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残水浒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残水浒读后感摘抄

2020-09-16 20: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残水浒读后感摘抄

  《残水浒》是一本由程善之著作,《新江苏日报》报馆出版的1933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残水浒》精选点评

  ●休憩345th,书值四星,感情因素一发推至五星,续水浒众书中佼佼者,前十一回暗线伏笔被忽略人物一一拔起,虽说未必尽善尽美,算得上人人有始有终。扈三娘女中豪杰暗算李逵以后,不满之辈此起彼伏多米诺效应戏剧化而不失可信,尤以程万里太守之女毒杀董平最为爽哉,此书颇短,但短而有味,比起荡寇志高大全脸谱状人物依次屠杀已经丧失全部特色NPC化的一百单八将好看多了。弊病在于施恩一人,以及人肉包子众没有得到应有下场武松这号变态也留了个好结尾,武松是怎么和鲁智深并列的?他能比得上大师一根毛咩?林冲得了个好结局很喜欢,这本不走极端区分对待的续作,在态度上已胜过他作太多太多

  ●想到之前看香蕉的《赘婿》,里面有情节主角家人被梁山泊无辜杀害,主角用计谋离间水浒诸头领,头领互相残杀,最后覆灭了梁山。看时决定别出心裁,没想到几十年前就有这样的版本了。怕是《赘婿》也借鉴了其中的情节。

  ●读完只恨太短,如能展开更佳

  ●剧情还是有些太糙了。有些情节写得挺传神

  ●所见最佳水浒续书

  ●阴谋论角度描述梁山的崩溃。但仅凭十六回的篇幅到底还是显得有些单薄,致使许多情看起来略感突兀。

  ●虽然文笔细腻不如水浒传 但结局新颖大胆深得我心 这才是水泊最真实的结局 宋江 你也有今天 哼!

  ●残水浒虽然把好汉们写得不够爽利,但是想想这才够真实,一帮强人大半是被赚上山的,本没什么情义可言,看着水浒里一段段其乐融融画面,我真是满脑子的“卧槽前面那些事这就算了?!!”(我指的是李逵坑朱仝、李逵杀扈、李逵……);不过笔力施耐庵实在差了太多,而且那些个批注……是托吧

  ●丑化宋江 肢解水泊

  ●已被思维定势,一时难以转变,因此并不觉畅快淋漓

  《残水浒》读后感(一):宋江已经黑又亮

  程善之对宋江的憎恨,比俞万春更甚,他不但让宋江智商道德全面下线,还让其在其他梁山人心中的地位彻底破产。梁山众人不是被杀,就是相继逃跑,最后连宋江自己都弃寨跑了,官军打上梁山,吴用带着残兵败将出来投降。可气可笑的是,种经略竟让时迁去梁山上招降,事实上是说你宋江在我眼里和时迁是一个级别的人,都不配我派更高级别的人来对待。宋江自聚义以来何曾受过这般侮辱,而周围众人也不敢动,可见其在山上地位已经名存实亡了。

  《残水浒》读后感(二):无非沥血剖肝人

  拐卖妇女的案子,近年还是有的。总有人对她们委身买家被迫生下的子女无限同情,什么“稚子无辜”。说实话,我认为这种态度就已是帮凶。这意味着“你看孩子都有了,凑合着过吧”。

  古代有个故事:一书生与老师的女儿相互爱慕。情敌雇凶去杀,不想半夜摸进房里杀错了人,死的是那老师的儿子。于是男主被诬以死罪,女主被糊里糊涂地嫁给了真凶。婚后也算和睦,育有一子。某天那真凶说漏了嘴。女主心如刀割,杀了孩儿,去开封府首告,为初恋洗冤后,当众自尽。也有些版本相对温和,说她是过桥犹豫中,失手将孩儿跌入水里。男主得脱囹圄,奉养老师终年。正常婚娶,仍将女主之名刻牌位,岁时祭奠,不忘其恩。

  按旧时伦理,血亲大于姻亲。仇人血脉,如何留得?同态复仇固不可取,但受害者理应有支配自己身体和后嗣的权利。

  民国时,程善之写了本《残水浒》。其中价值观,我不是完全赞同。程小姐撞桌堕胎、毒杀董平后的自白却说得妙:

  “休道妇人失了身,就不得不受人牢笼。须知失身不是失节,失身是没有力量,失节是没有志气。没有力量,是无可如何的,志气不改,总有一天,复仇的机缘到手。没有志气,跟贼党,替贼效力,那才是下等人,才算失节呢!”

