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观后感精选
《定义》是一部由真人秀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20-05-08(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定义》观后感(一):乘风破浪而来
对女性年龄过分焦虑和敏感的当下,我们需要一档节目重新定义30+女性。可以在家庭中相夫教子,也可以在职场上力挫群雄。我们自己定义自己,拒绝被刻板印象束缚。期待这档谈话类综艺,更期待乘风破浪的姐姐!姐姐们都好飒,加油练习!我们想看的是真实的姐姐们,拒绝为撕逼而撕逼,拒绝恶意剪辑。乘风破浪的姐姐要是不爆,姐妹们把
《定义》观后感(二):谁来「定义」
第一期易立竞采访的是杜华。
观看两人的对谈时,我发现易立竞很多次想要追问「团」成立、打磨、推出的过程中那些相对隐晦的事情,比如残酷的淘汰、争C的勾心斗角。在采访者看来,这些问题应该是杜华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典型难题,是她作为娱乐圈职业女性的代表出现在这档节目中的亮点之一。
杜华的回答极其简略,大意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一个在偶像行业做了10年的企业家来说,这些问题并不像旁观者以为的那样,是值得大大伤神、苦恼的事,只是工作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难题中的一个罢了。
而这也和她整场访谈的态度保持了一致:她是一个自主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所以这场访谈中并未出现什么女性自我与事业之间的激烈矛盾。杜华完全自洽。
《定义》观后感(三):访谈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对人物的特质的再挖掘
截止到金莎那期全部看完。
每个姐姐性格、特质、面对犀利问题的反应全然不同,同浪姐一同观看效果更佳。看过之后,我自己会产生一种:莫名觉得自己很了解姐姐们的错觉(●—●)很容易对所有嘉宾产生好感,好感程度以其真诚度产生正比。以下是直观感受:
看杜华:娱乐公司老板。言语间十分直接说出所有艺人都是她掌控得流水线上的产品,或许旗下艺人粉丝想砍她吧。
看万茜:谨慎、有防备心的被访谈者,导致我观看过程很想快进(눈_눈)
看王丽坤:拧巴、感性、脆弱、躲避型人格的小草,整个采访过程更像心理咨询。
《定义》观后感(四):走近看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易立竞几年前对于韩红的采访简直开创访谈节目的新高度,居然让明星访谈变得有营养起来。在她的层层抽丝剥茧一般的提问之下,明星作为一个人,性格深处的矛盾、原生家庭的影响、努力展现的和尽力回避的,都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
剔除假大空的公关套话,在问答的言辞之中,让观看者真正进入到这场对话,并借助明星的经历,反思自己类似的生活体验。
强者,难以告别的过往辉煌
在看宁静和伊能静的采访,两者流露出相似的感觉就是,曾经都是一线的女演员女歌手,获奖无数,一度无人能与之比肩。而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却再没有代表性或者同等品质的作品出现,更多是依赖于综艺节目的话题来保持公众的曝光度。
伊能静说着自己现在是一个家庭主妇,同时还必须细数一下十年二十年前的光辉;宁静在旅行综艺节目里就呈现了霸气大姐头的形象,在访谈中,她觉得自己到现在都是一线的明星,从来没有掉队过,姐一直都是C位。
当年因为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宁静收获了高度的关注,一度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宁静看了一眼杂志,有自己,然后就走了。她说,自己该拿的奖项全部都拿过,现在参与这些综艺,就是觉得好玩。
尽管跳舞和唱歌,相比其他姐姐们,她可能稍微逊色,节目组对明星的论资排辈,依然让宁静处于团队头部的位置,阿朵和袁咏琳对这位大姐的照顾和取悦,看了都让人觉得有点费劲。
也许早年经历的成功和铺天盖地的赞誉,让她们收获了内心足够的自信,这些自信多到足以燃烧二十年甚至四十年的时间。自信的一面是笃定,在面对质疑的时候,能坦然看到自己的价值,并且直接地怼回去。
自信的另一面是什么?
伊能静因为访谈中,提及梅艳芳的言论而遭到巨大的网络暴力,连这一期的访谈节目也顺势下架。很多攻击她的言论,都说她作,自我中心,拉踩其他明星,没有真正的代表作品。
互联网的主流用户中,90后甚至00后已经占据了大片江山,伊能静有什么代表作品,或许是他们压根没听说过的。就连浪姐中,伊能静在拉票时,唱起的19岁的最后一天,大概很多人都不知所云,童年回忆里有大白兔、有小虎队,但怎么都记不起这19岁的最后一天。
主流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成熟更替,明星作为一款产品,势必也面临更新换代的过程。在这些90年代的当红明星看来,或许很难承认,早年的辉煌早已经翻篇了。很多人认识的宁静或许都是从花儿与少年开始,而不知道她当年演出过代表作的红河谷。
对于个人来说,从新归零恐怕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金沙调侃自己是过气女明星,是因为仍然对未来抱有翻红期望,并不觉得自己真正过气。明星的人设之所以容易倒塌,在于缺乏坚固的作品作为支撑。
流量鲜肉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翻红的姐姐们话题度又能持续多久呢?
