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低智商犯罪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低智商犯罪读后感摘抄

2020-04-10 23:03: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低智商犯罪读后感摘抄

  《低智商犯罪》是一本由紫金陈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20-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低智商犯罪》读后感(一):mark一下

  先定性:大失水准之作。 一颗星给几条线交集之处,混乱紧张急促荒诞。 这个高潮后面的叙事过长,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加入黄腔之类的自以为是幽默更加拉低档次。 对中国警察的智商极尽侮辱调侃,被抓的人不够坏,抓人的人又实在够格抓人,反而该被审查。警察体制纪律成了笑话全篇都在违抗,坏事,捣的李茜只因为是副部女儿,嘴里怕化了,手里怕碎了,主角自然不行普通智商,靠被拉低智商的同行衬托做事违纪甚至违法,让人读来深感不安。刑副队长是个可能线人自己必定嫖娼的老手中队长宋星还算好警察,成了背锅侠,法医不用说,仗着资格老,对办案没有哪怕一点点敬畏。整个读下来,表面上最坏的人是谁呢?方某两人,亡命之徒,从不杀人到谁都杀,小毛两人,受钱逼迫,恶向胆边生。周荣团伙倒不见办了什么十恶不赦之事,只因上头安排,就必须查办,有一点怀疑就行,证据直觉也可。我最讨厌的小说套路就是穷则必穷,坏人必定是出生差、没奈何的人,参见《人民的名义》也是,两位正负对抗的主角,一个金窝,一个狗窝,狗窝爬上来了,做了人了,作者依旧会将他打回原形。参见《雾都孤儿》,是贵族儿子的,一路坎坷下来保持良善,不愧是贵族儿子,是流浪汉儿子的,些微波折就能彻底变坏。这部小说给我开了眼界,就是模仿日式小说的幽默与不正经,模仿不来,画虎不成反类犬,倒把主角脸上摸黑得不能再黑。我相目前中国还是存在贪官污吏,但如小说中言,对贪官刻画有,而少,不足以称现实主义,对警察形象描述却靠YY,想象他们中有谄媚小人,有污点警察,有无能大众,有仗势欺人之人,有散漫,有无知,全没有见到丝毫正面可靠纪律严明方面注意,这已经是刑警部了。 总而言之,为了讨好现今愚昧的娱乐的麻木观众,献出这样一部情节至上主题含糊的小说,未免太不羽毛了些。

  《低智商犯罪》读后感(二):关于本书的创作

  这本书发行前后我微博上一直说是我写的最好的一本,不是为了宣传多卖几本书,这本剧的版权早卖了,影还在谈,出版稿费跟版权费比是很小的小头,多卖几本没几个钱。主要想让读者看到我的另一种风格

  肯定有人会拿这本和之前坏小孩长夜难明比,一个是荒诞派喜剧,一个是悲剧设计笔法技巧完全一样,怎么比?这么比较本身就很荒诞。

  先说番外,番外不是给普通读者看的,这是个电影剧本,附在后面起版权保护作用,影视从业者看这个短篇的角度和普通读者不一样。

  设计上,先有番外再有正文。番外和正文的情节顺序不一样,我花费了巨大心力才使两者逻辑都贴合上。

  再说技巧。

  整个书看似用词很随意,随意背后是精雕细琢,这本花费的时间比其他书都多。文风看起来很不正经,创作时投下的精力可正经得多。所有梗都是我原创积攒出来的,没用任何网络段子。另外我借鉴了漫画手法文字化融入写作中,喜欢动漫的人应该感觉出一种熟悉感。

  此外,这故事用了超多线叙事,视角快速切换用在剧本中合适,但小说里很难,大可以看到电影里经常多线叙事,小说中基本没见到吧?我也是用尽技巧,重写了很多稿,总算成功融合进去。

