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草枕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草枕读后感锦集

2020-04-08 23: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草枕读后感锦集

  《草枕》是一本由夏目漱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3,页数:14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草枕》精选点评

  ●太好看了!一位画家的遁世之旅,有风景感悟,忽而具体忽而抽象,非常佛系了,包括“我”,也包括书里的其他人,画到最后好像也没作画,倒是吟了不少诗,哈哈太可了。要不是事先知道这是本小说,我以为是纪实散文呢,作者脑洞好大哟。另外,翻译可真是绝了,尤其是景物描写,恨不得句句都摘抄下来。

  ●【201969】本书气氛太好了,原文一定很美,翻译得也美。

  ●开篇惊艳,后面有点啰嗦

  ●写一个画家作画的过程通篇采用东方的笔记文学架构,又有斯特恩等西欧作家影子。第一篇可谓全文眼目,后来又提到“余裕”的理论,算是把“写”本身纳入作品的佳例,可惜其“哀怜”之情,不似川端康成那般自然

  ●翻译得真的很好,然 也是因为写得好……本人看的第一本夏目漱石,

  ●爱此系列之姣好容貌

  ●在连篇累牍的文艺理论以及对乡野自然的描述加入奔赴满洲战场年轻人潦倒前夫,真的是好手笔。另,上海译文新版精装,无论从装帧设计还是译文优劣来说,都是绝佳的收藏选择

  ●2019079。画家遁世的非人情之旅,夏目漱石艺术观的美妙巡礼。

  ●好美

  ●行文優美,處處見詩意。志保田家的美姑娘這個人物寫得真好。

  《草枕》读后感(一):“非人情”的美

  被坂本龙一先生种草的这本书,夏目漱石是他最喜欢的作家。

  本书可以认为是作者脱离世俗人情,短暂归隐山野所做的游记散文,同时阐述“美”与“非人情”的见解

  “非人情”,即为摆脱世俗人情,极力避免情感上的交流,用超然物外的观点对待,“换句话说,心情可以不受利害关系约束,集中全力从艺术的角度观察他们的动作专心致志去鉴别究竟美还是不美。

  最近几年读了一些关于美学观的书,感觉好几位作者都谈到了审美中的“距离感”,《谈美》中也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这本书同时也看出作者自身博学多识,精通国文化,时常引用一些我国古诗词,还会提起一些古人,比如陶渊明,感觉特别亲切说实话这本书由于我知识浅薄,对日本文化不太了解,只读一次不是太能读懂,准备买回来多读几次。但是基本只当游记和阐述美学见解来读,已经很让人舒服了。

  《草枕》读后感(二):一边在山路攀登,一边这样思忖

  已经堕落到特别喜欢偏薄的书籍,与同一套的《我是猫》来说,这本书从形式上来说更轻松可能是日常工作烦闷焦虑,看着《草枕》里画家的无所事事,可以让精神不那么紧张。

  在大学才毕业的时候,一度很好奇,人们在闲暇时光会想些什么。甚至笨拙的去问过别人。那时候的我,脑袋里几乎被电影、歌曲、小说以及植物充满。工作越来越久,接触的人事也越来越多,我的闲暇时光,似乎慢慢的被这些琐碎烦恼占据。

  直到《草枕》。

  又突然发现,人们在闲暇时候,应该想一点什么。超脱日常烦恼之外,有点空隙。

  “一边在山路攀登,一边这样思忖。“

  “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已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艰难。“

  “愈是难居,愈想迁移到安然的地方。“

  生活给困兽的假想自由,人世难居且不可逃离。

  可能只有作画。

  《草枕》读后感(三):怎么有一物幻想出去都能扯回来

  一个画家或者诗人,欲想到乡野自然风光处脱离世俗的事,最后还是掉到世俗中去了。

  乡野中美丽的女子被乡野的俗人当作疯子一样的闲言碎语,可是那被说的人所做出的抉择是我觉得最美的,最具有个性的表现,才是自然中人性最美的诠释。

  虽然作者喜欢扯点别的,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接受的,那些对绘画三境界的说法还是蛮认可的,我的欣赏度可惜只在第一境界表现的实物上。对战争的不认可,以及通晓的诗啊画啊的中国古代和江户时期的名人还是蛮丰富的。这个作家是今年最喜欢的。

