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可以更有力量
写在前面
Rainbow Bridge
这个世界不缺乏谈论者,亦不缺乏批评者,但绝对缺乏自我变革者。要这个世界改变,首先须从自我灵魂的革新开始践行,这或许是最有效的捷径。在现实喧嚣混乱的时刻,想起约几年前写的一篇旧文和读到的一些书、看到的一些影像,文章显得粗浅简单,但还是想分享出来,与君共勉。
一位26岁的年轻人,于233年前的一天,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两个人生使命:其一,改革奴隶贸易制度;其二,革新社会礼仪。
28年后,英国关于废除奴隶买卖制度的法令以议会绝大多数的支持票而获得通过。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第二个使命也显而易见地完成了。我猜想,26岁在写下这两个使命的时候,这个叫威尔伯福斯的年轻人心里是激动的,恐怕还有那么一点点不敢相信,因为也就是一年前,他忐忑甚至有点害羞地在教堂门口徘徊,不知道如何向约翰·牛顿牧师启齿自己内心的焦灼。
当然会矛盾,年纪轻轻就有了无量的政治前途,他是否敢迈出神所引导道路的那一步?继续守护自己政治家的梦想,还是做一名象牛顿一样的牧师?必然难以选择。
其实他所面对的这个牛顿牧师,在当年面对停止奴隶贸易还是跟随神的脚步的选择时,绝对不比此刻的他轻松。但是海上那场暴雨的降临带来了这个奴隶贩子180度的转弯,随后一曲《奇异恩典》唱响了历史,而这首歌也因威尔伯福斯神赐动听歌喉,被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所欢迎。
“不,不要做牧师,继续你的政治生涯,去做,去做,去做吧!”步入年迈,一心向主写悔改书的牛顿,用自己的热情和力量鼓励面前似乎还有点稚嫩的年轻人。
写到这里,我开始有点忌羡英国了,因为这个年轻人离开教堂后一年,坚定地写下两个人生使命的时候,这个国家有福了!神在那一刻清晰地与这个国家同在,用天使的翅膀托起了威尔伯福斯。
两百多年后,我坐在中国深夜的某处读起威氏的时候,刚读起前言,心就开始被深深吸引。我有点脸红,因为我所在的这个国度,最近因病毒不断发生的一些新事件,到处满了迷茫的恐慌,愤怒的争吵,压抑的悲伤,似乎没有盼望。有人希望所有人保持沉默,亦有人希望起而高喊。
沉默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但高喊又能解决问题吗?回到威尔伯福斯的身边,看到他的理想不是建立一个有着完美制度和力度的社会,而仅仅是改变人的礼貌,他选择用读圣经和祷告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实现第二个人生理想,他选择依靠永恒无法枯竭的力量和爱,来改变自己的做人礼仪,也融化了围绕周围贵族阶层的人心。
在威氏书籍前言中,Chuck Stetson倾向于让威氏把第二个人生使命表达为改革文化。其实我更喜欢威氏直白而简单的理想:改变人的礼貌。这个理想同样迫切地适用于我和我所在的这个国家。
这是一个言必称大事的年代,也正是因为此,每个人疏于“礼貌”这样的小事。到处满了粗鄙与荒蛮,却少了常识与敬畏。如果人人能因敬畏,而谨慎自己的口舌,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切都会大不一样。
为此,遥望一下青年但以理一日三次照常跪下的身影,触碰一下威尔伯福斯迷茫中的拨云见日,再联结一下现实,把眼光从永恒的国度折射回来,会发现,当下,你我应该可以更有力量。
更多阅读
✟ 我们的目标远不是反对一纸文书
✟ 基督徒不应退出公共事务领域
✟ “我”时代的瘟疫
✟ 2016年,我拒绝沉默——葛福临启动邦国复苏之旅
✟ 疫苗与炸弹的对话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