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生活》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狂野生活》是一部由保罗·达诺执导,杰克·吉伦哈尔 / 凯瑞·穆里根 / 艾德·奥克森博尔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狂野生活》观后感(一):抱抱Joe
父母与孩子平等沟通固然好,但孩子还是孩子呀。成年人的事为什么不自己处理。 母亲,你要去约会去约会好啦,带着孩子去干啥! What's wrong with you? 父亲,你可曾想过,如果你放火后,孩子怎么办......How could you done this? Joe懂事得让人心痛!
从家庭治疗的角度看,孩子是父母本能的粘合剂,父母争吵或冷战的家庭,孩子几乎所有注意力都聚焦在父母身上,很难安心自己的学习和个人友情——学习成绩下降是最明显的结果。好在影片中儿子最终坚持自己的事情,去同学家做作业,成长为摄影师,不再纠缠于父母各自独立成长,而是按自己的亲情需要拍了一张“全家合影”,算是自己的青春纪念吧。
《狂野生活》观后感(三):狂野生活
故事作为一个家庭内部的风暴还是可以的,相对来说年代的设定倒更像是被架空了一些。虽然是以儿子的视角讲述,但这个角色有些不够有吸引力似的,不如妈妈的角色来的丰满,也不知原著小说是怎样的。作为处女作掌控的足够好了,看得出保罗达诺是亚洲电影的死忠粉,从影片整体气质、到对话上的留白,到演员的表演,到经常采用的远景、窥探似的镜头都很好。
物质匮乏生活不易,“但是非贫贱夫妻也不一定会百事不哀。” 生活奔波异地而居对于经济萧条的1960年是不利因素,然而令女主寒心的是男主的行为与举动(当然寒心也不能婚内出轨)。即使付出努力依然觉得无力无助,所以她其实最后也像批判丈夫想走捷径一样,选择了找个有钱的老年人这样滴捷径。 去看山火那段,尤其最后垂直摇镜很震撼,那种孤独,绝望,哀伤,被吞噬感迎面而来。 看完才知道原来狂野的生活是那个意思...
《狂野生活》观后感(五):狂野
依托于小说原本精巧的结构和缜密的细节,《狂野生活》的叙事平稳而具有张力。保罗·达诺在改编时也并不是孤军奋战,他多才多艺的女友、演员佐伊·卡赞曾经参与编剧两人共同主演的电影,这次也义不容辞成为了他的编剧搭档。两人轮流构思、分开写作的工作方式显然成效不错,《狂野生活》的剧作为演员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演员出身的保罗·达诺自身的表演经验,及其在导演过程中对于演技的进一步认识,也帮助他更好地和演员磨合,演员似乎成为导演创作人格的外延
《狂野生活》观后感(六):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平凡人的平凡故事,但在最后,照相的那一刻,我哭了。人活着没有不苦的,遇到挫折是应该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一个如此简单的问题,但不同的人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对的事,做就对了;不对的事,不做就对了。
我喜欢这种讲述平凡人的电影,真实、现实、残酷、触动我心,让我明白到底该怎样活着、为什么活着。
感谢为这部电影辛勤付出的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所有让我看到这部电影的好心人。
《狂野生活》观后感(七):平淡中贴近生活
《狂野生活》真的是最近如此高頻輸入電影裡,最最貼近我生活的了。 整體看起來的感覺很像《海邊的曼切斯特》就是一種一直揮之不去的生活裡的沮喪感,不過一部是一家人的無力一部是獨自一人的孤單。其實看到中途的時候還在想為什麼叫狂野生活呢,明明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的破碎叫平凡生活就好。但到後半部分站在兒子的立場上一切卻又顯得合情合理。 其實不單單只是工作與錢的問題,性格的不合適,男方的逃避,女方的追求以及時間久了感情的變質像極了在愛情裡掙扎卻得不到救贖的我們。 大概是太貼近我現在沒工作沒感情沒支撐的生活了,簡直無比心酸。
《狂野生活》观后感(八):猝不及防地开始又结束
电影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大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与行动,没有出现孩子早熟到可以用智慧来解决两人纷争的情节,挺好。
在这部电影里,孩子就只是普通的小孩,他没有能力说服父亲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山火,也没有从道德层面审判母亲的虚荣与出轨,他只是对这场生活中的山火猝不及防,无力招架,在面对父亲的询问时,诚实地告知他所知道的一切情况,在当时,我以为他会为了家庭的圆满而隐瞒母亲已经和那个老男人发生了性关系的事实,结果,他选择把真相告知,让他父亲自己去面对。他很勇敢,即使看到父亲气急败坏地点燃第三者的房屋引发冲突时,他奔跑着想逃离这荒谬又狂野的生活,最后还是选择去警察局,去面对他无奈的父亲。
夫妻两人的感情,最终的好坏还是决定他们两人中,作为孩子,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留住自己最美好的回忆!
《狂野生活》观后感(九):狂野生活,我没感觉到“狂野”,也没感觉到“生活”,只能感觉到“口活”…
处女作…可以原谅吧。 整部电影有待完善…全部看下来感觉是个半成品--不那么真实,不那么合理。 No1 男主一意孤行要去扑火,女主就一气之下成了变装达人和情人??? 女主变化速度快到不可思议… No2 米勒邀请女主家人吃饭,这样的社交场景下还拖家带口???期间还要儿子和她一起跳舞,且说儿子不是个热情的舞者…女主不明白自己儿子是个青少年,这样的场合下会很害羞?? 还表现的那么过火…你是从来没有“生活”过吗? No3 爸爸因为自己女人乱搞,拿了汽油就去烧鸡男(米勒)家,结果烧了自己,也没达成目的。费解的是,儿子你为何不帮爸爸,直接跑了??虽然爸爸气到爆干了蠢事,但特么也是你老爸啊…你失望归失望,也不能直接走人啊。
看完觉得好浪费时间……
真的抱歉了导演!
个人拙见,不喜勿喷
《狂野生活》观后感(十):小孩最深的恐惧
这可以说是一个小孩最深的恐惧,小时候后最恐惧的就是父母离婚,家庭破裂。这甚至也是现在很多家庭依旧保持婚姻的原因,就是想给小孩子一个貌似完整的家。此片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一个家庭的破碎,看似残忍,一夜之间小孩成了大人,有了那个年纪不应该有的成熟。大人都只顾自己的情感,都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孩子也理所当然的承受了痛苦的现实。可能观众会说那些大人太自私,但怎么做才对,难道继续同床异梦的婚姻,可能这样孩子更不会幸福。还不如像影片的最后那样,孩子给父母,给自己拍了张全家福,给自己留下一个完整家庭的回忆,或者说是象征,封存在记忆的深处。
有时候成长的过程中,你最不想面对的事情还是尽快的发生为好,走过了这个门槛,那些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加强大。赤裸裸的直视,才会给你生活的勇气。让你知道,那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如果克服不了,也要学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