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上》影评100字
《幸福路上》是一部由宋欣颖执导,桂纶镁 / 魏德圣 / 陈博正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路上》影评(一):幸福
幸福是什么呢,没有人会有一个标准吧,人间有各色各样的人呢,不知道大家活的幸不幸福呢,在生活中有没有不如意得,要是有那么就多看看吧,或许还能拯救自己呢,你说对吧,对生活充满期待对你对别人都人生都是好的呢!为什么那么难啊,要开心要快乐啊!!!!!!我的天!!怎么就是不行么,人间不值得啊
《幸福路上》影评(二):有深度
这个电影其实讲了很普通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在不同的阶段遇到过不同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很普遍,就很普遍,人生到了一定程度上,会遇到思考人生的事情,这是人性的本能,很正常的事情,但我感动的是那种一次一次面对这种思考时一个人的孤独,很孤独,但又很自我,很享受那种自己一个人跨过一个个人生的阶段那种蜕变,很感动自己的成长,还有导演组也很棒,各方面都很不错,还有,非常喜欢女主,很有代入感,很喜欢。推荐一下。大家看看吧。
《幸福路上》影评(三):童年,成长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整部电影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是童年、少年和成年后,这分别对应了人生中幸福、热血和烦恼三种情感。每当女孩碰到烦恼的时候都会回忆起童年的故事,包括姥姥会和她隔空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女主心里的矛盾和挣扎,同时在不断矛盾和挣扎中不断成长;当然电影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深深的关爱,同时通过爸爸买彩票妈妈买菜这些小细节来加深刻画了人物,更能体现出导演对生活的解读和细致入微的观察。
最后我想说:童年的幸福;少年的热血;成年的烦恼;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人设在不停的崩塌和重建!
《幸福路上》影评(四):幸福不在路上
林淑琪自小是一个敏感的小孩,她很容易悲伤,也很容易快乐,她会做恐怖的噩梦,惊惧不安,又能在阿嬷的引导鼓励下变得勇敢,摆脱烦恼。
渐渐地,随着长大,她发现幸福看似很容易实现,却并非想象的那样。
她在追逐幸福的路上奔跑,迷茫、失落、惊慌,哭了痛了累了,回到家里歇息,才发现,原来幸福就在家中,不在路上...
流畅温馨,各种想象场景趣味性很强,历史变迁自然融入,生命轮回与家庭情感的调味也恰到好处~
然故事过于流畅也导致思维的震撼力、心理的触动力不够。如果我再年轻个几岁,它的震撼力也许足够了吧,又或者成年人的配音能更引人入戏些(感觉都太过平静了,而且不同人太相似了),又或者是一个年轻单身母亲看这个作品~
儿时与现时的交叉让我联想到了岁月的童话,于是不禁将这两个作品比较了起来~发现表现力、内涵深度等其实本作更佳,但岁月的童话的剧作却更有张力,节奏更好。
真正让我觉得岁月的童话更佳的,或许只是那一个情节设计:经过男主提醒,一直有些淡淡自卑的女主才意识到,小时候总是欺负自己的那个脏脏的男生,其实是喜欢自己――正因为这份喜欢,他才三番作弄、装模作样
《幸福路上》影评(六):同作为真水无香和花好月圆的向往者,值得一赏
二零一八年瑞士洛加诺电影节,欧洲首映。导演坐在我的前排,谢幕时她转头,我们俩两双乌晶闪烁的眼睛相击。 今天准备重温一下,顺手搜了豆瓣评论,有点惊讶,有的豆友说剧情单薄,有的说导演太感性只讲自己,有咸味鸡汤的感觉。 或许是留学经历能让我对这部片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共鸣。随着主角的成长,越陷越深,影片结束我进洗手间啜泣了十多分钟,过了半个月我就回国了。 如今再回味,感慨普通女孩儿干干净净的成长其实就是这样,如果讲导演感悟太多导致影片显得剧情单薄鸡汤过咸,也是正常的,毕竟人到中年,很多俗事变得不再新奇,人生其实也不会有太多俗事跌宕起伏才是我们向往的真水无香与花好月圆。坦然回忆坎坷,共鸣自然沉浮于双眼。 在我的感动中,在导演的影片里。这是一部导演为自己而作的作品,所以同作为真水无香和花好月圆的向往者,值得一赏。 /出十
《幸福路上》影评(七):了解了不一样的台湾
这片,很难让人共鸣,但却有那么多人好评,看来我并不孤单.
