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跳舞》观后感100字
《与我跳舞》是一部由矢口史靖执导,三吉彩花 / やしろ優 / chay主演的一部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我跳舞》观后感(一):1
影片故事为原创,是一部以一流商社工作的铃木静香为主人公的歌舞片,风格偏荒诞滑稽,静香在片中受到一位催眠师的催眠,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会止不住地唱歌跳舞。一部看着很欢乐的电影,轻松愉快,适合朋友们一起去看,喜剧片,贾玲不错啊,很搞笑的一个人,哈哈哈,平时就挺喜欢她,这样的电影很值得看,很放松
《与我跳舞》观后感(二):与我跳舞
歌舞片其实比较难拍。因为一个不小心,要么会拍成舞台剧,要么会变成电影版的演唱会。这部电影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把喜剧和歌舞融合在一起,虽然没有反映什么了不起的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令人沉思的主题意涵。但是拍的很好看。能够让观众接受,不就是一部电影最起码的价值吗?尤其是影片中的那位胖女孩八城优的表现相当不错。相对于她而言,女主角却有点黯然失色了。
《与我跳舞》观后感(三):相结合
喜剧片和歌舞片的结合,让歌舞的桥段能够被接受。一般而言,歌舞片有严肃的内核,歌唱和舞蹈作为电影有机组成部分推动剧情发展。因其严肃性,对于没有在相应文化语境下成长的东亚观众来说,会有莫名的隔阂。如同中国观众观看宝莱坞电影时那样,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桥段只会引人发笑。既然歌舞片就主题和内容来言本身是严肃的,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歌舞会让东亚观众觉得尴尬,那么将歌舞片打造成一部喜剧,不正解决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吗?矢口史靖继续发挥他的喜剧天赋,让与我跳舞》的歌舞转变为喜剧桥段,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中忘却影像的严肃性。
《与我跳舞》观后感(四):没有什么是歌舞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么就,music
对我来说,每当丧了吧叽不知道看啥的时候就会翻矢口史靖的电影去看看,他好像总能从日常里挖掘出有趣的点来给你讲个小故事逗你玩儿。
这次的 《与我跳舞》 就是一个有童年阴影的姑娘(女主是你们喜欢的 三吉彩花#哦)被催眠后,中了一听见音乐就想要跳舞的毒的故事。听起来可能有点扯淡,甚至有点玄幻,但换个角度想,谁不是在长大后会拼命去弥补小时候缺失的东西呢?至于催眠,不过是一个噱头,一个手段罢了。于是这个故事有趣的点就在,被催眠后,当你疯狂拥有了童年渴望的东西后,当这些东西成为了你的烦恼后,你会怎么办呢?
故事之外,电影的原声也值得一听。嘿没有什么是歌舞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么就,music,跳起来吧~ 总之又唱又跳的歌舞片配上传统的日式小品,非常解压也非常治愈,作为新年的第一部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 。
《与我跳舞》观后感(五):单纯的看了心情很好
在家里办公实在没劲,于是翻影片。无意间翻到矢口史靖导演的片子,我之前看过这位导演一共2部片子,第一部片子是《生存家族》,第二部片子时《哪呀哪呀神去村》。都比较符合我的口味,所以今天也翻到了这部片子。
看这部片子简介,是一部歌舞剧。我好像没怎么看过歌舞剧,这两年就看过国内的《跳舞吧,大象》,也算是一部歌舞剧吧,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与我跳舞》我全程没有快进,就这样一帧一帧的播放着。画面和故事情节还比较不错,里面几个人物的设定也挺好的。三吉彩花女主美呀,最后影片也放弃了更好的工作,选择和女二一起,生活本来就应该充满有趣、音乐呀。
