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文观止》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古文观止》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9-29 16: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文观止》经典读后感有感

  《古文观止》是一本由吴楚材 编选 / 吴调侯 编选 / 葛兆光 题解 / 戴燕 注解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1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古文观止》精选点评

  ●小时候读的一个很老的版本……

  ●没

  ●简洁

  ●补个课

  ●古文观止一书各出版社多有出版,多舛误迭出不忍卒读,比如齐鲁书社版。此版既有中华书局编审把关,又是葛兆光、戴燕伉俪协作完成文本上较为可靠,又以简体横排印行,作为普及佳作,不可不荐。

  ●内容很全,就是有点难读~

  ●读鉴赏辞典第二遍。

  ●如果你出去玩,看到有人拿着这书旅行随身书,那可能就是高中时候的我了,你要相,那会其实是为了装高大上~~

  ●有十几页的印刷错误注释地方也不恰当,有些该注的没注,不需要注的又注了,不该迷信葛兆光夫妇

  ●喜欢周秦汉文,奋发进取慷慨激昂很有气势。最喜欢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

  《古文观止》读后感(一):此版之我见

  这套版本不贵,印刷质量也很好,整体来说很满意。不过里面有些许错误的地方,比如注释里竟然有汤伐纣这样低级的注释错误,不过整体来说还好吧。我每天都会读几篇,有些字不认识的我都会查字典把读音给标出来,周文比较难懂,需要专门查找翻译,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非常享受,对自己文言水平提高很大,其他的文章尚可,自己完全能看懂。

  《古文观止》读后感(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个版本真是我见过的最差的,没有之一。

  我是冲着葛兆光买的这个版本,然后我现在对葛兆光彻底转黑。

  这个版本真的很差,注解杂乱,而且很多地方解释不清楚,该注的没注,甚至有不少注释错误!。

  不仅如此,有些文章还有字句的错误,甚至有些句子被省掉了,比如《滕王阁序》。

  前面的一些错误我都忍了,一直读到了《滕王阁序》,我觉得忍无可忍了。

  这种书真是误人子弟啊。

  葛兆光就这水平?还是只担个名赚钱,别人代笔?

  这样粗制滥造,难怪学术界越来越

  中华书局这种粗制滥造的书出的真的不少。

  现在我对中华书局也转黑了。

  编者不知道为什么古文观止选了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呵呵哒。

  《古文观止》读后感(三):读屈原列传及报任安书

  十年前,我读高三时,在当时的语文课本上学了司马迁《屈原列传》,而《报任安书》虽然不在语文课本上学过,但是很早就知道了这篇文章。

  对于古文,我有一种天生的喜好,尽管有时不能完全了解文章的意思。在读古文时,最好要大声读出,初中高中的早读,读的最多的就是古文,由于当时是用家乡话来读的,现在再读这些古文时,总会顺入山东话!

  说到《屈原列传》中,我喜欢的文字,一如十年前那样,仍然是司马迁发出感性议论的如下句子: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病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在学到这篇文章时,我就写过一篇札记,向当时的语文老师表达了我对这些句子的喜爱,以及对司马迁的钦佩之情!司马迁的伟大不仅仅是记录了历史,而且他也深深的体验着人生,并把这些体验写了出来!由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同时也看到了一个活在《史记》中的司马迁!真正能打动人的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它们可能只是些平淡的语言,就像这些文字,痛苦时,谁人没有叫过老天爷,谁人不曾哭爹喊娘呢!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札记是如何写的了,我只知道我就是喜欢这几句话!看来司马迁是一个个地地道道的生活的热爱者!现在读出,依然让我血脉贲张。

  相对于《屈原列传》,《报任安书》全篇都是我喜欢的。在这篇文章里,出了好多名言,例如“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才怀随、和,行若由、夷”,“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等等。

  想起那天在书店,一个书友说自己读《史记》的感受,大概是这样说的,现在的史学著作都很正式,都是什么时候发什么事,为什么发生等等的学术语言,而《史记》像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没有人会说它不是史学专著。后来我想了一下,《史记》更像是对历史情景的还原,而现在人们的研究是对历史起因的总结,这可以把历史分成两种,一种是外在的还原,一种是内因的研究。前几天我也试着还原了一下历史,通过手头上的一本东坡词赏读,根据他写的词以及时间,研究了一下苏东坡在熙宁七年、八年、九年、十年所做的事情。在熙宁八年的正月二十,他梦到了去世十年的妻子,写下了那首叫做《江城子》的悼亡词,也是这一年他写出了开豪放词风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可能就是因为当时在山东诸城做太守,受到山东人豪爽性格的影响,才写出了豪放词吧!熙宁九年中秋节写下了《水调歌头》,呵呵,要知道他是因为想见到弟弟苏辙才请求调任东州的,熙宁八年,他四十岁了。后来到了元丰年间,他也做了好多事情,只是自己没再写什么,就以苏东坡自叙的口吻写了《熙宁八年》。

  说到这篇《报任安书》,以下这些文字是我最为喜欢的,那也是司马迁不可言说的痛啊: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戮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

  每每读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情就异常的沉重,似乎都能感受到司马迁的痛苦。我所钟情就是这些个感性的文字吧!惟有感情可以直通古今,沟通你我。

  记得自己在高三那片札记中,也写到了《报任安书》中的这些文字,好久没有理它们了,此刻它们都停放在老家的橱柜里,不知道会不会被老鼠啃残了。

  前几天从书店买到了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重新读到了这些文章,已而想到了十年前读高三时的自己,呵呵,十年了,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

