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岁》读后感1000字
《生活万岁》是一本由[日]土桥章宏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20-1图书,本书定价:42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万岁》精选点评:
●穿越生活的苦难,最终可以抵达幸福的彼岸~很好!
●同样是生活,有的人生活在春风里,有的人生活在暴雨里,有的人生活在收获里,有的人永远在失去
●每个人生而不同,一本书让你看遍人生百态和世间冷暖。
●在书中我们看到现实生活的缩影。
●愿生活善待我们每一个人,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带给我们的光和热
●生活带给我们的从来不只有痛苦,在里面夹杂的爱才是最值得我们守护的
●生活从来没有一帆风顺,苦难造就别样人生。愿人人生活苦尽甘来,生活万岁。
●当生活能力丧失或者痴呆之后,还需要活着吗?不想成为任何人的负担,长寿并不是一件好事吧。
●看完介绍挺感兴趣的,想看
●特别温暖的一部小说,看完让我不禁反省自己的生活。
《生活万岁》读后感(一):【推迷会鉴书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生活万岁》读后感(二):什么才是生活的意义
读完这本书当时心里的感受是五味杂陈,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护理这个题材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足够说明它已经发展为当今不得不重视的一个话题。尽管作者给了一个温暖的结局但依旧对我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因为若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不确定自己能坚持到哪个地步,也不知道如果没有如文中一样的感情基础自己是否还能像未来一样勇敢承担一切,实在是一个不得不面对但又不能去深究的问题。
这是第一次读土桥章宏的书,其创作的剧本《超高速!参勤交代》获第37届城户奖,由该剧改编的同名电影获第3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编剧奖。其他的作品还包括《武士马拉松》《搬迁的大名》等。也许因为作者是编剧的缘故,故事的对话节奏张弛有度,这些对话形成了设置巧妙、情绪饱满的对话脚本,并融入了影视作品的技法,使小说读来感觉畅快淋漓。
作者对本书的定位是一部“可以在赏读的同时学习护理制度的小说”,但我认为这本书的实用性只是锦上添花。它最出彩的地方是它纯粹的、强烈的、引发共鸣的故事性,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人读起来就停不下来,读完看了一下用时,短短两个小时便让我感受颇丰震撼不已。从外婆在门外摔倒住院开始,仿佛进入了一场人生游戏,真实地直面残酷的现实。在未来经历所有问题,遭受所有挫折的同时,脑海中也不时闪现类似的新闻报导,这时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当事人的感受。政府机关和各医疗设施之间的“踢皮球”;医护紧张的情况下穷人很难得到真实有效的治疗;因为经济压力不得不逼迫自己放弃自己努力追求的生活并且拼命说服自己去接受“权色交易”,这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那么无奈。
此外,书里对“家庭关系”也进行了探讨,未来与祖母的关系与未来与父母的关系产生强烈的对比。很不幸未来有一对“有毒父母”,以所谓的“忙”为借口,逃避并拒绝承担任何责任,然而也许正是因为有这对父母作反面教材,未来才会形成与他们截然相反的性格。故事的开头有不少祖母跟未来吵嘴的场景,当时只当玩笑一笑而过,直到读完才明白这是作者为后面的反转做的铺垫,将后文祖母的行为与前文的傲娇严厉联系起来,祖母的善良与韧性爆发让人瞬间泪目,此时我也想问一句,明明死后会上天堂的人,为什么活着却像在地狱。
如本书末尾所言,希望大家无论如何都要抽出几个小时来读一读这本书,感受作者留在书中真挚的愿望, 并将自己的感想、意见传达给身边更多的人,借此推动社会制度更加完善,避免故事中的悲剧发生在现实之中。
《生活万岁》读后感(三):我很想念您啊,孙芹女士
很荣幸,这是我入行以来做的第一本外版小说。
第一本小说就关乎亲情,还是隔代亲。
我算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孩子,大一些之后,姥姥因为年纪大了没人照顾,妈妈就把姥姥接来我家跟我们一起生活。
我非常喜欢姥姥,她是我见过的活得最明白的人,她没读过书,也不认得几个字,自己的名字还是嫁给姥爷之后,姥爷教她写的。但我特别爱听她说话,话糙理不糙,比什么大道理都受用,她多年经验总结出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妈妈,也影响了我。
她是大年初五的生日,地地道道的水瓶座,都说水瓶座特立独行,真是到老了也一样。她不爱看伦理剧跟宫斗剧,喜欢抗日神剧跟战争电影;听妈妈说她年轻时候嗓子特别亮,唱歌也好听,可在我印象里从没听她唱过,但她爱听歌,中央三频道的黑龙江地区收视率可能一半儿都是我姥贡献的;她不爱过生日,但无奈生日离过年很近,每年的大年初五都感觉像是又过了一个春节,你要问她今年高寿了,她自己也不清楚“72还是73来着,不知道”,但每个孩子的生日和年龄她却记得清清楚楚,包括那些外甥、侄女的她都记得。
她是一个特别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她身体一直不好,姥爷走的又早,她就一个人在乡下待到被我妈跟舅舅强制接过来。在她眼里生跟养都不是义务,她生孩子爱孩子是她自己心甘情愿,孩子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照不照顾父母也是自愿,她想不想被照顾也是自愿。