  水浒中许多配军,都曾寄希望于法律。实在不能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才铤而走险。那些清官良吏周全他们,也不是鼓励杀人行为,而是给混沌的环境一丝儿喘气。若是没有类似作品,大家天天背《弟子规》学做奴才,该多么绝望。

  2020年5月

  《残水浒》读后感(三):残水浒,让水浒全起来

  小时候读书,家里长辈总是叮嘱,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但与其他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对于这两本有“说法”的书,我反而激发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截止18岁,水浒和三国我分别都至少读了10遍以上,反而是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两部在中国历史上其实属于“少数派”的名著,我倒是匆匆一遍就放在书架上蒙尘。

  归根到底,对于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来说,水浒和三国实在是太好读了,豪气干云的英雄豪杰、波诡云谲的能臣谋士、眼花缭乱的兵锋对决,都让人心驰神往。至于两本书最后的英雄迟暮、霸业难图,能让每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在夕阳下掩卷并陷入人生第一次沉思,百世英雄百世梦,青云之志,原来不过一抹黄土、一杯浊酒尔。

  后来年龄日长,两本旧书,却慢慢砸出了新的滋味。特别是一本看似肝胆相照、光明磊落的水浒传,细细品来,却让人有了心惊肉跳之感。少时读“武十回”,只觉得武松忠肝义胆、爱憎分明,但仔细想想,武松年少时就争强好胜,之所以会有柴家庄巧遇宋江情节,正是因为他之前失手伤人,为了躲避官司才不得已出逃外乡,连累哥哥一家也不得不举家迁徙。试想换做如今,要是哪个家庭出了一位给家里无端招惹人命官司的人,这家里肯定是难以安生了。但如果说武松还只是性格刚烈,那接下来讲的就难免有些骇人听闻了。宋江为了赚霹雳火秦明入伙,使出反间毒计,客观上致使秦家老小被满门处决,而秦明在得知真相后,竟然将如此仇恨生生咽了下去,更是娶了“仇人”花荣妹妹为妻;东平府董平,归顺梁山后反戈一击,在将程太守全家屠戮殆尽后,又娶了其女儿为妻,其行为与小说中的诸多反面角色,可以说是毫无二致。难怪现代画家牛牧野曾说,“杀翁娶妻,亘古未见”。不过上述“好汉”与黑旋风李逵相比,又落了下风。纵观水浒全书,李逵经常是“杀得兴起、逢人便砍”,为了促使朱仝上梁山,在吴用的安排下,杀害了沧州知府的小衙内;三打祝家庄时,又不守军纪,杀害了扈三娘全家。上述伤及无辜、残害儿童的行为,不仅完全与现代文明相悖,即使是放在水浒传的世界观中也难以自圆其说。且不提梁山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替天行道”,即使是在晁盖主政时期,也明令劫富济贫可以、滥杀无辜不可。由此可见,表面上看起来忠肝义胆、为民除害的梁山群侠,其实不乏恶迹斑斑之辈,替天行道这面高高飘扬的大旗,恐怕谁也说不清背后究竟有着多少阴谋诡计和无辜鲜血。

