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2009》读后感1000字
《世界观2009》是一本由《新周刊》 主编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话痨
●处于极度迷茫的时候看了它 它确实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能和有智慧的人“思想交流”,那确实是一种幸福
●“王澍:(妻子)使得我逐渐养成一个习惯,当我在思考严肃问题的时候,我会旁逸斜出,去想一些很自然的的小问题,其实生活中这种次要的问题才会更让人感动。女人对细节的关注是很重要的优点。”
●在贵阳的西西佛书店的所获,很喜欢!一直看到了世界观2012
●每个人都絮叨的讲了自己的世界观,文字真是奇妙的东西,特别是不同领域里的人,同样的命题,他们能给出千万种可能来。
●多看几遍,反而觉得很有意思。
这本书是我在一个无用书堆里面拣的.
看着看着觉得相当有意思.
人生总该是没有意义的吧?世界观是什么东西?我们的祖先有哲学概念吗?就像王鲁湘说的:“这个社会你不可能影响、估计到参数综合的作用。你个人无非是纵浪大化,相与沉浮罢了” 我们之所以强调世界观,是期望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无趣的世界中找到欣喜安逸。当我们看到这些名人大家们也承担着与我们相同的痛楚与无奈,他们喧腾的生活也不过可以归结到一些细节和点滴,幸运的是这些细节和点滴看起来我们也可以随手可得,所以这些文字替我们承担起了一些心里真实的痛苦。
《世界观2009》读后感(三):比较喜欢前面几篇。
王鲁湘:好的世界观一定是开放的
韩少功:人生“杂食”比较好
王澍:妻子是我的人生导师
王秋杨:每天都要诚恳地过
关锦鹏:每个人都是我们面对的镜子
龚鹏程:我是没有故乡的人
刘家琨:人生的大实就是大虚
汪兴政:每天穿衣服就是创作
《世界观2009》读后感(四):此书很贱,但我喜欢。
此书很贱,但我喜欢。
传说:香蕉皮比香蕉大,所以世界观比世界大。
在飞机上把这本书看完的,看完之后,脑中就浮现了一个人,就是在数十年后的我,我觉得,我肯定和他们不一样,绝对不一样。
因为我不会晒我的世界观。我的世界观是羞涩的,脆弱的,悲悯的。我想在沉默中变态。
我以前是学艺术的,现在也是念艺术设计,那些艺术家、建筑师的骚,我都懂,我也明白。他们作并痛苦着,他们修炼自己的哲学,一练就是几十年,最后还不是天天走火入魔的后遗症跟挨着。
我也在建筑自己的世界观。
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家都挺变态的,我也是,而且各有各得变态,我们每天都在压抑自己的变态。书里的人劝我们,好好活,想开点,把自己的变态融入生活,把变态变为个性。
这种东西我能感受,但我学不来。
时代不同了,2009世界观,是谁的世界观,反正不是我的。
《世界观2009》读后感(五):谁来成全我们的世界观
朱德庸说,我只想做个老鼠。
梁文道说,拒绝做一个英雄。
不同的人创造着他们的世界观,实践着他们的世界观。
世界观很抽象,但它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最多的教导之一便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当一种口号式的训导被过度地填充到我们的耳朵里时,我们不但不愿再深究其中的含义,并且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排斥。
每个人都大步流星地匆匆向前奔跑,其中能有多少人能够暂时停下脚步冷静地反思自己的世界观呢。
也许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在思考上的贫乏,才突显了小部分人的人生智慧。
其实世界观很难用正确或错误来判断,我们所要争取的仅是一个好的世界观,一个能够帮助我们寻求到人生意义的世界观。正如开篇王鲁湘所言,好的世界观一定是开放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集中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背景下产生的不同的世界观,但也不难发现其中也会有观念的重叠和经验的重叠。
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你可以像孔孟一样背负着严肃的使命感力图影响这个世界,也可以像老庄一样没有选择承担,走着走着就使自我的人生境界达到了圆满,当然更可以二者兼而有之。
中国人的价值观总体是积极的,即使是悲观主义者也往往是积极的悲观主义,无外乎有得取,有给予,对自我有所领悟,对世界有所回馈,只是各自实践的具体形式不同罢了。
世界观属于每一个人,即使你看不清它,你依然拥有它。但人们很容易因为看不清自己而在各种世界观铺就的轨道上越轨,最后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到底什么才能长久地支撑着我们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
也许会有人感叹,当我们确定了自己的世界观时,谁又能来成全。
我只能说,生存的机会只有一次,尽量自己成全自己吧,哪怕前方歧路重重,也要看清属于自己的路。
最后,黄勃说,我不关心生存问题。
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强大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