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行健 第七部 旭日如血》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天行健 第七部 旭日如血》读后感精选

2020-09-13 16: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行健 第七部 旭日如血》读后感精选

  《天行健 第旭日如血》是一本由燕垒生著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274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天行健 第七部 旭日如血》精选点评

  ●结局耐人寻味

  ●虎头蛇尾

  ●时隔九年,终于把这坑给填完,感受一如往昔。

  ●当年姑姑在席殊工作时,我时常跑去借书,一次,姑姑同时推荐了何新集和这《天行健》的系列,时至今日,虽然故事具体内容已然记不清,但其恢弘战争场面描写悲壮英雄情怀演绎冲破了时空阻隔,仍在今日之我激荡

  ●总的来说,这套书写得很精彩

  ●毕竟是连载小说,一口气读下来的话,情节逻辑细节上面的bug太多了……你读故事的时候脑袋里面不断跳出来的都是‘这里又错了’,‘前面明明说的是……’这种念头的时候,故事本身的表述性就大大降低了。

  ●结局太窝心,但正因为这结局,才对此书念念不忘

  ●共3部(7册),还有一些番外篇。燕垒生计划是天地人。正在写地火明夷。

  ●死了!死了!死了!

  ●一直觉得第一本就足够精彩,哪知道看这本哭成傻逼。之前本来有的对楚休红的烦也没了,太惨烈了。故事发展的很快很紧凑,从蛇人到最后楚休红因为任被骗,全都太惨。擦作者是后爹。然后。。。作者把文中背景瓷器国为原本,真是。。。

  《天行健 第七部 旭日如血》读后感(一):天行健

  《天行健》(燕垒生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很早就听说过燕垒生的大作《天行健》,在网上读过片断。后来听说全书出版,向出版社求得一套。灯下展读,大为震惊。与当下流行的网络小说相比,《天行健》无疑显得另类。其厚重大气之处,在纯文学长篇里也极为罕见,作者虚构了一个庞大的自足空间穿插了无数中外历史典故,倘若深入其中,不难发现某些史实模拟。此类作品大概惟有台湾张系国的《城:科幻三部曲可以相提并论。楚休红,一个哈姆雷特式的中国男子,在血与火的史诗战争之中,特立独行,有着普通人喜怒哀乐。楚休红的结局很惨,为了一个虚无缥缈所谓共和理想主动上了断头台性情如此,作者也无法控制他的生与死。小说里其他的人物,如武侯、文侯、陈忠、郑昭等,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不过《天行健》第六册之后,笔势已衰,草草收场,殊为可惜

  《天行健 第七部 旭日如血》读后感(二):写在140426的书评

  我是多看阅读APP的忠实用户,从2013年起看了大量的电子书,多看的排版是最好的!强烈推荐。以下是我以前发表在多看的书评,现转载过来:

  终于看完了最后一本,确实是好书,买得值。

  原本看了一半暂时搁在一边,今天一口气读完了剩下的一半,实在是放不下啊。

  为了不剧透,就不说结局如何了。其实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想必大也有了猜测。

  首先要感叹的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古代战争作品,还有科幻元素!蛇人到底哪里来的?十分佩服作者的设定。

  整部作品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帝制与共和,人性的善恶,机关算尽天意难违,对现实世界的影射等等……看完后感叹一声,无论多少英雄豪杰,最终也会归于黄土。唯刀百辟,唯心不易。刀碎的时候,人也已无法回头。

  很同意作者的一个观点,就是战争无论怎么去美化,都会伴随着无数生命的逝去。战争没有正义邪恶之分,它一旦发生,带来的一定是灾难。但愿世间多和平,少苦痛。

  《天行健 第七部 旭日如血》读后感(三):非常令人失望的结局

  不得不承认,大叔还是欠缺驾驭这样长篇的能力,倒是无心系列那种篇幅比较合适。贞观幽明录那一系列没看后面,不知怎么样。

  显然,从大概第五、六部开始,故事已经“脱线”了——脱离了作者能驾驭的那条“线”。但并不是说,就必然以这样一个很差的结局结束。

  不是说主人公不能有悲剧结局(当然yy小说读者确实不喜欢),但悲剧要有分量,才够悲剧。对不起,我没看出来楚休红的死(连累他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有什么分量和意义。