我青春期的时候,觉得跟我爸妈说话有代沟,但我跟我姥反倒没有。没谈恋爱的时候,我妈老张罗给我介绍对象,她还说我妈“你跟你姐那时候在家呆到27、28我都没催过,她刚毕业你总着什么急。”
直到前年,她去世前的那个春节,我跟家人说谈了恋爱,我妈不看好,她还跟我说“不用听她的,听你自己的,姥姥跟你是一伙的。”
其实我到现在也不太愿意相信她已经离开我跟妈妈两年多了,我老觉得她一直在家。知道我快放假回家了天天守着日历盼,我回家的车都还没出发,她就搬着凳子在门口坐着听楼道里的声响;我可能会一直记得伏天要吃鸡,冬至要吃饺子,人七要吃面条,开春要吃萝卜;夹菜的时候先把筷子弄干净,碗边跟盘子边不要沾汤水,换被套的时候记得先找好四个角,先拖地再扫地不易起灰尘……实在是太多了,我在写的时候,都能想到她说这些话时候的样子。
我在看这本小说的时候,主人公经常会不自觉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和奶奶一块下了电车后大片的紫云英花田和飞在身边的菜粉蝶。我有时候也会这样,下过雨的青草香跟泥土味,还有被风吹过的树叶沙沙声都会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姥姥在一起的回忆。
我没有主人公那个福分在奶奶生命的最后阶段一直陪在她身边,我也质疑自己面临那种状况时,是否能做到像她那样倾尽所有换回奶奶身为老人的所有体面。
我们都会老去,如何尊严的、尽量不留有遗憾的老去,可能不会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却是到了该为我们父母考虑的时候。家人不是负担,老去只是生命的一种常态。
人生没有再一次的机会,假如有的话,我不希望妈妈会顺着姥姥坐在那里安静的看完一集抗日神剧,我也不希望姥姥在妈妈上班磨蹭,催她出门的时候和颜悦色。我还是希望像往常一样,吵吵闹闹,细碎平常的样子,那是我真真儿最怀念的。
《生活万岁》读后感(四):生活*沉重的负担
看过日本作家土桥章宏的《生活万岁》,心情非常沉重。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亲情与现实的激烈碰撞,母子之间、祖孙之间的羁绊交缠在一起,在照顾老人的层面上矛盾重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整个国家在民生问题上的失控,这些都应该让我们得到启示,因此心情十分的沉重。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看过两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撰写的纪实文学,分别是《老后破产》和《女性贫困》。《老后破产》讲述了日本的老人们在年龄达到70岁以上以后,个人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大概有单位退休的可以拿到少许的退休金和国家补助两项的费用用来生活,而没有工作单位的则只有国家补助一项,每天吃一顿饭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是那些身体不好、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女性贫困》涉及的范围就很广了,从15岁到50岁都有(包括20-35岁的女性黄金工作年龄),因为学历不高,或者家里孩子很多,不忍心拖累家里而独自走向社会,没有正式的用工合同,导致收入极低,吃饱都成问题,更何况是住的地方。这两本书并不是刻意卖惨,而是揭示了当下日本社会的真实情况。
自广场协议以来,日本经济停滞起止20年,现在都有近40年了。日本的东芝当年就跟中国的华为一样,被美国极力打压,只不过东芝当时出卖了所有的技术参数和专利,而华为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一直顽强不屈。日本社会经济活动低迷,大量工厂停工倒闭,人们下岗,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只是因为经济底子异常的雄厚而已。并且,日本的老龄化非常严重,按照2019年10月1日的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了27.7%,而日本的出生率自1899年以来在2019年首次低于90万,出生率仅为0.69%。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这是致命的社会人口结构,而本书《生活万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一个家庭小场景的缩影,非常具有代表性。
小说讲述了女主的奶奶因年龄大并且还患有疾病,需要人照顾,但是女主的父母因为早年的恩怨非常冷漠并拒绝照顾,女主自己也才刚刚踏入社会,工作、收入都不稳定的情况下再照顾老人的话实在艰难,更主要的是日本的社会福利机构如养老院之类的更是人满为患,根本无法满足整个社会老年人的需求,还有不少政客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总之就是整个社会矛盾重重,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在单纯的讲故事,文中所言其实就是社会现实。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整个社会形态领先我国至少20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状况早已常态化,一家三代同堂的场面绝对罕见,再加上日本人的历史观念、严谨的态度、生活习惯综合作用下,不给其他人(包括家人)添麻烦的观念深入人心,种种因素并发,造就了当今的这种社会情况和结构,按照形势来看,这种境况会将一直持续下去,毕竟少子老龄化不是十年八年能够解决的,越是发达的国家,贫富差距会越大,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严重,基本不可调和,另外社会制度的限制,人们价值观的程度,至少在短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中国当下在抗击疫情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空前的团结,这是相当好的局面。
