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平安”,人心不平也不安
发表时间:2020-08-05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7月31日,吉林省委决定,免去贺电同志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职务。一本满篇复读“XX平安”的“奇书”—《平安经》最终还是没能为其作者带来所谓的“平安”。《平安经》引发了群众的强烈关注和不满,事件中的一些细节令人匪夷所思,“奇书”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奇书”作者作为一名厅级领导干部,发表过多篇论文,具有双博士头衔,写出让人如此”拍案惊奇”的书显然与其应有的学术素养不相符。一方面,《平安经》中大量重复的“XX平安”简单粗暴地表达了对平安的祈盼,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口号震天响、行动轻飘飘”的心理趋向。公安系统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始终是人民群众安业、安居、安心的坚实依靠。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靠的是全体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和担当作为,“平安”绝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更不是念“经”念出来的,领导干部著“经”求平安,不仅在领导的个人导向作用上出现了“偏航”,而且十分不利于工作中务实作风的形成。
另一方面,该事件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少数干部仍然执迷于当“太平官”,追求“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平安着陆”或许是其最关心的“工作目标”。这种干部信仰信念缺失,缺乏对党和国家事业、群众利益的责任心,手中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却尸位素餐,拈轻怕重,“太平官”贻误事业发展,造成群众不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平庸的“腐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宗旨意识,积极干事创业,坚信尽责才能消责,用心才能安心,干事才能无事。
经过调查,该书出版后,吉林当地多家媒体刊登读后感言,还有媒体精心组织了“《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当地某部门微信公众号甚至还刊发了令人瞠目的书评:“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这背后的“阿谀之风”不是个例,少数官员热衷奉承,盲目的拍马行为不仅无法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建议,反而可能演变成为“低级红”和“高级黑”,最终落得贻笑大方,严重损坏党员干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