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手帐:年轻人,你千万不要又穷又丧又焦虑
很有用。
25
2020.5
by: 马小聪
文/马小聪
01
昨天跟我一个老同学出去吃饭,很久没见了,聊了很多。尤其是她说的那句话,我还是很有同感的:
如今连东南西北方向都分不清的我们,居然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毕业之后,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很不容易,就像我这个同学,她是一名舞蹈演员,因为今年疫情原因,迟迟没有复工,在家一呆就是半年,老家同学买房结婚,工作稳定,看着他们的生活节奏,她开始变得焦虑。
同学22岁时就去北京了,一周五场演出,有时因为春晚需要配舞,她过年都回不了家,很是忙碌,同学从来都没有想过,她会有这么长的一个假期。
她迟疑了很久,很不甘心地说:“我现如今都考虑要不要出去留个学,没法工作,那就继续提升一下自己。”
我很支持她这样做,可紧接着又说:“但手头钱不够,这些年确实赚了一些钱,可外面花销大,也没存下多少钱,有时看着自己银行卡的数字,还是挺迷茫的,感觉没有底气迈出下一步。”
同学看了我一眼,自语道:“我现在的状况就是,不想妥协,还想追求更好的自己,可现实的自己却又穷又丧,焦虑的每天都睡不着觉。
我挺能理解她的,因为梦想很贵,诗与远方都需要门票,所以要适度存钱。
我一直都有存钱的习惯,进可攻退可守,这样不至于在意外中慌乱焦虑,仍旧能重头再来。
存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选择的权利,拥有自信和底气,那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存钱呢?
02
我之前跟大家说过,我从大学期间就实现了经济独立,因为喜欢独处,所以不怎么合群,没有社交,就没有攀比,因此,我对一些什么包啊、化妆品啊,不感兴趣。
相比一些消费品来说,我更乐于把钱花在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上。之前读大学时,有的同学兼职只为给自己买个苹果手机,有的人一个月不吃不喝,只为给自己买包,这种价值观我是不敢苟同的。
在我的认知里,读书,学习,提升自己,把钱花在内涵中是种投资,我还喜欢见各种人、听各种故事,大千世界,行万里路,阅历是一种财富。
记得我上大二那年去做义工,那里的孩子没钱买衣服,吃过最好吃的饭就是方便面,相处一个月跟这些孩子挺有感情,那时候我晚上睡不着觉,指责自己不够强大,虽很心疼他们,但却有心而无力。
我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把我在业余时间写作存的稿费都交给了那里的老师,希望能够让这些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
我跟他们说:“我会再来看你们的。”
走时,我们都哭的泣不成声。是啊,我会再去看你们的,这段经历,在我脑海里很是珍贵。
我致力于想要活成一个有价值的人,对个人、对家人、对社会,所以我很努力的在生活:早睡早起,好好学习与存钱。
接下来我想分享下我的存钱经验:
第一:365天存钱法
顾名思义就是一年365天,每天存一笔钱。我大三那年,给自己定了计划,第一天存一块,第二天存两块,第三天存三块,第365天存365块.....,以此类推,坚持一年,可以存6万。
当然,这个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来实施,办一张卡,每天定期往里面打一笔钱,金额大小由自己决定,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即可,这样一年后,你也会有自己的小积蓄了。
第二:坚持记账
我个人认为,坚持记账是一个自律的好习惯,如果你是月光,想要存点钱,我建议你从坚持记账开始。
现在生活互联网化,很多时候都是手机支付,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有记录,月底可以看看每月自己花多少钱,然后定个金额,每月只能花这些钱,一旦超出就要控制下自己的消费欲望。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原来存钱比花钱还要快乐。
第三:将消费理念转化为投资理念
从事写作、自媒体行业这些年,朋友圈的人隔三差五有人出书,有时也经常看到他们这样的动态:“28岁,买了第二套房子。”“23岁,我买房了。”
慢慢的,自己也就意识到了,花钱是产生不了价值的,观念慢慢由消费理念转为投资理念,开始学习理财,看一些书籍。
跟大家推荐基本我看过比较好的理财书:
《小狗钱钱》
《穷爸爸富爸爸系列》
《财富自由之路》
03
因为穷,所以丧,因为丧,所以更穷。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存钱的习惯,时刻保持危机感,生活才能不断突破。
“走好选择的路,别走选择好的路。”
不要和别人攀比、比较,我们这一生,只有超越了自己,才是真正的赢家。
因此,年轻人,你千万不要又穷又丧又焦虑,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好好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方向。
以上分享希望对你有用,人生短暂,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得足够精彩绚烂,你觉得呢?
-精彩回顾-
郑爽胡彦斌开撕,最好的前任,是不再打扰对方
恋爱分手,工作不顺,听完《入海》后,无数毕业生哭了
魏晨官宣结婚:从校服到婚纱,爱情长跑13年,我承认我羡慕了
-作者介绍-
马小聪,心理咨询师,爱摄影爱写作,一位用三个月减重30斤的姑娘,新书《你吃过的苦,总有一天会笑着讲出来》热销中。个人
阅读 | 聊天 | 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