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活的“毛边”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生活的“毛边”

2020-03-19 21:25:33 作者:韩大爷的杂货铺 来源:韩大爷的杂货铺投稿 阅读:载入中…

生活的“毛边”

  生活的“毛边”

  韩大爷的杂货铺

  有人喜欢学习之前,先读几篇“打鸡血”的文章或看一部励志电影激励自己。虽然看完后会热血沸腾,但效果往往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因为这些励志电影和文章,不能展现生活的“毛边”。

  什么是毛边呢?找一块粗糙布料用力撕开,断口处会有很多冗余丝线,这就是毛边。励志电影和成功故事不会展示这些毛边,因为毛边会极大地削弱故事的戏剧性张力,拖慢节奏,带不动剧情,也就带不起人们情绪

  曾经编剧总结过一个基础的故事模型——英雄之旅,里面包含故事创作要素目标阻碍努力挫败、意外、转弯、结局事实上,很多励志内容都是按照这个模子刻出来的。于是,看到:主人公设定目标,夺得长跑冠军;遇到阻碍,缺乏专业指导;他发奋努力,每天苦练;由于训练科学,再次挫败,与冠军失之交臂;发生意外,邻居恰好是退休国家队教练;剧情翻转,生活将两个失意的人绑到一起,他们决定携手找回尊严;光明结尾,两人齐心协力,终于站上了领奖台

  你看完这样的故事后血脉偾张,发愤图强,然而你翻开练习册:跑道呢?我的国家队教练呢?哎呀,状态不好,那赶紧看看主人公是怎么解决的,可主人公好像从头到尾状态都很好,他跑了几天,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可你在学习中需要面对的是很多具体细节问题,而这些毛边,除非对剧情有助力,否则不会出现剧本里。

  我们生活在媒介编织世界中,这个世界是不会向我们展示毛边的——明星好像从来不会出汗,剪辑师不会让你看到语言节目选手词的窘境微信朋友圈里的蜡烛从不会引发火灾同时,我们正生活在越来越多的即时反馈里——算法机器24小时待命,当你无聊时,第一时间向你推送搞笑段子;外卖小哥迟到10分钟,你就能获得补偿金;那边的商家说一年包教包会,这边的店主说在我这儿只需要一个星期

  这些情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毛边不见了。

  可现实生活的毛边,是永远抹不掉的。一旦把媒介和即时反馈所带来的幻觉等同于现实,人就会越来越无法忍受真正的现实。我们会抗拒真实,抗拒粗糙,害怕等待丧失基本的耐受性。最严重的是,你的阈值大大降低,而预期被过分调高。

  于是,小情侣去旅行,碰到一点障碍就会大吵,因为在他们看来,旅行节目里的嘉宾明明就很顺利啊;很多人立志写作,却迟迟不肯动笔,因为手一放到键盘上就发现原来写作真的需要时间,需要你一点一点、走三步退两步地完成,少一步都不行。没有即时反馈的日子大家已经消受不起。

  看剧可以快进,可生活是无法快进的。哪怕真的有这项技术,大也不要购买这种遥控器。因为当你忽略毛边的时候,你不是在减少波折,而是在删除生活。生活的奥妙就在于,否定了毛边,那么其本身的喜怒哀乐和丰富的体验,就不再成立。

  人不仅要对自己的毛边有预判,对别人的毛边,最好也能有预期。

  一位健身教练,看到两位学员同时开始“撸铁”——学员甲两小时后仍然神采奕奕,学员乙半小时后就累垮了——然后教练就认为,甲比乙的意志力更强。然而,现实可能是:乙刚从坐了16小时的工位上下来,正练得起劲时,他想到妈妈的住院费还没攒够,一份方案还没交,练一会儿就得赶紧回家。而甲呢?练完以后他打个电话:“李师傅啊,可以把跑车开过来了。今天确实挺辛苦,刚刚把任务派发给加班了16小时的小赵。从明天开始,我打算休养半个月。”

  每个人都带着一大堆隐形的毛边,在我们的身边来来往往。这是我倡导对别人要尽量宽容的原因。毕竟,对方可能不只是你攻击的对象,也是一个昨晚被婴儿折磨了一整夜的母親。

  让我们常想毛边,增强执行计划的韧性,遇见更好的自己;让我们常念毛边,照见他人生活的不容易,构建宽容的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生活的“毛边”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