  而《残水浒》的作者程善之正是从此入手。他从民国时期回望,揭示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又总被人忽略的事实:梁山泊其实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杂烩”,是一个看似充满理想主义实则邪恶市侩之气交织的民间帮派。这里有贵为帝胄之后的柴进以及大宋正规部队的列位将军等所谓“上层人士”,也有活跃于各行各业底层的市井之徒,这里有做人肝胆冰雪的仁人志士,也有犯下诸多恶行的地痞无赖,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品性、不同的能力都在这水泊梁山之上风云交汇,不难想象山寨内部究竟有多少利益和义气纷争。所以残水浒就是用内部瓦解的方式,解构了水浒传最引以为傲的精神基底。扈三娘击杀李逵、程小姐毒毙董平、秦明为亡妻开追悼会,解构了前书的泯灭人伦;林冲报复高俅、栾廷玉复仇梁山,解构了前书的政治正确;军官团与宋江派系的争斗,解构了前书的义薄云天。然而这种解构,其实又是一种怯魅,程善之在现代价值观的指引下,将恶行之上的光环一一去除,将压抑已久的人性逐个释放。特别是全书末尾宋江暗害晁盖情节的揭露,将人性中对于权力的追求之恶展露无遗。在这一人类本性的“原罪”面前,水浒传所有的英雄气质几乎荡然无存,人性的真实如此鲜活又如此刺痛,文学的价值在这本薄薄的册子里大放异彩。

  可惜的是,一寸短、一寸险,残水浒的篇幅确实太短了。许多矛盾的展现显得太过于仓促,每一回都仿若一部舞台剧,高潮迭起、激烈震荡,反而冲淡了最后的高潮。不过程善之笔力老辣,读来倒不让人厌倦。特别是林冲复仇那一章,作为逼上梁山的第一人,活捉高俅何其之快、祭奠亡妻何其之痛,倒真应了金圣叹的“痛快”之谈,短短几页,其情力透纸背!

  最后要感谢程先生,有了这本残水浒,水浒传倒也就可以给年轻人们多看看了。只不过,要两本搭配起来看。在他们为大口吃肉、大秤分金、替天行道、行走江湖的侠情豪义所感染时,相也一定能在残水浒中读出真实世界的复杂和无奈,品出表面光鲜后的肮脏与沧桑。而这种对于人性多变和多维的深刻洞悉,正是中国传统文学最稀缺的品质。

  《残水浒》读后感(四):寻常儿女的眼泪,怎就比不得英雄豪杰的颈血

  藏水浒

  72 先说了柴大官人和卢员外的私银,再说违义要劫种师道的军粮,把鲁达,关胜,呼延灼正统官军一流也先给分散了

  但要按照原书的风格,肯定不会写宋江吴用要劫种师道的军粮,这里等于是把宋江和吴用的伪忠义在一开始就托出台面,刺啦啦的露出本来嘴脸,而不是原书里藏着掖着了,如此梁山泊,怎能不分裂,

  林冲遇王进,念起旧情相互剪拂了,林冲一贯的犹豫心思,还是并马押着车仗,且谈且行,其实与梁山离心离德多矣

  每个人物,每个举止动作,都合情合理,道法自然,有人情味,符合角色个性和经历多了

  眉批夹注穿插其间,略显多余

  73 一面与卢员外商议军机与对月盟心之信,一面使时迁来探他机密,写得好个霎时间即离心离德的梁山泊,直把原书里笔锋顿转,一下子描出个无比厚黑,城府莫测的宋头领

  宋江于原书里本是所有好汉的凝聚力所在,而这里一开篇就抛下个以军官派为首的一伙大有已经要看穿他的意思,相比原书里秉着忠义之名到处呼风唤雨,各种慕名来投,众人看待他的目光,他自己的行为举止,这些落差都显得太不自然

  74 “以德服人则王,以力服人则霸,以诈术牢笼人者则败”

  又见栾廷玉,哪本续书都舍不下他这个好素材

  75 “城外人民,多是城里大家佃户,只消对他说,你们穷到这般,都为城里大户收租太狠,弄得平日全无积蓄的缘故。他们城里安富尊荣,生活有余,你们乡间,辛辛苦苦,生活不足,你们不会缴租么?我们是替天行道的,专一帮助穷人,给你们兵器,教你们武艺,你们去办团练,我还可以叫几个得力头目,助你力量。一者防外来盗贼,二者好对付田主。如此这般,怕不是我的兵么?官兵到来,怕他们不出力抵挡么?我们既得兵力,还可加官兵一个残杀的声名,不是一举两得!”