  再次是创作初衷,纯属搞笑,没有任何营养,我觉得不是所有小说都得追求深度,看得开心就好。

  最后再说下感想,写完这书时,我以为最后得分会比长夜难明高,从电子书平台数据看,这本分数不会低,但肯定超不过长夜。

  想了下原因,因为悲剧是有共性的,一个很悲伤的故事,你我他听了都会觉得悲伤。喜剧中的笑点每个人不同,再好的喜剧片总有人觉得不搞笑,无法求得最大公约数。

  所以这本书预测结果是,笑点和我一致的会极其喜欢,不一致的会觉得这本是个什么玩意儿。

  作者自我评价和读者评价不一致我也习以为常,就像我一直认为之前作品里最好的是坏小孩而不是长夜,两者得分却差距很大。作者满足所有读者是不可能的,有些人看推理喜欢看烧脑的逻辑,有些人喜欢情节的反转,不喜欢直接的推理。一开始写作我也是尽量迎合读者的,现在越来越自我了,想写什么写什么,主要原因是这几年骗了一些的稿费和版权费,所以腰杆直了,哪天不高兴就可以退役。

  这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军哥和陈法医,我翻电子书平台上的点评都是以主角为主的,很少涉及他们俩,有没有人也是觉得他们俩最搞笑的?

  最后说一句,这故事写的太累了,里面的梗是几年积攒出来,不是写作时临时想出来的,所以很难有续集。

  喜欢的读者不吝把笑点说出来吧,我看了大家觉得搞笑的地方才有一种成就感啊。

  《低智商犯罪》读后感(三):Book 1 略带中式幽默的《低智商犯罪》

   1.情节确实跌宕但少不了的是属于幼稚错误和为了逗乐的盲目性 2.设计人物构思为先,也是很了不起的一点,步步设局引人入胜,但由于篇幅局限最后还是少不了回归其源之作,太复杂的人物关系设定最后还是会有仓促强行自圆其说之感 3.阅读下来整天感受还是混乱逻辑+不知何处的小笑点(难道是我笑点高…)但值得肯定还是剧情的反转布局 4.内容主旨为好,但部分和现实还是差距有些出入吧,属于悬疑?亦或是科幻之作? “你有没有感觉,现在的人普遍浮躁,个个都想赚快钱,到处都是陷阱和骗局? 他一向认为抢劫也是要靠脑子的,暴力只是辅助手段 有必要为了这点儿工资搭上性命吗?记住一句话,命是自己的,钱是老板的!” ”年轻是一项千金买不到的政治资本,这正是他的优势所在。 政治规则 原来是富二代轮奸未成年女孩儿,我直接让刑总往最重的办。这事以后,周卫东对我态度就变了。当然,后来我也调查过他,可他为人处世滴水不漏,看起来真是一身清白。 低智商犯罪紫金陈 低智商犯罪7.2紫金陈 / 2020 /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低智商犯罪》读后感(四):紫金陈,中国的伊坂幸太郎?

  因为《高智商犯罪》系列入坑紫金陈的推理世界,以至于看到蜗牛给我开屏推荐《低智商犯罪》第一印象是,老师是不是被出版社绑架了。。。

  看了两章我就坐起来了:这个黑遍中国黑白两道的剧情、这满嘴跑包袱的黑帮,这办案靠猜靠运气靠演技的刑侦大拿.....这还是写《长夜难明》的那个紫金陈吗?这不是让职业杀手张嘴闭嘴“哦你真是个有用的小火车!”的伊坂幸太郎吗?

  嗯,被出版社绑架实锤了。

  这荒诞的黑色幽默,我喜。

  每一个黑色幽默的点都打穿在中国特色的鼓点上,惊喜。

  剧情上我说实话看完了都没有缕太清楚。

  三十六行行行坑你爹,八十一难难难要你命。

  一箱尸体,一箱钱,在这群人里面来回转手,这已经很《疯狂的石头》了。有一二三四五六七队人马吧?各干各的,风生水起,谁是谁小弟谁是谁大哥还没记住,就到高潮了?

