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郎》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三郎》的读后感大全

2020-08-02 23: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郎》的读后感大全

  《三郎》是一本由[日] 山本五郎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2020-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三郎》读后感(一):“通常不幸不会降临,经常是重复地袭来,或许幸运也是一样。”

  《三郎》是山本周五郎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世态人情剧。

  书名是三郎,但是构成内容主人公是荣二。三郎和荣二从小一长大,一起在“芳古堂”做工。荣二英俊潇洒手艺精湛,三郎相貌平平学习笨拙。荣二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女人身上都左右逢源,三郎却不能得到晋升,总是在做最基础的活,喜欢女人却喜欢荣二。但这些事都没有影响他们的友情,荣二被罚到上做苦工,三郎苦苦寻找不离不弃。最后,荣二踏出收容所,与三郎一起工作,真相也浮出水面

  作品中有多个对照组,比如三郎和荣二,比如社会中的人情冷与暖、善与恶、情与理对照。

  工作十年东家长存的恩情,却在下一秒翻脸不认人。

  恶毒人口贩子也能跳入河中拯救与他不相干的人。

  收容所中的恶人之间也处处充满热情

  山本周五郎承认社会中有恶的存在,比如收容所中的犯人势利的东、恶毒的人口贩子,但是他同时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的恶。善与恶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这就塑造小说中的各种各样的立体人物

  山本周五郎本身其貌不扬,另外有很长的学徒经历,想必在三郎的身上投射不少自己影子,曾有过的辛苦日子在他的作品中也留下了影响,于是更能体会这些小人物悲欢离合

  三郎身上的善良人笼罩着整部作品,作者没有以着墨较多的荣二为书名,而是以三郎为书名。一方面,三郎身上有作者的影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三郎身上寄托着作者的向善理想吧。

  《三郎》读后感(二):“不管什么人,都无法独自生存”

岚山光三郎写《文人偏食记》时,意欲从食物进入作家生活写作,每写一个作家就将他的饮食习惯列出,甚至直截了当地贴上菜谱。食物是岚山光三郎创作此文的灵感来源——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文人感受世界的方式本就和常人有所区别味蕾特殊嗜好或与他们的文字相得益彰,或与其风格大相径庭,无论怎样,其中的联系却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

这其中,岚山写山本周五郎的一篇《暗处便当》令我印象颇深。岚山说没法想象原来山本周五郎这样“坚持己见、择善固执”的人竟会服用安眠药,我也没想到能细腻地写出庶民武士底层人士遭遇不公笔下饱含同情的人竟然有着“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形象——本没有什么冲突大概是我太过浅薄

在我的阅读印象中,山本周五郎的文字一直是粗中有细、朴实平淡的,充满着淡淡的温情和人间烟火气。《红胡子诊疗谭》也好,《三郎》也罢,描写庶民生活的艰辛和贫苦之余,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共渡难关的情谊方是他想要重点传达的。《三郎》中荣二因受诬偷窃而饱经折磨,内充满恨意和不满,但在收容所内与平、冈安等人的包容,三郎不离不弃地陪伴与鼓舞,阿信、阿末的默默支持下,他天性中的善良、坚强、勇敢和敢于承担的一面在荒岛的生活和磨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压倒了仇恨与暴戾——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荣二会说“待在收容所的三年带给我的益处,比在外面社会待十年还多”这样的话吧,“在普通社会中不曾遇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牵连、想法与行动的背道而驰、生存的艰难和困苦”……荣二一一在收容所中经历了并促使他成长。

《三郎》并没有讲述一个多么了不得的故事,或是有着多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简单易读、明白晓畅。在我看来,山本想要传递的——以“三郎”为书名,主人公却是荣二的操作暴露的意图——三郎不是一个聪明、帅气的人,甚至有些蠢笨、太过单纯,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计较自身得失、注重情感的纯粹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守住了自己的生活和荣二的人生。他是人间的善意,是山本无论怎样都希望世间实际存在的真情的代表。荣二遭遇大变后对待三郎的态度并不算好,但在参与护堤的修理工作、意外被压在石头底下的生死之刻,他无声呐喊地仍是“三郎,救我!”,三郎对他的真诚关怀始终是荣二能在逆境中执着走下去的支撑——荣二并不是一个人——“不管什么人,都无法独自生存”,扉页的一句话道出了这本小说的真谛。

