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股市新闻读后感锦集
《看懂股市新闻》是一本由袁克成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52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还是没能撑到最后,虽然我承认作者写的还是深入浅出的......
●画重点为主
●适合新股民
●这本书的许多主题十分有参考价值,可以恶补上市企业发布的公告中各类经常接触到的、重要的但又不会特意去学习的概念和知识,这对了解公司运作颇有裨益。
●对于入门者,全篇精华,没有赘述篇幅。最精简的语言讲述了股市涉及的方方面面知识点,案例,以及对应的新闻报道。虽然是08年的书,但值得长期保有,五星推荐!
●解读。
●期货市场是一个未最终完成交易的状态,每一份期货合约的背后,都会有一个买进者与卖出者,任何价格的波动,必然同时作用于合约背后的买卖双方,因此成为零和交易。 但股票市场中,每一只股票的背后却只有一个持股人,而不会多出一个卖出者。任何价格的波动都只影响到持股人,而不会影响到持币人 (也就是当初卖股票的一方)。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基本一致,同时两者的变动方向、变动幅度也会基本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无风险套利。 股指期货是股市的减震器,套期保值用于锁定市值,假如一批基金都是这么想的,那么在股指期货的市场中,就会出现成交量突然大增的情,说明这些机构看空大盘。
《看懂股市新闻》读后感(一):五星好书
对于入门者,全篇精华,没有赘述篇幅。最精简的语言讲述了股市涉及的方方面面知识点,案例,以及对应的新闻报道。虽然是08年的书,但值得长期保有,五星推荐!
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
《看懂股市新闻》读后感(二):《看懂股市新闻》
融券 融券不是所有股票都能做,只有券商持有的股票才能够融。而且,券商之所以提供融券是因为买入并长期持有,看好某只股票。但是在持股期间,提供融券可以增加收益,何乐不为。也就是说,坏的股票不让融,好的股票才让融。失去了其重要作用。
期货与现货 两者的差别体现在许多方面:1)现货不可能出现像期货那样的真正卖空;2)期货的波动小,所以才允许更高的杠杆;3)期货是一个零和市场,而现货不是;4)政府对股票现货市场关注,但期货市场并不是其关注点;5)期货的标的,只要是由交易产生的数据,且交易双方的成本与收入与这一数据有关,就可以设立期货,从而让他们对冲风险。
股指期货 能够预示大盘的拐点,当大盘开始掉头向下的时候,机构不需要换股,就能够锁住利润,因此也避免了股市大跌。
大股东增持 虽然大股东增持目的是长期持有,利多。然而增持之后继续大跌的例子不少见。此外,股东增持,放出利好,可能成为掩护大股东出逃的幌子。
证券化率 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市值是否偏离了其应有的价值(与GDP比较)。但是,中国由于许多大型央企没有上市,所以导致这个指标不准,被低估了。
资源类公司 杠杆效应对于这类公司而言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利润的增长率高于营收的增长率,二是股价的升值率高于利润增长率。
定增 作为公司股东当然希望募集到的资金多,于是拉高股价。但也存在定增对象给予压力,使得股价低估,从而给它留出了获利空间。但是以上所说乃在现金认购时成立,如果以资产作为对价的情况就另当别论。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虽然要作为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实际上不产生现金流出,甚至出现净利润由正被拉负的情况。对于股权激励来说,可能的副作用是高管作假,这种情况对于大股东控股比例高,以民营资本占主导的公司来说更安全。此外,机构的持仓也是说明公司好坏的一个指标。
《看懂股市新闻》读后感(三):对股市新手有用, 内容与《明明白白看年报》有很多处相同
平心而论,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这样的股市菜鸟还是很有帮助的, 虽然价格稍贵, 纸张稍差, 但总的来说还是物有其值。
但是(<看懂股市新闻:投资者必读3(第2版)》简称《看》)与同一作者的《明明白白看年报投资者必读(第3版)》(以下简称《明》),有很多内容是相同的, 具体如下:
《明》第10章 有财大家发——股权激励80
《看》第19章 这里的网中有大鱼—股权激励
《明》第12章 百分之十五是个槛——所得税98
《看》第15章 高新技术的特殊待遇—企业所得税
《明》第13章 身不由己的好处——交叉持股104
《看》第20章 上市公司也有“职业股民”—交叉持股
《明》第22章 暴利从哪里来——产品毛利率194
《看》第24章 向羊肉串学习—产品毛利率
《明》第23章 优质商品的可靠保证——净资产收益率204
《看》第23章 证券市场没有“怀才不遇”—净资产收益率
《明》第24章 如果股票不能卖——每股净资产及市净率214
《看》第25章 唯“财”是举—每股净资产及市净率
《明》第25章 让指标动起来——市盈率及每股收益222
《看》第22章 股票的贵贱之分—市盈率
《明》第28章 这本账要自己算——季度环比数据261
《看》第21章 为革命再立新功—环比数据
《明》第29章 给上市公司卸妆——非经常性损益267
《看》第27章 给净利润瘦身—非经常性损益
当然, 这两本书都是作者自己写的, 相互拷贝应该没有版权上的问题。 只是对同时购买这两本书的读者来说, 未免有点花冤枉钱的感觉。
现在写书赚钱也太容易了点。
《看懂股市新闻》读后感(四):非常赞的一本书
之前读过袁克成《明明白白看年报》和《股市信息藏宝图》,对他的书一直评价很高。看完这两本书以后,自己开始注意到基本面政策面变化的重要意义,开始培养研究这些方面的习惯。