  高潮江湖上的风云人物和刑警队一把手沦落一处,路过的派出所警察甲乙懵逼躲枪的那一幕,脑海中简直已经有响着探戈舞曲的慢镜头了。

  精彩的,太精彩了。

  精彩到礼炮乱放鞭炮齐鸣,咦?怎么还有十章我不明白。太拖后腿了。

  将死之人就不要乱留什么死亡信息了,谁tm读的懂。

  人在江湖飘,选一个明艳点的箱子,做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不好吗。

  英语口音不好的人就不要做英语老师了,更不要给孩子起名字了。

  单独吐槽下,空降进刑警队的张一昂,简直是推理届的杨超越。

  中文推理里见多了行迹遍布辖区、眼线遍布江湖、深入人民群众甚至在黑白两道边缘疯狂试探的侦探形象,像张一昂这样开头即被师父定性“靠猜办案”但头脑灵光、政治无比正确的一把手领导,空降到一个小地方,一个亲信都没有,还供着一个大领导的掌上明珠(李茜这个角色的安排太为黑而黑了......但太我国特色了!)。

  到岗没两天阴差阳错抓了个通缉榜大逃犯,一下子整个单位都服气了。接下来可谓一路“阴差阳错”,顺手关个垃圾箱变成“徒手抓获潜逃凶徒”;黑道大哥出门横着走,最后进了局子就剩一句“栽在张一昂手里,我服。”

  妈的你是大哥啊你别怂啊他就是一条锦鲤你跟他干啊。

  杀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被半残废的主角凭一拐杖破相破成了哥谭小丑;大Boss一脸不可置信“你啥都不知道,竟然还给我审出来了?”然后气急攻心审讯室吐血。

  就你血多是不是我看到这儿你看我吐血了吗。

  这个空降领导的角色竟然是后来空降进剧情的,成为了一系列乌龙的最大受益者,还留下了“这就是侦探的——直觉”的正义的背影。

  太荒诞了,服气。

  《低智商犯罪》读后感(五):当紫金陈决定转身,谈谈《低智商犯罪》

  我第一次知道紫金陈,约莫是一六年,那时为减肥,每天在健身房做枯燥的基础训练,当时习惯用手机外放喜马拉雅的有声书来打发时间。一天,里面的一个故事吸引了我:一个载满工商局员工的汽车在高速公路的服务站里神秘地消失了,警方查遍了所有监控,就是找不到。我躺在瑜伽垫上一直在想那辆车和人是怎么凭空消失的,可就是想不到。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嫌有声书读得太慢,上网搜到了这本叫《代上帝之手》的悬疑小说,它的作者叫紫金陈。一口气读完后,我又把紫金陈的当时发表的《逻辑王子的演绎》、《化工女王的逆袭》、《物理教师的时空轨迹》(上述三本与《代上帝之手》为“高智商犯罪”系列)、《无证之罪》、《坏小孩》都看了。

  接触他作品之前,我的悬疑小说阅读量并不多,除了东野圭吾几本,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内几部作品。当时,紫金陈作品给我的感觉是和以往读的国内作品很不一样,语言异常简练,不故弄玄虚,逻辑缜密,节奏释放得当,颇有阅读东野圭吾小说的错觉。就作品气质而言,我觉得他是国内最接近东野圭吾的人。我为什么一直把东野圭吾作为悬疑小说的天花板。一来,他在中国还没什么影响力的时候,我已经喜欢上他的小说,我钦佩他的勤奋和不妥协地多元尝试;二来是因为他的畅销,那时国内图书畅榜上的十强至少有四五本是东野君的,畅销真的能说明很多问题,尤其那么多本作品都畅销。

  当然,紫金陈的作品不可能没有缺点。

  作为读者,你在畅快阅读完《高智商犯罪》系列后会埋汰这是本爽文,还有些戾气;也会吐槽《坏小孩》过于直白的文笔;甚至可以说在《无证之罪》里看到了东野圭吾的影子。

  读者评价一部作品,并不需要去了解作品产生的来龙去脉,对类型小说而言,读者只需要看到一个好看的故事即可。但是在做评论的时候,我觉得是应该了解点作品产生的环境,因为,历史在不断前进,就像在用苹果11的我们再回头去看苹果过去的手机,会觉得那些产品很不美好,哪怕是当年惊为天人的苹果4。

