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男友是辅警》经典观后感1000字
《我的男友是辅警》是一部由刘智执导,陈子幸 / 金璐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男友是辅警》观后感(一):替交(辅)警正名,为年轻一代喝彩
通过爱情的视角,讲述年轻人的成长故事,这样的电影作品很多很多。而《我的男友是辅警》则通过成熟的叙事节奏,将年轻人爱情、成长的故事引入了更多关于社会,关于年轻人职业导向,人生导向,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年轻一代人当中的践行实际,给出了相当具有正能量的呈现与描述。
在2020年,这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年头里,多少年轻人在疫情期间毕业,在人生路上的新十字路口上徘徊。电影《我的男友是辅警》则真切而生动地给迷茫中的年轻人们以答案。大学毕业的你们即便是满怀志向的高材生,也哪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有成,多的则是平平淡淡的默默努力,甚至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正如当下最为流行的一句话所讲,“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多是在负重前行。”
不过,2020年也恰逢辅警改革,辅警转正不再难如“登天”……电影的创作者们,更将关注度对准了一批有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交通警察的年轻人们,看他们的爱情,读他们心声,讲他们的成长,听他们的告白……男女主人公张平和女友娜娜的爱情也在最初的本就不平衡的基础上,渐渐被演绎得现实感愈发强烈。
大学校园里的小圈子还勉强能维持住年轻人爱情单纯的一面。一旦进入社会,除了现实还是现实,除了真实还是真实。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每一项微小的不平衡,都会对看似纯美的爱情带来不小的冲击力。从编剧到导演,都好不掩饰当今社会现实的一面,张平和娜娜的爱情也开始在职业和事业乃至生活圈子的“裂变”中,逐渐从交集走向了平行线……
角色方面,包括形色各异的多个小辅警,娜娜身边嫌贫爱富(现实)的闺蜜,正直老交警坤哥,找寻失踪儿子六年之久的老汉,肇事逃逸的俩坏蛋……当然,还有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娜娜老爸,都从各个角度丰满和加速着主人公张平的形象和成长之路。
其间,不少桥段让人印象深刻:娜娜闺蜜王晓娟在得知追求自己的刘同学也是一名小辅警后急转直下的态度,再形象不过。一句“帅能当饭吃吗?”当直言不讳,说出了残酷的现实。而电话那一头,联络感情失败后的刘同学一脸无奈苦笑的表情,也说明了一切,“爱情,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正所谓“圈子不同别硬融!”的确,两个世界的人,怎么可能很好地在一个世界里玩耍!电影给我们描述出了一个美好有残酷的爱情故事,也从侧面展现出了当今有志有魄的一代年轻人,在面对人生与爱情的选择时,虽有无奈,却也多的是冷静。这也正是影片值得推荐的地方,可以说全片的正能量十足,三观也超正。不论是助人为乐的事迹,还是勇抓逃犯的胆量,还有工作中始终保持的责任感,都值得传播和赞扬。
而影片结尾处,关于张平与娜娜的一段欲说还休的美丽爱情,更为全片完整的叙事结构和替当代年轻人喝彩的节奏,画上了秋天一般美妙的省略号……
《我的男友是辅警》观后感(二):我的男友是辅警:给老爸开罚单也挡不住爱你,一封写给辅警的情书
相信大家都看过太多关于警察的影视作品,有《新警察故事》《特警队》这样的类型大片,也有《千钧一发》《警察日记》这样的写实佳作,但是相信这一部,由刘智执导,陈子幸、金璐莹主演的《我的男友是辅警》绝对会给你一次独一无二的感受,因为它是从一位都市女性的视角出发,去零距离观察,走近一位年轻帅气的辅警。
这可能是电影史上唯一一部正面表现辅警的电影了,包括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三叉戟》,出现了经侦、刑侦、审讯、后勤等各个警种,唯独却找不到辅警的身影。在正确揭开辅警的神秘面新面纱之前,最好是稍微了解一下这个冷门的职业,有几个信息点是必须知道的,在咱们国家,辅警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正式警,据非官方的数据,曾经高达八比一,辅警属于合同聘用员工,特点如下:常年奋战在第一线,没有编,工资低,转正难,婚恋难。
现实生活中,辅警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工作、生活、情感却鲜为人知。知乎上有一条问题:“有一个辅警察男朋友是什么样的体验?”,有人答“我的男朋友是辅警,比我大四岁,在我上大学的城市工作。他是刑侦大队的辅警,平时工作挺忙的,是文职,明明是同城恋,却谈出了异地恋的感觉,我们一个礼拜才见一次面,感觉好累喔”。
