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在妈妈监控里的孩子:为人父母,有些人真的不配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死在妈妈监控里的孩子:为人父母,有些人真的不配

2020-04-23 14:02:28 作者:夕眠 来源:漫言情 阅读:载入中…

死在妈妈监控里的孩子:为人父母,有些人真的不配

  文/夕

  漫姐说:看到这件事的时候,漫姐真的很痛,3个月大的婴儿因“睡眠引导”而窒息死亡,这个真实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事,真的应该给每一个人警示希望这种惨剧,不要再发生了!

  人世间遥远距离是什么?

  是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在房间内嚎啕大哭、垂死挣扎,她的妈妈却在门外看着视频微信群的“老师”和网友求助

  是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因为“趴睡”已经无法再发出声音之后,却被称为“解锁了趴睡”。

  是“我把你视为我最亲爱信赖的人,你却眼睁睁看着我被闷死。”

  这听起来很荒谬是不是?却是现实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一切只因为,一位新晋宝妈参加一所谓的睡眠引导付费群。

  一个三个月大的宝宝在妈妈深育儿专家”的训导之下,被独自留在一个房间内训练入睡的能力,妈妈只通过监控录像来查看孩子情况

  通过监控录像显示,宝宝在床上偶然翻身,脸部朝下睡着,然后突然大哭不止。这位妈妈不是进去查看情况,而是把宝宝嚎啕大哭的视频发在了一个叫“睡眠引导”的微信群里。

  在这个三个月大的宝宝挣扎大哭的时候,这个妈妈在群里问“老师”:

  孩子平时在引导趴睡的时候是不肯的,这次在睡眠过程中突然翻身趴睡,现在哭得很大声,需不需要去帮宝宝翻过身来。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帮助解决前的困境,而是在群里问“老师”,这个妈妈的心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群里的其他妈妈也算是“群策群力”了,开始分析起了宝宝的哭声有多大,是怎样的大哭,还顺便讨论起了自己的宝宝“解锁趴睡”的经历

  这个妈妈呢?她还在纠结自己的孩子扯着嗓子吼算不算大哭……

  要不,你也扯着嗓子吼一下试试

  在其他妈妈的“指导”下,这个妈妈最终还是没有进去给自己正在“扯着嗓子吼”不算大哭的女儿一点帮助,顺便在群里炫耀“她解锁了”,但是感觉脸正朝下”。

  这个妈妈有数意识事情不太对,孩子哭得厉害、脸正朝下,但她始终迷信”群里“老师”和其他妈妈的指导,始终没有走进房间帮帮自己弱小的女儿。

  还在群里感谢其他“指导”的妈妈,在这里透露的有一些信息也很让人疑惑不引导前每天睡得够够的,引导后反而早醒。

  所以,这个“引导”有毛用?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这个妈妈又在群里更新最新进展“我女儿流鼻血,全身没力了。”

  “她真的闷到了”“要死了”“没呼吸了”“嘴唇变紫了”“怎么办?”

  怎么办?孩子出现问题了,你不应该第一时间急救电话吗?

  “我女儿如果死了”,“从刚才到现在已经快一个小时了,我刚刚要叫她起床吃奶才发现,我婆婆带去医院了,我不敢面对。”

  你确实不敢面对,你有什么脸面对呢?

  在孩子去世之后不久,这位妈妈又在群里问:结扎以后可以再生吗?我女儿才三个月,为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我们盼女儿盼了好久。

  如果你的女儿能说话的话,也一定很想问一句: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能理解失去女儿之后的痛苦以及对孩子的渴望,可是,你的孩子尸骨未寒,你是直接的“凶手”啊!

  悲剧发生之后,视线逐渐被这个叫“芝士小馄饨的育儿”账号吸引。

  就是这个机构的“老师”在机构VIP顾客群的指导,一步步剥夺了一个婴儿的生命!

  微博认证是文化公司却干着育儿引导的工作,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什么是?

  悲剧发生于4月16日,这公司在4月19日姗姗来迟发了一则声明。

  微博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你们不要讨论啦,不要扩大热度了,你们这是在泄露当事人的隐私,是对这位妈妈的二次伤害。

  声明内容呢?

  那就更无耻了!