看过热闹,大家都散了吧。毕竟,综艺里,明星需要完成的是娱乐大众的属性。好比安吉拉大宝贝,代表作的跑男,看着怎么都觉得勉强。
王丽坤,掩耳盗铃下的安全感
王丽坤的这期访谈,还蛮令人感觉意外的。原本的印象还停留在跳水节目里的素颜女王,没想到她是这样的王丽坤。
害怕表达,特别是个人情绪的流露,认为这些对于别人来说都特别奇怪。不看不闻网络上的评价,好像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工作人员偶尔进来反馈一些信息,像是陪自己玩上一会。
她喜欢的人物形象之一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不安分和突破规则的恣意。早年饰演北京青年的精神病人需要,她探访过精神病院,王丽坤说和他们待在一起特别放松,反正他们都挺放松的,我也感觉轻松。
记得她和王智一起排练舞蹈的时候,伊能静都感觉到其中风火轮的舞步非常不协调。在王智走开的时间,伊能静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说你肯定也感觉到了吧。
王丽坤的反馈是,自己跳得也没多好,怎么敢说别人。后来在伊能静的鼓励下,她对王智提出了修改的想法。节目中的采访,她提到王智人非常好,能接受自己的建议。
作为看客,可能很难对跳水里的素颜女王王丽坤有什么感同身受,反而对于她的社交恐惧这件事情更能产生理解,毕竟谁没点想要逃离人群,逃离批判的时刻呢。
不过这几十分钟的访谈,在王丽坤的回避之间,会感觉到她为自己编织了厚厚的茧,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成为一种制约。
万茜在访谈中也部分呈现出和她相似的特质,她拒绝把个人的情感经历代入到人物角色中,只是通过专业技能来对人物形成共情。私人生活或个人性格中,对于情感情绪的回避,让她们更多表现出应该的样子,应该理性,应该专业,而不应该有多愁善感的小情绪。
也许,当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企图逃离情绪的时候,会从王丽坤身上得到的启发是,你未必能真正逃离得了。这可能让你表现得更紧张和拘束,失去体验真实情感机会的同时,也丧失掉一些新的潜在的可能性。
这个节目的名字,叫做定义。人很难被定义,明星也未必是定义之下一个标准的参照物。只是在细微的言辞和情绪之间,隔着屏幕她依然能打动看这个节目的人,最终指向的,是我们自己怎么定义自己。
《定义》观后感(五):女强人访谈节目来了!主持人曾让杨幂慌忙摆手、让周杰露出真性情
访谈节目很多,但好的访谈节目很少。
访谈不是单纯的聊天,主持人提问需要切中要害,输出观众想要的信息,同时又要顾全礼数,不致于让艺人感觉到被冒犯。
不同的访谈节目还具备不同的调性,走娱乐向的,需要问得出八卦、抖得出猛料,吸引得了观众又对得起粉丝。
走深度向的,需要有大量的知识见闻储备,做大量访前功课,与嘉宾形成灵魂共振。
从这些方面来说,国内能做好深度访谈的主持人实在寥寥无几,许多资深主持人都有过翻车经历,比如鲁豫的“我不信”就常遭网友调侃。
那如果非要选一档深度访谈节目看,国内到底有没有做得好的主持人呢?
有,易立竞。
易立竞的节目我们推荐过很多次了,不同于一般主持人,易立竞是一名记者,现任《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
出过《打开》、《打量》、《中国导演访谈录》、《中国演员访谈录》等著作,被粉丝称为"故事大王"。
易立竞的文字平和中透着犀利,用通透的思想写俗世的人事。从易立竞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透彻且敢的人,这大概也是其能做好一名采访者的原因吧。
她做过的访谈节目主要有三档:《易见+》《易时间》和《立场》,均在豆瓣获得了8.0以上的高分。
这些节目贡献了很多出圈的采访片段,比如她曾经问郭敬明有关抄袭的事情,还问他:“有被作家圈接纳过吗?”
郭敬明一向对抄袭事件讳莫如深,他又以怼人见长,所以一般主持人都不敢和他硬碰硬。
但易立竞却像一把温柔的刀子,割得郭敬明不得不面对伤口。
还有易立竞问李小璐:“为什么大家都爱批评你矫情、假、不真诚、爱秀之类的?”
