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岁月生长,不伤害任何人 |婵琴
01
一朵花开、一声浪涛、一朵流云、一只鸟鸣、一泉溪流……这些都是生命,它们充满灵性及不张扬的美。是如此富足而宁静。属于自然的生命。
而人的生命呢,通过个体、种族、社群、国家之间不停博弈、争论、诋毁、嫉妒、踏践、激情、温暖、野心、恐惧、盲从、追逐……获得不同的人生意向与形态。为此构成了万千生命共同体。
这样的特征还体现在:我们要在这个喧嚷、激进的社会中始终处于挣扎、奋斗的状态。我们必须要超越他人,要成为谁谁谁,达到更有权势、更富有及美丽的高度;我们热衷于外界及自己给自己贴头衔的游戏:作家、诗人、画家,而不是通过做事来表达我们对事情的热爱;我们需要尽可能通过物质和金钱得到所谓的安全感;我们通过回报、投资、控制甚至索取来寻求爱的支撑;我们需要将所有的时间都填满,才觉得这一天没白过;我们认为看一朵花、爬一次山、凝望一次月光,都是一件索然无味、消耗生命的事……我们宁愿沉沦于冰冷的机器、被物欲捆绑、参与人事喧嚣的游戏。乐此不疲。
我们逐渐得到想要的一切,但却始终不曾想过要如何去了解生命,如何探索内心的渴望与期待,如何安抚我们物质之外的灵魂。所以你会发现,那么多的生命背后,即便开豪车、住别墅、有高权、周游世界的体验,却始终离不开心的逼仄、空洞、虚妄、混乱、残酷、冷漠、无所畏惧、不知所措……新闻和身边都不曾少见。
02
为此耗尽大部分心力去与外界、他人博弈、争抢、获利。与配偶、同事、官员、第三者产生争论、辩解、求证、撕裂种种。人习惯享乐、野心勃勃、争强好胜之心日渐明显,并逐渐成为失去敏感、快乐、无以解脱的心。
人性里的嫉妒、贪婪、野心和无休止的竞争成为了内心深处无法消弭的德行。于是,生活也成了一件费力的事。我们需要通过不停的做事。做这样,那样的事满足物资、欲望所求。人成为机器、工作是目的。并拼尽全力,歇斯底里,形成的关系是依靠与被依靠,索取与被索取,而非成全与被成全。
当我们被工作困扰、不懂得开解情绪时,还会莫名其妙将这种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我们的生活被更好的食物、更高档的物质、更奢侈的出行所占用,但我们却享受更劣质的生活形态与质量,忙到没时间打理身心、没空陪孩子、没精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抬头看天空的闲暇。
我们不认为生命的一部分是用来享受美好及宁静的。我们无法接受精力的枯竭也是一种生命之美。就如同我们总是认为一朵凋谢的花怎么会有美感呢?
生命如此有意义、丰富、多姿,我们却过成了单一、艰辛、无趣的取向,如此追逐大流。认为人活到老就要干到老,不工作就是消耗时间,不出人头地就是弱者,无底洞的欲望需要填充……它的意义在哪里?
03
这样的生命姑且不谈论是否可怜,至少看到了人性里的贪念与执着。将这些转化为物质与金钱,再去满足无底洞的欲望。人生的轮回就此形成。
成人如此,生养的孩子又是如此,他们被迫报很多补习,要争取更强更优秀,找更好的工作,住更大的房子……生命是延续,也不自觉沉沦于苦海。无止境恶性循环。
是谁在导演这一切?
为什么人成熟之后,变得不快乐。变得呆滞。失去对美的觉知、对自然的共鸣、对天空、大地的敏感……我们努力维持表象的体面,却在背后对身边的人歇斯底里,不依不饶,说三道四,甚至争斗不止。似乎我们必须赚很多的名与利,才能从容、平静,获得喜悦,才能供奉外界光与热。
这么多年,我越发确定,生命与外界、他人无关。只与自己及身边为数不多几人有深度联结。我们需要做的事,按照自身的节奏,在自己的时间周期中做好选择与决定,精心打点属于自己的生命形态。很多时候,外界万千人事与你,或者你在他们眼中不过青烟一缕、浮云一层、沧海一粟。冷暖自知、秋冬轮回,有如落花流水。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让生命尽可能保持平静、自知、愉悦、朴素、不攀比、不势利、不随意浪费、也不一味消耗。我尽可能体会人世间那些复杂微妙的情感、植物及大地发出的信号。为岁月生长,不伤害任何人。
赫尔曼·黑塞说,“但我真正感兴趣的,是生命中,我为了找到自己所做的那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