小女孩长成大人,可以写自己的故事了,表扬加鼓励.
由于直叙,电影会表现很多很杂.相对的也会不深入,弱化主题.
父母在,不远游,这话是对的.
打拼?在努力挣脱父辈的阶层后会发现,虽付出了努力,到了另一种层次,但这个层次在现在的格局中却与父辈的格局中的阶层是一样的.这表面是人生的无常,其实是环境的决定作用.
摆脱过去的阴影,将过去好的升级让它长大.
勇敢的走此时此刻自己认为对的路.错了也不会后悔,因为错误是自己造成,与人无关,而对自己,又何必把自己逼上梁山.
梁山也是山,都一样.
但我不理解,为什么都要把孩子生出来,说坚强好听,看不到希望是真的吧.
人生,傻傻的,笨笨的,更容易幸福.
《幸福路上》影评(八):离幸福(HAO PIAN)还差那么一点点
这个是先有短片后有长片。似乎在台湾这是一条不错的拍电影路子。毕竟短片成本低,质量更可控,有了“预览”,赢得投资拍长片的机会就大增,像《大佛普拉斯》也是如此。
风格上有点割裂,本来以为它是台湾版的《麦兜故事》,女主和奶奶,就像麦兜与妈妈;不料很多时候画风沉闷,大段无味而且生硬鸡汤的旁白、对白,让人很是厌倦。
加入了一些政治背景,可是却很泛泛,所以有人说期待它是台版的《茉莉人生》,真的是奢想。意识形态,政治生态对人的影响,显然不是导演想关注的,虽然台湾的政治文化其实已经撕裂了他们的族群,蓝、绿对立,而蓝中还有深蓝,绿中还有深绿,这之外还有“红”和无色。
这也不是台湾版的《伦敦一家人》,没有时代变迁那种沧桑与情怀在。 这个骨子里还是台式小清新。一个女孩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的平凡轨迹。
幸亏有了桂纶镁的声音演出,不然随时可能睡着。
《幸福路上》影评(九):我在台灣長大
第一次观影台湾的动画长片,本来更多是出于好奇,想看看对岸的动画创作,结果看得五味杂陈,好些情节感同身受:只会方言讲不好国语的长辈,小学课本里的“伟人”故事,教室里挂着的标语(“勿忘在莒”“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开补习班学生不去就刁难学生的老师,在街上“维稳”的大队宪兵,想让孩子学医一再叮嘱孩子不要太牵惹“政治”的妈妈,女主人公年少在家时只想出去闯到国外了又直想家的纠结与矛盾,每次回国和儿时记忆里相比面目全非的家乡,每次回家叨叨絮絮问找没找对象的亲戚,年纪渐长舍不得儿女远行的父母和外婆...
这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地熟悉(至少与我而言)... 突然有一刻真觉得,对岸的那个民国也好台湾也罢,原来大家的经历是如此地相似。看海报,本以为是一部针对少儿的动画,其实完完全全是讲给成人的故事,实在是一部出乎期待之外的作品。剪辑和美工当然还有提升的空间,但个人还是推荐的,能聆听对岸另外一个华人世界讲述他们的故事。
TW,对白大段闽南语听不懂,只好看法文字幕... 个人觉得电影可以给个副标题: 《我在台湾长大》。
《幸福路上》影评(十):幸福路上
小琪:什么是幸福?
妈妈:就是吃饱睡饱就很幸福,那个幸福啊。
爸爸:小孩子就问这种人生的大问题,我看这以后是要当哲学家。做哲学家是要饿死哦,长大做医生啦。
一个女孩的成长之路,也是台湾社会七八十年代动荡转变的时期。现实、回忆、幻想三条线无缝衔接递进,这是关于时代变迁中小人物沉浮的故事,她没能成为改变社会的人,但她用心感悟着身边的一切,曾经向往的美国最终也无法阻挡她回乡的脚步,幸福路一直在那儿,在呼唤着她。——我们的心里会有另外一双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个就叫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