岚山说山本:“周五郎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描写的却是悲伤静谧的人性。他的眼睛永远都看着弱者,看着输家。”评价再准确不过,可山本看的不仅仅是弱者、输家的悲惨和无力,他的同情也并不是泛滥得没有边际。在他的笔下,人性是相通的,没有阶层和贫富的差异,真情也是。

  《三郎》读后感(三):编辑手记 | 总有些人,相遇即是幸运

  

《三郎》这本书,和《红胡子诊疗谭》一前一后启动。关于编辑过程中的种种,差不多都写在《红胡子》的编辑手记里了,本篇只有两个小细节——也可以称为”小事故“,总之是差一点职业性死亡的时刻。(捂脸)

第一件事是调整正文字体。我们最初使用的是思源宋体,也就是《红胡子》中的文字样式。后来看样书时,或许是数码打印的关系,文字稍显模糊,看着总差点儿意思,于是把已经送到印厂的文本重新撤回,更换成了棱角更分明、筋骨更立体的书宋。其实前者的印刷效果并不差,不过字体之间确实存在差别,好奇宝宝们有机会可以对比一下,看看萝卜青菜更喜欢哪一样。

第二件事关于封面的颜色。《三郎》的封面用了蓝色铺底。去印厂时最先看到印在铜版纸上的封面,色差小,且有光泽,然而还是默默在心里挑剔地给了80分。等看到封面印在选定的原美纸上的效果时,差一点场晕过去。不仅蓝得泛紫了,而且十分暗淡,颜色分布还不均匀。印厂的师傅说,你们选的纸不适合这种大面积底色的设计,虽然纸很好,但印不出来高级感。小白如我被师傅一席话讲得内心冰凉,但丝毫不能怂、也不能露怯,让师傅帮忙各种调整色彩配比,细细辨别每一次调色后的细微差别,最后竟然也抢救了回来!

让人眼花的各种蓝色

说回到这本书。如果时间再早两年,我大概没有办法发自真心理解这个故事。

三郎三郎,主角却是荣二。你可以用任何美好的词语形容这个青年,聪明、漂亮、有才华,即将学满出师,光辉灿烂的人生就在眼前。很熟悉吧,完全就是每一个刚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年轻人的缩影,春风得意,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但是,生活的翻覆可以在一夕之间发生。被诬陷、被痛殴、被流放……此前所有的风光与出众此刻看起来格外刺眼。这就像大多数刚刚从学校离开的学生,迎头就遭到了社会的痛击。 求职时候屡屡碰壁,甚至能力与专业全被否定,在面包与理想之间反复摇摆挣扎,在希望与失望之间不断颠簸。

那其实是一段逼着人快速成长的经历,一同磨去的还有年轻人的心高气傲与轻浮孟浪。正是经历过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我才能更真切地对荣二一帆风顺的人生突起波澜时的不甘心和巨大的心理落差感同身受。

当然,荣二的情况要更糟糕一些,他在接连受到外界的恶意之后,内心近乎崩塌,带着仇恨自弃自毁(酗酒、流连花街),并发展成不惜同归于尽的代价寻求报复。他被放逐到荒岛上做苦力,拒绝和他人说话,拒绝探视,拒绝主管官员的照顾。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求救的信号。就像闹别扭的小孩子,一边嘴硬,一边无比期盼着有人能够张开双臂给出一个安稳的拥抱。所以荣二没有推开主动靠近和他倾吐心事的与平,渐渐和岛上的伙伴们成为了朋友,后来还并肩作战抵抗来袭的暴风雨。

在岛上的点滴日常渐渐打开了荣二封闭的内心世界,他从仇恨中走出来,看到了身边人生活的艰辛,感受到他们释放出的善意。伙伴们常常劝解荣二,天地之间,他并不是孤身一人的。他的身边,除了岛上的工友,还有在他自己自暴自弃时也从未放弃过他的三郎,有心心相印默默守护的姑娘阿末,有直爽泼辣却总能一阵见血指出问题的阿信。

只不过,从前的荣二对这些掩藏在他的光芒之下的人,大多数时候都选择了视而不见(或者说,是不在意)。好比三郎,他是一个笨拙的人。学艺多年,仍然只会调糨糊。不够机灵,常常吃亏。优秀如荣二,哪怕把三郎当作兄弟,心底始终还是有一丝的轻视与不耐烦。真想吐槽,聪明人真是很不讨喜啊。明明三郎这样手捧着真心待人的朋友,能够遇上即是幸运。

荣二在变故前后是有所转变的,他自己也讲,做苦力的这段经历远远比顺风顺水的人生更有意义。套用一句《一代宗师》里的台词,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因而,人才可能豁达宽厚,不囿于个人的喜怒哀伤,对他人与世间怀有更大的同情与深情。

