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它们的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它们的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3-08 23: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它们的样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们的样子》是一本由[德] 安格莉卡·伦茨等 文 / 斯特芬·瓦伦托维茨等 图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9.20元,页数:1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它们的样子》读后感(一):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本书,科普绘本中的凯迪拉克

  “妈妈蚊子叮了我脑门一个大包,好痒”小宝边说边用小手挠着小脑门。我走到小宝面前,蹲下身一看,可不是,脑门鼓起一个又红又大包。我从抽屉里找来药水抹在了红肿的包上。

  “妈妈,为什么蚊子叮包,苍蝇不叮包”小宝抬起头看着我眼睛里充满了疑惑渴望

  这突如其来问题把我给问蒙了,刚要打开电脑度娘,猛的想起了前天为了躲一场雷阵雨去逛书店,顺便给小宝买了一套《发现大自然》。还是崭新的没打开包装呢,想到这,我用手一指:“小宝看,书架上的新书拿给妈妈”。小宝高兴地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刚好是这本《昆虫》。

  这套书共四本《昆虫》《野花》《鸟》《树林里的动物》是德国著名童书作家苏姗~盖恩豪泽 文,埃丝特~冯~哈奇 图。两位创作者秉承了德国人严谨,他们都同时为多个出版社工作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德国科普类童书在世界上也是最优质的。后浪出版公司出版这套绘本也是沿袭了给中国孩子送上最好童书的一贯作风。整套书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从文字讲解配图翻页,就连翻图页的角度设计得那么妥帖总体看下来两个字“享受”。

  我是彻头彻尾的一枚外貌协会会员,一本书拿到手上先看封面封底吸引了之后,我大致就会把它买回了。书中介绍蚊子这一段简直太言简意赅。孩子真的与看便知不用多余语言解释

  尖音库蚊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蚊子,身体轻柔翅膀细长,视觉上很难发现它们,但是很容易听到它们的声音,因为它们的翅膀在飞行时发出很响的嗡嗡声。只有雌蚊子才吸血,皮肤温度气味会吸引它们。

  小宝听到这恍然大悟点点头:“哦,妈妈原来是我的气味吸引蚊子来的,我多喷点药水它不就不来了吗”。我看着小宝稚嫩小脸蛋笑了,这就会绘本应该给孩子传递信息,在破解疑惑中得到启发从而激发子思考的种子

  称它为绘本中的科迪拉克,是因为后浪出品的童书装帧考究,设计华美纸质细腻颜色鲜亮,每一个细节都给人赏析感受车的人都知道科迪拉克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人类提供最舒适的乘坐和驾驶体验,是美国历届总统的御用座驾。那爱书的我选择后浪也就是为了享受“舒服”。

  需要日常的陪伴

  妈妈是否曾被你的孩子整天缠着问你这问而搅得焦头烂额,妈妈是否面对孩子的提问只想赶快敷衍了事,妈妈听到孩子总问为什么是会不会烦躁和不知如何回答。如果有这样的情形,《发现大自然》这套书就能帮妈妈解决这小不大不小的困扰。

  哈佛大学应用工程学院的一位教授是这样解释孩子问为什么的:

  “5岁以下的孩子有自己的提问特点,有的问题,他们是想知道一个准确答案的,有的时候他们呢是在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兴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说明对这件事情的好奇,想探索它”。

  高度专业是科普类书籍的命根

  如果说孩子在书籍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是打开视角与探索的一扇门,那书籍所承载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就是助力远行的一搜船。书中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一个知识点。就拿出中插画家画蚊子吸血的图片来说,你看翻页下面蚊子肚子变成了红色,而且大小比例和文字中描述的一模一样。孩子看到这样的图文解释一目了然。

  哪里还用拿着书再给孩子讲,孩子翻翻看看就了解他想问的问题了。

  便宜附加值高的哄娃神器

  这套书《发现大自然》可以作为3岁孩子的玩具。我曾经实验过的,我妹妹家的小孩年龄就不到3岁,我把书递给他,他就在地板上翻来翻去不哭不闹。我当时给他也没想到他会那么爱看,谁知道他就在那里一直翻看。他用手指指着书上的图片自言自语,不时的还和我互动,证明他看懂了似的。

