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春日之书》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春日之书》读后感1000字

2020-03-23 23:0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春日之书》读后感1000字

  《春日之书》是一本由陆烨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春日之书》精选点评

  ●太好看了,简直是本格迷得福音. 结局暖心出人意料

  ●我词穷了。这本书太可可爱了——没错,书里凶杀也有推理,标准的推理小说,但就是太可爱太可爱了!这个书名太适合了,这个故事正适合春天阅读。 最后想指一点阅读时发现不知道算不算bug的小问题可能没剧透但依然不建议没看书的就往下读】第三个故事里,“我”辨认一个同学猜测对方是不是“王鹏”,这应该至少说明“我”和“王鹏”并不熟悉;第五个故事里又说“我”和“王鹏”是多年的交情——似乎有矛盾,我本以为这里会有什么诡计然也可以认为第一次就随口一说?

  ●支持国产推理

  ●四星半,阅读体验很棒,单从这个层面来说比体育馆知道高了多少。确实是一本能吸引人读完的作品,很有想法,也知道怎么吊读者胃口,五个短篇里特别喜欢2。扣半星的原因,一个是主角经历过于理想化,一个是那个xx诡计有点过了,我个人反而觉得真解答和伪解答对调可能我会更喜欢

  ●浑身上下充满恶臭的推理坐

  ●三巨头是吧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死皮赖脸的

  ●结构奇妙。短篇连作集并不少见,但用5个风格迥异的本格短篇,串联起一部虚实难辨、真伪交替的长篇就很惊喜了。不曾是本格迷,却仍被突然推理激起好奇,屡次随伪解答平息后又不禁生出错位的愕然感,直到解答姗然而至才释然:何必执迷与"侦探"比高下做那份"不适所有人职业"?在春日暖阳下的安乐椅里读推理小说才是人生幸事呐。啊是阅读的快乐了!(20.3.14)

  ●垃圾。。。。。

  ●就看到伪解答为止觉得虽然有一点违和但可以给四星,结果最后一丢丢真解答突然萎了,给了三点五吧......5篇作中作是可以单独拎出来成连作的程度比较惊喜。看之前没想到这本和今夜宜有彩虹是有联系的,而且也是突然推理但没有前作那么突然。总得来讲这种结构还是比较容易吸引人一口气看完的。

  ●撸撸姐的作品真的是每一本都比上一本完成度更高,也更成熟

  《春日之书》读后感(一):突然间的自我

  (利益声明:我是作者朋友,但这篇书评并没有被打钱,纯粹是我读后的真实感想。)

  大概八年前的一天,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末,我妈在家准备午饭,我在玩电脑我爸刚提着塑料袋市场回来,一进屋说了一句:“下停了辆警车,好像是要找对门老X吧,老X家里没人。”

  半个小时后,我们坐在饭桌上准备吃饭了。我妈看着我问:“怎么还不吃?”

  我颤抖着手,放下了筷子,深吸了一口气,抬起头,一字一顿地说道:“你们听我说,对门X叔叔私自交易禁药,已经被发现了。”

  我爸妈吃惊的看着我;“这孩子说啥玩意呢!”

  “妈,前两天咱俩回家,在楼梯上遇到了对门X阿姨拿着很多行李下楼,你跟她打招呼说是要出门玩啊,X阿姨没说话,匆匆走下去了,但是下了一层楼后突然回头对你说,是要回她母亲家住几天。你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刚开始都不搭理你,但是又突然跟你解释得这么详细?明明打个哈哈就过去的事情。她是虚吧!X叔叔是某医院副院长吧,之前不是买了新房子,都过去住了,好久没见到他们回家了,最近又在卖房子,前几天怎么突然回来了,然后X阿姨就走了,带了那么多行李,神色匆匆?作为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有这种地下交易也不是没可能吧,警察都找上门来了,但赃物应该已经都被转移了。这就是我的推理。”

  我爸妈听完我说的话,半响没出声,过了一会儿才开始吃饭。

  -----------

  没错,我是一个半吊子的突然推理爱好者。但是“突然推理”并不是什么大众普及的概念,所以平时大家就说我脑洞很大。但我不认可这种说法:怎么能说是脑洞呢?我这可是分析出来的!那个谁不是说过吗, 除掉所有不可能的,留下来的无论多么不合理,但它就是真相。

  没错,我是一个推理小说爱好者,从小看过点福尔摩斯、柯南就想当侦探。 谁没有中二的时候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实中的我只能成为一只社畜,一个老母亲。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单调无趣?其实日常中的许多线索是不是都被我们麻木的大脑忽略了。

  ----------

  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努力摸鱼,单位一个新入职的年轻小伙子走到我桌边,凑近我耳边用低沉的声音轻声问我:“姐,您母亲是医院工作的吧?有没有办法开个假的病假条呢?我帮别人问问。”我说抱歉啊,我妈早退休了,我也从来没开过这种假条,帮不上你啊。他听完跟我道谢就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眨了几下眼睛。然后——

  我颤抖着手,拿起手机,深吸了一口气,解锁了屏幕,打开微信,点开一个朋友的头像,一字一字的输入:我司小伙子要带女朋友做人流了。

  前两天我在开水间碰到他,平时都会打招呼,但是那天看他情绪明显低落,还听见他抽鼻子的声音,像是哭了,眼睛也肿,匆匆打个招呼就走了。之前刚刚交了女朋友不是很开心的嘛。知道我妈曾在妇产科工作,问我开假条,不想让单位知道真实情况。坐在电脑前闭着眼睛陷入了痛苦呢。