  --义士作强匪,好汉也贼人,兴亡都是百姓苦

  76 武松公义执周通,裴宣书信退梁山,三娘发仇斩李逵,都写的太自然了,相比于原书一味按下的隐晦不表,这才是人间正道应有的性情表现

  77 张顺,戴宗,柴进这些他的好友都不漏写,真是细腻,但怎竟把小乙哥按下了

  柴大官人这个忽然而来的一卷起义盟书倒是令人惊讶的很,想想也是,到底是柴世宗子孙,应当配这样一套与众不同的说法

  78 前有斩李逵的扈三娘,后有诛灭董平的程小姐,都是女中豪杰,烈女风范,

  这里林冲花荣燕青一步步线索探出原由来,又有趣的很,颇有种近代侦探小说的意思,

  等一切明了,待宋江上堂来恰待要问,程小姐又已坦坦荡荡的一托而出了,全不似常情贬义里的贼盗半遮半掩的样子,这样带有女性解放而获平权的故事明清人倒的确是写不出来的,只有民国以后才能

  79 相比几本原书续本,林教头在这里拿了二高,报了妻人十年来之积仇,托王进引点,史进侧敲,顺利下了梁山,再返京师,平了旧案,名声原职皆复,再为朝廷出力,这样归宿的确是要看待的多了

  80 余下的那个秦明做起含沙射影之事,看看也要发难了,不想却是关胜先一刀斩了投金的段景住,看看赶紧回避的吴加亮,宋江更显得窘迫了

  这样写起来的关胜虽然也是正常表现,但写宋江投金,还是显得牵强附会,

  不上心招安也能明解,但以平日故作的忠义名声来度量,写他遣段景住千里送马,主张投金之笔写来还是显得过于荒谬了,

  以原书里对押司的正面描写,不管被逼到哪座山头上,叛国投番这种卖国贼勾当,素来以忠君报国为口号笼络起这一大票人马的他,必知此举会引起大部兄弟激变,

  且不管他到底有没有这个念头,不管手下贼盗团里的兄弟几个有此念头,反正以押司混到第一把交椅的能耐,是肯定会顾虑到这一层,而肯定不会去做的,

  不管想多么描黑他,这个说法还是显得故作炫技之疑,是粗鄙卑劣了,全书到此最为荒唐一笔,太过离谱,不足以信

  82 栾廷玉这厮足够狠毒,时刻不忘祝家庄之仇,原书走了一个栾廷玉,这书里宋江常怀心思优柔,吴用老做棋差一着,败了招安全盘计,可见古语斩草除根之要

  写鲁达武松施恩离梁山,踏林冲史进原路去投种师道,戴宗时迁于村里掘获朱武行踪,篇幅不多,文笔依然细腻

  83 “梁山泊上也有几位上等人材,平时寻访不易,而且历来官军中,许多精兵勇将,怀惭抱恨,不好安身,都暂时栖息在彼,对于国家,未必忘情,但官家未有招抚明文,未免各自观望,倘若任意剿除,亦甚可惜”

  --到底是一代名将,既能一眼看破个中机要,且有如此豁达心思敞亮胸怀,怪不得每本书里都要大捧他

  戴宗时迁也算归去正路,时迁作为末流头领,也有登堂入室陈词激昂之时,种经略大兵到境,气势堪比反书里徐云陈三路围山,有意思的很,

  况在此境里还是设定梁山一众分化战降两派,有意下手的是描黑分化梁山情义,而非反书里起码还是同心抗敌之流,其实又是另一种悲怆,

  且宋江吴用相比反书,狡诈相当,而智术短浅,且这里吴用还多一层上位架空宋江心思,层层叠叠更甚于宋江,两人貌和心离,又是一缺处

  84 相比卢俊义的通风报信送了李应石秀孙立一行,又立率军官团降种,阮氏一行见梁山精要大势皆去,夜里还能劫炮,凌振等网开一面放他们走,到又是一种酸怅

  此书指挥进退的确很有法门,篇幅虽少,文字多显精要,此方面的确胜出其余续书

  85 以宋江李俊等为首的绿林团,火败了忠义堂,乘船洒泪而别,相比反书情义都在却全员尽诛的下场,这里虽然情义散尽分崩离析,但好歹各有去路,各留生路,宽容多了,且散伙一程也是有把各人立场各派斗争细细描来,大多都是在情在理,合乎人性,近乎人情,多能恕之