  《古文观止》读后感(四):经得起研读,可当案头书

  有句话说“你的气质里,藏着曾经读过的书”,颇有些道理。如果说哪部书影响了我对言辞文章的趣味,那首选《古文观止》。自少时遇见,起初是被动应付老师督查,逐渐养成时常重读的习惯,实则因为此书“美者毕集,缺者无不备,讹者无不正,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

  编选者吴楚材、吴调侯叔侄并非文坛大家,却有志于选文成册,于是精挑细选、考订汇集,选材上起《左传》《国语》,下至明末归有光、袁宏道;所选文章多为千古名作,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政治、宗教、艺术等,全面反映了从先秦至明数千年间的文体变迁。自清康熙三十四年问世后,《古文观止》一直被视为蒙学经典读物。鲁迅先生赞曰:“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地不可轻视。”

  新闻学科有个术语叫“版面语言”,指报纸等媒体的版式位置、色调形式等无声地反映着价值取向。与此类似,略观《古文观止》所选篇目、框架结构,亦可见二吴的理念倾向。其中先秦两汉文和唐宋文198篇,约占全书总篇数的十分之九。先秦文中“法莫备于《左传》甚矣”,因此《左传》有34篇,庄周等诸子文章反而未能入选。唐宋文中,韩愈文法最具变化,有“层次法度,昌黎本色”之说,因此韩文入选24篇,占唐宋八大家文的十分之三。而三国时期文章,只选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魏、吴两国无一入选。二吴称“义合于古,理慊于心”,将“明道”“见道”视作作文的功能,这在选文评点中也有充分体现。如开篇《郑伯克段于鄢》批注中拈出一个“孝”字:“左氏以纯孝赞考叔作结,寓慨良深”;《石碏谏宠州吁》尾批中指出“义”字:“石碏有见于此,故以教之义方为爱子之法”。

  《古文观止》所选文章以短篇为主,多在千字以内,最短的一篇《武帝求茂才异等诏》仅68个字,却气势遒劲,“读此觉雄心伟略,不减《大风》一歌”。我们耳熟能详的《陋室铭》,只81个字,已将作者志趣淋漓呈现。当然,也有司马迁《报任安书》这样2000余字的雄文。该书以散文为主体,但不排斥韵文、骈文,如陶渊明《归去来辞》、孔稚珪《北山移文》和王勃《滕王阁序》等,意图使学子多涉文体而免于偏窄。

  我最爱两类文章:一述士人言行,一写山水田园。前者如《颜斶说齐王》,齐宣王召见道:“颜斶,你过来!”颜斶站立不动,答:“齐王,你过来!”左右均指责颜斶有失君臣之道。斶道:“我主动向前,是贪慕权势;王主动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落个贪慕权贵的恶名,不如成全大王礼贤下士之名。”宣王怒而反问:“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斶道:“士尊贵。秦国曾攻打齐国,下令如有在柳下惠坟墓旁五十步内打柴者,处以死罪;同时有旨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此看,活着的王之头颅,还不如死去的士人之坟墓。”

  除颜斶外,书中还有直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说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高论的曹刿,有“三弹其长铗”、为孟尝君“三掘其窟”持重谋远的冯谖等人,他们进则纵横天下,退则飘然而去,令后人慷慨击节、心向往之。

  庙堂之外的山水之间,也有绝妙好辞,《观止》同样作了集纳。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魏晋风流,映照万物。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正如金圣叹所评,“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妙甚。”当然,我最爱的还是五柳先生的《归去来辞》,不需引句为证,拿来一读便知。

  近日去杭州晓风书屋,见作家出版社新出插图版《古文观止》,遂购得此版。个人拙见,《观止》是经典集萃,经得起研读,可当案头书,“晨昏忧乐每相亲”;可作启蒙书,让小儿辈“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此承载千年文脉之书,怎能错过?

  《古文观止》读后感(五):《古文观止》7+1个版本对比

  先说结论,如果基础较好,选中华书局葛兆光版,该版注释简略,没有译文,优点是薄,单手可握,特别是排版用心,注释与原文都在一页中;如果基础一般,选岳麓书社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这两个版本注释都非常详尽,也有译文。这三个版本共同特点是价格非常便宜,三本加起来原价不到80元。

  中华书局葛兆光版是在同社《名家精译古文观止》基础上删除译文,补充注释形成的:

古文观止9.0吴楚材 编选 吴调侯 编选 葛兆光 题解 戴燕 注解 / 2008 / 中华书局

  《名家精译古文观止》:

名家精译古文观止9.1[清]吴楚材、吴调侯 中华书局编辑部 / 2007 / 中华书局

  岳麓书社版:

古文观止9.2吴楚材 吴调侯 / 2001 / 岳麓书社

  上海古籍版:

古文观止译注8.7[清] 吴楚材 [清] 吴调侯 编 / 2010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阴法鲁版,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新版:

古文观止译注评价人数不足阴法鲁 主编 / 1981 / 吉林人民出版社古文观止译注8.9阴法鲁 主编 / 2011 /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文观止译注(修订本)评价人数不足阴法鲁 主编 / 2017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王守民版,只有译文没有注释:

白话古文观止目前无人评价1992 / 三秦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版,请注意避雷:

古文观止译注(精编本)评价人数不足郭晓霞 / 2015 / 商务印书馆

  番外一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观止鉴赏词典,这本其实和古文观止没多大关系,只是借了这个名字,选文完全自由发挥:古文观止鉴赏辞典9.0本社 / 2006 / 上海辞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