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学习中组部一篇文章,及时了解干部升迁标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学习中组部一篇文章,及时了解干部升迁标准

2022-03-27 03:35:24 作者:碧叶迎东日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学习中组部一篇文章,及时了解干部升迁标准

  蔡汉以

学习中组部一篇文章,及时了解干部升迁标准

  2020-05-29

  本人以前曾有在“组织人事部”岗位工作经历。所以,虽说早已退休,但仍时常浏览上级有关干部考核文章。这也许是一种学习“惯性”吧!今天在党建研究网,看到中组部一篇文章,对及时了解干部升迁标准将很有益!

  中组部《党建研究》2020年第5期刊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的文章《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 推动干部担当作为》。文章分析了影响制约干部担当作为的问题,指出要把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予以推进,包括健全6个机制等。全文如下:

  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

  总书记指出,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当前组织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要及时深入总结全国好的做法经验,针对当前影响制约干部担当作为的问题,系统施策、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大力推动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一、各地各部门对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推动干部担当作为进行了积极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不断加大领导班子建设力度,推动广大干部信仰之基更加牢固,干事创业精气神有效提振。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突出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有力促进全党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党员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比如一些省区市通过诵读红色家书、重走红军长征路、情景党课教育等,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加强领导干部专业培训,夯实担当作为的能力基础。紧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针对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精准开展培训。比如有的地方突出“短小精专”,每年确定10个专题,在清华、北大等高校开展短期培训,效果明显。三是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树立担当作为的良好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政治素质考察,把牢把实廉洁从政这个底线,破除“四唯”偏向,修订《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法》,干部工作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比如一些省区市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开展专项考察,坚决把政治不合格的挡在门外;在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地研究制定激励干部和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担当作为、冲锋陷阵的政策措施,注重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以及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大胆提拔使用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难以有效履行职责的干部,严肃问责不敢担当、作风飘浮、落实不力,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干部,形成在防控一线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四是健全激励措施,强化担当作为的制度保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出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意见以及具体措施通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部署开展先进典型宣传,形成良好氛围。比如一些省区市完善干部工资待遇、体检、心理健康以及带薪休年假政策措施,解除干部后顾之忧。五是严肃纪律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担当作为氛围。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行为等,净化政治生态。比如一些省区市统筹运用组织处理措施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干部以新作风展现新作为。

  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实践经验,我们深切感到,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推动干部担当作为,必须发挥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不断夯实干部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补短板、强弱项、强基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政治激励、学习激励、考核激励、情感激励和物质激励;必须坚持制度机制建设,常抓长效,久久为功;必须坚持实践标准,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二、影响制约干部担当作为的问题分析。当前,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既有干部主观方面的问题,也与干部教育培训、选人导向、考核督查、待遇保障、管理监督等多个方面相关。政治思想建设还需进一步落地落实。比如有的领导班子政治站位不高、管党治党意识不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党员干部对新思想新理论学习研究不够深入,贯彻落实新思想新理念存在偏差。专业化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一些地方培训内容“老三篇”多,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任务结合不紧,师资力量跟不上;一些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还有差距,一些单位调训对象不精准,需要培训的干部走不开,等等,影响了培训效果。选人用人标准落实还不够到位。一些单位存在选人用人不公,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搞亲亲疏疏、凭关系选人等问题,挫伤了干部担当干事积极性。基层权责不够匹配。从基层看,存在有责无权、责大于权的问题。比如有的事项决定权、执法权在上级机关或部门,但相应的任务、责任却需要基层单位承担。从机关部门看,一些单位习惯于当“裁判员”“监督员”,下达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给基层带来较重负担。问责泛化和函询谈话简单化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地方问责泛化、简单化,特别是越到基层越明显,影响了问责效果。一些部门的检查事项片面强调属地责任,稍有不慎就要问责;有的问责机械执行,以从重处理代替从严管理。少数地方函询谈话“度”把握得不够好,对问题不作区分“一函了之”,给干部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关心关爱的政策措施供给还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单位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激励保障措施,但政策措施的统筹性、针对性还有欠缺,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工作不够到位,存在思想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顺、平台建设不足、专业力量不强等问题。同时,待遇保障措施落实有差距,一些地方在落实干部津补贴、休假、医疗、交通待遇等方面,一般性要求多,结合实际具体推动落实不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