  “高智商犯罪系列”于2012年发表、成名于天涯论坛,是失业青年紫金陈的创业计划。之前他尝试过求职,也尝试去上个培训班接点技术活,但都失败了。之所以选择悬疑小说,是因为其他诸如玄幻之类的竞争太激烈。其实他以前出版过几本小说,这点看来,他并不是贸贸然地进入写作领域的。研究几部畅销作品后,他就启动了后来为他带来大量读者和声誉的《高智商犯罪》系列。作为网络文学,想在多如牛毛的作品中崭露头角,尤其对一个新人来说,他必须遵守畅销网络文学的普遍特性--爽,然后要兼顾网民的情绪发泄口。他像一个产品经理,在设定好故事架构、诡计的同时要融入上述两大元素。当时天涯论坛正处于活跃期,在不懈地创作了这个系列四部作品后,他成功了。

  那个时期的紫金陈,我觉得最为厉害的不是他写了四本《高智商犯罪》,而是在婚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每个月只给自己五百块生活费的情况下坚持住了。可以想象,他当时有多大的压力:与同龄人的落差带来的焦虑感;浙大毕业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何面对原先成绩不如他但混得比他好的同学(我知道文凭好不一定混得好,这里只是表达一个人遭遇这种情况下的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失败了,该怎么办?

  我认为让他咬牙坚持最终迎来胜利的不是他作为作家的品质,而是他作为创业者的品质。不管怎么样,他熬过了,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但这金并不是钱(其实他并没有赚到多少钱),而是广大读者。对一个作家而言,读者是最重要的,你只有拥有真正喜欢你的读者,他们才会为你的实体书、电子书、有声书买单,才会像自来水般向朋友推荐你的作品,这会倒逼影视公司购买你的版权。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高智商犯罪”系列不适合纸质出版和影视化。或许是这个原因,或许是产品经理紫金陈觉得产品应该升级了,在“高智商犯罪”系列后,他推出了“推理之王”系列的《无证之罪》和《坏小孩》。这两部作品明显去除了网络化痕迹,作品风格更加靠近主流人群。两部作品没有在网络首发,而是直接出版发行,都获得了成功,这不但巩固了原来读者的喜爱,还收获了众多新的读者。我就是那个时候成为他的读者。

  2017年,紫金陈出版了“推理之王”系列的收官之作《长夜难明》,这本书至今是他在豆瓣的最高评分作品,更被豆瓣官方确认为“2017年度十大高分图书。”,是他公认的代表作,也是目前国内悬疑小说的天花板。我第一时间买了纸质书,看完后,更加确定他是中国最好的社会派悬疑小说家。

  究竟好在哪里?

  你可以说小说名字取得好,“长夜难明”一语双关,很有寓意;你可以说小说很有社会厚度,预言了几年后的此类犯罪;你也可以说他带给你无尽的唏嘘,感叹一个人的真正使命究竟是什么。我觉得的好,是好在《长夜难明》终于完完整整地折射出了紫金陈普世价值观,这非常难能可贵。《坏小孩》里的朱朝阳再可怕,你只要不认识他,他就害不了你;《无证之罪》里的流窜杀人犯也只是个例,只要你运气没那么差,他也杀不了你。但《长夜难明》不一样,小说里的恶,像一张张网,隐藏我们的身边,而与恶做斗争的,也恰恰是如同你我的普通人,但良知让他们敢于向恶而行,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这不就是我们普罗大众对法制社会的渴望和追求吗?这就是我认为的普世价值,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其实这个价值在“高智商犯罪”中就有零星体现,只是紫金陈最后选用了武侠小说惯用的快意侠客精神为“高智商犯罪”的故事作了了结。

