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需要一个理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需要一个理由

2020-08-12 21:33:45 作者:达达令 来源:她在江湖漂 阅读:载入中…

需要一个理由

  万事万物的来去,都会有一个理由。这理由的主导者,自然当事人本身。即便秉承着万事皆无常原则,而我依旧觉得,是理由才会让人心安,同时也赋予了下做出来某个决定勇气

  前阵子热播的国产剧里,大约知道一部是关于二十出头女孩故事,另外一部是关于三十岁女人的故事。若是从前,我也会跟着电视剧剧情走向,而代入某部分感受,延绵到自己现实境地。而诚然可见的是,这后续效应带来的占比,应当是焦虑大过于其他的情绪部分的。

  于是在我经历过了这两个年岁阶段之后,终于可以将自己当作一名“局外人”,从电视剧到现实世界切换审视当中,自然有了不一样视角

  友人中谈论最多的,大概是:若是想要在上海这样的残酷城市生存并留下来,可以有多少种方式?以及,三十岁前后,你还愿意切换赛道,出国留学,换一个城市而后重新出发吗?

  而这些讨论背后的本质无非是:我们可以(并且愿意)拿自身拥有的多少,来交换自己最想得到的部分;以及这个交易价值是多少。

  再深入探讨一层:那便是,你的理由是什么?

  当然了,一些理由是显而易见的:情感中受了伤,需要换一个城市生活事业出现瓶颈,想要再多一些闯荡;另外一些人是人生上半场结束,于是开始减速,创造另一种节奏

  但是除了这部分“可以说得出口”的理由之外,更重要的部分,或者难以描述的部分(你不愿意对外讲述的部分),或许才是真正的理由。

  我也是到了某个年岁之后,才掌握了一种叫做“如何交待事宜”的节奏感,以及参考的原则。

  从前我是乖巧懂事的那一类孩子,于是几乎事事都向家人汇报:无论是外出游玩,交友情况学业成绩。于是换得了一个“诚实”的美名赞赏

  长大一些之后,开始离开家中,在住宿学校里开启另一种生活。起初是想念人的,而后逐渐发现这种想念无法让我安定下来,并且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状态。于是开始收起思念转移专注力。这种训练计划无意间为后来的人生里,学会处理紧急事件铺垫了很好的底层

  青春期是最挣扎时代,你的启蒙意识开始觉醒,但是身体精神还未能够建立扎实根基摇摆不定中,身边大部分同龄人,都开启了自己的叛逆时代:不顾学习,对抗权威,开启地下恋情,甚至是逃离校园

  那时候校园每周一的上午是例行处分布告宣誓:某某某同学因为犯了什么错,所以被罚以不同程度的处分——轻则警告,重则开除。一些课间经过办公室间隙,会到某些家长来向校领导求情,从哭诉到下跪,程度不一。像极了后来我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场景

  一个孩子,需要经历内在世界的多少浪潮,才能够安全地长大成人?——每每当我升起这份感慨的时候,也就确定了:我大概不会成为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女魔头”版本,就是另一个版本的自己了。

  每个人在不够成熟的阶段,都会经历多多少少的委屈。委屈积累久了,会转变成为怨恨,报复由此产生。我见过女孩子因为嫉妒所产生的对峙,也见过男孩因为义气(或者尊严)产生的冲突。

  年少时候很多睡不着的夜里,我也曾升起过这样的念头:那个女孩处处为难我,到底是为什么?我是否需要反击,以怎样的方式?——换句话说,若是到了什么程度,你的这些念头会变成实际行动,而后发生冲动行为?

  每每想起这些具体的、细微的,立刻就可以实现的“复仇计划”,我就胆战心惊。突然觉得,自己一念之间变成了一个坏孩子。而另一方面,我却有着堂堂正正的理由:因为那个女同学实在是太欺人太甚了,因为那个老师的人品跟师德真是太糟糕了。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我都希望这世间存在蝙蝠侠或者绿巨人这样的“非系统内英雄角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做到了“以牙还牙”的原则秉承者。但是故事中的另一个视角也告诉了你,那些拯救了很多他人的英雄,很多时候却迷失了自己,甚至再也无法找回生活。

  我相信在很多人的“念头”中,都升起过或多或少想要报复一个人,想要伤害一个人的念头。尤其是在自己经受过这个世界的打压,甚至是碾压之后。

  每每我在地铁里看到一个油头满面,灰头土脸的人,想到最多的场景是:他可能等下回家吃完最后一顿晚餐,然后就去抢劫便利店了;他可能待会儿要去药店或者五金店买些工具,开启蓄谋已久的“干掉那个上司”的计划。

  在看过或多或少的新闻事件还有影视剧之后,你我都应当明白,其实真正的杀机就在我们身边。而这个具备谋杀念头跟动机,甚至具备可操作性的主导者,也包括我自己。

  而我终究小心翼翼地,没有被内在邪恶的那一面拉到命运的另一端。——当我在二十五六岁,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大约知道了自己这一生最在乎的事宜是什么,大概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之后,才终于确定了:我不会再让那枚叫做“冲动”的种子生根发芽了。

  我有了奔头,奔头升级为信念感。我拥有了稳定的内核。这内核保护着我,再也不会成为脱缰野马,走向坠落深渊。

  回到那个关于“如何交待事宜”的原则,我在决定自己承担起命运跟生活的责任之后,才愿意将其实施:那就是,将一些可见的,容易被接纳的理由,交代给自己所在乎的一些人;而后那些隐秘的,甚至带着一些邪恶的理由,将其安置给自己心头的角落,就好。

  因为关于“这说不出口,同时也不必言说”的理由,我已经如何知道将其转换为某种能量,或者叫做安全感的东西了。

  于是乎,当你不想同一个人见面吃饭,你大约可以说,是自己的安排对不上,而不必告诉他或者她,你不喜欢这个人。——人与人之间,除了相互理解之外,也是可以带着某种程度的“无法理解”仍旧生活下去的。

  想起来有阵子很喜欢跟一个男孩交谈,后来我逐渐退场,直到不再联系。一些日子之后,男孩发来信息,说:想了很久,还是忍不住,想要跟你要一个理由。——“这样我比较心安。”

  我给出了我的理由:我们之间可以交换的部分,或者说我愿意拿出来的部分,已经交付完毕了;于是没有了继续挖掘的理由——我对你是这样的,对“我们之间的能量”也是这样的。

  而那个我没有给出的理由是——

  某次交谈中,我们谈起一些歌曲;他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曲风,而不喜欢什么样的曲风。我说的是,人各有审美,当然可以理解。

  而他说出了这一句,“若是某个人的音乐品味与我对冲,那么我是不会跟他成为朋友的。”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于是开始启动“冷场模式”,而后退出这交谈的海岸。日子恢复从前,我依旧独自吃饭,看书,外出散步;午后时光是日记,午夜时间是电影。

  偶尔会念想起当初那段珍贵的交谈,些许忧愁之外,是更大的一层世界观将我打捞(拯救)了出来:我要将自己的精力与能量,留给下一个具备广阔胸襟的友人,或者是爱人。

  

  “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这一句出自《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箴言,在不同阶段对我的启示作用大约有些不同:有时候是用来对抗他人的指责和批评,有时候是提醒自己的傲慢与偏见。

  而大部分时候,它的启示意义在于:我会尽己所能,让自己成为“你是我结识过的少有的几个诚实人中间的那一个”。

  ——于是我可以(应当)成为自己的赋权者:先要对自己诚实,才能对自己的人生有所交代。至少,它应当是这个阶段让我感到心安的理由。

  嗯。

  — END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需要一个理由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