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设计师不读书》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设计师不读书》读后感摘抄

2020-07-18 23: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设计师不读书》读后感摘抄

  《设计师读书》是一本由[美] 奥斯汀·豪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师不读书》精选点评

  ●果然不怎么读书

  ●一个广告人写设计师。尽管我读得很略,还是没能在167mins内读完。作者会写中文?P137 凤飞前夜。“艺术”是技巧和自我意识交叉点。

  ●翻书不要记录

  ●有用。但跟客户总监他们撕过逼才有用。

  ●还蛮喜欢的,作者说,设计是“美妙逻辑”,艾玛,我还挺适合搞设计的来…………

  ●不知所云 误人子弟

  ●没什么意思,就一个在设计相关行业里混了不少时间的人,说点工作经验。看完,还行,差不多就这样。

  ●除了那几灰度图以外其他的文字性的我都看不进去,呃,虽然灰度图也不太需要看进去~~~

  ●挺不错~有许多收获~思维开阔了~

  ●一本很多灼见和灵感启发的书,太棒了,愉悦

  《设计师不读书》读后感(一):果然不用读书

  读完后,我居然什么都没有记住。

  买了快3年了,囤着。

  直接有一天,无聊才翻了。

  可能时的心情,所以看完什么都没感觉到

  反正我对是无了。

  《设计师不读书》读后感(二):推荐迷失自我的设计师们

  对设计行业,尤其是米帝那边的设计业并不是很了解。初读完成之后,发现自己的确是掠过了不少专业描述和美幽默。在这里,不去讨论作者最重要思想——设计和广告的融合,而是讨论作者对自己定位意义,也就是全书最后提到的新人类:在个人和社会群体,在社会兴趣需求之间担任沟通专家中介者。我想这应该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样,通过这本书(或者说是这本艺术品)的文字来感染有着和他一样想法的设计师群体。艺术表达中需要的“技巧和紧随其后的自我意识”,缺一不可,在国内强调UCD的浪潮中,这本书的思想不乏大量的经过需求分析和沟通之后的ICD,由于入行不久,此书还略显晦涩决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拜读。

  《设计师不读书》读后感(三):引发设计师思考的书,也是引发广告创意人和设计师大战的一本书。

  虽然作者本人在广告界的成功远远大于平面设计界,但作者还是以一位设计师自称。

  这本书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设计师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工匠,而应该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其中主要谈到了平面设计师,作者认为,平面设计师应该去抢广告创意者,策划人的饭碗,而不应该沦为他们的工具

  尽管该书对很多广告人讽刺有佳,但是该书却受到了很多A广告总监的喜爱,并奉为警钟长鸣至宝

  或许是他们自虐,或许是他们自嘲,或许是他们真的从中学到了点什么。如果真是从中学到了点什么,那一定是“设计师会从那些方面威胁到他们的工作饭碗。”

  尽管该书不能真的引发两个相关行业人士的大战,但或许可以拓宽某些人的思路和职业规划。

  《设计师不读书》读后感(四):期待好书ing

  喜欢网购图书很少写书评,看了这本书后觉得不说两句对不起作者和编辑,呵呵

  一看书名《设计师不读书》很是有意思:设计师不读书,而内容却是关于设计与创意的东西,那你是希望我买还是不买?读还是不读呢?悖论式的立意抓住了我的好奇,看了过后觉得很值。让我想起《易经》里的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往一直体悟不深,现在看了书后觉得稍有所获。

  作为设计师,不仅仅需要领悟形而上的设计之道、创意之道,更关键的是要将这些抽象的东西物化于形而下的器物之上。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之间找到创意的支点和平衡,在读书与不读书、读什么书读多少书之间去粗取精,从这本书中能得到一些启示,希望这样的好书能畅销!

  《设计师不读书》读后感(五):随处涂鸦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文字不多但空间很大,亦为留白甚多,于是给读者以很大的涂鸦空间,这也非常适合一些随心所欲和幽默且浪漫的设计者边看边涂鸦。有什么新的均可在此发泄,或有新创意也可在第一时间内记录,多方便。

  想起笔者在上小学时候拿,刚刚拿到新书或在上课时经常在书上不断涂鸦,随处都是,现在想想原来教师讲课不精彩不能吸引听者,此外所讲对所学的人来说太浅,没什么可听,于是,干脆就把课本当成发泄私愤和随便涂鸦。所绘内容丰富,其中有身边的同学嘴脸,更有老师举手打学生的速写,还有古代两军作战的宏大场面等,亦能在课本当中找到。如此学习,功课不会很好更不被列为好学生,考试应付,但求合格,而本人兴趣为所学乃实用为主,看得见,立竿见影才会下功夫去学,如装半导体收音机,一定要把所有零件装到位,把电阻调到适合处,喇叭才会发出声音,然后继续调整到声色最佳。这些过程的学习才不会学完就忘,而且经常需要举一反三,使人动手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在文革时期虽然没什么好书可读,但有些技术书还是很有用很实用的。

  等到78年后才见到一些原来翻译的书出现,笔者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读到一些有趣的书,79年大批中外名著问世,同时出版24史等大部头书,就是少钱,但看书还容易,当时在上海手持好几张各种等级图书馆的借书证,每周读书无数。新期刊也不断推陈出新,如《音乐爱好者》、《无线电和音响》……下乡十年回城总比刚刚上班时先青年有钱,见到好书均第一时间收为己有,有时还去排长队购书,到郊区新华书店买书,如今再看这些全是好书,且价格如白送一般。

  所谓设计师不读书,其实也是用不了都多少书,关键这些书是否有用,读书者是否会读,在读书的过程中亦可举一反三。而设计者更多的是靠灵感、靠积累、靠玩,即游山玩水,读书在其次或再次。

  另外读书者也要有个良好的心态,如今很多书注水较多,而能够利用这些水来为自己服务,可见读书应读出些道理和增长点智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