  孩子探索世界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辅助的。《发现大自然》这套是距离孩子最近距离生活最近的科普绘本,你的孩子一定问到过你为什么苍蝇没有声音?瓢虫壳上最多多少个斑点?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这套书就可以给孩子最准确的答案,开启孩子探索的密码从《发现大自然》开始。

  《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它们的样子》读后感(二):跟我来吧,我们去看大自然

  现在的家长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了,总愿意给孩子买各种书。相比之下,科普类的书就比较难选择,因为它远不如故事、童话更吸引人,所以要找到让孩子感兴趣的科普书可不容易哦。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烦恼,不妨看看《发现大自然》这套书。这是后浪出版的儿童科普绘本系列书,有《野花》《鸟》、《森林》、《海滩》等,我先看到的是期中两本:《树林里的动物》和《花园》。前者讲动物,后者讲植物。这两本小册子真是让我感受到了读科普原来也是有乐趣的。

  《发现大自然》这套书是由两个德国人共同来完成的。文字作者是达妮埃拉·普鲁斯,图画作者是埃丝特·冯·哈奇。文字可能相对要简单一些吧,画画真是让人佩服呢,简直就像拍的照片一样逼真。

  在《树林里的动物》这本书里,讲到狍、野猪、獾等26种树林里的小动物。有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还有无脊椎动物。虽然很多并不常见,但是孩子很感兴趣哦。因为这本书不是普通纸做的,而是由又厚又硬的纸板做的,既不容易撕坏,又可以掏个“壁橱”。打开“橱窗”,会发现里面有好多惊喜哦!

  你看这页,讲赤狐的。赤狐是狐狸的一种,刚出生的小狐毛皮是灰色的,别看眼睛大大的,其实它们根本看不见也听不见。它们挤在一起,是不是很淘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狐们长大了,变成什么样子了?

  打开小窗,天哪,它们立刻就长大了。眼睛乌亮亮的,而且连毛皮的颜色都变了,变成红色的,怪不得叫赤狐呢。看它们并排坐在那儿,像三个乖乖的小学生。

  书中每一页都会讲一种动物,不仅有图,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它长什么样子,还会介绍它的生活习性,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喜欢吃什么,怎样冬眠等等。比如讲布谷鸟的这部分就特别有意思。

  还以为布谷鸟多可爱,其实特别懒也特别滑头,原来它自己不筑巢也不孵蛋,而是偷偷地把蛋产到别的鸟类的窝里。当小布谷鸟破壳而出时,它们就起来把别的蛋或小鸟扔出去。(怎么刚出生的小布谷鸟都认得出它的异类,而“别的鸟类”妈妈都认不出来呢?)利用了人家妈妈,还伤害人家孩子,真是一点良都没有,坏透了。

  布谷鸟长得很快,吃得又多,“养父养母”们不得不给它们找很多的食物,所以小布谷鸟长得比“爸爸妈妈”还大。你看,都长那么肥硕了,还嗷嗷待哺呢。

  獾是一种很丑也很凶狠动物,长着长长的利爪,它们就是靠利爪来捕捉食物和挖洞的。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洞里度过的,每天到黄昏时候才会出来。到天冷更是会在洞里窝一冬天。看,那个深深的黑黑的洞就是獾的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

  我们打开小窗看一看,哇,这就是獾的家呀。竟然别有洞天!里面竟然那么多曲曲弯弯的通道,住着这么多獾!有点像抗日时候的地道,要是玩捉迷藏是不是很有意思?原来他们也愿意享受天伦之乐呀,那么多孩子住在一起,各有各的房间,互不干扰。看上去还挺温馨的。

  这是可爱的小松鼠。为了过冬,它们必须提前储备粮食。那只小松鼠在干嘛?哦,原来有一粒种子被遗落了,它不想放回洞里,也不想浪费,它要把它种在土里。那会长出什么来呢?

