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观后感100字
《希拉里》是一部由纳内特·波斯特恩执导,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 / 比尔·克林顿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始关注希拉里的时候她已经是跟奥巴马对垒的民主党候选人了,通过这个纪录片我倒是了解到她作为州长夫人时期就已经跟克林顿一起并肩作战、参与州事务管理、处理克林顿的桃色事件、败选再战等了,岁月也让她慢慢从律政佳人容颜变化到大气奶奶,成为历史上最接近美国总统的女性,对她敬佩更深了。被金毛这种不知审慎专业为何物满嘴跑火车的截胡,我仍替她意难平。看到夫妇两回忆莱温斯基丑闻,看到克林顿对给莱温斯基生活造成的毁灭性影响而道歉,有点触动。虽然私生活作风问题也是衡量一个领导人指标,但是影响到什么程度问题却难以把握。克林顿更大的问题是他面对质询撒了谎否认出轨行为,这个撒谎本质上跟婚内出轨是两回事,也跟莱温斯基没有关系。但莱温斯基被指责的程度中包含了克林顿撒谎带来的的事件恶化后加重的部分。希拉里说和克林顿是完美伴侣,但也面临很多夫妇都会面临的问题。想来所谓完美其实是即便有这么多问题仍然还想在一起也还为在一起努力的亲密吧。
纪录片第一集结尾的时候Hillary说了这样一句话"I am the most invested, innocent person in America",我一看到就笑了,我一直都看到Trump在抱怨自己被调查有多无辜,却少有的看到Hillary也在抱怨。
可是,她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从90年代的Whitewater,到Benghazi Attack,到邮件门,有些事情她做错了,但也许有些事情她并没有做错却遭到了审查。保守派们从 90年代开始调查了她几十年。他们花了好几年时间调查Whitewater,就是没找出她的罪证;他们花了数百万美元举行听证会去调查Benghazi Attack,结果任何人的罪名也没有找出来。像Trump通俄门调查还调查出不少罪名,虽然没有Trump本人的,但他的前顾问罗杰·斯通罪名成立。但是人们不管这些,罪名成不成立没有关系,由于长期的被调查人们对她的印象就是骗子、腐败。Trump整天骂“假新闻”,说自己遭到媒体的不公正对待,但是媒体对Hillary又何尝公正过,Hillary连她的头发、着装、甚至她笑的方式都被媒体们放大报道,媒体甚至嘲笑她总是“准备过度”(NBC的查克·托德),想想这次疫情,要是是这位总是“准备过度”的女士,而不是那位整个2月都忙着打高尔夫、举行集会的“抗疫鬼才”当总统会怎样呢
《希拉里》观后感(三):She was right too soon
标题是引用于纪录片里希拉里的顾问对她的评价。我曾想,她是不是生不逢时呢,如果是中年时的她去竞选,是不是真的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后来,我明白了,其实是有远见的她引领构建了现在的新时代。
2016年的大选
Ronny Chieng在他的Netflix special里开玩笑的说,2016年来到美国的他希望看到的是奥巴马的美国,结果看到的是特朗普的美国。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来到美国?仔细想想,诚然是被奥巴马领导下的精英式的理想美国价值观所吸引。我的一个好朋友也因为志愿帮助奥巴马的08年竞选团队而选择离开加州湾区转去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就读。虽然没有亲身经历那场历史性的大选,但足见当时奥巴马的理念与千禧一代的契合。
而08年的竞选也其实已经为希拉里16年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大多希拉里的支持者是中老年女性和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大部分的年轻人对于希拉里更多的是不信任。从80年代成为阿肯色州的第一夫人,90年代的美国第一夫人,21世纪初的纽约州参议院到奥巴马政府的国务卿,不伦性别,希拉里代表的是老牌精英政治家。在2016年的美国,因为科技行业的新兴而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因为学生贷款的负重而使得越来越少的美国青年选择继续大学深造,因为奥巴马的平等和平治国理念而积攒了更多的保守右派的不满。这些种种社会问题,在美国民众看来,几十年在政坛打滚的政治家希拉里似乎并不能够给他们带来改变的希望。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看这部记录片时,很多人会更多的敬佩年轻时的希拉里。她其实和年轻时一样,冷静清醒,心智强大,可是青中年时的她,没有政治历史的负担,代表的是那个时代进步的声音。她在纪录片的结尾引用了美国女权主义者Estelle Ramey的名言,"I loved and have been loved. And the rest is background music." 不禁令人唏嘘,不经意间,她所谱写的时代背景音乐已经成为年代金曲,而不被现世人所传唱了。
女权主义
什么是女权主义?去年回国时,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新概念,“田园女权”。当时的我一脸茫然的听着他的不屑。在知乎找到这个概念的解释后,我想这应该叫霸权吧。女权主义的根本是平等,是将女性从第二性的桎梏里解放出来。而从A点走向B点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交杂的思想。社会进步改革的路,本来就不是不是康庄大道,更多的是一条黑色隧道。带领着大家往前走的先驱们也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看到光亮的终点。面对始料未及的困难,她们也不知该如何处理。
而比尔克林顿的出轨正是一道关卡。全世界的人都看着希拉里,第一夫人,政府关要,女权主义者,会如何处理这次的背叛。她选择了守护家庭。很多女性,尤其是进步年轻女性觉得她做了错误的表率。她容忍了男性对女性的背叛,默认了这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占有。纪录片里,希拉里的好友说到,如果这两个人不是相爱的,那么一切都很好解决了。那是上世纪90年代,而就算放在三十年后的现如今,我置身处地,也不知道会作何选择。
可是这并不能抹去希拉里为女性做的表率。她是勇敢的,坦诚的,更是坚强的。也许年复一年的政治磨练,让她学会了如何隐藏情绪,让很多人感不到她的恳切。可也许,那是她为了往前走而必须懂得的技能,虽然她也付出了失去个人魅力的代价。回看青中年的她,谁能说感受不到那股强劲的生命力和亲和力呢?
