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抱抱》读后感摘抄
《妈妈抱抱》是一本由[日]西条刚央 著 [日]大岛妙子 绘著作,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葵有了弟弟之后,觉得生活变了,妈妈忙着照顾弟弟,自己好失落,好孤单。小葵要出走。在出走路上,小葵遇上小动物们,它们都要小葵抱抱,小葵抱了抱,小动物们都在怀里笑,小葵也觉得暖暖的,再累也要不停抱。
突然,小葵明白了,我是大姐姐了,我也可以把别人抱。于是,她回了家,看到自己的小弟弟,急忙怀里抱。小葵亲亲他,小弟弟咯咯笑。原来我的弟弟这么可爱啊,小葵也笑了。
妈妈见了,微微笑,说:“来,妈妈抱抱,我的小葵长大了。”
温暖人心的二胎教育读本,适合准备二胎或已经二胎的麻麻读给大宝听。让大宝勇敢做个大姐姐,明白多个弟弟或者妹妹是多么美好的事。
《妈妈抱抱》读后感(二):爱没有平均分
原本妈妈对一个人的爱,随着弟弟或妹妹的加入,妈妈对自己的陪伴少了,有失落,有不安,有无措,感觉“妈妈不再爱我了”。这在两个宝宝的家庭普遍存在。尤其是小宝从出生到2岁那段时光,妈妈的精力会更多地放在小宝的身上。所以这个时候大宝会怀疑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在进入幼儿园以前,爸爸妈妈是他的全部世界,作为爸爸妈妈也将心思全部放在大宝一个人身上。而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又缺乏安全感,这样一来随着小宝的到来,爸爸妈妈关注的转移,大宝心里会有落差。
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或是爸爸妈妈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是陪他读一本绘本,或是一起做游戏,或是一起走进大自然......在点滴生活里抚平那份“失落”。
《妈妈抱抱》读后感(三):二胎家庭老大爱闹情绪,用这招很有效!
1 2019年,二宝提早两个半月出生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整整住了1个多月。出院后,面对这样一个孱弱的宝宝,我的心思几乎都在他身上,鲜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大宝。 有多少次,我抱着小宝喂奶,大宝兴冲冲跑过来,让读故事书,我无奈拒绝;有那么几个夜晚,她在另一个房间睡不着,想和我一起睡,但终未如愿以偿。想来,那么一次一次的拒绝,小小人儿内心也挺失落的吧。 前几天,我带着大宝读了一本《妈妈抱抱》的绘本,很有共鸣和触动。拥抱是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孩子能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故事的梗概是: 小主人公小葵有了小弟弟,妈妈因为要照顾小宝宝而无暇顾及她。受冷落的小葵很失落,耍小性子离家出走了。一路上小葵遇到了好多小动物都要求她拥抱。小葵在拥抱中感受到了爱,收获了幸福,体会到了辛苦,从而获得了成长。
《妈妈抱抱》的作者之一是日本的西条刚央,是日本最早进行母子间拥抱研究的博士,并有《母子间拥抱的人类科学研究》等学术著作。基于这样的学术背景,本书的内容显得专业又真诚。 2 请看封面的插图,妈妈抱着小葵,小葵笑得很幸福。
打开扉页,则能进一步发现妈妈在忙着叠衣服,笑容可掬。
多么温馨的家庭生活,满满的幸福感简直溢了出来。 这是属于小葵和妈妈两个人之间的甜蜜和幸福。 紧接着画面出现了反转。妈妈还是温柔地笑着,手上抱着弟弟,小葵仰着头,眼里充满着渴望。
随后小葵从渴望妈妈拥抱到赌气,委屈的眼神和下弯的小嘴。