  打开小窗,哇,长成小树苗了!小松鼠冬眠醒来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定会高兴坏了吧。

  还有一本小册子,叫《花园》,里面讲的都是些植物。有一些我们不太熟悉,像黄花柳啊,羽扇豆啊,风子啊等等,还有一些我们日常会见到的,比如苹果,胡萝卜,番茄等。

  看,这是郁金香。我的餐桌上就摆着一束郁金香,不过不是真花,是绢花,真郁金香全身都有毒,所以小朋友可千万不能被她的美色蒙蔽了。郁金香属于鳞茎植物,看它的球茎像个大葱头一样,这是它的储存室,为它的成长提供营养。

  球茎里是什么样呢?美丽的花朵里有什么呢?打开就知道了。

  这是覆盆子,原来它是这样长出来的。幼年的花叶是这样的,打开小窗,看到覆盆子的少年和青年,直到成熟变得水灵灵地红艳欲滴,好想吃啊。

  每一个小动物,每一棵植物,都藏着各自的小故事,等着小朋友去发掘。我觉得《发现大自然》这套绘本有这样几个优点:

  1.每个小窗里都藏着一个期待。小朋友都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想知道洞穴里是什么样子,鸟窝里有什么,都可以打开看哦。甚至连花都可以打开呢。从小到大,从里到外,一开一合之间,能让人特别深刻地感受到那种“动态的变化”。小朋友看到的时候,都会大吃一惊!

  2.通过那些变化,可以教会孩子如何观察,引导着他们去“发现”。比如同一个身体,却配以不同的注视方向及表情,那表现出来的就是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非常有利于开拓孩子们的空间思维,对于想像力的发展也很有帮助。

  3.书上说的都是动植物最简单的特征,可以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还有温馨提示,哪个有毒不能动,哪个可以闻一闻等等,非常身临其境。如果有一天小朋友去动物园或植物园,看到曾经相识的它们,是不是感觉很亲切呢?

  《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它们的样子》读后感(三):在趣味中记住大自然的色彩

  很喜欢这套书的标语:“让孩子离大自然更近一点儿”。怎样让他们离大自然近一些呢?《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它们的样子》(后简称《发现大自然》)就做得很好。

  1、 原来这么美。

  色彩鲜艳,往往是吸引孩子目光的第一要素。你可以发现,孩子对五颜六色的东西是没有抵抗力的。游乐场、绘本书籍、玩具等,都是采用五彩缤纷的设计。而大自然的万物,本身就无比丰富、绚丽多彩,当我们以绘图的形式记录下它们,便构成了一幅“很美”的童书。

  《发现大自然》共有4册,分别以不同的颜色封面对应一种自然之物:红色封面的是《野花》,浅绿色的是《昆虫》,深绿色的是《动物》,黄色的是《鸟》。

  而在每本书里,作者又很用心地选取几种不同颜色的东西来作介绍。比如,

  《野花》以白花、黄花、红花、紫花、绿花植物五种颜色分类,来讲24种野花。其余三本在封底上以不同的字体颜色来予以标识。

  2、 趣味翻一翻。

  当把一个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后,如果内容上没有什么新意,往往也会让人心生厌倦。尤其是对孩童而言,让他能在趣味中学到知识,是一件需要我们动脑子的事情。《发现大自然》的内容设计很巧妙,在每介绍一种动植物的页面上,都有可以翻开的一角,翻开的后面是对某一部位进一步的说明。

  元宝两岁时,我给他买了一套《婴儿数学玩具书》,这套书以“翻一翻”“扯一扯”“形状粘贴片”的形式成功地吸引了它。只要这本书在他的视线内,他定要缠着我给他讲,而且一次12册必须要讲完。当他快四岁时,我把这套书送给了我同事。当然,她的孩子也十分爱看。