同城恋谈出了异地恋的感觉,好心酸。《我的男友是辅警》表现的辅警张平就是这样,工作从早到黑,脚不沾地,拿着微薄的工资,因为高学历反而经常被误解和取笑,没有时间与女友约会,女友爸爸说找这样的女婿让我的老脸往哪放,女友虽然理解他,仍然想让他换一份工作,获得旁人认可的“体面”,给汽车贴条却被车主嘲笑、刁难甚至殴打,不顾危险的面对犯罪份子,在山体滑坡时身负重伤。
都是日常,以“男友”为名的电影,没有太多花前月下,倒是充斥着刀光剑影,通过高度写实的叙事风格,影片以精良的质感,火热的情怀,展开了张平即平凡又光荣的成长,一个个质朴无华却鲜活细腻的情节,一幕幕深情饱满的画面,让观众沉浸其中,为之深深的感动,以及热血激荡的振奋。
感觉片方真的是有大爱,用真心把镜头对准一个之前被所有影视作品忽略的群体,用心品味他们的酸甜苦辣,展开他们的喜怒哀乐,张平和他的伙伴们,就是全体辅警的代表和缩影。谁说辅警只是小人物,谁说他们的工作微不足道?他们是维护正义,让都市保持正常运转、发展,保障每一个居民的生活正常进行,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
正如影片后半段所示,现实中辅警的贡献越来越被重视和认可,招考、表彰和转正体系正在不断成熟,转正再不会难如登天,可普大喜奔。在结尾,导演还运用了一个富有浪漫和诗意的场景结束了这部动人的电影,金色树林里红叶,寓意着美妙和浪漫仍在继续,这一封写给辅警的情书字字如金,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回味。
《我的男友是辅警》观后感(三):《我的男友是辅警》:平凡小人物,励志大感动
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辅助力量,辅警在为民服务等方方面面也都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长期以来,在不少人眼里,辅警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这既弱化了辅警对社会的现实意义,也不利于人们去从事这项平凡却不失伟大的工作。即将上映的电影《我的男友是辅警》,就以一个普通小辅警的视角出发,为观众呈现了以张平为代表的辅警们的工作、生活、情感日常。虽然张平只是一名平凡的小人物,但他的所经所历、所言所行却常常能给人带来非常励志的大感动。而张平又不仅仅是千万个小辅警的缩影,更是无数个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家为国默默无闻奉献的小人物的代表。
张平和卫娜是一对情侣。大学毕业后,张平原本可以借着自己电子计算机专业高材生的身份留在大城市,成为各大公司争抢的香饽饽。但为了爱情,他跟着卫娜回到了一个小地方秋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父亲是地产公司的大老板,卫娜回乡后很快就成了公司副总。但卫娜的爸爸却不喜欢张平,不愿意给张平提供就业机会。天无绝人之路,张平成了一名小辅警。虽然工作很辛苦,工资并不高,但骨子里就不服输的张平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为没有钱买车票回家的大爷凑钱,与横行霸道的“路霸”司机硬刚,在救灾过程中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冲锋在前.....张平的善良、坚持、果敢、正义都在这一点一滴的细节小事中呈现了出来。尽管在这期间张平也遭遇了嘲讽和白眼,但他依旧没有放弃。不仅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卫娜父亲对自己的看法并接受了自己,还为辅警这个行业做出了贡献,成为了同行的标兵和楷模。
《我的男友是辅警》是笔者看过的第一部以辅警为主角的剧情片。通过张平这个小人物,笔者不仅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了辅警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还被小人物所带来的大励志深深感动着。影片的镜头语言质朴而真切,镜头前的张平更是平凡之中见不平凡。片中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海誓山盟,却将张平的工作、生活、情感世界呈现得颇具戏剧张力,既有强大的共情力,也有深厚的感染力。而张平与卫娜的扮演者,虽不是大明星也没有大流量,却用扎实的表演功力,将张平、卫娜诠释的鲜活而立体。看过影片后,笔者情不自禁地由衷慨叹: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小张小李小王吗?这种代入感、贴近感,让《我的男友是辅警》的观影体验非常舒服。
记录小人物的平凡感动,抒写大时代的变化进程,《我的男友是辅警》于当下公映,还有着非常深刻且应景的现实意义。
现如今,很多大学情侣都因为毕业工作后而分手成了路人。张平和卫娜则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大家,如果是真爱,如果愿意为对方着想、付出,爱情就会开花结果。张平与卫娜的爱,不浮华、不刮躁,接地气、有生活,所以能同甘共苦,相依相守。