  -----------

  好吧,突然推理什么的,其实只是连接了现实无趣日常与脑海中那个戏剧世界的一个小开关。突然活跃的大脑皮层在与随处可见的细节碰撞时不小心打开了那个开关,才会上演一出狗血的三流电视剧剧情。但那一瞬间的激动兴奋酣畅,却是如同砂子里的小金箔,总让人一遍遍回味。

  就像我看这本书也是,那不甘于日常的心情被一遍又一遍激发出来,仿佛此刻的自己才是真的自己。

  至于退休的副院长X叔叔只是普通的搬了个家迁了户籍,天天熬夜玩手机睡眠严重不足的XX同事的朋友只是想不让单位知道自己准备考公务员,这些大家都知道的答案就让它在风中飘吧。

  《春日之书》读后感(二):为了X(四)

  何思明真的一点也不年轻了。

  1985年出生的话,一路活到现在也已经65岁了。头发掉了也差不多了,即便是美雪给自己买了生发油也已经没什么用了,该掉的头发早晚要掉的,于是索性去理了个光头,自己跟自己最后那根头发说再见了。记性也不好了,每次要加班都忘记给美雪打电话通报,惹得美雪老是嫌他;视力也不好了,有时候很大一块污渍摆在他眼前他都看不出来。跟美雪交往好像总有代沟,自己喜欢的喜剧明星却总是被美雪瞧不上。他以前还是很喜欢小岳岳的,莫不是现在的小岳岳也只存在于老年人的回忆中了吗?

  但尽管如此,他仍然乐观,因为美雪。他知道他和美雪算是忘年之交,一起走在大街上不免引人侧目,有时还会引来窃窃私语,但他不在乎,只要能和美雪在一起,他什么都不在乎。他还要工作,他还要加班,他要赚更多的钱养活悠悠,他曾经和美雪提议让她辞职,在家做个全职太太,逗逗猫,养养鱼,过上享福的日子,但被她拒绝了。“果然是我的这种观念太老旧了吗?”他这么问自己,这种观念可能只存在于他们那个年代了吧。

  为了美雪,他做什么都不在乎。

  即使是拔掉那个人的氧气罩,他也不在乎。

  杀了那个杀了美雪的人,这有什么错呢?王鹏虽然找到了那个人,却已经没有能力去杀他了。王鹏请求他抱着他去杀人,他没有答应。能够为美雪报仇的那份快感,他怎么会让给别人呢?即使是王鹏也不可以。

  因为这一切都是——

  为了美雪。

  不过那些文稿,是王鹏的主意。

  美雪工作上遇到一点困难,急需一篇稿子。此时正值美雪晋升的关键时期,他决定暗地里帮她想想办法,可问了许多人却怎么也找不到一篇适合喝咖啡时候读的稿子。去医院探望王鹏的时候,他提起了这件事。王鹏说他这里正好有一篇之前练手写的推理小说,虽然讲的是他自己的故事,但应该能派上用场。

  不曾想这篇小说反响倒挺不错,美雪好像因为收到这篇意外的稿件而心情大好。如果还能有更多的小说就好了。他觉得美雪似乎是有所期待的样子。可是已经没有现成的稿子了,还想要的话只能重头开始写了,他虽是看了很多小说,但毕竟不是当作家的料,要写还得靠王鹏。“上次的事情我欠王鹏一个人情,这次就权且当是还了他吧。”他在心里这么盘算着。毕竟,能够帮助美雪,是一件多么荣幸的事情啊。

  可惜,病入膏肓的王鹏早已没了再度写作的能力,如果只是构思还好说,但要写出来却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于是,他每天下班之后就赶去医院,拿着笔记本电脑坐在病床旁,听王鹏口述,他来执笔。

  他想,埃勒里奎因当时也不过是这个样子吧。

  他告诉王鹏估计还需要有四周的量,王鹏决定这次先从他们的童年时光开始写起。手里打着王鹏口述出来的故事,他回想起了那个他第一次见到美雪的雪夜的大宅,闪烁的烛光中,他和小鹏同时走下了楼梯,他们惊讶对视。那是他们第一次看见彼此的模样。他也推理出来了吗?他也在担心美雪吗?哪曾想过这一对视就是一辈子。

  现在的他们,连人生都要活成一样的了。只有长短的区别。

  但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美雪这几天对他加班加得太晚这件事颇有微词,但不伪装成加班又没法得到王鹏的故事。那么或许可以在家里边给王鹏打电话边听写?不,这不可以,不能让美雪知道稿子是王鹏写的,在美雪面前,这点面子还是要有的。所以,他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故事的大纲以及关键信息先记录下来,回到家等美雪休息以后再开始撰写,第二天再把写出来的稿子拿去让王鹏修改。

  那可没那么容易。

  王鹏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人生原原本本地写到小说中去,所以有些细节他得反复跟王鹏确认好几次。写的不好时,王鹏还会像个小孩儿那样乱发脾气,好在他当乙方已经当了四十年了,应对甲方的那点办法他早已得心应手。