  所以,当《发现大自然》这套书拿到手,发现有“翻一翻”这个功能时,我就猜想元宝会喜欢。果不其然,他看到后十分雀跃,吵嚷着:“我来翻,我来翻”。在翻的同时,我就趁机告诉他:“这是赤狐的毛皮”“这是家麻雀在洗澡”“这是鹿角的嫩皮”。

  大家可以来感受一下:

翻开来,赤狐毛皮变红了翻开来,家麻雀在沙土中“洗澡”了翻开来,是褪去嫩皮的鹿角

  3、 细致到真实。

  《发现大自然》是以绘图的形式展示给读者。绘图的意义在于它能将自然之物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你比如说,

  一只鸟是怎样吃虫子的呢?如果用相机拍,你能拍到的可能仅是鸟的嘴巴在啄虫子吃的一瞬间。对于它的舌头有多长,怎样伸到树洞里,照片无法帮我们看到它们内部的结构。绘图就不一样了,它可以细致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这一过程。

在绘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黑啄木鸟的舌头到底有多长,又是如何啄到虫子的

  书中还有一个细节,即有一个小贴士,叫“行动起来”“动手做”,号召孩子用实际行动去认识大自然。

  认识大自然,归根到底,是要带孩子真正走进大自然。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往往比大人还细腻。元宝在翻《发现大自然:鸟》这本小册子时,突然指着白鹳这幅图讲:“妈妈,你看。这只鸟是不是飞到我们花园里的那只?”我一瞧,可不是,很像很像!于是,我们翻出原先拍下的那张照片,和书中这只鸟比对,发现还是有所不同的:羽毛一个黑白色,一个全白色;腿一个红色,一个黑色。虽然有不同,但我想,两只外型上很相像的鸟总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吧。于是,一百度,竟然查到了原先拍到的那只鸟是白鹭!我们俩都很兴奋,因为原先不认识的鸟终于寻到了它的名字。并且,又认识了一种新鸟:白鹳。趁机,我问他:“我们有没有学过跟白鹭相关的诗句?”

  他想了想,说:“有。两行白鹭上青天。”

白鹳花园里不期而至的白鹭

  在大自然中认识一个个神奇的动植物,像是破解了一个个大自然密语。

  这真是有趣的事。

  ——————————————————————————————————

  备注: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看一下这本书的具体情况。价格稍贵些,因为毕竟都是绘图而成,硬壳,纸张质量不错。

  《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它们的样子》读后感(四):在趣味中记住大自然的样子

  很喜欢这套书的标语:“让孩子离大自然更近一点儿”。怎样让他们离大自然近一些呢?《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它们的样子》(后简称《发现大自然》)就做得很好。

  1、 原来这么美。

  色彩鲜艳,往往是吸引孩子目光的第一要素。你可以发现,孩子对五颜六色的东西是没有抵抗力的。游乐场、绘本书籍、玩具等,都是采用五彩缤纷的设计。而大自然的万物,本身就无比丰富、绚丽多彩,当我们以绘图的形式记录下它们,便构成了一幅“很美”的童书。

  《发现大自然》共有4册,分别以不同的颜色封面对应一种自然之物:红色封面的是《野花》,浅绿色的是《昆虫》,深绿色的是《动物》,黄色的是《鸟》。

  而在每本书里,作者又很用心地选取几种不同颜色的东西来作介绍。比如,

  《野花》以白花、黄花、红花、紫花、绿花植物五种颜色分类,来讲24种野花。其余三本在封底上以不同的字体颜色来予以标识。

  2、 趣味翻一翻。

  当把一个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后,如果内容上没有什么新意,往往也会让人心生厌倦。尤其是对孩童而言,让他能在趣味中学到知识,是一件需要我们动脑子的事情。《发现大自然》的内容设计很巧妙,在每介绍一种动植物的页面上,都有可以翻开的一角,翻开的后面是对某一部位进一步的说明。

  元宝两岁时,我给他买了一套《婴儿数学玩具书》,这套书以“翻一翻”“扯一扯”“形状粘贴片”的形式成功地吸引了它。只要这本书在他的视线内,他定要缠着我给他讲,而且一次12册必须要讲完。当他快四岁时,我把这套书送给了我同事。当然,她的孩子也十分爱看。