“不管什么人,都无法独自存在。”我将这句话放在了书的正文之前。

《三郎》是山本周五郎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那时作者已经60岁了。最初读台湾版时,总觉得《三郎》的故事太过于平淡,甚至不及《红胡子诊疗谭》曲折有趣。一遍遍编校处理,有太多的机会细细琢磨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转变,才体会到当时已到耳顺之年的作者在经历了人生际遇起伏之后,想要说给年轻人的话。

所以,谨以此书献给被社会敲打的年轻人,愿我们在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之后,骄傲不少,谦卑更多。

  《三郎》读后感(四):山本周五郎镜头下的故事——画笔游龙,实况人间

  

《三郎》是我读到的第二本山本周五郎的作品。这里想先提一下第一本——《红胡子诊疗谭》,这是一本市井机构里见识人情冷暖的世俗风味小说。在作者平实的笔调里,故事的环境是破败的,时代的背景是艰难不堪的,日子是点点滴滴的平凡而不是跌宕起伏的戏剧,但却能在这点滴中、在时间的推移里,读到老成者的涅而不缁,新来人的潜滋暗长。所以,《红胡子诊疗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过的日本文学作品中,山本周五郎的文字可以用“土”来形容,这让我想起了刘德华的歌,我曾经一度痴迷于他的音乐,原因也正是这个“土”字。我所说的“土”,并不是落伍、低端,也不是下里巴人的通俗,而是一种真实的质感,一束直击内心的光带来的浓烈的认同,就仿佛泥土一般,原原本本、简简单单而又真真切切,可达拳拳之心,可表眷眷之情。

这次读到的《三郎》一书,同样不负人望,依然是熟悉的味道,依然是舒服的阅读。这本书定位于社会底层,几乎所有出场人物都是草木穷民,这些人的生活以困苦为平常,他们渴望幸福却常常无能为力,所以绝大多数选择临渊、选择逃避。

三郎9.1[日] 山本周五郎 / 2020 / 古吴轩出版社

山本周五郎的这本作品很复杂,在写书评前,我习惯性地进行主旨的梳理,然而却发现似乎有说不完的道理。字里行间溢散的质朴真理、只言片语裹挟的人生道义、举手投足折射的世间镜像,每一处都是应用在生活里的公理,当你在一个个小人物的简单故事里读出这些公理时,你会不禁感慨于其间智慧之深刻与无穷。

但仔细想来,山本周五郎写的,就是人间常事,你我都会或多或少经历过,读者瀚瀚、众生芸芸,体味过个中意味的人自然是数不胜数,因为这就是从百姓生活中摘取过来的片段,以巧妙的手法与精益的构思联结,联结成某几个人的生命历程,这几个人仿佛人间镜像,可鉴你我。

《三郎》

聊到这本书上,书名是《三郎》,而全书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在写荣二的坎坷生活与曲折心路。荣二自小聪颖,在师兄弟中鹤立鸡群,而他最好的朋友三郎却其貌不扬、笨拙无志。在荣二被构陷偷盗之名后,自暴自弃,沦落收容所,人生低入谷底而前路又一片渺茫,三郎却不离不弃,甚至如同蒲苇一般坚守住磐石。最终的结局还是山本周五郎式那一如既往的暖心与完满,让人如愿以偿、称心舒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或者都可以是荣二,在成长中自傲自强,在低谷时自暴自弃,在荆棘里摸爬滚打,在磨砺后幡然醒悟,继而筚路蓝缕,终启山林。这是很动人的故事,甚至还有些热血,但对于荣二,对于你我来说,都可以做到,因为一块金镧不可能毁掉人的一生。

镜头转向身旁一路陪伴的三郎,他一无是处,他碌碌无为,但是在朋友由显到贱的节点,他首尾一贯,友情不渝,甚至愿意不离不弃地做一枚绿叶,继续托举着风光不再的荣二。有一种难能可贵叫做相濡以沫,有一种情比金坚叫做玉汝于成。天下荣二何其多,无奈三郎难寻。以此为名,可见匠心。

不管多么曲折的经历,在山本周五郎笔下似乎都是缓慢而又当然的,本来想用品茗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的感受来形容这次读书经历,想来又觉不妥,这种贴在心底里的踏实似乎更有种徒步远行、寻路人间的况味。和这样一位人间画手相伴同行,受益匪浅,与有荣焉。

  《三郎》读后感(五):《三郎》| 我们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不美好!