  他们大学时学了同一个专业,被分到同一个班,学习成绩也是半斤八两,但不知为什么毕业后他很顺利地找到了工作,王鹏却一直四处碰壁,最后过上了浑浑噩噩的糊涂日子。不,糊涂虽是糊涂,浑浑噩噩却并不至于。因为王鹏他心有美雪吧。是美雪啊。十周年同学聚会是真的,故意戳穿王子让王子下不来台面也是真的。

  有一次他问王鹏,何必这么认真呢?王鹏回答说:“如果有人把他的小说作为手记推理的话,那他这个作者必须严格地确保每个细节的精确。”是啊,如果有这种读者的话。但是他的人生经验告诉他,世界上应该不存在这样的人吧。喜欢推理的人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不过也只是自以为很了不起罢了,在别的人眼里,这些人不过是跳梁小丑,是笨蛋。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王鹏。没想到王鹏赞同了这种观点,王鹏自嘲地笑着回答:“所以你看我的推理到最后都是错的呀。我这辈子成功的推理啊,一次都没有。”

  虽然没有成功过,却依旧能保持热爱。

  他有点佩服王鹏,也有点羡慕王鹏。

  他尊重王鹏的决定。

  但唯独在名字这个问题上,他无法让步。在写第二篇《跟雪说再见》的时候,王鹏坚持要把“小明”的名字写进小说里去。他不同意,这样一来美雪不就会发现这些手稿的作者了吗?如果只是知道手稿是他写的还好,但是这样一来美雪就会知道手稿并非他写的。手稿中出现了他的名字,说明这些手稿一定和他有关,但手稿中的“我”与“小明”并非同一个人,便暴露了手稿的作者不是他。如果被美雪知道自己找了别人替自己写手稿的话,这该是一件多丢脸的事情啊。

  明明在内心已经认定了爱好推理者都是笨蛋的他,却还经常拿出一副推理者的姿态去思考问题。这样的他,也是一个笨蛋吧。

  但无论如何,这一点,他无法接受。

  可在王鹏面前,他不知如何开口。

  所以便擅自把名字改成了“小鹏”。

  果不其然,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修改,王鹏勃然大怒。王鹏把杂志狠狠摔在地上,质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情。他一时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这么红着脸站在那里。过了许久,王鹏突然笑出声来:“没想到你到了这把年纪还这么害羞。”他觉得自己的那点心思应该还是被王鹏推理出来了,可还是什么都不说。“我本来还打算等到最后一篇才揭晓你的名字。”王鹏这样告诉他。

  为了赔罪,他把那个消息告诉了王鹏。

  美雪正在寻找那些文稿的作者。

  王鹏开心极了。真的有人把自己的文稿当做谜团来进行手记推理,这让王鹏很开心。这个人竟然还是美雪,双倍的开心。王鹏说要创作出更好的小说。

  没错,那时每个人都很开心。

  他很开心。王鹏很开心。美雪应该也很开心。

  这段时间虽然辛苦,却异常开心。

  因为这一切都是——

  为了美雪。

  不过他内心总会时不时地有点不安。

  他的这辈子,眼睁睁地看着美雪一个又一个地离他而去,剩下的美雪越来越少。到了现在,就只有一个了。一个。如果这个也没有了……不行。他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绝对不行。

  美雪要延续下去。

  美雪不可以死。

  美雪……

  他想要有小美雪。

  就是这个想法让他不安。要想有小美雪,只能靠他自己了。王鹏这样子肯定是靠不住了,别说是小美雪了,他自己都马上要去见美雪了。只有我可以了。他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别人都拿着很奇怪的眼光看着他。但他不在乎,只要是为了美雪,他什么都不在乎。目前还没问题,但是以后,以后就说不准了。他都这把年纪了,说不行就不行了。要想有小美雪,可得抓紧时间呐。

  但是美雪却依然不紧不慢的样子,而他也不知道怎么向她开口。美雪成天围着那只猫转来转去,一口一个美珍长美珍短的,他听了就讨厌。明明是只猫,却取了个美雪的名字,还不是因为它进这个家门的时间凑巧,是美雪刚走不久的那段日子,美雪伤心,所以才送了它一个美雪的名字。

  就算是这样,你也不是美雪,你是美珍。

  他可不喜欢这个小家伙了,虽然长得呆萌,可呆萌一点用都没有。纵使自己帮了美雪这么大的忙,美雪一点念头都没有,都是因为它。这要是错过了最佳时机,他会后悔一辈子的。要是没有它就好了。

  要是没有它……

  那么杀了它不就好了?

  话虽如此,真到了下手的时候,却又有点不舍。毕竟也是一起生活了六年的生命啊,哪能像污渍说抹去就抹去了呢?哪能像弄脏的地毯那样说扔就扔了呢?

  但是为了美雪,为了小美雪,杀了它又怎么样呢?