插画作者大岛妙子画风温暖又细腻,生动的诠释了儿童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一幕,对于二胎家庭而言,是不是似曾相识? 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其实这时的小葵不仅孤单,而且充满了不安全感。孩子在幼年是那么无助,多希望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来化解困难和害怕。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经做过恒河猴代母实验。他给婴猴找了两个代理妈妈,一个是铁丝妈妈,身上装置了装满奶的奶瓶,另一个是绒布妈妈,没有奶。 小猴喜欢哪个妈妈呢? 不可思议的是,小猴子只是在饿的时候去铁丝妈妈处喝奶,更多时候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抱里。此外,当小猴子受到恐吓时,小猴会立刻跑到“绒布妈妈”身边寻求安全感,紧紧抱住她。 从这个实验可见,孩子对母亲温暖和柔软怀抱的需求和依恋超过了食物本身。 无论是小葵,还是千千万万二胎家庭中的老大,开心也好,难过也罢,只要妈妈抱抱,就能分享彼此的爱意和及时消化掉负面情绪,建立起满满的安全感。 拥抱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是爱的无声语言。 3 小葵负气离家出走,一路上很多小动物要求她抱抱,小葵在拥抱中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但是随着小动物越来越多,小葵有点为难,最后负重不堪,全部倒在了地上。 这个过程,小葵获得了成长。她终于明白妈妈照顾两个宝宝的辛苦和力不从心。 这倒给我启发,在二胎家庭中,在尊重老大的前提下,可以让他(她)适当参与老二的养育过程,这样既可以体会到妈妈的不易,也可以亲密手足关系。 故事的结尾,小动物宝宝都被各自妈妈领走了,小葵一个人坐在地上无助地哇哇大哭。这时,妈妈出现了,笑眼盈盈地伸出双手等待小葵入怀。
就在这刻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妈妈的抱抱让小葵感受到了重视和珍爱的感觉。 夕阳西下,在回家的路上,有妈妈大手牵着,孩子什么都不怕。这就是我们自己童年的温馨回忆,成了妈妈后,我们的爱依旧相传。 最后看封底,跃入眼帘的是妈妈抱着小葵,小葵抱着弟弟,幸福感十足。老大在妈妈的怀抱中得到了安慰和幸福,获得了满满的安全感,于此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分享拥抱和爱。 这就是二胎家庭最温馨的日常了。 看完《妈妈抱抱》这本书,不仅孩子有收获,大人可能会成长更多。在二胎家庭,父母一定要重视老大的感受,关注他们的情绪,不是非得花多少时间陪伴,如若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就很好。
《妈妈抱抱》读后感(四):简单的小幸福,来自一个爱的拥抱
温暖的故事,丰富的色彩,吸引目光的绘图
大岛妙子的画风柔和温暖,每一页都阳光满满,如同雨后的彩虹一般五颜六色。她的配色非常舒服非常有治愈力,晕染和国画有几分相似。
我很喜欢这种水彩画的质感,充满稚气和童趣,更莫名解压,让工作一天的老母亲看着心情都好起来了。
我家娃一眼就被吸引过去了,对我表示图画好漂亮啊。
《妈妈抱抱》这个书名特别讨小孩子的喜欢,为了听那句妈妈抱抱,我家娃每天晚上都缠着我讲《妈妈抱抱》。
小葵有弟弟了。
妈妈不再是小葵一个人的妈妈了,妈妈忙着照顾小弟弟。得不到妈妈抱抱的小葵感到很孤单,小葵选择了离家出走。
在路上,小葵遇到了要求抱抱的兔宝宝,小葵给了兔宝宝大大的拥抱,小葵抱着兔宝宝继续上路。小葵又遇到了海豹宝宝、考拉宝宝、老虎宝宝、熊猫宝宝、象宝宝、猴宝宝和长颈鹿宝宝。
每个小动物都在要求抱抱,小葵怀里的小动物越来越多。
不堪重负的小葵抱不动了,扑通,小葵和小动物们都摔倒了......
