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2020-04-15 06:00:22 作者:京博国学 来源:京博国学 阅读:载入中…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怎么看待读书与不读书?网上有个帖子尝到好吃东西脑海会浮现出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而不是“哇,这太好吃了”;这就是文化差距,一开口便知道

  那读书与不读书,差别到底在哪里?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差在气质容貌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过的书无形是藏于气质里,读书,善谈有礼,健谈有度。不读书,话槽没理,遭人腻烦。

  一个人谈吐,便能显露你的行为,一个人作风,便能决定你要走的路,一个人的姿势,便能决定你的高度,一个人的观念,便能体现你的见识

  分享故事

  公司一位女同事,为了保持形象,经常衣着昂贵,周末都会高级餐厅,每到一个地方游玩都会发朋友圈,刚开始大家常夸她生活精致,她因此暗喜,时不时的在大面前耍大牌,一副见过世面样子。久而久之,大家也都很少理会她。

  第一天,实习生小心打碎她的水杯,女同事说:我的水杯很贵,你要赔我。

  第二天,经理不小打碎她的水杯,女同事说:水杯不贵,您不用赔。

  经理说:你不用我赔,就送你几本书回去读,读透了再来上班。

  女同事不解,便问经理

  经理只回一句:我们公司只需要作风成熟的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是读书使人气质非凡,容貌美丽

  成熟人,有素养,露于言谈举止,忠于品行修为,贵于气质智慧。多读书的人,最懂处世,才是人生最高级的见识。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差在眼界格局高低

  有格局的人,往往想开拓眼界,力求上进。没有格局的人,满足现状碌碌无为。一个好的人生路,往往要靠读书来争取

  北宋欧阳修家境贫寒,十岁时因巧听到一段话,越发喜欢研究

  这段话正是《师说》中的句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于是,在无钱买纸笔下,经常到隔壁邻家抄写书句、借助屋顶上方瓦檐的阳光,把书看的津津有味

  他这一生可谓寒窗苦读,如愿中科

  常言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要读精,意思是看书要有道,并能摸索里面的诀窍,加以探索,能事半功倍,读书要弃粕,不仅仅指书中字句,更是指读书以外的无用思想,与读书无关紧外的事,亦或是人。能影响到读书的都是不利之粕,要弃。

  人们往往会忽略,影响读书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便是家庭环境

  欧阳修母亲就很懂教育,看到儿子如此喜欢读书,每每天气晴朗,便带上儿子去沙地上,用荻秆教他写字,一起学习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关键在于父母

  《三字经》说:子不教,父之过。

  父母的严于律己,相当于给孩子言传身教,一个作风正派的环境下,其孩子便能茁壮成长。有德,成材亦指日可待。

  读书,能让你结识到更优质的朋友

  巴罗曾说: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一段好人缘,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想拥有者,前提便是多读书。

  层次越高,越有权利对讨厌的事物说不,机遇越多,能结识到更好的朋友,层次不高,在对于喜欢的事物面前畏畏缩缩,不敢表明,缺乏自信。

  多读书,懂处世,多读书,心态好,读书的人往往内心平静富足,遇事能够静而不争,心态平和,理智有谋。

  多读书的人,越懂人际,妥善处理,前途似锦。想拒绝朋友时,懂委婉,不让对方难堪,亦显气度,招人喜欢。会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能言善道,使人信服,生活愉悦,事事顺心。赞美也是一种美德,赞美如同一朵玫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赞美他人,等于为自己积福。

  有些人,贵不敢娇,富而不奢,看淡事物,宠辱不惊,有些人,一惊一乍,行事急躁,满腹炫耀,失礼弃仪。

  蔡康永说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前路漫漫,学会读书,收获到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从现在起,改变自己的观念,做个爱读书的人吧,你总会在那个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共勉。愿转发分享,共同弘扬中华国学文化

  【微信公众号:京博国学】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大梦想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京博国学

  最 有 格 调 的 国 学 微 刊

  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好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