《希拉里》观后感(四):女性政客之路:屠龙者变成恶龙
依然记得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面看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希拉里失掉了2016年的美国大选,有一个高赞的教授回答是“因为希拉里代表了他所憎恨的统治阶级精英的一切,她的虚伪,她的腐败,和华尔街傀儡的身份”……
而希拉里竞选时,即便有无数明星政客为其站台,即便她手握无数人脉资源,即便她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即便她手握着第一任女性总统的性别牌,即便他的对手特朗普是一个贬低女性歧视有色人种的政治素人,希拉里却爆冷落败。
犹如希拉里自己所说,她是一个口碑两极化的人物polarizing figure,而这个纪录片也探究了为何她广受女性好评的同时也被很多人批评为比特朗普还要邪恶的“巫婆”。但是对我而言,这更像是一个理想的激进女权主义者被社会和政治毒打后,向权力屈服而泯灭自我的悲剧……
生于一个民主党保守之家的希拉里,从小就是一个学霸。在考入了耶鲁法学院之后,她坚定不移的走上了女权主义的道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活动,推动男女平权,关心弱势群体,尤其是孩子们。努力反抗社会对女性的气势,追求自由平等。应该说在希拉里参政之前,他都是一个纯粹乃至于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然而嫁给比尔克林顿之后,她的种种行为——例如在婚后依然保留全职工作,没有生小孩,坚持保留自己的姓氏,也使她饱受各种抨击。艾比尔痛失州长之位后,希拉里为了比尔的竞选妥协,改名成为希拉里克林顿。并在着装妆容上面大幅度调整,迎合保守派女性的审美。——第一次社会的“毒打”
比尔的第1次出轨被曝光后,媒体反复刺探希拉里的反应,而她终于爆发的女强人言论却得罪了所有的家庭主妇,并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和选票。由此希拉里学会在镜头和媒体前处处坚持政治正确,不再尖锐的表达女性价值言论——第二次社会的“毒打”
比尔的第2次出轨,(白宫实习生),希拉里依然选择原谅。由此给许多大众塑造了他们的婚姻单纯是为了利益交换的想法,激进女权主义为希拉里的冷却吞声所不迟,希拉里再次失去此部分选票。由此希拉里似乎从坚持和强调男女平权的女权主义者,变成向未来的政治之路妥协的野心家——第三次社会的“毒打”
另外在比尔克林顿执政期间,因为白水事件(克林顿夫妇被控与投资担保公司的欺诈有关)也使得公众不相信希拉里,认为她只不过是华尔街操纵下的傀儡。
引用热评中的一个短评——女性候选人往往会因为一点疑似丑闻,而整个公众形象受损。希拉里的政治之路也让这些黑点越来越多,当怀疑的种子播下之后,他便会不断生根发芽,足够摧毁对一个人客观公正的评判。因此希拉里在竞选后期也被这些怀疑的种子所反噬。
最后谈谈纪录片本身,它并不是纯粹按照时间线来讲述的,中间穿插着很多希拉里竞选团队好友同事和丈夫克林顿的采访,让大家可以多方面的去了解不仅仅是希拉里个人的经历,也是社会的变迁,引发大家对历史的深思~但是我认为这个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希拉里有所美化的。
希拉里的缺点——不能给大众一个简短明确的回答,使得她在很多次辩论和宣传中都无法赢得听众的支持。比如在与Bernie Sanders的一次竞选中,当对手提出要让大学免费的时候,希拉里的反应竟然是直言大学免费是不可能的,但是她会出台政策帮助大学生无息贷款,然后让他们在毕业之后进行债务重组。而对这个缺点的美化则是希拉里强调她的实用主义和老道的政治经验,不想开空头支票,欺骗群众。
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在担任国务卿期间,使用私人邮箱,而非官方电子邮箱与他人通信,涉嫌违反美国联邦档案法,被一笔带过成为希拉里的一个为了方便的无心之失。然而从事件本身来看,1.希拉里绝对有足够的时间去设置一个官方的邮箱,那么她为何坚持使用私人邮箱 2.希拉里在事件曝光后,删除了大量的邮件。这两点使得大家认为希拉里是一个有所隐藏的不可靠不可信之人,无可厚非……
其次,因为希拉里对于普京的不屑导致她和普京的关系非常紧张,这也是希拉里在竞选期间一直强调俄罗斯在秘密操纵美国选举的原因之一。但是希拉里竞选团队说出普京是不得不尊重希拉里,过于畏惧希拉里的才能而出手干预,这一点十分不赞同……普京对希拉里的傲慢和不屑是溢于言表的,而希拉里在出任国务卿期间,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成功,因此私下认为普京畏惧希拉里是一个无稽之谈。
最后希拉里团队对于竞选失败完全甩锅于特朗普和俄罗斯,而不是反思为什么自己在很多摇摆州的宣传活动中不够重视,过于轻敌,忽略了那些最基本的广大工人阶级。
最后纵观全局,我依然认为希拉里的伪善是美国政坛强调政治正确后的恶果,她的腐败也是美国各方利益博弈以及美国选举制度的结果。
2020年当川普一次次无理攻击中国时,大家似乎又开始思考希拉里上台后会否对中国更友好……然而历史的车轮只会滚滚向前,再多假设也只是假设。
最后,由衷认为希拉里其实很美很有气质,希望她的笑容能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