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像《生活万岁》这样的作品,能够揭露社会弊端,了解人间疾苦的文学,这将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并不只有美好,也有丑恶,我们可以正视这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而不是去刻意的逃避,生活一直都是沉重的负担,但我们还是要顽强的生活下去。
《生活万岁》读后感(五):万岁的不是生活
万岁的怎会是生活
《生活万岁》,这书名看起来像是鸡汤,翻开读完才发现它叫“苦难生活”才对,而万岁的,应是在苦难之下死死抗住的普通人们。
节奏较快,语言简明,与很多日本文学不同,《生活万岁》的讲述绝不拖泥带水,一口气用一个半小时就读完了。
读的过程中简直被书中的苦难压弯了腰。
本书围绕着女主人公未来和她的祖母妙子展开。
祖母妙子一生辛劳,赚到的钱全都为她的儿子和儿媳填补亏空。儿媳却贪图虚荣富贵,并告诉未来,是祖母在他们一家人生活困难时见死不救,抛弃了他们,导致未来在十几岁之后再也没有去看过祖母,打心底里厌恶祖母。
后来祖母半身瘫痪,儿子儿媳对此冷眼旁观,未来却做不到对自己的祖母如此冷漠,照顾祖母的任务完全落在了她的身上。未来自己都只能温饱,更没有时间陪在祖母身边做康复,生活把她们祖孙俩逼到了绝境。
养老问题与家庭关系是小说的主线,中国与日本的文化背景是有很大相似性的,书中很多问题都像是对我们自身的现实写照。
未来的父母是明显的“有毒父母”,在文中她自己也是用“有毒父母”来形容的。不关爱儿女却要求感激,不尊重儿女却要求回报,不培养儿女却希望成才,当然,儿女成才也只是他们炫耀的资本。这种父母,爱子女是有条件的,一旦儿女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他们会立即收回自己的爱。
这种“有毒父母”,是现如今很多人被原生家庭所困的源头。
未来独身一人在来到东京发展,离开了她的原生家庭。书中有一句话,“对未来来说,家人既不再是毒,也不会是药”,离开了剧毒,也就离开了获得良方与温暖的可能,独自一人无药可医,既萧瑟,也快活。
后来祖母来了,独自一人成了两个人,但却比一个人更糟。
当未来被祖母的病三番五次打乱生活的秩序时,她在夜间打工的便利店里悟到,遇到棘手的事情就想逃避,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每个人都只想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没有祖母的拖累,她必然会比现在过得更好。
然而生命之重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逃避的。
经济的拮据、父母的无赖、社会的无为,纵是悲愤,纵是无奈,难道一个有良心的人还会看着与自己的血肉至亲身体瘫痪却无家可归、无人照料么?
可是一旦生病,子女的忙碌和老人的医护不可避免的有着剧烈的矛盾,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去工作就注定没有办法照顾老人,这就需要有好的护理机构去帮忙照顾老人。
特护、护理级别、高龄人员医疗制度、老健、疗养医院……日本拥有成套的病患老人护理制度,但却依然面临着公立疗养院排队两年、私人疗养院价格数十万日元一个月的难题。公立疗养院的数量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想要尽快住进公立疗养院,向官员“捐款”必不可少。
变老真的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再怎么厉害的人物,一旦上了年纪便尊严尽失,被当做一个多余的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这比死亡更令人心生畏惧。
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媳付出了一辈子的老人妙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只有孙女未来一人陪在身边,未来守着瘫痪且患有老年痴呆的祖母,亲眼见证了祖母的孤苦无依。
她想,“这样的人去世后一定会上天堂吧,然而去世之前却身处地狱。”
在电影《胡丽叶塔》的评论中,我看到有豆友说“世代皆因宠溺下一代而疏远上一代”,这句话就已经让我感到心酸,而这本书中,未来的父母不仅对上一代冷漠,还对下一代疏远,未来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但未来依然是善良又坚韧的,她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忍受父母的冷酷无情,接受社会的残酷规则,屡败屡战,直到最后尽管对于生活感到无力和失望,但还是从未怨天尤人,尽管被迫双膝跪地,腰杆却是挺直。
全文读下来,给我一种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类似的绝望感,更相似的,是她们身处泥沼却还努力的活着。
身处基层的老百姓们,大抵也是如此。
2019是多灾多难的,2020开年也是如此。
《生活万岁》这书名再加上本书的内容,反讽效果简直一流。
所以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一直在想,万岁的不是他妈糟透了的生活,而是在苦难中坚韧活着的人!
坚韧的普通人们,万岁!
书评首发于公众号:一身归处ComeBackAlone
其他分享:
观影读书总结
18年年度观影总结
18年年度读书总结
19年观影总结
19年年度读书总结
逛书店:我们的精神归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