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民国大人物》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民国大人物》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4-23 23:3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民国大人物》经典读后感有感

  《民国大人物》是一本由滕征辉著作民主建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5-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民国大人物》精选点评

  ●没什么深度的一本段子书,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言,适合火车站厕所地方读物。我买了是为了刘文典典爷。

  ●挺有意思的,这本书介绍了几十个重要的民国时期人物,我是挑着看的,原来袁世凯是个小矮子身高还不到160,宋美龄高寿106,和张学良知己,宋三姐妹,老大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二姐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老四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鲜活的人物,有趣历史

  ●(yy)那是一群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精神自由思想,闪耀古今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文笔差就不说了,对历史和人物的解读主观性太强,倒是便于走马观花粗略了解国人物,也算有些收获

  ●人物比较丰富,但是都是剪短的人物的片段重点介绍,作为民国人物的初步认知科普书比较合适

  ●值得一看!

  ●理条线索百度抄一遍,都能出书

  ●文化公司深厚观点新颖

  ●逛书店时候随便翻了几下,没想到居然很多人我都认识,后来又怕跟百度百科写的一样结果回家一看,也不算后悔,如果你喜欢看人物传记又不愿意看厚厚一本的人人可以看看

  ●专业人士估计会认为此价值不大,既不是严肃的传记,也没有稀见的史料 。但一般读者不妨一阅,全书个人物,均由各个段子组成,犹如“近代名人轶事大全”,特别是写专栏材料的,一书在手,不求百度。哈哈哈。

  《民国大人物》读后感(一):民国大人物书评

  腾征辉将民国的每个大人物用两三页的篇幅做一个梗概的介绍,虽然不能有深入的了解,但可以配合其他民国人物传记作为工具书使用。比如晓松奇谈上讲张学良邀请梁思成林徽因去东北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但实际林徽因与张家有仇,在这本书里介绍郭松龄时就提到了,因为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郭松龄一起反奉,过程中被杀,所以是杀父之仇。另外这本书的纸质简直太棒了!字体大小间距安排的也很合理

  《民国大人物》读后感(二):乱世英雄

  一直认为 世出英雄 民国时期 中国不知道出现了多少奇人能士 对普通人来说 那是个悲苦混乱时代 对他们来说 那是个风云涌动的时代 家喻户晓的人物 比如国父孙中山 委员长蒋介石 特务戴笠 实业张骞 黑社会杜月笙 校长蔡元培 末代皇帝溥仪 以及立有赫赫战功将军们 大隐于市的谋士舞文弄墨骚客然 民国自然少不了诸路军阀 褒贬不一的袁世凯 冯国璋 黎元洪 段祺瑞等等 说实话 我觉得这本书看的特别过瘾 人物多 事件多 广度与深度兼具 超级棒的呀 最最重要的是 它提供了众多珍贵的老照片 看着斑驳的面孔 想象着他们的跌宕人生 顶真地有趣啊 我也是发自内的佩服他们 他们最起码有足够的能力和优点 才在民国这个群英荟萃的残酷舞台上 活下来 并被记住 这就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了 多棒 在此 也对所有为中国发展付出心血的老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民国大人物》读后感(三):历史可以有趣,但是不能肤浅

  本来以为作者能像当年明月那样写一部生动有趣却能非常考究尊重历史而且有自己的思想融入。我发现我大错特错这部书的作者还有一本书,叫《段子》这本书我没读过,不发表见解。看得出来作者是想用段子写历史,但是,段子全部生硬老套没有笑点,书中文字都十分口语化,可读性极差,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位作者不仅没有深入考究过史实而且还积累了一大堆垃圾段子。他写的人物传记全是同一种写法,只有一条时间线,所有人都是从生到死的老路子,而且几乎所有人都会写几句诗,水平真的是参差不齐没有什么价值,然而细心的作者好像对他们所有人的诗感兴趣,所以本来就不长没什么深度的传记还要被插上几句小学生水平的酱油诗。说到传记没有深度不够考究,书中的一篇传记就可以完全显示作者的水平,这是郭孙龄的传记,你们见过哪个给别人写传记的作者对人物的描述会以这个人死后那个杀他的人是到底怎么羞辱他而且再不提主人物去写那个羞辱他的人是如何如何有趣的。我的天啊!!!真想不通为什么岳南,冯仑这一干人会推荐这书。就是这样,总结是,一本大烂书!!!