  翻译家很不错,喜欢作者的书从而去游作者书上的地方,不简单的人,喜欢。

  慢慢欣赏,你会找到你喜欢的点的。

  《草枕》读后感(四):读了一半。

  陈德文翻译的书,目前只看过的他翻的三岛由纪夫和夏目漱石。作者和译者的水平太高。崇拜有迹可循。第一次看三岛由纪夫买的就是陈德文译本,好像闭着眼睛等人喂我吃东西,也不知道会吃到什么,可是吃到第一口就爱上了。 作者将他的感觉付之笔尖,译者的用词仿佛他独创了本字典。那本字典好似以天地为书面,作者捕捉人间的灵气,译者将之整理后收入其中。然后恍惚劲一过,才忽而清楚这些又滑稽又雅致的文字其实早已被普通人用烂了。 哪有老天赏饭吃这说法,有的人生来就能和老天一起吃饭哦。喜欢日本文学,读了半本读后感之外的疑惑是我想不通为什么他们可以把极端抑或矛盾的感觉处理的那么好而不使人生厌。我在缄默的、美的哀伤里感受到的力量,远胜于那些励志文和鸡汤文。在我中登顶亚洲的日本文学,用极致变态的土壤培育出了人间最孱弱的不死之魂。 我很喜欢《草枕》里那个跑去和尚面前说「你那样喜欢我,那么咱们就在佛爷面前睡一觉吧。」后又被人谣传成疯女人的小姐。多么可爱的小姐。放在中国文学里,大概早被写成天打雷劈也活该了。不写死也等着浸猪笼吧。 也出于我看的书少,才能这般乱讲。不过想起来一件小事,小时候要家里买红楼梦给我看,隔壁的邻居知道后嬉皮笑脸的和我妈说:那是黄书,怎么能看,小孩子可不能看。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算小事了,原来愚昧早就深入骨髓了。

  《草枕》读后感(五):《草枕》:非人情与端肃之美

  希腊雕刻的理想可以归于“端肃”二字。所谓端肃,我以为是指人的活力将要发动了而未发动时的姿态。如果发动会有怎样的变化,究竟会化成风云还是雷霆,在此种尚未可知之处,其余韵缥缈无穷,以含蓄之趣流传百世。一旦发动,即显示出来。一旦显现,就会不无遗憾地显示出拖泥带水之陋,无法恢复其本来的圆满之貌。故凡名为动者则必然卑俗。这是“我”在初见女主人公那美时所兴发的感慨,也是《草枕》的核心艺术观。如若一般小说的情节发展是系于“动”,那么这篇小说则以大量的艺术漫谈和对自然风物的非人情审视,制造近乎“端肃”的状态。

  面对小说“除了情节之外还有什么值得读的”这样的质问,“我”回答说:“如果一定要从头读起,那就变成非读完不可。”“读小说也是非人情的,所以不管情节如何,像抽签一样把书一打开就从那里漫读下去,这才有意思呢。”也正如“我”散步时所思,“我”的散步取法自《项狄传》信笔由缰的写作,“是毫无责任的散步”,《草枕》运用的也是散步的办法,故而以散步的心态阅读《草枕》,方为上上之策。

  夏目漱石在本书中所表露的艺术观实际上也是这种“端肃”观的表现。他说,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放弃人情,但是作为艺术家要随时随地力求接近于非人情的状态;虽然艺术家作为人类,即使再爱好非人情也不能长久的继续,但是要尽量创造出一段时间内得以全身心进入非人情状态的条件,实际上《草枕》的旅行也就是这一思考延伸与实践,“因为是一次非人情意味的旅行,以此时此刻的心境看人,会同平素杂居于市井小民之间的时候各不相同。尽管不能完全摆脱人情的束缚,但至少像观看能乐表演时那样心性淡薄。”因此他开头就指出,自己要对今后遇到人物超然的态度去观看,力避感情上的交流,相隔三尺,不为利害分心,这样就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体察鉴别他们动作中的美与不美。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能感受到那超然的、不为作者感情所干扰的客观美的存在。书中关于“淡”的推崇(“所谓淡,单单是难以捕捉之意,并不会有过分孱弱之虞。诗人所谓冲融和澹荡的语言,最确切地道出了此境之妙。”)、对“满招损”的警告、对“与物同化一处”的赞叹,甚至大家津津乐道的“审美距离”说,其实未必不能以“端肃”一词概括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草枕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