李小璐的表情逐渐凝固……
问黄晓明如何面对邪魅狂狷、杰克苏、自恋、演技不好、油腻这些负面评论,每一个词甩出来都足以让黄晓明睡不着觉了。
就连怼人狂魔+自黑鼻祖杨幂,都曾经被易立竞问到紧张:
“有人说,你以前的演技比现在好,你听过这种说法吧?”、“你拼命接戏的时候,对钱有需求吗?”、“拍了那么戏,为什么还赔钱?”……
步步紧逼,问得幂姐慌乱摆手。
其中采访周杰的那一期,应当是易立竞最妙的访谈之一,推荐大家去看。
周杰鲜少露面,又性格乖张,真正有机会且能够跟他进行深度交流的人是少之又少。
但如果真想深刻了解一下周杰的性情,看易立竞这一期就足够了。
谈话过程中,她多次点出周杰的逻辑漏洞,试图为他完全自洽的价值观开出一个口子,但同时又对周杰的纯真与自我给予充分的包容。
那句“你是不是个开得起玩笑的人”,真是问到了网友的灵魂深处。
周杰在面对易立竞时是被打破过的,但同时他又是坚固的。期间他展露出真性情,愉快地剖析了自己,还带易立竞看了自己的农田稻谷,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生活哲学。
能让周杰做到这一步的人,实属不多。
业内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易立竞把所有同行想采访的人都采遍了,而且采访得很透,别人已经无从下手。易立竞一出手,就是教别的主持人做人。
就像《立场》的节目理念一样,易立竞的采访一直秉承着不盲从、不迎合、不回避、不轻薄的“冒犯式”态度,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所以每一年易立竞的访谈节目结束之后,网友都急着催更下一档,17年是《易时间》,19年是《立场》,而20年的这档终于来了——《定义》
不过《定义》算不上易立竞独立制作的节目,以往的节目,易立竞都参与到了邀请嘉宾、选择拍摄团队、制作、机房审片……等每一个环节。
而《定义》是芒台和易立竞联手合作的节目,在这档节目里她只做采访者,不参与其余任何工作。
《定义》聚焦30+女性群体,以女性的视角,从不同维度展现30+女性“她”的力量,说粗浅一点就是采访圈内女强人,比如第一期采访的是乐华娱乐CEO杜华女士。
从首期内容来看,《定义》比易立竞以往的访谈节目精简了许多,时长只有半小时,远远达不到深度访谈的级别。
但节目还是在首播当日就冲上了热搜:
乐华娱乐是目前国内的顶级娱乐公司之一,旗下艺人包括韩庚、周笔畅、阿杜、黄征、安又琪、张瑶、艾菲、 UNIQ、宇宙少女、王嘉宁、YHBOYS、乐华七子NEXT……等人。
也就是说,这两年最热的国产男女团,几乎都来自乐华娱乐,所以乐华娱乐也被称为国内唯一能和韩娱SM对标的娱乐公司。
随着国产偶像元年的到来、团选节目的大热,杜华自然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此前李汶翰还在节目上称其为“杜华妈妈”:
经纪人比艺人红的代表,杨天真第一,杜华大概就是国内第二了,所以《定义》把杜华放在首期,也不无道理。
谈话的细节就不多说了,比如像杜华说“王一博不属于一夜爆红”这种话,大家在热搜上都能看到。
那我们仅说说这期节目给人带来的另一感受,那就是:杜华的笨拙感。
这种笨拙感当然不是指真的笨,杜华可以培养出这么多偶像团体、可以笑看一切网络暴力,她当然不笨。
但她的表达很笨拙,易立竞问她如何顾好事业和家庭的时候,杜华说她也不知道什么才算贤妻良母,但她收拾家务确实收拾得不好。
一个深度问题,被她用浅显的方式回答了。
易立竞又问她王一博为何会成功、如何鉴别一个艺人有发展潜力等等,杜华回答时用的也都是“努力、练习、执着”这些惯常的词。
整个采访听下来,感觉女强人杜华也没什么特别的成功窍门,就是单纯地肯干肯拼而已。
所谓成功人士都是想得少做得多,大概说的就是这种类型吧。
当然也不排除聪明人假装糊涂的可能……她不想分享窍门
但不管是哪一种,这一期都很有代表性。
杜华,这样一位白手起家把公司做到国娱顶级级别的人,说话时口音显得那么笨拙吃力,但行事的风格却那么专注果敢。
她把外界的误会都总结为信息不对称,对网友的鼓励和谩骂照单全收。
她讲不出多深刻的东西,但却做着最果敢的事,且把这种果敢当成一种理所当然。
《定义》要聚焦30+女性群体,那女强人该有些什么特质,杜华确也还是有些代表性的。
说回到节目本身的话,这几年采访大龄女性群体的节目有很多,《定义》的定位实在谈不上新颖。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定义》的第一吸引力是在易立竞身上,但30分钟的时长无法充分展现易立竞的优势。
观众喜欢看的,是她犀利提问、温柔递刀、深刻解析,让嘉宾不断打破和重塑自我的过程。
所以以首期节目来看,《定义》暂时没有达到易立竞访谈节目惯有的高度。
不过以《定义》的上线时间来看,芒果台这波操作也是意图明显的。一边采访着30+的女性,一边搞起《乘风破浪的姐姐》,芒台这一年,实在有点要带圈内30+女星重整旗鼓的意思。
毕竟中年女星何去何留的问题已经被讲了好几年,掌握社会主流话语权的90后也正在向30岁逼近。
大龄女性如何重拾和升级自身价值,成了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这时候邀请到易立竞来采访30+女性,也算是请对人了。
青石电影编辑部|老王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