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映花都》影评摘抄
《圆月映花都》是一部由埃里克·侯麦执导,帕斯卡·欧吉尔 / 切基·卡尤 / 法布莱斯·鲁奇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见一丝道德批判,把偷腥、出轨描述得平淡如水,仿佛这就是顺理成章、俯拾皆是的事情。但现实难道不是吗?可能只是成年人都比较擅长伪装而已。25分钟处的一场舞会,揭示所有,对侯麦作品轻车熟路的我,早已看穿一切。
●侯麦一贯的风格 关于两性关系中道德问题的探讨。依然是贯穿全片的对话 但这次却将场景全部移到了室内 加剧矛盾冲突。结尾神转折 由此得到的启示是 女生千万不要太作哪怕长得好看哪怕男朋友很喜欢 以及最重要的 三观不合的人千万不要在一起呀。
●依然是侯麥對感情的辯證,這次換成女主角在兩個房間和兩種不同感情生活的掙扎,同樣是透過空間加強了主角的心理狀態,甚至多了點主角對城市的感情,到底世界的中心所在為何?是處在人群之中,還是和心愛的人一起。一段感情的中心又是放在誰身上?最後結尾則是在意料之中。
●89/100,侯麦总是致力于探寻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和欲望间的可能。而片中的主角便试图建立一种极其超前的关系,但人终究是会变的,以一种“有恃无恐”的心态去游历人间,但回过头才恍然发现,没有人再会等你了。在三十多年前,侯麦就已经用这样一部结构极其精妙对等的作品看穿这一切了,余味还不知要沉淀多久。
●“喜剧与箴言”之混乱 拥有两个妻子的人,会丧失自己的灵魂。 拥有两个家庭的人,会丧失分辨能力。
●看的过程有个错误预判,即第四部分出现的九月究竟是十一月之前,还是一月之后。没想到侯麦在末尾发力,咖啡馆里以“心理暗示”圆回标题,又将最早班车锁扣住此前不断提及的末班车。在叙事上又非常友善,创造了一个叙述的缺口,末尾空房间会面的时候,将激烈的场面/原因作了延后呈现。
●他太懂电影又太懂人,侯麦的电影里有太多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真的甜美的同时又真的可怕。
●美丽女人多不甘寂寞总想随时证明自己的魅力男友看似控制欲极强也是建立在她迷乱的个人生活上与不同男人约会跳舞暧昧 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生活有意思的是她还不断声明自己是个喜欢独处的人在打了无数约会电话被拒绝还要逞强在爱慕者面前强调自己需要独处自己给自己树立一个吸引别人的人格结尾的反转很讽
●一个死宅,一个瞎折腾。后来死宅受影响出去浪了,果真遇到了觉得心灵相通的新对象,而瞎折腾折到最后竟然想回到死宅的怀抱,但是已经把原有的退路给折腾没了… 咖啡馆里的男人说圆月是会影响人的,意思是月满则亏。
●是不是要是男人有两个家,大多就可以隐瞒下去了。女人尝试着这样,最后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呢?女人要记住,你要有你自己的房间,当你失去爱情,男人的时候,还有家可归。
《圆月映花都》影评(一):太喜欢翻译过来的这个名字了。
喜欢这个名字就像喜欢侯麦的电影一样,可能很多人不喜欢这样干净的对白,但是有什么比这对白所反映的更纯粹的情感流露。
珍惜你所得到的,就是我在这个影片结尾处的真实感觉。
《圆月映花都》影评(二):Les nuits de la pleine lune
侯麦的这个作品很写实;我觉得他们分手是必然的,他们没有精神上的关联,纯粹美女帅哥配;这个女生觉得无趣了,自己想独处一段时间,然后去泡吧,空虚的生活,而男生则从开始的不接受,到后来被迫妥协,直到进入另外场恋爱关系中。这个女生是主角,电影是不是想反映现实生活中那些恋爱太过浅显的人呢?
《圆月映花都》影评(三):自由与爱
虽然结局很意外,很多人得出珍惜眼前人的感概,但女主始终忠于自己,勇于寻找自我的精神值得赞许,自由和爱孰轻孰重是永恒的话题。也许此时你感叹失去了至爱,然而谁知道下一秒你也许碰到惊喜,生命太短,我们还是诚实做自己。
侯麦太细腻,值得细嚼慢咽
tw 女主的发型服饰包包又潮又没有年代感,比同期美国电影强太多
《圆月映花都》影评(四):足够标致 不够安分
我是不信直到你要失去你的爱人时,你才知道自己有多爱他这一套的。那只是占有欲和不习惯在作祟。
想起门罗的《激情》。她无法预料风险,也没有遭遇过这种激情带来的风险,她甚至渴望这样的风险。年轻的女孩子不会为冒失和错失一段姻缘懊悔,那是自然的节律。
女主应该是这样吧,当她哭完离开郊区的家以后,即便可能哪里对她来说都成了流放地。
《圆月映花都》影评(五):街头浪够的老猫 没有了家
拍手称快!感谢昨夜的失眠今日的颓废 于是随手打上圆月映花都 感谢自己没有因为画质放弃 这么久第一次 让我在影片结束后还在回味的电影 special的风格 没有配乐只是走来走去的人物 喋喋不休的对话 看到最后女主哭泣 突然让我联想到蓝莓之夜:他们都在原地流浪 与之不同的是 最后的结局 一个没有了归途 然后我在想 二者导演之间会不会!果然 墨镜老王是候麦导演的影迷 现在 语无伦次激动的猎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