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打脸——坚持打卡,未必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有过一篇讲“坚持”的文章,里面提到,有一个利于坚持的小技巧,就是每天“打卡”。
说实话,当时写这个技巧的时候我心里不是特别有底,因为我本人的工作和学习里面,其实很少使用打卡来要求自己坚持。
打卡本身有没有效果?
毫无疑问,肯定是有的,毕竟打卡最显著的作用,就是提醒你,每天有这么一件事情要做。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公司在管理员工的时候,都会要求上下班要打卡。
有调查数据说,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有打卡制度的公司,相对于没有打卡制度的公司,员工的出勤率能提高30%,迟到早退的概率能下降接近60%。
这招也被很多软件和社群学会了,打卡,并且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是留住用户最简单高效的方法之一。
至少我就见到过我朋友里面,有百X斩打卡365多天的,和X贝单词打卡1000多天的。
第二个女生,和我交流过,上高中的时候她英语基础并不好,主要就是觉得背单词很枯燥。
用背单词软件的第一个月,真的非常煎熬,几乎每天都想卸载。
但是,卡都打了,也分享在朋友圈让大家都看到了,没道理突然就放弃。
要么打卡,要么打脸,她选择了前者。
打卡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从你第一次按下那个打卡按钮,就存在一个无形的东西监督着你,你每次想放弃的时候,都会忍不住看一眼之前的打卡天数。
已经都坚持这么久了,要不就再撑一下?
撑一下再撑一下,不知不觉你就培养出了条件反射,一天不学习浑身难受。
要是像那位使用X贝单词的女生那样,你一边打卡还一边分享到朋友圈,效果还能翻倍。
我之前提到过霍桑效应:当你觉得你自己被监督的时候,你就会本能地改变行为方式,让自己看上去更努力一点。
也就是说,即使你的X贝单词从来没人点赞,但你还是会觉得自己活在整个朋友圈的目光之下,压根不敢懈怠。
听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热血沸腾,打算立刻下个打卡软件来监督自己。
还是先冷静一下。
年费2999,但是,你只要坚持打卡100次,就给你退一半的钱。
你一盘算,打卡100次就相当于打了五折,折后计算下来,平均每健身一次才15块钱。
再一想,一年健身100次,不就等于三四天去一次吗?我卡都办了,还怕自己没毅力三四天打个卡?
买它!
我也有过一次数不多的一次打卡。
那是一个读书小程序,要求每天打卡,拍书本的内容和手写的读书笔记,每天要读多少页以上也有要求。
注册这个小程序要交100块钱,活动持续一个月,如果到月底能做到一天不落地完成读书任务,不仅100块全额退还,还要多给我100块钱的“鼓励金”。
当时我也是觉得,就凭我的意志力,每天读几十页书有什么办不到的?
买它!
上面这两件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先说我自己,一个月的读书计划我完成了,也确实拿到了全额退款和100块“鼓励金”。
但毫不夸张地说,那应该是我读的最痛苦的一本书。
前两三天的好奇和热情消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要读的书,脑子里出现的就是那个打卡软件。
可以这么说,那段时间,我对“打卡”这件事的在意程度,远远超过了对这本书本身。
我每次翻开书,思考的不是书里的内容,而是“我还差多少页,还差多少读书笔记,就能把今天的打卡任务完成”。
那本书我做了最多的读书笔记,但拿到“鼓励金”之后,我发现,书里的内容我连一半都没记住。
这至少还算是我勉强完成了任务,再想想那些办了健身房年卡的同学,大家摸着良心想一想,有多少人能够真的做到,办了年卡之后踏踏实实每周定时健身两三次,保质保量?
我相信有人能做到,但一定不是大多数,要不然健身房基本都无利可图了。
“打卡”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种监督机制。
无论你是打给自己看,自己监督自己,还是打给朋友圈看,假想有朋友监督你,或者像公司,以及我用的读书软件一样,通过外部的奖惩来加强监督。
最终导向的都是,你在寻求外部的驱动力。
这本身其实没什么不好,人都有惰性,都需要监督,这也是为什么打卡一定程度上有用。
但你很难想象,一个人真正的成功,是单纯靠着被监督而实现的。
打卡,可以让你每天去完成这件事情,但如果你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只有“打卡”,那么你所做的,也就只是“完成”而已。
所以打卡最适用于什么样的事情?
那种只要做了就OK,不太需要思考,不太需要主观能动性的事情。
比如考勤,你只要按时坐在工位上,就算是完成了,这个可以靠打卡来监督。
但打卡不可能监督你认真完成工作,更不可能监督你在职业发展上有所成长和进步。
那位X贝单词打卡1000天的女生也一样。
打卡可以帮助她背单词,因为这是一项比较机械的行为,打开软件朗读背诵做题就完事了。
但她后面去精进英语水平,读英文小说,考过专八,这都不是完全依赖于“打卡”的。
而是她已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打下了基础,get到了学英语的乐趣,她自发去完成的。
健身和读书也是同一个道理——
打卡能够督促你走进健身房,把书翻开,但没有办法确保你认真完成训练和读书过后的思考。
同时,即使是做同一件事,打卡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
对我来说,让我每天非常规律地去做一件事,确实比较难,我更注重这件事有没有在之前完成,而不是每天的进度是不是统一。
如果硬要让我把一件事拆成若干天,每天做固定的一部分,那么,如果有一天我确实有特殊原因没有做,会让我感觉到非常沮丧。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读书打卡的那一个月压力非常大的原因,我非常担心哪一天我的读书计划会中断,一方面我的100块钱就没了,另一方面,这会给我带来很强烈的挫败感。
也许有的人能从这种有计划有规律的生活中得到安全感,但一定也有人像我一样,并不太能接受这种方式。
性格和生活习惯不同,适合你的方法也不一样。
但是,有一种方法,是几乎适用于所有人的。
当一个人过度依赖外部驱动力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掉,自己拥有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叫做“内驱力”。
你为什么要坚持这件事情?你一直做下去的动力是什么,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内驱力所带来的动力,每个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
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在做事情之前,需要树立目标。
你的目标越清晰,你对目标的向往越强烈,你越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你就越有动力去为之采取行动。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喜欢,不适应打卡,可以换一种方式,找到你做这件事最强烈的动力——比如健身是为了买更多好看的衣服,学英语是为了出国旅游。
目标不需要多高大上,能驱动你就足够了。
然后,把它细化到你每天需要完成的部分。
这样,你每天做这件事的动力,就不再是为了打卡给谁看,而是为了离你的目标,你向往的状态更进一步。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人分配任务,而是要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源靖的情商提升训练营
我,源姨,一个在情感教育行业混迹10年的老咖,用男人的视角和思维,带你洞悉男性心理,轻松俘获男神的心。
这是一个适合所有情感阶段女生的一个干货讲座。
在这3天里面,每晚我会做一个直播分享,以及回答提问。
长按扫描下方的,助理会拉你进群。只限女生哦。
有难题求助源姨?
(点击获得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