  86 这个结局考史参记,仍是将宋江末日逃开的三十六人合为张叔夜所获之众,茫茫大海兜兜转转一遍过了,无处可泊,成于江,败于江,还讥他投金之心不灭,

  最后指派关胜来说开原书里剩下脉络,以军官团担保赦罪,显得还有相识一场的兄弟旧情在,

  又历数其罪,铺开暗射晁盖,计诛柴进,逃弃宋太公这三层罪责,心计尽失,若三个霹雳声般,狠狠地嘲刺了一遍押司,

  非副头领卢俊义,也非正军师吴用,老山领袖林冲,而是顺名排下关胜,于名里更是忠义武圣之后,在余下宋江系三十五人前,以真忠义面目来揭伪忠义嘴脸,

  用笔如此,险辣十足,若不是真恨宋江者,怎得编排的出这般老辣结局,

  想押司只为一纸招安状,做了一次投降派,以及原书字里行间有意无意刻画的伪忠义面貌,水浒里虚委声名太过,招蜂引蝶,

  数百年间遍受稗官野史这几样文人多种文笔调侃抹毒,极尽了挪榆之能事,比昏君奸相佞臣之类还甚,写他们哪有写名著大人物有看头有意思,得罪虽有辜,却实显过矣

  除开对押司编排描黑太过偏见,然此续书篇幅之少,却是上佳之作,读来不算酣畅淋漓,却屡发人深思,

  虽主题上同样是剿匪寇,扬朝廷,但绝不是荡寇志那类一味迁恨水泊全体,个人情感颇浓的胡编乱造东西可比,

  屡解水浒原书之余惑,整体人物行径与归宿极合乎各好汉各自的性情风格,有情有理有思有据,令人信服,结构精巧,文辞修养,穿章引义的水平又真是很高的

  相比这里梁山内乱各自分散的结局,也比荡寇志被全歼好不到哪里去,古本又只是个不算结局的尾巴,反宋抗帝又过于虚无缥缈,

  如此看来,原书受招安的结局还真是好汉们最好的归宿了,做下此千古一降,就算全不得身子,的确好歹也落个顺天护民的好名声,真是怪不得押司了

  《残水浒》读后感(五):大快人心的《残水浒》

  《残水浒》,《水浒传》续书之一种,接七十回卢俊义惊梦起,全书共十六回,为三十年代小说家程善之所著,1933年新江苏日报刊行,199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收入“水浒系列小说集成”系列,与《水浒外传》、《水浒中传》结为一册。

  《水浒传》续书,据有心人统计,林林总总,共十八本之多。其中自然良莠不齐,比较知名的,如明代陈忱的《水浒后传》,全书四十回,描写宋江、吴用死后,其他人再度起义抗金,最终漂流海外,在暹罗国为王的故事。《水浒后传》算是相对正统的续作,人物大都保持了原作中的性格面貌。比较反叛的如《荡寇志》(又名《结水浒》),同样接七十回卢俊义惊梦写起,却一味灭梁山威风,演化为攻杀剿灭梁山泊众头领的故事情节。

  纵观十几本续书,情节无外乎两类:一则,继续起义,对抗朝廷,抑或抗金;二则,梁山泊为人所灭——或是政府军、或是外来武装(如《宣和谱》,又名《翻水浒》,梁山泊便被王进、栾廷玉、扈成等人自愿组织的武装所剿灭)。《残水浒》则别出心裁,把重点放在梁山人马的派系冲突、私人恩怨等内部矛盾上,此书写梁山一百单八将各因其出身不同,分为几个派系,派系之间互相残杀,最后众叛亲离,等到官兵进行围剿时,投降的投降,被俘的被俘,战死的战死,以宋江被俘,梁山被灭告终——正契合了列宁的那句名言: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少读《水浒》,真以为一百单八将,个个意气相投,忠心耿耿。年岁愈长,愈觉其中另有深意。梁山集团龙蛇混杂,各人上山原因不同,专诚来投诚者,绝非多数。那些不知忠臣不事二主和将士守土有责为何物的政府军降将固不消提,最要命的还是山寨频频应一时只需,阴掐明算,强抢豪夺拉入伙的实在太多。在这样的组合里,义气无从谈起,最基本的团结都成问题。程善之将《残水浒》安排为梁山泊从内部瓦解,倒也算别开生面,见识不俗。