  如果楚休红自始至终是忠于帝国,忠于帝制(不一定非要忠于某个君王),那么最后明知逆天也力战不屈,战死或被处决,那是够份量的悲剧。

  如果他心向共和,毅然投身,却被奸人所害,成了共和变质的第一个祭品,那也是够份量的悲剧。

  如果他心念郡主,所以要扶小王子开创新的基业,终究力有不逮,失败而身死,那还是够分量的悲剧。

  如果他索性自立,但最终被消灭,没有成王,反而败寇,那都算是够分量的悲剧。

  甚至,他可以在最后遵命投降,然后遣散自己的军队,自己也隐姓埋名,退隐江湖,但终究是别人的心头大忌,被搜捕、被暗杀,那也是够分量的悲剧。

  还有很多种可能:他助文侯一臂之力,反戈成功;他在帝都混乱之际实施兵谏乃至兵变,对帝都实行军管;他清除朝中异己,控制帝君……哪一个选择,哪怕最后失败了,身败名裂,都比这个结局够分量。

  因为这个结局里面,楚休红到死,也不知道他究竟想要什么,该做什么。他所有的选择都是放弃选择,听天由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以这个结局,完全没有体现出自强不息这四个字。

  楚休红不是杨威利,虽然可以看出大叔是在用杨元帅做参照在写。但杨元帅知道自己该怎么选,为什么这么选。杨元帅的死虽然猝不及防,但他留下的班底却竟然能倒逼莱因哈特作出妥协,保留一线火种。而楚休红死了,什么都没留下来。

  一地鸡毛。

  《天行健 第七部 旭日如血》读后感(四):一朝英雄拔剑起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这句话很有意思的反映了整部书的基调和气魄。

  中间断了两次,分三段我终于啃完了这部长篇。伏延万里,气势磅礴。

  没有肤浅的嗜杀,没有狂热而盲目的追逐,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充满痛苦纠缠和蜕变的斗士,一个真正勇敢的军人。同样是战争故事,同样是尔虞我诈,大叔写出来就完全没有了快餐文学和庸俗浅薄的低质量气息。对苍生的悲悯,对战争的厌恶,对内心的守护、对命运的无奈,还有那些军人间的情谊和背叛~~~当时冲动的买回全套书的举动现在看来是合适得甚夸

  其实最后情节的设计甚对我的胃口。

  我已经很淡定了,随着年龄增长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真正进入我心的东西了,然而对于侠、义、忠、信的东西我始终都不愿放手。大概这是我潜意识里最高的准则和最崇尚的品质吧。所以最后那5万地军团杀回帝都送死的时候我哭了。丢人的是我哭完之后发现它的确是牵绊我心,让我内心一直纠结在这个点上睡不着觉……不像其他东西哭完就

  比起当下一些个小学水平的“作家”写着些无聊幼稚的废物,天行健端的是上上之作。

  我喜欢武侠一类的小说,就是喜欢那股侠气。

  让自己赞赏,有两个条件同时满足:一个是作者的文学功底;一个是整本书的基调和气质,写不写的出侠气,写不写得出信义。至于情节什么的我反而不怎么苛刻。天行健两者都符合了,而且质量还不低。

  缺点:前后质量不一呀,万年大坑也没有这么个补法,匆忙草率的很,后头几本,完完全全没有达到前半部的水平。那些个成段成段的情况简要陈述就像是烧制得流光溢彩的艺术品上的好些个因烧制失败而形成的丑陋的黑色凸起物一样。更大段落的匆忙描绘,让本身的流光溢彩也暗淡了下来。

