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若舍得,圆满自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你若舍得,圆满自来

2020-07-30 21:37:09 作者:妙元 来源:师父曰 阅读:载入中…

你若舍得,圆满自来

  混乱中见有序

  

  最近,师兄继续一年一度的五台山拜黛螺顶,想来,我已经两年没有参加了。

  一方面由于手头论文完成,不能走远,另一方面实则中一个“结”没有解开,那就是,我个人并不认可师兄拜山的组织方式

  早些年,都是他一人只身前往,来去倒也自在。随着身边信徒越来越多,每年这个时候,想要发心跟随一同参拜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师兄便会将自己行程提前发布朋友圈,让想去的人自行前往。

  后来,人数剧增,达到数百,师兄让人建了一个群,想去的人都可以加入,但建群之后,也不做统一的行程规划,只是发布:

  某日,几时开始拜山,几时下山。仅此而已。

  我曾提出建议,按照我的行事风格,为方便大家同时组织有序,尽可能在前期按地域划分小组指定负责人,统一规划行程,协助预定机票酒店车辆、餐食等,这样参与的人不至于为了自己的行程而手忙脚乱,拜山不得安宁

  但以师兄不拘小节个性,不曾接受我的建议,因为如此一来,前期规划很复杂消耗时间精力不说,让他个人也徒增负担

  既然不接受,我也就不再提议

  前年我也参加,结果预料之中,场面,很多人行程未能自行规划好,一度出现找不到大队伍,路上出状况,想要一起聚餐却错过时间,重复预定餐食,想要住同一家酒店却没有预定正确等等。

  再后来,我也就婉拒了五台同行之邀。

  不过,前两天,师兄发来照片,数百人一起在黛螺顶寺山门前的合影,居然上去又那么井然有序

  大三步一拜到山顶,满脸充实喜悦样子,如此发心,让人敬佩

  我在想,是不是初的想法错了?

  后来,一个傍晚念经之余的散步中,我突然明白,其实没有对错

  师兄性格洒脱,不拘小节,故而不想给自己徒增不必要麻烦

  而事实证明,在一年一次给大家试错之后,整个群体出现了差别中的有序化。

  换句话说,大方向对了,如何抵达,那就是个人的事。

  而我的风格,是擅长规划,比较注重节奏感,在计划内行事,便不会有太大偏差。如此,在规范中见自由,是我的主张

  既然路径终点都没有错,那就只是抵达方法不同而已。

  对于大多数参与者而言,一旦感受到抵达的富足,也就不会在意路途曲折艰辛了。因为那种感受是一月映千潭的,足以消弭人心的对立和差异

  由此,我想借此反思曾经障碍自己的那些“看不惯”的人和事。

  吓人饭量

  

  小学的时候,放暑假回到农村表哥家,一呆就是两个月。

  农村每天只吃两餐,早餐午餐合并,通常十点前开饭。

  吃完饭,大人便要下地干一整天的农活,下午四点半再回家吃晚饭,饭后料理家中琐碎,喂猪鸡牛羊。

  通常,大人都会让我多吃一些,毕竟不同在家,平时有零食吃。这里只有两餐的机会让人吃饱,我也会努力多吃一些。

  让我惊讶的是,二姨父和表哥,饭量是惊人的。

  即便是简单的酸菜土豆片汤拌饭,配一点腊肉和腐乳,他们也能稀里哗啦一口气吃一大碗米饭。

  大碗很深,能盛下很多米饭,一碗的饭量已经足以让人咋舌,可每一餐,我看到的他们,都要吃下至少三大碗。

  我始终惊奇于大人们要吃下那么多的米饭,并且他们吃饭的样子很豪放,都是汤泡饭大口划下,都不细嚼慢咽。

  直到一次,公鸡打鸣,一大早吵得我睡不着,于是起身。

  那时我才发现,二姨母、二姨父和表哥早已起床准备出门,原来,他们都是天亮起床干活,早晨吃饭之时,已经做了几个小时的活计回家了。

  尔后一整天不得休息,忙碌到日落,天色暗淡十分,才闲下来,在院子里乘凉聊天。

  简单的观察中,我明了家人们如此大饭量的原因。整个夏日,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活繁重,他们唯一的体力支撑,便是大碗大碗的米饭了。