  《残水浒》结构完善,与《水浒传》前七十回遥相呼应,结尾又应对正史中宋江等三十六人为张叔夜所擒的记载。尤为难得的是,对于《水浒传》前七十回中未了的笔笔恩怨,都一一做了了结:

  如水浒专家马幼垣曾质疑,宋江杀惜后,全仗唐牛儿缠着阎婆才得以逃离现场。宋江落草之后,记得报答朱仝的解救之恩,却全然忘记了唐牛儿替他顶罪,不但吃了几十棍,至今还在坐牢的惨状。在《残水浒》第七十四回书中,宋江派戴宗出去打探情报,便安排他在唐牛儿家中落脚。书中宋江讲道:“当时他原判定刺配五百里外,后我替他瞒了买下,消了罪名。于今在兖州西关外开一个炒货店,到今还时时有往来……”程善之心细至此,接上了这个由头。

  又例如,宋江与吴用为赚秦明上山,安排下毒计,害死秦明的妻子家人。《水浒》中,宋江事后将花荣之妹许配于秦明,外号“霹雳火”的秦明居然全无脾气,忍气吞声地接受了,对自己一家性命丧于梁山之手之事只字不提,不免有些让人惊诧。《残水浒》中,秦明在家人丧生五周年之际,在水泊梁山搞了一个祭奠仪式,更广发请帖,邀当日元凶宋江、吴用、花荣等参加。祭祀之日,“秦明角巾素服,放声大哭。众多头领,都劝不住。只宋江、吴用来行礼时,忍着泪捧出自己做的祭文来。二人看文虽粗俗,语言却极沉痛,还有几句刺人的话头,夹在里面。宋江明知当面骂他,不好招架,忍气吞声地看完”。看到宋江受窘至此,着实大快人心!

  再比如,《水浒》书中,林冲欲手刃仇人高俅,为宋江以招安大计为由所阻。《残水浒》中,林教头终于大仇得报,而且复仇之文,精彩纷呈。高俅父子乘船去东京,中途为林冲、时迁等人所截。时迁笑嘻嘻逼高俅父子喝酒吃肉,二人眼看命不久矣,哪有心情吃喝?时迁问为何不吃?高俅托口生病。时迁笑呵呵对高俅之子高衙内道:“衙内快些割股。老子病,除割股,还有别法么?”又叫道:“火锅快来!”一面割,一面喂高俅吃。猫捉耗子般的游戏之后,林冲将高俅父子带往梁山,将其二人与一头黄牛合做三牲,摆上祭盘。手刃仇敌,大仇得雪之时,林冲捧杯含泪祝道:“贤妻!你生平情义,我十年来,点点滴滴,都在心头,今日报此大仇,灵魂有知,念我情意。莫嫌山寨不洁,来享一杯。”读到此处,几欲泪下。

  《残水浒》最最精彩之处,莫过于两位女子的复仇。

  一是一丈青扈三娘。第七十六回书,李逵酒后大闹忠义堂后失踪,宋江正欲着人寻找,扈三娘袅袅走到宋江面前,两手还捧着一个粉红包袱,微笑道:“公明哥哥在上,实不相瞒,李逵并未曾走开,是小妹子杀了。头颅在此,不须更烦寻觅。小妹子一身做事一身当,听公明哥哥处分好了!”

  宋江大惊失色,扈三娘又道:“当初公明哥哥三打祝家庄时候,我扈家因为小妹的缘故,特地讲和。那时公明哥哥将令,明明白白说,敢有动扈家一草一木者斩,诸位兄长想也记得。我扈家正为这个缘故,不加防备。不料这黑厮逞着兵势,杀进庄来,把我父亲、母亲和一门良贱,杀个罄尽,我嫡亲哥到今不知生死。事后,公明哥哥也不曾加甚责罚……诸位兄长,小妹虽然是报父母之仇,可是依着公明哥哥将令,这黑厮不是早就该杀吗?”