  所以,当《发现大自然》这套书拿到手,发现有“翻一翻”这个功能时,我就猜想元宝会喜欢。果不其然,他看到后十分雀跃,吵嚷着:“我来翻,我来翻”。在翻的同时,我就趁机告诉他:“这是赤狐的毛皮”“这是家麻雀在洗澡”“这是鹿角的嫩皮”。

  大家可以来感受一下:

  翻开来,赤狐毛皮变红了

  翻开来,家麻雀在沙土中“洗澡”了

  翻开来,是褪去嫩皮的鹿角

  3、 细致到真实。

  《发现大自然》是以绘图的形式展示给读者。绘图的意义在于它能将自然之物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你比如说,

  一只鸟是怎样吃虫子的呢?如果用相机拍,你能拍到的可能仅是鸟的嘴巴在啄虫子吃的一瞬间。对于它的舌头有多长,怎样伸到树洞里,照片无法帮我们看到它们内部的结构。绘图就不一样了,它可以细致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这一过程。

  在绘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黑啄木鸟的舌头到底有多长,又是如何啄到虫子的

  书中还有一个细节,即有一个小贴士,叫“行动起来”“动手做”,号召孩子用实际行动去认识大自然。

  认识大自然,归根到底,是要带孩子真正走进大自然。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往往比大人还细腻。元宝在翻《发现大自然:鸟》这本小册子时,突然指着白鹳这幅图讲:“妈妈,你看。这只鸟是不是飞到我们花园里的那只?”我一瞧,可不是,很像很像!于是,我们翻出原先拍下的那张照片,和书中这只鸟比对,发现还是有所不同的:羽毛一个黑白色,一个全白色;腿一个红色,一个黑色。虽然有不同,但我想,两只外型上很相像的鸟总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吧。于是,一百度,竟然查到了原先拍到的那只鸟是白鹭!我们俩都很兴奋,因为原先不认识的鸟终于寻到了它的名字。并且,又认识了一种新鸟:白鹳。趁机,我问他:“我们有没有学过跟白鹭相关的诗句?”

  他想了想,说:“有。两行白鹭上青天。”

  白鹳

  花园里不期而至的白鹭

  在大自然中认识一个个神奇的动植物,像是破解了一个个大自然密语。

  这真是有趣的事。

  ——————————————————————————————————

  备注: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看一下这本书的具体情况。价格稍贵些,因为毕竟都是绘图而成,硬壳,纸张质量不错。

  《发现大自然:靠近点,观察它们的样子》读后感(五):《发现大自然》:一套可以随身携带的自然博物馆

  前两天带着女儿出去散步,女儿本来兴冲冲地在路上走着,却忽然停住了,指着地上说,“蚂……蚁……”我仔细一看,原来地上有几只蚂蚁正在搬粮食。奶奶也反映,最近带女儿出去时,女儿对周围的动物、植物十分感兴趣,闻到花香,便在花丛边停住了,还说了一句,“好香啊”。

  我一边感慨女儿真是长大了,一边开始留心市场上有哪些介绍动植物的童书或绘本,打算给女儿看。

  奶奶毕竟文化程度有限,在介绍各种动、植物时害怕说错,我自己虽然在大学里学过动物学以及植物学,但是毕业多年,书中的知识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候看到路上的花花草草,看着觉得眼熟,真让我说点什么,却又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当我看到后浪的这套《发现大自然》翻翻书时,便毫不犹豫地下手了。

一、

  先说说这套书有什么厉害的地方,这套书共有四本,分别为《野花》、《鸟》、《昆虫》、《树林里的动物》。

  作者包括:

安格莉卡·伦茨,德国科普作家,写过多本儿童科普图书。苏珊·盖恩豪泽,1966年生于德国纽伦堡,自由编辑,为多个出版社工作,并作为作者给拉文斯堡出版社写过大量的作品。目前住在康斯坦茨湖附近。达妮埃拉·普鲁斯,生活在瑞士,从事教师行业多年,起初给青少年杂志Spick杂志写稿,之后为多家出版社写稿。其中《非洲动物(幼儿版)》已在中国出版。