  因为这一切都是——

  为了美雪。

  (未完)

  《春日之书》读后感(三):为了X(三)

  “言归正传,”他放下咖啡杯,“如果这样来理解‘我’的心情的话,其他的问题就可以说得通了。你要相信,手记里发生的一切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这个小说中的‘我’的心情便代表了这几篇小说的创作者的心情。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个创作者称作X。

  “《跟雪说再见》之所以不参考其他推理小说的篇名,是因为那是X第一次知道了美雪的故事,在X心中,这是X与美雪的邂逅。推理出美雪的身世是X一生的事业,所以《职业》中X无论如何都想成为侦探,成为侦探去追寻美雪的足迹吧。

  “再来看《别了,吾爱》,不觉得很奇怪吗?整篇小说里既没有提到‘别了’,也没有提到‘吾爱’,却沿用了《再见,吾爱》这篇非本格的推理小说作为题目,这根本不合道理。但是如果从X的角度看出去,X的‘吾爱’是谁?只可能是美雪,而整个故事中有可能是美雪的只有那个躺在床上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就已经死掉的女人,她就是美雪。”

  “什么?”

  不可能,美雪不是早就死了吗?

  “不会错的,在X的心中只有推理和美雪,推理即美雪,美雪即推理,再无其他。能被称作‘吾爱’的,只可能是美雪。如果死的人是美雪的话,‘别了,吾爱’何出此言便也不难理解了。至于杀了美雪的那个男人,就像《杀意》里面承认的那样,是X过去的同学王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在《时间不会停止的校园》里对他充满恶意。不,X的目的并非让王子去死,而是让他生不如死。而X也做到了,还记得王子的后半生混得有多惨吗?那可是X一生的杰作啊。《杀意》中承认X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X把美雪与白雪重叠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X报复王子,纯粹是为了美雪,为了真真正正的美雪啊。你可以理解吗?”

  我理解不了,我也不想去理解。

  “最后就到了《杀意消散之夜》了,最后被杀的那个人,是王子吧?”

  王子?为了美雪?

  “为了美雪。”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命案吗?”

  “嗯,算是其中一个吧。”

  “还有其他的吗?”

  “还有吧。”

  他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

  太复杂了。

  我一时想不出该说些什么。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个问题可以问。

  “谁,杀了王子?”

  “‘王鹏’。”

  “王鹏?”

  “‘王鹏’。”

  不,怎么可能?我就快错乱了。

  我过了许久才理清思路。

  “王鹏他,一直爱着美雪吗?”

  “一直爱着美雪。”

  “推理和美雪?”

  “推理和美雪。”

  “X是王鹏?”

  “是王鹏。”

  不,这不可能,可是……

  “如果X是王鹏,那么‘王鹏’是谁?”

  “就是那个杀了王子的凶手啊。”

  咦?

  “‘王鹏’并非王鹏啊。”

  怎么这样?

  “小说中出现的‘王鹏’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王鹏啊。”

  好混乱。

  “你看到的这几个短篇其实都是现实世界里的王鹏写的啊。”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还不理解吗?小说里‘我’的名字和‘王鹏’的名字对调啦。”

  咦?

  “这几个短篇实际上描述的都是现实中发生的事啊,只不过出于某种原因,不得不把‘我’和‘王鹏’名字对调了而已。”

  为什么?

  “因为有不得不对调的原因吧。”

  说了等于没说。

  “所以,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X。”

  这就是……X的转置吗?

  “你看啊,这样一来短篇手记的谜题基本上都解开啦。手记里的‘我’就是王鹏,而‘王鹏’则是X。手记里‘我’发生过的那些故事,实际上都是王鹏亲身经历的故事。《吾爱》中的‘我’是王鹏,那个男人是王子,一出场就死了的女子是一个被人为美雪的人;《雪》中的‘我’是王鹏,而‘小鹏’则是X,美雪是真正的美雪;《职业》当然也是王鹏的故事;《校园》里‘我’和‘王鹏’互换了身份;《杀意》同样如此,而且那个被杀了的男人便是王子。到了最后,王鹏也变成一个老头子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最后一篇中暗示了‘我’将不久于人世,那些也是真的吗?所以实际上住院的人应该是王鹏,而杀了王鹏病友王子的应该是X,但是……

  “等等,为什么一定是X杀了王子,而不是王鹏呢?”

  我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我就等着你这句话呢。关于杀人手法,小说中最后给出的解答是通过义肢的长度摘掉氧气罩。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端倪,作者一面说‘我’是没有右手的,需要佩戴小臂长度的义肢,另一面又反复强调‘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这两点不是矛盾的吗?于是我就把注意点放在了没有右手与女性身份这两件事上。从小说中对这两点的描述来看,作者一方面试图隐匿这些明显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却又疯狂暗示这一点,所以我猜测这两个信息是被附加上去的。”

  这到底是……

  “为了什么?”

  “为了纪念。”

  “纪念?”

  “纪念美雪。”

  “什么?”