  三娘言罢,宋江还未开口,忽地旁边闪出一位大胡子来,迎着扈三娘深深地几大揖道:“感谢贤妹!真正女英雄!我朱仝枉然为人,大半世怀恨在心,几次不好发作。贤妹,你真好气概!好胆量!我朱仝真正惭愧死!”扈三娘杀李逵,一报家仇,二替朱仝伸了冤,快哉!扈三娘此举先斩后奏,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拿宋江的号令来攻宋江的伪善,宋江也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吞了。

  另一个奇女子乃董平之妻。第七十八回书,讲董平家中饮酒,被人投了木鳖子毒,眼看小命不保。宋江责令调查,燕青乖巧,想到董平杀人全家,夺人之女为妻,投毒的定是董平之妻程小姐。这程小姐真正烈女,怀了董平的骨肉后,以腹撞桌堕胎,痛骂董平曰:“自己要儿孙,就不该害人的父母;杀了人的父母,还要替你养儿孙,天下有这等便宜事!”董平这等烂人,居然位列梁山五虎将,何其令人愤懑。如今听闻程小姐骂辞,心下大畅!

  查明毒害董平的正是其妻之后,宋江前去结案。程小姐长笑一声:“宋公明!叫你知道,你的董平被我杀了。他信从你们的引诱,强迫无辜的弱女,于今报复到了他,差不多也要到你了,如今先给个信……你们大家听着:休道妇人失了身,就不得不受人牢笼。须知失身不是失节,失身是没有力量,失节是没有志气。没有力量,是无可如何的,志气不改,总有一天,复仇的机缘到手……宋公明,于今愿遂了,志酬了,毒饱了,我也走了!”猛地大叫一声“好!”那股鲜血,直从口里喷出几尺长来,站在前面的头领,不是躲得快,几乎被她溅着。再看时,那程小姐,身子往后一仰,恰倚在壁上,铅粉般的白面,朱砂般的嘴唇,定着乌溜溜的双眸,泚着白森森的牙齿,两袖张开,脚分八字,直挺挺不动。梁山上好汉许多,都不敢向前。宋江才定定神,猛听见背后有人长叹道:“真正烈女,羞杀我们也!”宋江的反应则是,“不敢回头,勉强举步,进到房里”。

  全书的最高潮出现在书末。宋江带领35个头领逃出梁山伯,这36人终被张叔夜所擒,正惶恐必死之际,关胜带来招降的赦书;书中,已被招安的梁山头领几乎悉数签押,为宋江作保,只吴用与林冲除外。宋江问为何,关胜转述吴、林二位的话:“假若保了哥哥,怕对不起晁天王。”宋江大惊道:“这真是冤枉,晁天王中箭时,我又不在场,这是史文恭射的,于我何干?”关胜道:“据林冲哥哥说:后来捉住史文恭,曾经留意检点,他壶里的箭,没有一枝刻过名字的。而且刻字的箭,和史文恭所佩的弓,也长短不配。事后有一天,两个小校打架,一个说你是放冷箭害晁天王的,我要报仇;那个说诬陷。告到你哥哥面前,你亲自拔剑,把两人齐斩了。吴军师说你怎地如此暴躁,你叫吴军师不用再提……”

  真晴空霹雳!程善之够大胆,竟将晁盖之死归于宋江布置!之后,关胜飘然离去,“宋江回过头,早瞥见三十几对眼珠,一颗颗冒着无限杀气,齐齐向身上射来。宋江坐在杀气之中,不言不语,缩着头,静候赦书”。小说至此结束,程善之可谓笔力干钧也。

  《残水浒》好看,却也有不妥之处。前作中的爽利好汉,到了续作,忽而都成了尔虞我诈之辈。人物性格之转变,忒也迅疾,让人难以适应。而宋江一改之前的呼风唤雨,前作中笼络人心的高潮手段,到了续作则处处掣肘,畏畏缩缩,也让人大呼意外,算是小小的败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残水浒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