  而我,成天只是玩耍,没有任何活计,自然吃不下那么多。

  自那时起,我心中的惊愕、诧异和略带嘲笑,烟消云散。

  我也明白了,很多时候,唯有切身换位,才能看到别人背后的不容易。

  这个世界所有的勤劳与努力,及其所显现的粗俗也好、笨拙也好,都不应该被轻蔑。

  日常小行为,切勿放大

  

  自从去了香港、台北、东京、曼谷等几个亚洲发达城市,便被其极为有序且安静的地铁文化所折服。

  于此,我曾一度在意大陆各个城市地铁的杂乱,以及人们的各种没素质。

  首先,比较看不惯的是,明明地铁每节车厢外的地面,都有上、下的箭头标记,可总是有很多人不守规矩,早早站在下客区域。

  车厢门打开,也不顾先下后上的规矩,硬是往里挤。

  造成下车和上车的乘客相冲突,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

  其次,比较在意扶梯通行时,总有人不明白左侧快速通过右侧站立的规矩,造成很多赶时间的人没办法从左侧加速通过。

  再次,比较在意地铁里吃东西、大声喧哗、手机声音外放等行为。很多人利用地铁时间阅读、休息等,都轻易被打扰。

  后来,因为几次小事,我此前的看不惯,也逐步放下了。

  有一次,为了一个重要的接待赶地铁,眼看时间就要错过,看着高峰期排队的人群,我的大脑快速运转,如果有序排队,我可能需要等到第二或第三次列车才有可能挤上地铁,如果“插队”,能够迅速上车。

  时间不允许我犹豫,自己便不顾规矩,从下客一侧挤上了地铁。

  那时的尴尬和自责,在内心波动着。我想,不论是否出于紧急,自己终究还是变成了曾经讨厌的“没素质的人”中的一员。

  还有一次,我和外婆通电话,老人家年纪大了,听电话也不清晰。我不愿马上挂掉电话,于是通话之中上了地铁。

  突然,车厢里响起了我一个人的大声对白,一些人抬头看,我顿时面红耳赤,和外婆挂了电话。

  自此,我不再对那些不遵守公共规则的人苛责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道德的盲区,有的人自身成长环境受限,造成他能做到的行为规范只有那么多、不会再多。有的人真的事出紧急,出于无奈导致犯规。

  故而,要做到整个社会高度文明、人人遵守规则,还需要综合的、漫长的社会发展和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

  再后来,随着自己平日念佛习惯的养成,我学会了在嘈杂的人群中念佛摄心,在拥挤的车厢中念佛安心,在等待车次的空白时间中念佛静心。

  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的心念不跟随外境奔走,就不容易被外相所牵动。

  那些自己曾经看不惯的行为举止、讨厌憎恶的鲁莽行为,到头来却也是刹那生灭、无关紧要的。

  不要让别人的无心之过成为自己心头的负担,这或许才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和解方式。

  和解,尔后才能接纳。

  和解的真诚度,决定接纳这个世界差别相的深广度。

  接纳,才能走向慈悲。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

  

  我曾经不喜欢“以做佛事营生”的僧人,但有一个夜晚,散步到寺院一个偏僻的角落,我听到一位刚放完焰口的出家师父正在独自诵经,仔细一听,诵的是《法华经》。

  后来才知道,他坚持做佛事,是为自己家中病重的母亲攒一点医药费。

  他还发愿,要在母亲临终前背下整部法华,以此为母亲送行。

  我曾经好奇那位年轻的出家人为何整天打游戏,也不做功课。

  后来才知道,他每天自己在房间磕大头五百,并常年坚持阅藏。

  打游戏,已经是他修学之余唯一的放松爱好,而所谓的游戏,也就是消消乐而已。

  我曾经不喜欢一位老太太对师父的讲话方式,不客气,不恭敬。

  殊不知,那位师父是老太太的唯一的孙子,他也就是在自己奶奶常年吃素念佛的感召下,才发心出家的。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事物极其简单和仓促的一面,有更多的内里,来不及细细体察,就已经被我们的偏见掩盖了。

  经中说,分别取舍,便是轮回。

  而轮回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无奈和艰辛。

  一路走来,在坚持修学中,我逐步学会了观察、理解这个世界,学会了体察、修正自己的固执,并愿意在持续的接受和宽容中,生起慈悲。

  我也希望在逐步放下成见、去除执着的过程中,看到更多的众生,体会众生所背负的苦难,以及苦难背后出离的可能。

  由此心净,愿得当下国土净。

  只因众生之悲欢成就了我,让我得以告别昨日之苟且、走向明日之远方!

  妙元 合十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