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访者》经典观后感集
《被访者》是一部由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纪录片 / 短片主演的一部波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也要拍这样的东西
●“你的梦想是什么”,普通人拍就是个随机采访,基耶斯洛夫斯基拍出来就是大师范儿
●Touching~
●也許是不同人在同一年份的答案,也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的答案。democracy,dignity and freedom.
●我们回到了哲学最基本的问题 我是谁我需要什么 小孩子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少 他可以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 老人见识过一切他也知道自己要什么 中年人感到迷惘 他甚至回答不了自己是什么 以一句人类代之 从小孩到老人 年代却回到过去 人类以及历史的倒退还是什么
《被访者》观后感(一):为世界一起改变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自己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对于自己想做的,对这个社会、世界的要求都是不同的。人们生活在社会这个金鱼缸里,受到这个金鱼缸里面的氧气、水分、养料的影响,人们总是想要得到更多。
社会影响着人们,人们也因为自己的需要在影响着社会,相互影响着。于是人的一生也这样过完了,人们总是会有埋怨,埋怨这个社会不够好,人们总是在要求,希望这个世界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自己默默地奉献着一己之力,或许仅仅只是微薄的力量,但是,于自己而言,这便足够了。
我想做的一个关于梦想和现实的纪录片,就是想用这种拍摄手法去做。看了之后有更好的丰富与发展。
人群要更广,每一种人群里面的代表性要更强,而且最好还能做到地域性,在做到大的这种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前提下,更能看到受文化、教育、地域、年龄、性别、宗教等诸多因素影响,每个人的不同。
这种手法好多个导演都用过,那怎样去丰富这种手法呢,那就是用蒙太奇讲故事,利用声音和画面做文章,这是要去想的呈现方式。
《被访者》观后感(三):I am still a nobody.
who are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from life?
It seems what they wanted from life were just freedom,being closed to nature,helping ohters or nice relations.
o body can live alone,we have to achieve positive power only from the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Just like Value and Value in use are on behalf of each other,the value of a man just can be found in what he has done to others.
Anyway,I am not somebody,I am just myself.
《被访者》观后感(四):受访者
纪录片黑白胶片基底 采访者从婴幼儿到100岁高龄老人都有所涉及 以构成本片。
基于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到社会化的期望 每一位社会人 对自己定位不同 因而期许也有所不同。婴幼儿不理解来自世界的疑问 也无法给之回应 年龄增长随之增加对社会 群众 他人的期许 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无奈。
"I'm not sure who I am"
"For people to show more respect for each other"
"That material things alone do not creat happiness'
"So far, I'm nobody"
"I'd like them not to be afraid of others"
"I'm alright but I feel something's missing"
"The ability to write is a root of democracy"
"Fewer and fewer books"
"Who am I ?That's a difficult question "
"There are so many expectations, it's impossible to remain unchanged. "
"It is my faith"
重要的是倾听和记录。世界在纪录自我。