  绘者包括:

斯特芬·瓦伦托维茨,生于1962年,是一位图书插画家和画家,目前生活在德国北部耶费尔。他的插画作品已在德国、荷兰、英国、以色列、加拿大和美国等多个国家出版。瓦伦托维茨在野生动物插画领域非常成功。托比亚斯·帕尔克,毕业于汉堡大学通讯设计专业,在从事广告和展览设计一段时间后,自2009年开始成为一个自由插画家。他为非虚构小说、报纸、课本和儿童读物创作插图。埃丝特·冯·哈奇,1972年生于汉堡。毕业于汉堡应用科学技术大学设计专业,专注从事科普插图。现在是自由插画家,为多个出版社绘制插画。克里斯蒂娜·亨克尔,1964年出生于申贝尔格,毕业于平面设计专业。2002后成为自由儿童图书插画家,与德国众多著名的出版社如卡尔森出版社、拉文斯堡出版社、艾斯林格出版社等都有过合作。

二、

  刚拿到这套书时,从外观来看,就感觉书籍的装帧很精美,书并不大,大概跟成年人一只手掌的大小差不多,适合随身携带,封面上画的鸟啊、花啊、小动物啊,都很逼真。

  打开书后,发现每一页书页都很厚,当时只觉得出版公司挺豪气,书做这么厚应该挺贵吧。

  等到仔细看了每一页的内容后,才发现另有玄机。

  仔细看这幅图,你能发现什么?

  发现雀球右边那块纸板的不同之处了吗?

  没错,这块纸板是可以翻开的,翻开之后就是这个效果。

  看,出现了一只大山雀。

  并且可以翻开的这部分是经过处理的,只需要在这页书背面对应的位置轻轻一推,就能很轻松地翻开。

  小窗附近还会有一个半圆形或三角形的凹槽,如图所示。

  起初我不知道这个凹槽是干嘛用的,还觉得多此一举,后来当我让女儿试着翻开这个小窗时,发现她力气太小,翻不开,只能用指甲在边缘抠书。

  但是我把凹槽上的纸板抠掉之后,女儿顺着凹槽,很容易就能把这个小窗打开了,自己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这个小细节真的设计得很贴心了。

三、

  有了这个立体小纸板的设计,原本只是看着精美的童书,一下子就变得有趣起来。

  小手一翻,小赤狐长成了大赤狐。

  再一翻,雀鹰抓到了猎物。

  还有透视效果,要不是看了这本书,我都不知道原来松鸦是这样吃食物的。

  就像书籍介绍中说的那样,这块小小的纸板,能赋予孩子的小手神奇的力量,轻轻一翻,就能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拓深和延展孩子的空间思维与时间思维。

四、

  这本书在细节方面也做得很棒。

  怎样观察一棵树、一朵花、一颗果……

  蚊子吸了血之后,有什么变化……

  在这套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除了图片外,边上配着的文字解说,也十分方便大人教导小朋友,等孩子以后认识的字多了,自己也可以尝试阅读。

  还设置了注意事项和趣味小贴士,告诉孩子哪些植物是不能触碰的,哪些果子是不可以食用的,而有些花可以编织花环,有些叶子可以闻一下香气,让孩子与自然安全有趣地进行小互动,使观察深入细致。

五、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有几个所谓“敏感期”或称“关键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而当孩子在1.5岁~4岁期间。他会经历一个叫做“细节敏感期”的阶段,表现为对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这就说明他进入“细节敏感期”了,正是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好时机。

  这时,给孩子买一套童书或者绘本,带着孩子一起认识大自然,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帮助孩子增长见识,还能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而这套《发现大自然》,就能很好地实现以上几个目标,各位爸爸妈妈们,还不给自己的孩子买一套吗?

  微信搜索公众号“悦读喵艾琳”,可获得写作资源及投稿信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