  “从王鹏和X的执念来看,只可能是这样了。”

  那么难道X也……

  “为了美雪。”

  这真是太荒唐了。

  “所以王鹏已经没有用那种手法完成杀人的条件了。”

  他端起咖啡杯,如此作结。

  我的头开始隐隐作痛。

  下面就要揭晓X的真面目了吧。我心想。

  “王鹏为了纪念美雪,创造出一个无手女性的形象,这种形象从何而来?回答肯定是美雪。但是,整个故事是否还在其它地方存在这样一个无手女性形象呢?虽然只存在于星姐的推理中,但我还是想起了张悠悠的母亲陆美珍……”

  不会吧,难道她也是……

  “陆美珍大概也是美雪吧。”

  又是美雪?又是美雪!那个被佣人一家害死的有钱人家的小女孩是美雪,那个还未出场就已经死了的无名女人是美雪,现在这个连有没有手都不知道的老太婆又是美雪。美雪、美雪、美雪。仿佛满世界都是美雪。

  我的头开始强烈地疼痛起来。

  “很遗憾,在王鹏和X看来,她们都是美雪。”

  头疼欲裂。

  “她们大概是同胞姐妹吧。我们一直无法得知美雪究竟姓什么,但如果她姓陆的话,陆美雪和陆美珍……”

  头好像就要撕裂开来了。

  “如果她们是同胞姐妹的话,或许就多少容易接受一点吧。我不知道她们是三胞胎,还是只是三姐妹,也不知道她们看起来到底有多像,不过在王鹏和X眼中,她们应该一模一样吧。所以你能够感受到王鹏在《别了,吾爱》的故事里看到那个素不相识的倒霉女人却拥有一张自己心爱之人的脸的时候感受到了多大的震惊吗?他的爱人在他面前复活了又死去了,不,应该是先死去再复活比较确切。”

  别说了。

  “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X,他们一起逼问他们的父母,逼问美雪的身世,美雪的父母除了美雪是不是还有其他孩子?他们一起追踪美雪这些年来的境遇,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其他的美雪吗?他们一起推理,又开始推理了。两个年轻人花了一辈子寻找美雪,等他们找到了美雪,也都不年轻了。”

  我让你别说了!

  “等他们找到美雪的时候,都已经上了年纪了,美雪应该也已经不年轻了。可站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美雪,一个是陆美珍,另一个是……”

  “……张悠悠。”

  “你想起来了啊。”

  全想起来了,那个X……是这么回事吧,我接过话头:

  “王鹏与X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之人,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年幼的张悠悠与照片上曾经的美雪看起来如出一辙。这是一份意料之外的喜悦,也是一种意料之外的责任。他们定下约定,各自守护一人,以保证美雪不再受伤害。王鹏守护的是陆美珍,而X守护的是张悠悠。”

  被我接过了话茬,他好不容易得空休息了一会儿。为了唤醒我,他大概是做了番努力吧。

  “王鹏一直暗地里守护着美珍,可没想到美珍还是那么快就离他而去了。是病死的,他一点办法也没有。美珍走后,他一直郁郁寡欢,不过多久便得了癌症,行将就木了。倒是那个X,守护着的悠悠充满活力朝气,仿佛也感染了X,那么大的年纪却一点不显老气,甚至最后还娶了悠悠作为妻子……”

  我故意停顿了一下,他放下手中的咖啡杯说道:

  “如此说来,这个X是……”

  “何思明。”

  (未完)

  《春日之书》读后感(四):为了X(二)

  我好像有点融入了这白色的空间,有些恍惚。

  我被他放下咖啡杯时磕碰碟子的声音惊醒。

  “这就是整本手记所处的背景。”

  确实厉害。我有点佩服我的这位朋友,我认识他已有不短的时间,虽知道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推理小说迷,却不曾料想他如此痴迷。

  但,话虽如此……

  “可是,只是这样却也并无什么本质不同吧。”

  话一出口我便知道我又错了。他笑了笑,说道:

  “当然不同,整个都不同啦。”

  这,怎么会……

  “喏,你连你最关心的那个寄件人的身份都会不一样了啊。”

  咦,事已至此,还有逆转的可能吗?

  “不是张悠悠吗?”

  “不是张悠悠啊。”

  怎么会?

  “你想想啊,能写出那五篇小说的人,怎么可能是个从事文艺工作的小姑娘啊。不是我性别歧视啊,但我们也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这可不是什么社会派推理啊,这是标标准准的本格推理作品啊。能写出这些来的人,怎么也得有相当多的阅读量吧,起码也应该算是个本格推理迷吧。一直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写不出这样的故事的吧。”

  我并不是很赞同他的观点。

  他顿了顿,接着说。

  “你再看这些篇名。”

  “篇名?”

  《别了,吾爱》《跟雪说再见》《不适合所有人的职业》《时间不会停止的校园》《杀意消散之夜》,怎么了吗?

  “你应该对这些篇名感到很熟悉吧。《别了,吾爱》取自雷蒙德钱德勒《再见,吾爱》,《不适合所有人的职业》取自樱庭一树《不适合少女的职业》,《时间不会停止的校园》取自辻村深月《时间停止的校园》,《杀意消散之夜》取自西泽保彦《杀意集结之夜》,这些都是推理小说的书名。”

  是啊,我在读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这些推理小说还算是有些名气吧,我想或许是这本书的作者向那些作家致敬也说不定。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猜不出《跟雪说再见》取自哪本书名。

  “这些书放在现在这个时代或许是很出名,但是放到2050年代就会变成老古董了吧。”

  啊,这么一说,的确是这样……

  “这些篇名取自的都是这些书的中译本题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些书基本上都是2000年代出版的推理小说了吧。放到2050年的话,那可是50年前的书了啊。”

  他抛下一句“老古董啦”,便端起咖啡杯又喝了一口。

  原来如此,这样说来这五篇小说的作者一定是资深推理迷无疑了。虽说在现在这个年代这些都还算是有点名气的小说,但我并不认为它们都能成为推理史上的经典之作,50年后的话,它们中的一些应该已经销声匿迹了吧。能把这些作品找出来作为篇名,那这个作者应该对推理有着相当的研究,而且……

