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过他的书,算不上真·文艺青年
如果你自认为是一名时髦的文艺青年,对文学圈相当熟悉,那么你一定要说你是波拉尼奥的读者,并对他的作品如数家珍。
国内不乏他的大咖级粉丝。导演毕赣的电影《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片名就直接出自于波拉尼奥的同名小说;作家路内年初出版了长篇小说《雾行者》,他在采访中直言不讳,称波拉尼奥对长篇小说的构架,给了他启发。作家张悦然也曾在中篇小说《阿拉伯婆婆纳》中向波拉尼奥致敬,这篇小说围绕几个文艺青年寻找一位神秘女作家的故事展开,叙事模式颇得《2666》真传。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剧照
拉美文学大爆炸以来,除了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已经很久没有一个名字像波拉尼奥这样如雷贯耳了。作品陆续问世后,波拉尼奥收获的赞誉从未断过。有评论说他的小说是“博尔赫斯那样的大作家才会同意写的作品”,还有人认为他的作品“超越了《百年孤独》”,更有人称他“给长篇小说重新定性,把长篇小说提高到了一个令人感到晕眩的新高度。”
究竟波拉尼奥有怎样的魅力,让一众文艺青年为之倾倒?他作品中的何种特质如此令人着迷?今天,我们以他新近翻译出版的长篇小说《帝国游戏》为例,谈谈波拉尼奥的风靡。
◆ 帝国游戏
豆瓣评分:8.8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出版年: 2020-5
1
波拉尼奥1953年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1968年随父母举家迁往墨西哥。
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左翼思潮和青年抗争运动兴盛的岁月,这一代成长起来的青年,蔑视权威和等级,拒斥循规蹈矩的生活,波拉尼奥也是被影响的一分子。70年代初期,他成为一名昂扬的革命者,参加了支持阿连德政府的活动,并反对皮诺切特军事政变的斗争。革命期间,他被抓捕入狱,后被友人从狱中救出。
1977年,他彻底离开墨西哥,前往欧洲,开启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流浪。在这段时间,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主要写诗。他在访谈中表示,“我的主要兴趣是活得像个诗人。”
电影《荒野生存》剧照
“活得像个诗人”。波拉尼奥的这种观念,决定了他的生活。不断迁徙、流浪的十年,是他的个人选择,他以流浪的方式,表达着对庸常,秩序的抵抗。他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他从不找长久工作,只打零工。他洗过盘子、在酒店听过差、在码头装卸过货物、还做过露营地的看守,垃圾处理员,生活朝不保夕。
儿子出世后,他方才停止漂泊。1993年,他得知自己患有渐进自身免疫性肝病,这种病不会让他太长寿。为了给自己的子女赚下遗产,他开始写小说谋生。此后的十年间,他以巨大的能量,惊人的效率,完成了十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诗集的写作。
《帝国游戏》是波拉尼奥的长篇处女作,最近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对于读者而言,处女作是理解作家的一个秘密基地,它隐隐规定了作家日后作品的取向、风格和模式,同时包含着作家贯彻整个写作生涯的命题。马尔克斯的《枯枝败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萨冈的《你好忧愁》、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莫不如此。
波拉尼奥
《帝国游戏》的主角乌多与波拉尼奥本人一样,对有序的日常深感厌倦,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追求自己最想要的东西。直到在海边度假时,同伴意外失踪,所有人离去,重返正常生活,乌多却选择留了下来,脱离原有的生活轨迹,开始在游戏中精神漫游。
这份固执和孩子气,正是波拉尼奥所想要表达的反叛意识,也是他区别于以往严肃、古板、正统作家的最大特质。正是这种来自青春的离经叛道,让波拉尼奥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某种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异质状态,它是所有曾经年轻过的人的切身体验,它异常珍贵,因为它是能够证明青春存在过的唯一证据。
2
第三帝国:谜一般的游戏
《帝国游戏》的故事相比较日后的大名鼎鼎的《2666》、《荒野侦探》要简单的多。它围绕兵棋爱好者乌多·贝尔格和一个名为《第三帝国》的兵棋游戏展开。
某年夏天,乌多与女友英格褒来到自己儿时经常去的西班牙海滨小镇度假。他们所住的酒店,正是童年时期所住的那家,由艾尔斯女士与丈夫经营的酒店。乌多对三十出头的艾尔斯抱有暧昧的情愫,至于艾尔斯的丈夫,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他都从未见过。
度假期间,乌多和女友还偶遇一对来自德国的情侣汉娜和查理,以及在小镇生活的当地人狼沃、羔尔德罗、住在沙滩上的看船人克疤多。
电影《破碎的拥抱》剧照
原本轻松自在的度假时光,以查理冲浪时失踪为告终,旅行就此蒙上阴影。英格褒、汉娜相继离开海滩,乌多却以等待查理尸体出现为由,留了下来。实际上,他并不知晓自己留下来的原因。与此同时,他发现看船人克疤多对于兵棋兴趣浓厚,便邀请他一起玩”二战“题材的推演游戏《第三帝国》。乌多代表纳粹一方,克疤多代表同盟国一方。