张平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只要踏实肯干,认真努力,再小的工作岗位,也能焕发出人生的光彩。现实生活中,很多莘莘学子在走上社会后,眼高手低,宁愿屡屡跳槽,也不愿意坐下来踏踏实实干好一件事。这样的人往往很难有大成就。反观张平,却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接受现实的挑战,尽管是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但在辅警这个岗位也干出了一番业绩,成就了新的人生。小人物,大感动,张平就是新时代的励志典范。
《我的男友是辅警》观后感(四):爱情金钱诚可贵,责任义务价更高
《我的男友是辅警》观后感(五):《我的男友是辅警》谱写了一曲辅警的爱与哀愁
文/满囤儿
如果您经常浏览网络上那些问答平台的话,一定会熟悉一种特别常见的提问模式,那就是“我的男友是XX(某职业),我还要与他继续走下去吗?”这是年轻人群体里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因为它一下包含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两大告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正因如此,目前社会上有很多职业都会给从业者带来不小的尴尬。比如8月25日全国上映的青春爱情励志片《我的男友是辅警》里男主人公张平的职业——辅警。
目前我国有四百万辅警,虽然他们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由于在待遇、上岗通道、发展空间三个维度上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个社会对这个职业的认知都不够准确。社会认知的诸多误解又会反作用在这些辅警身上,使他们的个人价值认同大打折扣。《我的男友是辅警》便真切地描述了辅警这一职业的爱与哀愁。
影片里,张平在大学里是学业上的佼佼者,为了照顾女友卫娜回家接班家族企业的需求,一起来到了小城市。由于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自己的专业比较特殊,张平在寻找对口工作时不太顺利。在朋友的介绍下,张平得知交警辅警在招人。有着警察梦的张平,“阴差阳错”地开启了自己的辅警人生。
随后,围绕着张平、卫娜,以及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我的男友是辅警》非常准确地还原了当下社会对辅警的印象。老百姓无论是有钱的大老板,还是普通的小市民,都对辅警有一些固有印象,甚至是误解。比如:收入低、没前途、没时间、工作危险、假警察、临时工、背锅侠等等。这些印象和误解确实让人感到非常的哀愁,甚至对张平的警察梦和两人的爱情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爱与哀愁,我们该如何去改善呢?从《我的男友是辅警》中可以看出,要想提升辅警的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就得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齐下功夫。社会上的功夫,国家已经做了。2020年,辅警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启动。
三大困境里的待遇问题,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强制五险一金、加班费+执勤津贴等举措都令其大为改善。以深圳为例,辅警的月收入从原来的4000多元/月提高到了8000多元/月。上岗通道问题,畅通了辅警进入事业单位、成为人民警察的“绿色通道”。辅警里的优秀人才很容易晋升为正式公务员。发展空间问题,试点对辅警进行授衔和分级管理,各级别间的工资和晋升年限都将有明确的规定。这都使得像张平这样的有梦想、有学识、有能力的辅警们,在工作中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和更强的归属感。
个人方面,张平更是做出了一个卓越的榜样。其实社会上任何一个职业都是爱与哀愁并存的。没有哪个职业什么都好,也没有哪个职业什么都不好。重要的还是要在工作的过程中,用爱去消减哀愁。张平一开始也被外人的言论所影响,灰心过沮丧过,但他有警察梦,有做人原则,有独立上进的品质。因此,即便外人对辅警有误解,但只要和张平有过接触,基本上都会被他的精神面貌所打动。因此,张平虽然无法改变社会对辅警的误解,但至少他获得了自己人生价值上的认同。他最重要的人,也对他有非常大的认同。这,已经让人感到十分幸福了。
虽然《我的男友是辅警》用了青春片、爱情片的拍摄手法,但它的现实意义还是非常鲜明滴。这曲关于辅警的爱与哀愁,很可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知的发展,停留在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