  “……而且,应该是一个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吧。”

  我试探性地说道。

  “你终于看出来了啊。”

  说着他把咖啡杯从嘴边拿开,接着说。

  “要对50年以前出版的推理作品这么了如指掌的话,除了对推理有一定研究,还需要有一定的年龄基础吧。我之前说过了,张悠悠是个从事文艺工作的小姑娘,重点并非文艺工作或是性别,而在于年纪小啊。我可并非空口无凭,张悠悠在最后自己坦言自己当时的年龄是30岁,这样一算,这些个推理作品的年纪比她还大呢。就算是再热爱推理的人,也不会翻出自己出生以前的非经典作品吧。更何况到那时候,中国本土的推理力量应该已经壮大起来了,也不至于找出那么久以前的外国人的作品。”

  说实话,我觉得他或许有点盲目乐观了。

  “所以,那个作者不是张悠悠哦。”

  他最后这么总结道。

  “那么,果然最后还是那个张悠悠的母亲陆美珍吗?”

  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伪解答。

  “不是,也不是她。”

  那是谁?我刚想问,但话还没出口,便被他抢先了。

  “这个问题先放一放吧。我们先讨论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他的老毛病又来了。

  “这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动机。”

  “动机?什么动机?”

  “当然是杀人动机啊。”

  “杀人?什么杀人?”

  “我说你这个榆木脑袋也真是迟钝得够可以啊。让我这么来问你吧,你不觉得这几篇小说的开放式结尾很耐人寻味吗?《吾爱》里‘我’和凶手之后发生了什么?《校园》里‘我’对王子的恶意到底从哪里来?《杀意》里最后被‘我’杀掉的那个人是谁?还有是怎么杀的?而最根本的是《雪》里‘我’家与美雪家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没有解释清楚,这不是很耐人寻味吗?”

  我确实这样觉得。

  “而且很特别地,其余所有的篇名均取自某本推理小说,唯独《雪》这篇找不到对应,我猜想这可能是作者自己原创的题目,所以我觉得应该从《雪》这篇作为起点,或许能解开这其中隐藏的谜团。首先来看这个发生事件的‘馆’的情况,根据书中描述,上下二层,楼下客厅和餐厅,楼上三间客房带独卫,这应该是一幢小洋房吧。根据之前的推理,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差不多是1995年左右,虽说不算古早,但当时有独立洋房的人也并不算多,这是只有有钱人家才住得起的房子。再来看‘我’家、小鹏家与美雪家的关系,既然‘我’和小鹏两家每年都要在美学家忌日那天来这个馆里,那么此馆可谓是‘我’们三家之间最强烈的联系。那么这个馆是属于‘我’家的吗?或小鹏家的吗?都不是,因为‘我’们每年只能有一天来到这个地方吧。所以自然地,那个有钱人家其实是美雪家吧,而‘我’和小鹏两家显然也并非美雪的亲戚,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是‘我’们两家是美雪家的佣人吧。”

  “佣人吗?才三个人要这么多佣人吗?”

  “以前不一定只有三个啊,你还记得‘我’提到的那个死去的外公吗?那很有可能其实是美雪的外公呢,只是因为‘我’是佣人家的小孩,便也跟着一起叫成外公了。”

  “这也不是不可能,那么‘我’们三家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呢?”

  “严格来说,我也并不确定其间具体发生了什么,这里也只能依靠猜测了吧。‘我’和小鹏的父母对美雪和他们父母感情深厚,应该不会主动做出伤害主人家的事情,要说心有愧疚的话,或许是对由于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了主人一家被灭门的惨重后果无法释怀吧。虽说这只是一种可能,但因照顾不周而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或者因一时大意泄露了某些信息而让主人糟来杀生之祸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其实这也并非完全是他们的错,但他们的善良使他们不断苛责自己,却还是放不下吧,但这到头来反倒是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罪恶的种子?”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话说回来,你觉得‘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你不就是个自大狂吗?”

  “我说的是手记里的那个‘我’。”

  “哦,就是小说中反复在讨论的那个问题啊。”

  “对啊。”

  “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推理小说迷。”

  目光如此狭隘的我也只能看出这一点了。

  “嗯,是啊,‘我’是一个推理小说迷,‘我’从一出生下来就是个推理小说迷,一直当到了‘我’死期来临的那一刻啊。这可以算是,执念吗?”

  他顿了顿,久违地喝了口咖啡。

  “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他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

  “什么?”