  《民国大人物》读后感(四):一时多少豪杰

  乱世的人不好当,但是乱世的历史却好看。盖因乱世中生存的资源稀缺,人为了活下去可以迸发出平时自己都无法估量的力量,也因为乱世各种思维方式与文明的碰撞融合,给了人更多的选择余地与思考空间。而民国时期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且正逢中西文明激烈对碰,国人迷茫,中国民族生死存亡之秋,所以这一段算得上中国千年难逢的大变局时期,又怎能不为历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呢?

  所以历来说民国的书最多,长篇大论者有之,深入剖析者有之,树碑立传者有之,玩味爱情者有之,但是看完书发现这种篇幅短小段子式的问题也很有趣,书中选取的人物大多本就是一代枭雄,细说起来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可是如果要将一个人物凝聚在三五页间,选取的角度以及叙述的方式就很重要了。从其生活细节以及生平轶事入手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从人物最具有特色的方面入手,简单的素描勾勒更能凸显其性格与处事方式,这样短小精悍的篇幅看起来更有整体感,群像式的描述方式,不仅对于民国历史框架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也会使读者激起了解那段历史的兴趣。

  这本书对于精于民国历史的读者来说或许略失浅显,但是很适合于入门级读者阅读。 从人物入手,最后却归于时代的洪流,但是时代总是由人组成的,这些人或多或少改变了历史长河的进程与航道,而在那个开放的年代,在那个可以做出太多选择的年代,看这些风云人物载沉载浮的过程,感慨之余,对于现实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助益。曾经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民族未来甘愿抛洒热血,有那么多人对于国家前途深沉的思考,同样也有人为了个人利益左右摇摆,有人不顾国民的死活做出为民不齿的行径。这样的群体性的描述,让这种对比更加明显,也更值得读者深思,在相同的时代,人如何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时代我们是否可以有些同样的思考?这是历史予不同时代人们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吧。

  历史向前,湮没了太多的前尘往事,不论一时多少豪杰,最后也不过都付笑谈中,但是看过民国大人物的历史,总还应该有一些一成不变的东西超越时空长存心中,比如内心中的热血与正义,以及不论何种年代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忧思与思考。

  《民国大人物》读后感(五):用段子讲乱世

  因对民国时期的历史一直比较模糊,故选了这本,用时两个月读完。每个人物用两三页的篇幅做简要介绍,感觉像是看了30万字的百度百科。作为一本厕所文学,看一位人物刚好是一坨屎的时间,故而轻松愉快,肠道通透,最可喜的是:不容易便秘。

  拜中学历史残存的记忆碎片所赐,大部分名字在脑中有个模糊的印子,而一个一个看过去,一幅幅画像跃然纸上,他们不仅是活了,而且也有了血肉联系。血亲也好、师生也好、同志也罢、世仇也罢。像是大人物们爬出了坟、化上了妆,按剧本演了一出出的舞台戏,虽然精彩程度有待商榷,但作为科普或是引子,当是物有所值了!

  怕忘却总结几点感想:

  一、民国是乱世,是政治转折、思想迸发、意识形态碰撞的温床。

  二、乱世的英雄辈出,乱世的百姓辛苦,但乱世的历史精彩。

  三、江山易主、军阀割据、内忧外患、国共激斗、风云人物载沉载浮,但爱国仍是大部分大人物共同的信念。

  四、不要用碎片化解构历史,要有逻辑的看待历史的规律和趋势。

  五、不要论人物是非,要用同理心去善待每一个人物,包括历史的罪人。

  六、民国的大人物都是书法家和诗人。

  张骞说治理县要用一省的眼光,办省要有治国的眼光,办国要有世界的眼光。蔡元培说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杜月笙说不要怕被别人利用,说明你有本事。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脾气大。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着,天下之公理也。胡适说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历史不停,多少豪杰都付笑谈中,但总还有一些闪光的东西能够跨越时空,我们不仅要笑谈,也要以史为鉴,对现实生活提供助益,进而对国家前途做深沉的思考,这大概就是历史予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意义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