  “‘安全第一’是本公司及团队提供远程育儿服务的首要原则。”

  我们的服务没有错,是你实施过程出了问题。

  “‘宝宝趴睡’事件当事人虽系本团队顾客,但截至‘宝宝趴睡’事件发生之日(2020.04.16)本团队已完成对该名顾客的育儿资源服务,双方友好终止咨询服务已达十五日(2020.03.31)”

  宝宝发生意外的时候,我们的服务已经到期了十五天了,我们好无辜啊。我才不管你是不是受我们引导的影响导致的意外发生呢,你现在又不是付费顾客,我凭啥承担责任?

  “医生诊断宝宝的直接致死原因并非由于趴睡导致的窒息”。

  这下可以洗白我们了吧?医生都说了,不是趴睡导致的窒息。

  你急于洗白的嘴脸真的很丑陋!

  估计自己也知道放出这样的声明除了招来更多的骂声,并没有什么其他用处,于是,放出这个声明之后,官博关闭了微博评论。

  这个所谓的专业的育儿指导机构,背后是怎样的草台班子组成的呢?

  来给大家看看这个创始人的创业故事吧:

  在美留学的他认识了一位嫁给美国人的女博士,杜聪便有一些好奇:在一些异国家庭当中,不同文化的融合将会导致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中式教育发生怎样的不同?

  也正是这样的思考下,杜聪发现了美式育儿和中式育儿之间的很大差异,其中有很多科学的方式方法也值得中国妈妈学习和了解,于是,着手将美式育儿方式“中国化”后推荐给中国妈妈,不断地改良和创新,磨合细节,团队也由此建立起来。

  只能说,这个创始人挺会讲故事的。

  而和这位男性创始人合作的妈妈呢?

  就是下面这位,在她的小红书上着重强调了自己的优势:“中美双博士家庭”“熟练自主入睡”“自主入睡、自主进食、宝宝手语,婴幼儿睡眠。”

  可是你标榜得再厉害,你的专业和育儿也没有丝毫关系!

  这个女性创始人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呢?

  “药剂化学博士学位”,持有“美国红十字会高级育儿护理培训师资格证,高级婴幼儿护理证……

  实际上呢?

  却被网友扒出所谓的“美国红十字会高级育儿护理培训师资格证”“高级婴幼儿护理证”只要花40美元就能拿到,比月嫂培训还简单!

  你要说,创始人没有相关专业和从业资格证,也许人家雇佣了有资质的员工啊。

  事实上呢?有同样参加过课程的妈妈表示“只要孩子哭,老师都不让安抚”“很多‘老师’之前都是参加过课程的妈妈,课程结束后称为小馄饨的员工,根本不知道是否有正规资质。”

  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资质的公司,却在专业领域大肆挞伐,不容置喙。只要有质疑的,移除出群。

  缴费1999之后,没有任何人来对接,于是这个妈妈要退出,把自己的钱拿回来,机构却直接扣除30%的费用。

  在这个妈妈表示自己是做自媒体的要曝光机构之后,对方却不屑一顾轻蔑地表示:建议妈妈发文慎重考虑,我们会通过律师联系相关平台,如果自己的号因为不当言论被封就太不值得了。

  真“贴心”的提醒……

  尽管已经出现了三月大宝宝发生意外去世的事件,但是被机构和“老师”洗脑的妈妈们还在自发维护这个机构。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维护到底是对机构的维护还是欺骗自己脑子够用,已经有点分不清了,相信没几个人愿意承认自己就是花了大量的金钱交了智商税了。

  而进入了机构学习课程的妈妈呢?她们都没有意识到:

  这些所谓的“老师”甚至可能没有你的妈妈、婆婆多,但她们就是能在这些顾客VIP群里对着顾客指点江山,说一不二。

  不管每个孩子的特性和个体差异性,也不管孩子的哭声原因,一律不准安抚,就连去帮助孩子把卡住的腿拿出来都是在“害孩子”,不管孩子多小,他应该自主行动,自己帮助自己脱离困境!

  这个和“哭声免疫法”有什么区别?

  “哭声免疫法”创始人都已经毁了三代人了!