  同年的下半年,《无证之罪》的影视化在爱奇艺获得成功,这让紫金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是新读者还是老读者,都认为他是一个能够把现实社会与复杂人性写得通透的小说家。自然对他下一部作品充满期待,觉得那应该是一本超越《长夜难明》的作品。客观说来,一个作家连续出两部代表作的几率是极低的,并不是想当然地以为“下一部会更好”。好作品和作家本人如同恋爱的男女,也是存在缘分的。所以很多作家为什么那么喜欢不断重复自己的原因,因为安全又高效。

  千呼万唤始中,18年年中紫金陈出版了小说《追踪师》,这是一本跟过往风格迥异的小说,也是他第一次和磨铁合作,虽然在封面上打出了“开创电子刑侦犯罪小说的先河”,但口碑却不理想。有读者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果然是人红了以后写什么都能出书”,也有人说他江郎才尽,说他已经滑落,说他难负盛名,反正说什么的都有。这本书我是在上海书展上买的,看完后,觉得是一本有喜剧成分的犯罪小说,属于标准的类型小说,和过往的作品相比,更注重娱乐功能。《追踪师》的评价低于预期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读者的预期和《追踪师》的类型错位造成的。好比读者带着纸巾希望看到有深邃思想能让自己感动哭泣的文艺片,而你给他们放了爆米花商业片。也有人认为这是他的转型之作,而我觉得这是他回归自我之作。因为从文字中已经能够感觉到他某些时候的快乐,甚至可以脑补出他在写这一段时的窃喜。这种文字情绪在《追踪师》中并不是太多,却很独特,可惜整部小说薄弱的逻辑和简单的案件弱化了文字情绪。

  这种文字情绪在刚刚出版的《低智商犯罪》就要多得多了,如果你之前没有体会过,建议看下《低智商犯罪》第五章张一昂对嫌疑人画像中和同事的互动中紫金陈的表达方式。你就能感受到他的喜剧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大笑、爆笑,而是会心一笑,因为这“笑果”并不是靠一两句话表达出来的,而是靠一系列动作、对话,结合故事里环境累积叠加出来的,需要读者过一下脑子的。这种“笑果”几乎在每一章都有。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追踪师》、《低智商犯罪》不是他的转型,而是回归之作。因为你读懂了他的“笑果”就会知道那才真的他,那才是他最想和你们分享的东西,希望你们能感同身受的快乐。客观说来,《低智商犯罪》比《追踪师》好很多:更加复杂、交错的故事线;包裹极深的悬念感;更强的个人风格……

  但毫无疑问,《低智商犯罪》也会受到部分读者的挑剔,理由已经在《追踪师》里阐述。

  对一个作家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每一个花钱购买你作品的读者。有了读者,才会有作家后面的一切。但作家是应该和和读者保持距离的,我说的距离不是冷漠,不是置之不理,而是保持自我创作风格和专注想要的题材,而不是成为读者或者出版机构眼中的跳舞鞋。这就需要作家保持个性,因为没有个性,是不可能创作出好作品的,好作品都是个性鲜明的。只是,个性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的矛盾,读者即希望作家能保持个性,又不希望他变得太快,就跟读者去肯德基买鸡翅时一样,希望口味是统一不变的。变的最好只是不同的购买时间和店铺。

  紫金陈下一本书是科幻背景的犯罪推理,我相信浙大毕业的他是能把握好这个需要理科思维的题材的。可能当这本科幻题材的小说出版的时候,或许还有读者认为这不是他们认识的紫金陈。但可能更多的人已经接受了这样勇敢离开舒适区,去不同的题材上寻找真实想要表达主题的紫金陈。我深信他是有这个勇气的,一如八年前的他,什么都没有,不知未来在哪里,在亲朋的疑惑中,他孤身一人,以一个产品经理的思维,毅然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几个我们熟知的故事。所以,当他决定转身,努力尝试更多想法的时候,作为读者的我们,是不是可以抛开过去对他的期待,怀着看一个好故事的初衷,去审视他新的作品,无论是喜剧,还是科幻,亦或者是社会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