《三郎》这本书我看完之后,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向大家介绍,因为在我看来它没有很强烈的冲突,每一个细节又紧密相连,完全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但当我再翻开书扉页的时候,“不管什么人,都无法独自生存”我突然想明白了点什么!这里没有想一般讲人际关系情感直接用时间突出,它用人与人之间那些“不美好”反射,还原我们真实的生活,突然人际关系中鲜少见到的美好一面!

《三郎》是由日本作家山本周五郎所写的小说,小说故事背景发生在日本古代,故事的主人公荣二和三郎是一对师兄弟,共同在芳古堂学手艺、做工,不同的是,荣二聪明、三郎笨拙。在一次外出做工时,荣二陷入了“偷窃事件”,被老板赶出门,被差役痛打,流放荒岛做苦力。此时的荣二内心充满了仇恨,对抗着外界,不与人接触,而三郎即使自己生活也很麻烦了,却一直执拗地去关心他,然而在事情一点一点向着好的方向迈进的时候,荣二的怀疑、阿末最后的坦白,才慢慢揭开了这本书扉页的那句话“不管什么人,都无法独自生存”!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的没那么美好,只是真实而已!

怀疑、妒忌、报复……将人性中的丑陋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能真实地认识到自己,原来所有的美好都需要我们努力才行,原来所有的痛苦都在告诉你些什么,原来我们人人都想遇见三郎,最终遍地都是荣二!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的怀疑是人之常情

故事在写到荣二被冤枉偷窃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三郎告的秘。或许是电视剧看得太多,这种冲突、矛盾最容易赚眼球。当时我还在想,如果真的是这样,这古今中外好多套路还真都一样,不过,好在最后真相大白:阿末将东西放到了三郎的袋子里,最终的“凶手”其实是阿末!

我们天生会怀疑,无论是多么亲近,我们连父母都会怀疑,更何况是好友呢?我个人觉得这没有什么,怀疑不是一件坏事情。曾经我也因为自己怀疑人、不信任人而感到羞愧,因为这与我从小到大接触的教育有所“偏差”,直到有一次因为这种事情弄得我太难受了,我和朋友说,朋友问我一句话,你伤害他了吗?对啊,在这个过程中,我伤害的只有我自己,我并没有伤害别人啊!

图片来自网络

谨记,偏爱也会有伤害

永远不要惹一个爱你的女人,这话我觉得还挺有趣。直到书最后真相大白,我们才知道,那个让荣二遭受痛苦的“偷窃事件”的凶手竟然是爱他的阿末。为了避免荣二被做工人家的小姐抢去,阿末竟然制造了“偷窃事件”。当然,阿末并非出于报复这样做,只是单纯地不希望荣二再去小姐家而已。这场无意之举,却让所有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也会不小心伤害到你,我们避免不了,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愈合能力变得更强一些。至于怎么变强,说实话,我没有特别好的方法,但我始终抱着一个想法,总会过去的。除此之外就是学会求救。之前我看过一本书叫《说起来有点可笑》,就是有个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决定要自杀的时候看到了心理咨询的求助电话,就打了个电话,然后就去了医院进行治疗,并在那里认识了朋友,痊愈后出院。

只要知道求助,一切都还来得及,现代文明让我们人有了更多的生存技能与渠道,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发出个信号也许会有人帮你呢!

图片来自网络

回看,原来一切都不重要

当阿末最后哭着对荣二说让他原谅时,荣二显得异常冷静,并很温和对阿末说他其实感谢那段时间,在荒岛上他学会了人与人的牵连、想法与行动的背道而驰、生存的艰难和困苦,这些东西都是他在当下回看过去才发现的,也正因为这些,他更懂得了生活。

人有的时候其实挺有趣的,我们觉得比生命都重要的东西,可能5年之后对我们来说都不在那么重要了。其实到现在我对于生活的理解还是一片混的,也因为小事情痛苦,也很丧觉得既然都不重要那就这样就好……可生活给我一点甜头我就很嘚瑟,就会觉得其实还挺美好,这或许就是生活吧!整个过程才是我们真是的生活,整个过程才是重要的!

图片来自网络

亦舒在《她比烟花寂寞》,主人公最后哭着跑到男朋友面前说,接受最最寻常的生活的时候,她或许知道了,生活最后就是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在接受教育、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对真实的生活总带着点些许的偏见,我们因为这些而痛苦,却殊不知,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的不全是那么美好,如果有请好好珍惜,如果没有请知道我们也需要这些,因为这是我们努力生活的必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