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有造谣的冲动?
塞莱布里阿库娃,绿秋
如果真想做,作为曾经的媒体人,我也愿意把对这行的意见说一说。
媒体是有天然缺陷的。这点我年轻时并不知道,年纪越大,感触才越深。媒体天生猎奇,所以它喜欢报道小概率事件,无论好坏,它都要寻找“人咬狗”的极端事例,写大概率的“狗咬人”,太平常了,没人看。
为什么有些事会越传越邪门?或者说,为什么人有造谣的冲动?那是因为这样才更具有传播性,谣言具有病毒一样的感染性,真相却没有。
在媒体里体现出来的世界,往往不是真实的,需要读者用概率加以还原,可这又很难,因为情感是天生的,人容易瞬间被生动的细节打动,或被某个词语的情感倾向带偏。但概率判断却是后天习得,不主动学习,一生也没有这个技能。很多媒体人,本身也缺乏概率常识,他们最后往往也害了自己,经常眼泪汪汪,情绪亢奋,却失去了对真实世界的判断。
投资界有句调侃的话:什么叫投资专家?就是那些比普通投资者错得更离谱的人。这句话也适合于媒体人,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不了解真实世界。
我现在不得不看新闻时,那些特别巧妙的、特别激愤的、特别煽情的,我往往要留个心眼,一是很有可能是假的;二是很有可能只是局部真实,却是小概率事件,你不能说它假,它却可以误导你得出错误结论,这比假新闻的危害更大。
那些以细节描述见长的、感情丰富的文人,如果去报道新闻,那往往是灾难性的。他不自觉地增加戏剧性、抓取最有冲击力的细节,玩虚构的套路,但他又真诚地以为自己在报道真相。
大学的新闻系,我强烈建议增加概率为必修课,写新闻的人,自己先判断一下事件的概率。一条新闻之前,最好也有概率警示,比如:我描述的悲惨事件,发生率为万分之一,几乎不可能发生在你身上。
人类社会,离不开新闻,某种意义,每个人都在报道新闻。骗我们最多的,往往也是新闻。想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或者避免被骗,人人都应该学一点概率。当然了,学了概率,愿意进媒体的人,会少很多。那也没什么不好的,专心写虚构作品就是了,自欺欺人,自我感动也会少很多。
除了假新闻,各类庞氏骗局,偏方秘术,“听我一个朋友说”式的证明,都是欺负人不懂得概率。所以,学点概率很重要,大学没学,也要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