进入秋季,小镇的游客锐减,查理的尸体仍未找到,而乌多与克疤多的游戏却越来越诡异。在缓慢对战的夜晚,此前对兵棋游戏一无所知的克疤多开始一一破坏乌多的每一条战线,历史似乎正在这场偶然开始的游戏中重演。奇怪的梦和臆想,纠缠着乌多,他怀疑自己被监视,怀疑克疤多别有目的,有人提醒他,令克疤多感到有趣的,也许并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最终的处罚战犯的环节。在现实的疑虑和对过去的揣摩中,乌多觉得自己难逃一劫。
当然,最后结局并非如他所想,游戏只是游戏,他没有被处罚。但读者们仍被小说中种种诡异的谜团所摄,不由得思考游戏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
《帝国游戏》与波拉尼奥的所有小说一样,具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小说存在着大量难解的谜团。通过谜团的设置,波拉尼奥有意在小说中营造出一种诡异、神秘的氛围。
兵棋游戏
有时候,这一谜团可能是一位神秘作家。《2666》里的人物阿琴波尔迪便以作家形象出现,他的个人经历,他创作的文学作品,统统是为后人留下的迷案,等待着评论家、追随者和侦探们去发现和解谜。
在《帝国游戏》中,谜团是乌多与克疤多进行的兵棋游戏。小说以乌多琐碎的日记完成叙述,在日记中,我们依稀窥见那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二战背景兵棋游戏的面目,其中充斥着纳粹、西班牙、南美洲的历史,战役、事件、将领、士兵等要素,游戏颇为神秘,所有要素都别有寓意。
在这个被虚构的二战游戏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波拉尼奥其他小说中谜一般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它们都包含着巨大的隐喻,以及波拉尼奥本人,动用虚构的权力,想要抵达的地方。相比较阿琴波尔迪们用虚构来与历史、真相、暴力较衡,兵棋以一种戏仿的姿态,与历史进行着对话。另一方面,游戏里面还包含了乌多对于虚构之力的追寻。
赤裸的现实告诉他,爱人不是命中注定的唯一,他关于兵棋的志业也许并不能达到他所想象的高峰,当输掉了人生,输掉了爱,那么游戏成为一种虚无的武器,为乌多提供着救赎的可能。
3
“不存在真相” 是最大的真相?
如果说,波拉尼奥的小说里充满了哑谜和玄机,那么最终,谜底会解开吗?人们会发现埋伏在谜底之下的真相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波拉尼奥小说的主人公,通常是他自己的分身,为了追寻真相,他们展开一段段流浪之旅,不断认识新的人物,遭遇新的事,查找新的线索。可这些纷乱如麻的线索,并指向唯一的真相,大部分情况是,主人公将在这些线索中迷失,离真相越来越远。张悦然将波拉尼奥的这种人物和叙事方式概括为“流浪的侦探”。
“他们在流浪,但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个侦探;他们是侦探,但因为不可能接近真相,寻找之旅变成了漫游,在不同的驿站停靠,和无数陌生人交换故事,然后挥手作别。”
波拉尼奥
《帝国游戏》中,乌多便身处波拉尼奥为他营造的游戏谜团之中。原本乌多与看船人的对战只是一个游戏。但随着游戏的进行,游戏的概念变得越来越不明确。推演兵棋的棋盘仿佛消失了,对战双方来到了真实的战争现场。“乌多在棋局中只想扮演德国一方,他从未想过代表其他角色只是个偶然吗?真的像来自德国的酒店老板苦心暗示的那样,这是一场有关“赎罪”的游戏吗?一场德国人的游戏?”
《帝国游戏》小说的最后,曾获业余兵棋赛冠军的乌多,输给了从未玩过兵棋游戏的看船人克疤多。游戏与历史,最终以一种吊诡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无论从历史还是游戏来看,乌多的失败都不让人意外。
在这部集合爱恋、战争、悬疑、政治的小说中,波拉尼奥已经开始对日后想要表达的,更大的命题进行了探讨。这一命题便是“恶”。任谁在这一庞大而抽象的主题面前都会迷失,这也就是为什么,波拉尼奥主人公们在探寻真相的终时,总是失望而返,一无所获。
“他全部作品中的重大主题,就是艺术与罪恶、职业与犯罪,以及作者本人与极权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波拉尼奥的小说里,总有一股庞大的“恶”势力,弥漫其上。这种恶,吞噬了一代人的激情与信念,像一个怪兽,死死地攥着一代人的喉咙。波拉尼奥的写作,正是与这一怪兽缠斗的过程,他秉持着必败的决心,战斗到底。
波拉尼奥
那些失踪的人,无法找寻的真相、输了的玩家,为我们提供了波拉尼奥心中,一代人的精神塑像和轨迹,他们以失败的结局,见证了自己行动。而作为读者,我们见证了他们的复杂的心态与意志。
《帝国游戏》中的关于纳粹的“恶”的展示,最终意味着什么?它与主人公的人生以及情感有什么关系?在这部波拉尼奥并未想要发表的长篇小说中,我们似乎很难去阐释清楚,而也许波拉尼奥本人也没有答案。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他在书中写的那句话,宽慰自己已经理解了他。
“我们想知道所有过去发生的事,这样才能扭转所有做错的地方。”
-END-
作者 | 高翔
来源 | 豆瓣读书
■ 往期精选
纸质书会消失吗?
把小说当「爽文」看,简直是暴殄天物
这部评分9.6的灾难片背后的真相是……
理财小白: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阅读原文?购买《帝国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