恰巧最近国际经济局势震荡,国内也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前景不明朗。国际上各国为了避免经济陷入二次探底,国内为了转变发展方式,各种政策紧密出台,各类经济新闻接连不断,好不热闹。但是受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很多新闻关注了看过了,但是也仅是如此,并没有留下印象,没有从中提炼形成观点和判断。如何解读这些政策,如何能够在面对突发新闻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看清大势顺势而为,一直是我想做到。
于是乎找到了《看懂股市新闻》这本书,看完后确实受益匪浅,尤其前半部:金融创新篇、交易篇和宏观经济篇。这是09年的书,写的08年的新闻,看完以后确实对那些经历过的事情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现在11年整个世界感觉又回到了08年的感觉,下面宏观面的走向如何,会有什么政策出台呢,如果出台该如何解读呢,看完这本书后多少心里有了点底儿,对大势有了一点理解。本书后半部分,跟《明明白白看年报》差不多。年底了,再过一遍,还是有新的体会。希望在接下来的年报行情能够所斩获。
袁克成书最主要的特色是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把和股市关联度最高的内容给提炼出来,对于非经济专业的人来说真的很不错。
另外推荐一下本书的推荐序三,写的很真实,很深刻。股市确实是个聪明者的游戏,是个高风险的游戏,散户的风险很高。经过这两年的摸爬滚打,投的越多亏得越多,越来越感觉股市不那么简单。确实如作者所言,散户要想成功,除了悟性高还要投入大量精力。最近一年,读书看报近200万字,每日晚上复盘至少一小时,有时可能学习到凌晨一点多。现在终于多少多少小有启发,近日大盘大幅波动,自己也深套,不过好在自己心态平稳,并没有慌乱,边打边撤,看不懂就不动,没有盲目割肉,昨天还意外享受了一个涨停板,减亏了不少。虽然意外成分很大,但是也也可以看出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的越多,知识越多,赚钱的机会越多,成功概率就越高。
作为一个普通年轻人,没有背景,家里也没有享受到中国体制转轨剧变的暴利;在社会进入后暴利时代的转型期,梦想财务自由,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梦想实现资本快速增值,很难;但性格决定我依然要去坚持,改变自己,纵然风险很高,但是为了希望必须前进,我相信未来不是梦。
《看懂股市新闻》读后感(五):从新闻里看不到未来......
原来看这本书名以为内容主要是侧重于分析具体的新闻报道和事件,从互为颠倒的资讯与评说中为散户指出一条思辨之路,从浩瀚洪流中为我等杀出一条嗜血之路;看了之后发现不是的,这是本普及的基础读物,中规中矩,不算差,但和我想象中的还是有距离。
大体作者从四个角度去解读了当下的股市新闻,分别是:
1:交易层面(谈到创业板,融资融券以及股指等新品种;包括限售股开禁,赠股后的除权,国家队救市指向等);
2:宏观层面(GDP与股市的关系,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重要会议的政策解读以及行业规律造成的波动等);
3:公司层面(重组题材,定向增发带来的机会,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对后期走势影响还有就是股权激励的好处与弊端等)
4:财务层面(常见的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概念)
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到股价未来的走势,作者在书中也不时提到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点”,但如果你仅仅凭借以上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就贸然入场增持某股,可能并不符合“投机之道”;就我自己在外汇上的交易经验以及其他渠道所获得的些许经验来观察:
A股的股票不管怎么玩,能稳定盈利的只有2类:
1个是与主力资金或者所购股票的上市公司内部高层有利益关联,知道具体的资金流进流出,从而实现短期获利,至于是用定增,还有股权激励,甚或搞个重组等,还是回到最原始的恶庄时代,都没关系,这些只是“策略”,说白了就是玩“内幕消息”(很多人可能会鄙视内幕消息,但不要忘了,这玩意是真有用,否则不会有人前赴后继的跟进,关键是小散得到的所谓内幕消息并非真正的内幕,不知道过了几手的东西失效了,不能怪这个东西本身没用);
2个是凭真本事吃饭,有一整套完整的跟踪好股票的交易系统,严格按照操盘的进出规定来运行:牛市的时候主要跟黑马和强势股,熊市的时候也可以采取高抛低吸来进行短线操作。但问题是这一块专业化程度太高,没有团队的帮助,很难从纷繁复杂的众多股票和版块中找到即将上涨的“种子”,我经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就是:玩外汇或期现货的,80%时间是在看走势图,而玩股票的,80%时间则用于选股,知道这股有潜力还不成,必须精确到大概什么时候能涨.....这活,太累!
书里面最有价值的一段分析是说:如果去除上证指数老八股的时代,从92年3月份1000点开始计算,一直到2008年(写书的时间点)的1800点附近,其实股市那么多年只上涨了80%,和银行存款比起来,没有任何优势,看完这段真是笑死我了,其实即便是我写书评的这会,上涨指数才2200点,但又过了5年,其实长线看,上涨指数依然没有跑赢银行存款的总收益率;那些迷信价值投资,长线持有,还指望再搞进个类似万科,长虹等长牛股,坐等翻几百倍,躺着就数钱的人,我只能送你们一个句话:
世界的游戏规则从未改变,只是你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