  “‘我’是一个偏执狂。”

  “你确实挺偏执的。”

  “我说的是小说里的那个‘我’。一个人能爱推理爱一辈子,那么他也能爱一个人爱一辈子。如果,他爱美雪爱了一辈子呢。”

  故事里最后好像也是这么说的,但是这怎么可能呢?美雪都已经死了,不存在了啊。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那般,他说道:

  “就是因为美雪死了才难办吧,因为死了就不会拒绝了啊。是啊,他是在故事的最后承认了对美雪的执念,但如果这份执念并非他描述得那么轻描淡写呢?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热爱着推理,解谜是他一生的事业,而现在在他面前就呈现着一个少女留下的谜团,用她的生命写下的谜团。十八岁,要到十八岁才能揭开谜底,十八岁那么远,不,我等不到十八岁,我要在此之前推理出谜底。于是他一直在思考着,对推理的热爱与对少女的热爱重叠在一起,他自己也分不清了。等到十八岁那年,从父母那边听到真相的那一瞬间,谜底解开了,美雪复活了。他跟美雪已经突破了肉体与肉体的距离,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他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要跟美雪过一辈子。如果美雪活着的话,一定会对他说‘你不要再爱着我了’‘你爱的太用力了’那么他也可能会就此打住吧。但是没有人有能力这么告诉他,也没有人有权利这么告诉他。”

  这仿佛是来自天堂的声音,我心头一紧,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有一股冲动在我体内荡漾开来,不,还不是现在。

  我觉得我和这白色的空间更接近了一步。

  (未完)

  《春日之书》读后感(五):书中真解答之外的第三重解答和爱情小说《春日之书》

  看了撸撸姐这本最新作,里面攘括了好几种推理形式:作中作、突然推理、叙述性诡计、日常之谜,而且在伏线回收的完整性和意外性上也比以前的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表现。但是我始终认为已经出版的这本书中第六章所谓的真解答,并不是撸撸姐真正想表达给读者的最终解答。在以下文字中,我会以整本书的内容以及稍稍超出一点的范围来做出自己的解答,欢迎同好们指正。

  以下剧透预警,而且是重大预警,没看完书的同学就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先说明一下,《春日之书》这本书和撸撸姐的《今夜宜有彩虹》中人物关联众多,包括“怪咖”咖啡店和女配江月的弟弟江彬的故事都在《彩虹》一书中有展开。另外,张悠悠公司前台黄小玲是鸡丁笔下《前台MM与怪蜀黍》系列的女主,在本书中也客串了一把。当然,在我的推理中,她是个关键人物,并不仅仅是客串这么简单。

  那么,接下去就开始本人的终极解答。

  看完全书,不管是第五章的伪解答还是第六章的真解答,都还和前面四章的部分内容存在矛盾,这也是我探究整本书背后真相的起源。

  如果按照第六章真解答说的书中五篇小说都是张悠悠写的,那么前几章她的纯心理描写部分就有了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处:

  第二章P40写道“她很担心自己会再次收到稿子,同时又担心自己收不到。”这是张悠悠内心的想法,这句话似乎无法理解成自己投的快递能不能按时收到,因为后文也明确快递是直接放在前台的。同时这句话也无法说是自己还没有完成小说。

  第三章P107写道“对,等周四吧。这一次,她会守株待兔,不知道能不能抓住那个故弄玄虚的作者。”这句话说是作者以上帝视角说的,理应不能欺骗读者,而且周围也没有其他人在,不存在张悠悠自己欺骗别人的情况。但如果文章就是自己写的,快递自己放的,那这句话就是作者把不存在的想法写了出来欺骗了读者。

  第三章P112写道“为了自己的手臂着想,也得尽快找出作者啊。”这是张悠悠独自一人时的想法,如果是自己写的,脑海中不会出现这种想法吧。

  最终章的解答虽然在出版时已经作为真解答了,但以上这些矛盾之处,在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因此我无论如何都还是存在疑问,那些小说的作者真的是张悠悠吗?不是还存在一个人有着强烈的动机帮助张悠悠吗?那个人就是她的丈夫何思明!他不仅要帮助张悠悠解决专栏开天窗的问题,还要帮助她走出严格按照计划做事的性格。但又不能直接说,于是在这个机会来临之时,写了文章帮助她。同时,何思明也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让张悠悠能少点工作,多在家休息。这从文中两次提到何思明希望张悠悠在家当全职太太,以及最后表示希望生个宝宝都能看出来。他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完成自己的心愿。

  我的推理结论就是五篇小说都是张悠悠的丈夫何思明写的,相关的推理如下:

  首先,何思明是理科男程序猿,这五篇推理短篇连作小说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组织架构能力,有着很强的逻辑能力,比张悠悠更适合。小说中也说过张悠悠不阅读推理小说,那些伏笔对她来说太困难了。这点只是心证推理,只为了先抛出这个观点。

  其次,第二章P47何思明打电话给张悠悠说晚上临时要加班,要半夜才回来。这里丈夫的表现和第一章中作者写的张悠悠要求如果要加班要提前和她说有冲突。虽然书中解释了是由于程序排查出问题,需要加班,但我觉得是要在单位继续写小说才是真正的理由。但由于8点多张悠悠说了他,导致后面他9点半就回家了。其后,作者写了何思明服侍妻子睡着后只是在她额头亲了一下,没有和她一起休息,那是做什么去了?写小说去了呗。

