人更会讲故事的一搓人,于是生活在他们手里揉出了形状,好像漂亮的甜点,没有复杂的佐料,小而精致,单纯而美味,巧妙的不用到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回味了,即使没有唇齿留香,心旷神怡,但足够博人会心一笑的...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广式的茶点,饕餮盛宴终究是会吃腻的,但永远没有人能抗拒美味的点心吧...
淘回来的碟,看了开头才知道看过的,发现曾经囫囵吞下的点心竟然如此美味,看来很多片子要重新温习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