  我得说我是很喜欢这部作品的,遗憾虽有,但确实是真的喜欢。那个结局对我胃口,使我对后半部书的无力也不想多作不满了。

  《天行健 第七部 旭日如血》读后感(五):休洗红,洗多红在水

  重温了一遍《天行健》,悲剧性的结尾是楚休红生命奏出的最强音。不记得哪个作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悲剧才是永恒的主题,那些大团圆结局的只不过是悲剧的开场而已。

  楚休红这个人:来自社会的最下层,他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眼光,所以他优柔寡断、但也坚韧不拔、而且不甘随波逐流,很多两极的性格特征在他身上“完美”的融合。我就是喜欢这样不完美的男主,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优柔寡断的男性角色总是特别偏爱,例如被很多人诟病的张无忌。可能因为不完美才是人之本性,也可能从这些作品人物中看到了自己……

  楚休红从一个百夫长到整个帝国的最高军事统领,可以说他的青云直上真的应了“时也,运也”,不无巧合,大时代的背景把楚休红推到了风口浪尖,他被时代压榨出了惊人的力量,让他不得不在漩涡中泥足深陷,在他不甘于随波逐流之际,也让他成为了帝国坚实的栋梁。这算不算黑色幽默,楚休红只是想在乱世中保持他的仁者之心,保护他想守护的东西而已。从跟随文侯开始,这个人物成长的速度令我惊叹,从对文侯命令不折不扣的实行,到逐渐的对当权者产生质疑,在征战中得出了一套他自己的人生哲学。楚休红已经从一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士兵悄然成长为一位智勇双全的伐谋者。

  从高二看《天行健》的连载,到现在已经有差不多八年,一路走来,看到最多的是楚休红内心的挣扎,和在各种权利斗争的倾轧中谋求和平。几乎没有欢乐,楚休红好像什么都不喜欢,不断的为他的最终目标奔走劳碌,与他最投契的邵风观还开他玩笑,问他是不是喜欢男人,连个癖好都没有,人生太无趣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苦逼了,每日都像一个苦行僧一般,研究兵书战册,权衡多方势力,识破各个妄图颠覆来之不易的和平的阴谋诡计,守护他自己那颗千疮百孔的“本心”。楚休红每时每刻都是痛苦的,他在不断做着有违本性而又能将这种违背降到最小程度的抉择;但他最牛逼的地方就是自己不觉得这是忍受不了的痛苦(难道是农民的儿子能吃苦),因为他上过战场、见过真正的生死,他的坚忍是无数鲜血淬炼出来的,每到生死关头,他永不放弃,纵使天道不可违,仍要尽最大的努力,唯一的一次放弃是他坚信和平终于降临的时候,也是这一次放弃使他走上了断头台。楚休红也不相信任何具有蛊惑人心能力的言论,对任何意识形态都保持高度的警惕、从而甄别是非,选择一条基本不偏离他的心的路来走。而且深有自知之明,而这种自知之明也是将楚休红推上巅峰的一种不可获取的特质,当他成为帝国的元帅,他也知道“决胜于千里之外”是他所不能够的,所以他在失败的时候能由衷的敬佩南武公子。楚休红的坚守的原则是我特别特别敬佩的“仁者爱人,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战争不是唯一解民倒悬的方法,而只是野心家的借口;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名将的最高境界”。好长哦,他不愧是有“泥将军”称号的元帅,真的很罗嗦……那个乱世,好像他所有的信条都是不可能成立的。多亏了楚休红,能坚守如斯。

  最后的部分,本来应该是最精彩的,战争场面气势恢宏,多方势力波谲云诡。但可能是场面铺陈的太大,导致燕大笔力不逮,稍有遗憾……

  现在奇幻世界又开始连载《地火明夷》了,看的我感慨无限,楚休红的时代已经完结,但新一代的将领正在逐渐展露头角。我期待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