  第三,小说中不停地用上帝视角述说张悠悠是看到小说后再查到相关新闻的,那么丈夫看到新闻再写出来就更加符合实际。何思明有用报纸垫桌子的习惯,从报纸上看到新闻的可能性也更高。而且,这个观点在第三章几乎就已经是明示了。P105写张悠悠找到蒙面交友亲子游这一段情节的时候,是由于她自己浑浑噩噩之中不断增加关键词突然跳出来的。在这一页稍前面一点已经写了丈夫回到书房打开电脑工作,张悠悠还觉得怎么工作不在单位做完。但前文P103何思明已经明确说了刚忙完一个项目,所以能早点回来,并且还做了饭。怎么这时候又回书房工作了呢?联想到丈夫程序员的职业,要通过书房电脑操纵妻子的笔记本电脑很简单,而且只需要让搜索页面上增加几个关键词就行,完全可以做到书中所写的浑浑噩噩之中突然查到新闻的描写。同时P107还说何思明一直忙到半夜十二点,基本上可以推断他在写小说啊。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说我的这种推理似乎又和第一章存在着矛盾,因为文章一开头就说了张悠悠挂掉电话,叹了口气,之后就是和主编打电话了。紧接着下文中说丈夫何思明下午的时候已经打电话来交代过晚上加班不回来。初看起来似乎何思明没有在第一时间知道妻子面临的专栏要开天窗的困难,但细想一下,这里也是可以解释的。开头第一句张悠悠挂掉电话,可以是她收到Kevin电话后先给丈夫打了电话述说困难之后再给主编打电话的,即挂掉的是和丈夫通的那次电话。而后面再说丈夫下午打电话交待晚上加班就是叙诡的常见套路,让读者自己把两通不同的电话当成是同一通电话。再加上提供了丈夫加班晚归的理由,那么丈夫晚上在单位写出一篇小说来也顺理成章了。

  但是,以上推理中还是没有解决书中最难得到解释的疑问:为什么书稿能够在众人都不察觉的情况下放到张悠悠公司的前台?这一点也困扰了我一些时间,直到我再次重看第五章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个脑洞,令我茅塞顿开。

  书中在第三章最后有一段情节:周六何思明说要去加班,但被张悠悠在地铁站看到他和另一个女子一起。这个事情到第五章书中给出了解释,是“怪咖”咖啡店的老板星姐约了何思明了解情况。但这里书中原文是这样表述的,星姐先对张悠悠说了她曾经找过何思明询问相关问题,然后张悠悠自己认为前几天看到的与何思明在一起的长发女性就是星姐。注意,这个解释仅仅是张悠悠自己认为的。但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这里开一个脑洞,就能把最难解释的如何把快递放到张悠悠公司前台这个问题完美解决。

  如果读者看过鸡丁的《前台MM与怪蜀黍》系列,就知道里面的女主前台MM黄小玲就是一个长发披肩的美女(随便找点证据,《彼岸的心》中一开始就有“黄小玲那漆黑浓密的长发背影闯入视线”的文字描述),而在第三章中,作者很突兀地写出了张悠悠公司前台的名字就是黄小玲。这可以解释成作者想连魔都推理宇宙,但我认为没有这么简单,套用推理小说中名侦探的名言“凶手做任何事情都有着明确的目的”,这里是作者故意留下的线索。我认为在第三章和何思明见面的是黄小玲,见面的目的就是交接小说的快递。在鸡丁笔下,黄小玲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只要何思明把原因和她说并要求她保密,按照黄小玲的性格必然是同意的。也就是说每一次都是何思明把稿子直接交给黄小玲,黄小玲再交给张悠悠。这样理所当然所有的书稿都能瞒着公司的其他人到达公司前台啊。而且,何思明是IT项目负责人,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一些,自然能够挤出时间来到妻子公司附近把文稿交给黄小玲。

  这里还有一个辅证,第三章中张悠悠发现在她上厕所的时候第三篇文稿被放到了公司前台,她在黄小玲面前生气了,而书中紧接着有黄小玲“吓得不敢说话”的描写,这正是她怕张悠悠追问下来,可能会说出真相才会有的反应。

  这个推理前提下,再去看整本书,前面留下的矛盾基本都得到了解释。另外再补充一点,我觉得何思明一开始只是想借用新闻来创作小说,并不是主观要让张悠悠去找小说和新闻的对应关系。只是由于第二章最后在咖啡店里听到女生讨论凶宅这个意外,才让张悠悠起了查找新闻的念头。为了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才会有第三章那一大段相当于明示的情节出现。甚至何思明还很明显地把有到苏州倒垃圾新闻的报纸垫在张悠悠吃饭的碗下面,让她看到这个新闻,为第二天张悠悠看到新的小说做好准备,这是只有何思明能做到的事情。

  最后,再补充一点,书中小说是丈夫写的这个推理,还关系到《春日之书》这个书名的含义。在第六章中通过张悠悠和何思明的对话对书名进行了隐晦的解释。他们的对话中提到快到立夏了,同时张悠悠又说自己才三十岁还没到人生的立夏。再加上在这本《春日之书》的一开始就已经写明了“献给我的太太”。从这里也可以推理出《春日之书》这个书名的内涵:一是指书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春天,另外更重要的是指出这是何思明(作者本人)为还在人生春天的张悠悠(作者太太)写的小说。

  以上,Q.E.D.。

  以下是书中我个人还没有明确的地方。还望有识之士答疑解惑。

  书中五篇作中作的名字是不是都致敬了著名推理小说的书名?《别了,吾爱》对应雷蒙·钱德勒的《再见,吾爱》,《不适合所有人的职业》对应樱庭一树的《不适合少女的职业》,《时间不会停止的校园》对应辻村深月的《时间停止的校园》,《杀意消散之夜》对应西泽保彦的《杀意集结之夜》。那么剩余的一篇《跟雪说再见》又是对应哪篇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