还有他们在路边一起唱歌的那个女孩,最后把车子从骗子男那里找回来,最后影片,催眠结束,车子也还回来了,让人眼前一亮;还有侦探最后不要钱的在解决问题;这些细小的剧情,我都觉得很棒哟。
整部片子剧情还是很不错的,里面的歌好听,舞蹈好看!总之我觉得nice。
《与我跳舞》观后感(六):观影流水账(无剧透)
很多以前电影的影子:swing girls是爵士乐,这里面也有
在办公室里的歌舞,配合静香演出的男同事的动作,不得不想起waterboys最后的表演
结束时的泳池也想起了waterboys
另外的话,胖胖追垃圾车时想起了perfect blue后段的追逐戏
从小就接触musical,已经觉得这是常态,所以“闻歌起舞”这个设定并没有觉得有多荒诞,电影整体的荒诞也就弱化了。而导演自己也承认自己的音乐方面很薄弱,结果就是电影里的歌舞只是插曲,并不是主旋律。可能是这两个原因,所以感觉不如前几部给我的触动大。
又是一部主人公启程,到达目的地,并且得到治愈的故事。矢口史靖的电影的观影过程,会感觉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公路电影,不仅仅是电影里主人公的故事,并且也有我们的故事:他是司机,我们上了他的大巴,或者换种说法,就感觉他是船长,作为观众的我们上了他的船,一路顺流而下。这也是电影整体的感觉,线性,牺牲的就是立体感,但也正是它的迷人之处。
还有,他的电影,总能让人看到最后一秒,而不是像别的很多电影,卡司之后是一堆看不懂的巴拉巴拉哈哈哈哈
观众提问环节:
主角又是Suzuki
《与我跳舞》观后感(七):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从《与我跳舞》评分反推豆瓣电影评分机制的弊端)
这么一部大师佳作,评分竟然只有7分。
严重怀疑豆瓣的评分机制与评分参与者的审美能力。
其实,不光是这部糅合体态喜剧、公路片、歌舞剧元素的喜剧电影评分低,我发现,只要是喜剧的,就往往比剧情片低。
往往是美剧、英剧,反而评分高。
希区柯克的悬疑剧评分不如这些流行电视剧。
文艺片往往评分比较高。
国产片往往得到比较高的分数。如豆瓣TOP250,《霸王别姬》成了顶尖之作。陈凯歌一下子比塔可夫斯基、塔伦蒂诺、诺兰等都排名在前。
另外有一些特殊的国产片,评分也比较高,比如很低劣的《长安道》,一开始的评分甚至是6.9分,几乎与《与我跳舞》7分的分数相当。
……
种种现象,我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
1.豆瓣参与评分者,其审美能力大致还停留在经典文学审美的层面,而对图像、影像审美所知甚少。大概很少有人读过巴赞、大卫.波德维尔的辩证之作。在这些人眼里,悲剧(正剧)比喜剧高明,似乎在追寻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观念。
2.除了审美能力古典(不是说他们坏,而是清朝式审美,原始审美),另外确实已经有资本在左右(操纵)豆瓣评分。
3.其中也不乏一些民族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在瞎闹腾。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与我跳舞》观后感(八):花如樱花,倾城如君
很有意思的电影,剧情非常的欢乐。再加上三吉彩花&永谷真绘颜值演绎,是部不容错过的歌舞片! 三吉彩花饰演的铃木静香儿时的梦想是成为舞台演员,却在一次表演中因身体不适在台上呕吐受到心灵打击,决心再也不唱歌跳舞了。 工作后的铃木静香就职于一流企业,在一次偶然机会下被催眠大师催眠后,只要听到音乐身体就会不受控制地载歌载舞起来。后因一次在有现场乐队的高档酒店“肆无忌惮”地跳舞而对酒店设施造成了破坏,高额的罚单使她直接破产。走投无路的静香决定去找当初那位催眠大师。在一系列的公路追逐中遇见了永谷真绘饰演的街头艺人,结伴同行一起靠表演挣取路费,后随她一同前往前男友婚礼等趣事儿。 最终因催眠大师解除催眠而重返职场的铃木静香,明白了自己最喜爱的还是歌舞,决心辞去工作自己开设舞蹈工作室… 电影开始就被女主的颜值、色彩的搭配以及新颖的剧情吸引住了,再加上欢愉动感的音乐,嗯,没错了,这是自《LALALAND》之后久违的欢乐感了。再加上全片的日系色调,让人有种在镜头中“虽未见樱花而胜似樱花”之感,毕竟,三吉彩花&永谷真绘已经是倾城如樱啦~
《与我跳舞》观后感(九):为什么“尬舞”不尬?