小动物的妈妈来接他们了,小葵的妈妈也来接小葵了。
回家的路上,小葵不仅收获了美好的景色,还收获了妈妈大大的拥抱。
小葵理解了妈妈的苦衷,同时照顾自己和弟弟的妈妈就像同时拥抱许多小动物的自己,幸福而吃力。
书的最后,小葵抱着弟弟,妈妈抱着小葵,温馨极了。
每次我讲完后,我家娃都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奶声奶气地哼着妈妈抱抱。
我想这就是好绘本的寓教于乐的功能吧,阅读的同时孩子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拥抱孩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
作者之一的西条刚央是日本较早进行母子间拥抱研究的博士。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拥抱”持续进行研究,拥有自成体系化的理论,并将构造主义进行普遍应用与推广。著有《母子间拥抱的人类科学研究》《解惑看护研究的超入门讲座》等。
无论在地球何方,拥抱都是一种爱的表达,对于大人和孩子来说,拥抱有着意想不到的能量。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
“拥抱(包括平时的拥抱、哺乳时的拥抱、身体的接触等)是儿童形成依恋的重要途径。这些拥抱对于儿童形成亲子关系里的安全依恋、平息焦虑、增加情感提高认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简简单单的拥抱能够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能够塑造孩子的自信心,给予孩子们关爱他人的能力。
不光人类,小动物们也喜欢拥抱。我家有两只狗子,它们很喜欢来自我的抱抱和抚摸,每次抱抱都会发出呼呼的撒娇声音,有意思极了。
在它们眼中,我大概就是一个老母亲的存在,而它们是小孩子。
懂得爱才能给予爱
《妈妈抱抱》是温暖人心的绘本。以前我也画过很多关于拥抱的图画,但是因为我没有孩子,所以并没有多少抱孩子的经验。我只是抱过朋友的孩子,因为不习惯,抱起来显得很笨拙。这样的我还能画出充满温情的《妈妈抱抱》也算是奇迹了。我觉得我把亲子幸福的表情画得很好,这不是自夸哦。可能是儿时的记忆还留在脑海中,被妈妈抱着的幸福的记忆。所以啊,父母还是多抱抱孩子吧。 ——大岛妙子拥抱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拥抱是最简单无需花钱的亲子感情沟通方式之一。
这本书不光适合有二胎或准备要二胎的家庭,也适合一胎的家庭。
拥抱本质是爱的分享,拥抱是一个双方相互的共同动作,当我们拥抱住别人时,别人也在拥抱着我们,我们在给予拥抱,我们也在获得拥抱。
爱是一种习得来的能力,来自父母的拥抱让孩子最近距离感受到家庭温暖的爱意,让孩子确认自己是被爱着的。
这样健康的爱是会流动和传递的。一个孩子只有拥有很多的爱,才能把多余的爱传递给其他人。
虽然书名叫做《妈妈抱抱》,但是爸爸们,广大的爸爸们,你们也不要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游戏玩手机,也要记得每天给宝宝一个拥抱。宝宝同样渴望来自爸爸们的亲亲抱抱举高高。
《妈妈抱抱》读后感(五):这一个动作,多子女家庭的父母最应该多做。
1.
曾经,我在抖音上看到过一个视频:
一个妈妈问他的儿子:你喜欢妹妹吗?
儿子的表情瞬间不自在了:一点都不喜欢。
妈妈震惊的问:为什么?
儿子:因为妹妹总是抢我的东西,如果没有妹妹就好了,所有的玩具和好吃的就都是我的了。
妈妈:那你想要把妹妹送走吗?以后不要妹妹了可以吗?
儿子拍手叫好,兴奋地,高兴地就快要跳起来了。
妈妈非常失望地说:你怎么这样啊?每一次吃到好吃的,妹妹都会想着你,给你留一点,妹妹那么爱你。你还想要把妹妹送走吗?
儿子迟疑了几秒钟,之后再次拍着手不带一点留恋的说:送走,送走,赶紧送走。太好了,太好了,赶快送走吧。
后来妈妈承认了,说不会把妹妹送走的。
男孩竟然哭了起来。
2.
看到这个视频,我的心情是沉重的,评论区,很多人都在骂这个孩子不懂事。也有人在说:孩子的所有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的错。
说实话,这句话我是赞同的!
孩子的所有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来到这个世界,你给予他什么,他就感受什么,你传递他什么,他就传递什么。虽然有时候我也能感受到作为父母的无力感和无奈感。
很多事,我们影响的了,别人也影响的了。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做好自己的这一份,把我们的爱给满,就不用害怕别人给他们的伤害了。
这一点,我的感触非常明显。
首先因为我是一个多子女家庭的妈妈,我有三个孩子。一个大女儿,一对双胞胎儿子。当我的双胞胎儿子出生的时候,我特别在意我女儿的状态。我感受到她的兴奋,也感受到她的不安。
因为,每次出门,几乎都会面临两种状态。
第一种,别人看到她的两个弟弟,会开玩笑说:妞妞,你有俩弟弟呢,让我们抱走一个好不好。女儿每次听到这个都会哭。之后我就教她怼人:想要自己回家生!