  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一本叫作《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的书。

  在书中,他倡导的养成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成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不带感情地把孩子当成机器一样地去训练、塑造和矫正。

  美其名曰“尊重”,尊重婴童,不带情感因素地去养成他们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没有情感因素地教育下成长,避免孩子养成了依赖父母的“恶习”。

  这本书的背后是约翰·华生并不幸福的童年:约翰·华生的父亲脾气特别暴躁,抛妻弃子。幼小的约翰·华生被同学欺侮,还因为暴力行为两次被捕。

  因为从小缺,所以,约翰·华生决定让所有的孩子们也长在一个没有情感的程序化帝国之中,他们只需要按照特定的行为训练长成他们该长成的那样子就好了。

  这本《婴儿和儿童的心里关怀》在美国风靡一时,并且影响了当时美国的一整代儿童,在这样风格的教育氛围下,约翰·华生的三个孩子长大成人了。

  但是,这三个孩子并没有感激父亲对于他们的不带感情的程序化培养。约翰·华生的儿子是这样描述约翰·华生的——“没有同情心,情绪上无法沟通,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约翰·华生因为这本书在学术圈声名大噪,他的大儿子雷纳却痛苦地背叛了行为主义学了精神分析,也许童年的情感太过匮乏,创伤太过严重,精神分析没有拯救雷纳,在多次尝试自杀后,雷纳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

  约翰·华生前妻的两个孩子也一样,儿子成了流浪汉,一直在流浪中,靠约翰·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

  女儿一直自杀,约翰·华生的外孙女回忆: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还多次尝试自杀。而这个外孙女同样酒精成瘾,也曾数次有自杀的倾向。

  一个家庭,因为父亲的童年阴影,改变了这个家庭中许多人的一生。

  没有情感维系的家庭让约翰·华生长大之后并不是在治愈童年,相反,他更像是在致力于打造更多像他一样没有情感没有依赖的孩子。

  哭声免疫法因为见效快,可以让妈妈们省心省力,曾经在美国风靡一时。

  可是,事实证明,在哭声免疫法下长大的孩子,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

  在无数案例证明下,哭声免疫法并不能打造出一个更好更符合期待的孩子之后,这个方法终于在反思中被摒弃。约翰·华生从曾经被追捧的大师变成了美国人票选出来的最讨厌的人之一。

  然而,哭声免疫法换了个马甲又粉墨登场,在国内大行其道了。

  马伊琍的女儿爱马也是哭声免疫法的“受害者”:爱马在一岁左右一小时醒一次哭着放不下,于是马伊琍在睡眠上使用了“哭声免疫法”,仅一晚就成功了,之后一直断断续续地反复。

  在2018年,小女儿赖在自己身边睡的时候也反思了自己之前的育儿方式,在“独立育儿”的里面影响下,坚持让大女儿爱马自己一个人睡。作为一个过来人,两个孩子的妈妈,马伊利终于畅快地大声说出独立育儿、挫折教育、延迟满足都是胡扯!

  越是满足依赖感越是从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真正独立!

  诸多例子已经表明,所谓的婴幼儿时期的独立培养大多都让孩子的性格不健全,精神方面出现问题,而不是初衷的赢在起跑线上的独立。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样子,不同的性格,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在同一种抚养方式、教育体系中成长呢?

  在你的孩子还没足够成熟到可以自己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最熟悉和依赖的人就是你:妈妈。

  你是他全部安全感的来源,他没有存在的概念,人在视线内的时候就在,人不在视线内就是不在的。就像很多人逗小孩子的蒙脸游戏一样,当你捂住脸他们就觉得你不在了,当你拿开挡脸的手,他们看到你的存在了,发出了悦耳的“咯咯”笑声。

  当他们越长越大之后,再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不会笑了,因为他们知道,你在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你在孩子还不知道“存在”这个事实的时候,人为地给他制造恐惧,要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去乖乖听话,长成你要的那个样子,你忍心吗?

  孩子还不了解这个世界,但作为妈妈应该最了解孩子的,他看到什么,吃到什么会开心,遇到什么事情会哭泣,都是他向你发送的信号,是他对你的依赖,这些你应该最清楚啊。

  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不经过考证,直接相信一个非专业的、仅仅靠着学历光环就出来开课敛财的外人,把他的话奉为圭臬,作为育儿圣经呢?

  现在育儿方面的书籍、课程实在太多了,非教育专业、育儿专业的人收取着巨额的费用来教育别人怎么育儿,真的不可笑吗?

  请你关注孩子本身的存在,他们的欢笑和啼哭是要你自己去感受的,不是照搬所谓的“育儿专家”的话,你就能培养出一个天才。

  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也只有一次,孩子不应该交给这些人用来试错。

  如果你在育儿方面遇到问题的话,请擦亮眼睛,去请教专业的儿科医生、有严谨的从业资格的育婴育儿专业人员,而不是网络上的智商收割贩子!

  - End -

  ?

  记得拉至文末为漫姐点在看哦 !

  作者:夕眠,容量的人。本文由漫言情 ()原创首发,转载请后台联系。

  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