《与我跳舞》融合了喜剧片、歌舞片和公路片三种电影类型。首先借鉴公路片的叙事模型,让情节在追赶路途中展开。
喜剧片和歌舞片的结合,让歌舞的桥段能够被接受。一般而言,歌舞片有严肃的内核,歌唱和舞蹈作为电影有机组成部分推动剧情发展。因其严肃性,对于没有在相应文化语境下成长的东亚观众来说,会有莫名的隔阂。如同中国观众观看宝莱坞电影时那样,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桥段只会引人发笑。
既然歌舞片就主题和内容来言本身是严肃的,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歌舞会让东亚观众觉得尴尬,那么将歌舞片打造成一部喜剧,不正解决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吗?矢口史靖继续发挥他的喜剧天赋,让《与我跳舞》中的歌舞转变为喜剧桥段,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中忘却影像的严肃性。
将喜剧、歌舞和公路三者合而为一,矢口史靖找到的对策也足够美妙,他借用“后催眠”的医学概念为电影设定了一条逻辑:听到歌声便起舞。这一方面极好地化解了歌舞置入平滑的日常生活后产生的撕裂感,另一方面,因为歌声源自画内空间,是影像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排除了配乐等画外音乐带来的目的性获和侵入感。这是《与我跳舞》中的歌舞片段不让人感到尴尬,反而令人觉得有趣的原因。
其次,“后催眠”的设定为公路片式的叙述展开提供了基础。正是为了找到“下蛊”的催眠师,解除催眠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困境,女主角才踏上这段悲喜交织的旅途:结识伙伴,发生摩擦、体验新生活……整部电影大部分时间都发生在路上,通过不断延宕结果的到来丰富喜剧情节。
最后,“后催眠”作为释放内心欲望的工具,提供了精神分析的素材。女主因为小时候在舞台上表演音乐剧失败,遂产生心理阴影,对歌舞深恶痛绝。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女主潜意识深处被压抑的欲望,催眠师帮助她释放了对歌舞的恐惧,变成“一流”的歌舞表演者。
《与我跳舞》观后感(十):看一场华丽的热闹
如果想要看一部,不需要太多思考,制作精良至少画面看上去十分光鲜亮丽的电影,《与我跳舞》是个正确的选择,本片有歌舞片的元素,后半段是公路片的架构,片中还有很多戏剧冲突,总之解解闷是不错的选择。
本片有很多漂亮的镜头,比如女主角在公司会议上的歌舞桥段之后,她拼命的想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并搭上一辆出租车,在路过城市的街头时女主在车窗玻璃后面向外张望,这时候城市街道的风景与建筑映射在玻璃上,女主在车窗后面与这些景色重叠,这个视觉画面在很多电影里都有,比如《迷失东京》、《如浴爱河》里面都有,用的也很老套了,但是这个视觉画面就是特别有美感,一种玻璃与摄影曝光诞生了才会有的美感。
后来影片在进入后半段之后,变成公路片方式继续接下来的剧情的时候,不管是与疯女人卖唱的海滩,还是两个女主开车在路上沿途经过的道路两旁都十分的美丽,这片子风景好看是好看了,但是这部片子一些逻辑和细节还是存在问题的。
在影片中女主角在她第一次参加会议并且组长展示方案的戏中,因为本片有一个设定,女主收到催眠之后听到音乐就会开始跳舞,所以在办公室听到音乐之后她就开始跳起舞来,并且开启了一段歌舞片视角,歌词反复说到一定有欢乐谷 这座高楼里的东西属于自己等积极向上并且属于都市女白领的内心言语,随后在·音乐停止以后,女主发现自己在公司又唱又跳自己还脑部了很多其他的画面,如果按照一个正常的逻辑,这是一次出洋相,而本片可能是为了增加魔幻效果,女主的尬舞反倒促使他们的方案得到领导的认可,这个如果要是主创故意为之的话,有两种可能1,公司领导乐意看表演 2,其实女主进的是歌舞部门她自己不知道。。。。。。
上面是一处逻辑问题,这部片子在剧作上还存在许多流水人物,比如那个舞团,在女主把他们得罪并把女主抓走之后,跳了一会舞,之后把女主放了,之后就走了,对情节没有用处,难道是一个奇观展示吗?哦,对这片子就是加一个这个片段以此多拍一段舞蹈戏份。
反正想解闷就看看本片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