第二种,我抱着弟弟,姐姐也喊着妈妈抱抱。这时候我还没有说话,旁边的邻居大妈们就会说:妈妈抱着弟弟呢,怎么会抱你呢。你都大了,乖一点。这时候我就会把弟弟往推车里一放,抱起女儿安慰一番。
这是外在环境给我们的无力感,总有熊亲戚和熊邻居,没办法。
但是,作为妈妈,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拥抱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3.
最近在给孩子们读这本书《妈妈抱抱》
这本书,就是在讲述,一个家庭中拥抱的作用,尤其是二胎家庭。
小葵有弟弟了,妈妈忙着照顾弟弟,她感觉很孤单,于是离家出走。
路上她遇见了好多的动物宝宝,有:兔宝宝,海豹宝宝,考拉宝宝,长颈鹿宝宝,小老虎宝宝,熊猫宝宝,猴子宝宝,象宝宝等等。这些宝宝都想要抱抱。他们央求着小葵,抱抱我吧,好吗?
最后,小葵实在抱不住了,动物宝宝们都散下来了。这时候,动物宝宝们的妈妈都来找他们了,小葵的妈妈也来找小葵了。
“我也要抱抱”小葵说。
妈妈抱着小葵,小葵感受到了爱,快乐地跟着妈妈回家了。
这个故事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非常生动有趣,也很有意义。适合多子女家庭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读。
这本绘本的作者是日本的:西条刚央 ,他是日本最早进行母子间拥抱研究的博士。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拥抱”持续进行研究,拥有自成体系化的理论,并将构造主义进行普遍应用与推广。著有《母子间拥抱的人类科学研究》《解惑看护研究的超入门讲座》等。
所以,《妈妈抱抱》这本关于拥抱的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母子之间最简单的一种爱的表达。
4.
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妈妈抱抱”这句话我几乎听过上万遍了。我们家,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几乎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项技能,那就是一手一个娃的两只手臂同时抱起双胞胎。因为他们年龄一样,常常同时要求抱抱。而如果大宝也要求的话,要么是排排队,要么就是大人蹲下来,来一个团抱,全家人都抱在一起。
在《妈妈抱抱》这本书中,作者很直白的在一开始就说出了小葵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因为有了弟弟,看到妈妈抱弟弟,自己也渴望拥抱却没有。
看到这幅图了吗?敏感的我,除了注意到小葵的失落表情之外。我也看到了妈妈沉浸在小宝宝的快乐中忽略了小葵的感受的样子。看得我也是一阵心酸。
当小宝出生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觉得大宝应该长大了。可是,谁说的?一夜之间,凭什么别人的出生,要让这个同样是孩子的孩子一夜之间长大呢?
我们要知道:她也还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所以,作为父母,尤其是二胎的父母。
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继续爱大宝!!!
其次,引导孩子们之间相亲相爱。因为你给了孩子一个兄弟姐妹,是手足,不是仇人。
在充满了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滋养了他们的内心,之后才是其他的学科教育。
关于拥抱,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孩子们越是被妈妈批评,越是一边哭一边喊着:妈妈抱抱呢?
以前,我和很多妈妈们都一样,在自己生气的时候,孩子犯错的时候,坚决不抱孩子。后来,慢慢的,我意识到我错了。
越是这时候的孩子,安全感越低,她一边哭一边喊着:妈妈抱抱的底层意思是想要再次确认一下,妈妈对她的爱。
所以,批评过孩子之后,如果可以在事后抱一抱孩子的话,可以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哦。
《妈妈抱抱》这本书,我和孩子们每读一次,我就会认真的拥抱他们一次。
因为这本书,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拥抱的力量。
拥抱这个动作,爸爸妈妈,尤其是多子女家庭中的父母们一定要多做。
只有你给孩子的爱溢出来,孩子才不会不断地索取爱,才会拥有很好的的自尊感和安全感。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被温柔相待,求抱得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